描寫蜜蜂的詩句
《蜜脾詠蜂》唐 錢起
年年花市幾曾淹,斟暖量寒日夜添。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蜂兒詩》宋·楊萬里
蜂兒不食人間倉,玉露為酒花為糧。
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又帶百花香。
《詠蜂》 明 吳承恩
穿花度柳飛如箭,粘絮尋香似落星。
小小微軀能負重,器器薄翅會乘風。
《蜜蜂頌》 當代 李澍 一
蜂兒妙,巧制糖,日間采蜜夜煽涼。
足掃千嬌蕊,舌探百媚芳。
勤蠕轉,慢封倉,雙腿毛籃集粉香。
老幼銜食培后嗣,中青煉蠟筑巢房。
伸針不穴療重癥,關節風濕注王漿。(此詩曾發表在《新芽》82年第一期上)
《詠蜂》葛顯庭(當代)
三百天來九州跑,南疆北國采花嬌;
終日釀蜜身心勞,甜蜜人間世人效。
有哪些贊美蜜蜂的詩句
1、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出自:唐代羅隱《蜂》 解析:蜂與蝶在詩人詞客筆下,成為風韻的象征,然而小蜜蜂畢竟與花蝴蝶不同,它是為釀蜜而勞苦一生,積累甚多而享受甚少。
詩人羅隱著眼于這一點,寫出這樣一則寄慨遙深的詩的“動物故事”。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2、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辭辛苦與君嘗。 出自:宋代李綱《蜜蜂》 解析:秋分蕭索,桂花飄香,花下的蜜蜂忙著采蜜。
只要釀蜜成功,為了讓你嘗到蜂蜜,不辭辛苦也甘心。 3、三百天來九州跑,南疆北國采花嬌。
出自:宋代葛顯庭《詠蜂》 解析:三百天九州各地跑,南疆北國哪里都是它采花的身影,這首詩是贊美蜜蜂的勤勞而感。 4、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誰憐。
出自:明代王錦《詠蜂》 解析:蜜蜂們不辭辛勞地采蜜、釀蜜,卻不知他們純粹是在做無用功。千辛萬苦采來的蜂蜜成了人類口腹之欲的犧牲品。
但人類卻還覺得理所當然,絲毫沒有憐憫同情之心。 5、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出自:唐代李商隱的《二月二日》 解析:但這一聯不僅抒寫詩人對美麗春色的流連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觸動的傷感。“無賴”即“無心”,與“有情”相對。
花、柳是沒有人的感覺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規律行事,不管是無心的花柳,還是有情的蜂蝶,它們作為春色的標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詩人形成鮮明對照。
古代有關蜜蜂的詩句有哪些?
1、蜜蜂 宋代:釋云岫 生涯未足怕征科,一日園林幾度過。
股倦不嫌花粉重,年年只愛子孫多。 譯文:蜜蜂一生不怕苛捐納稅,每天都在園林里度過。
它辛勤勞動不怕花粉沉重,每年只喜歡繁衍后代。 2、蜜蜂 宋代:李綱 秋風淅淅桂花香,花底山蜂采掇忙。
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辭辛苦與君嘗。 譯文:秋分蕭索,桂花飄香,花下的蜜蜂忙著采蜜。
只要釀蜜成功,為了讓你嘗到蜂蜜,不辭辛苦也甘心。 3、蜜蜂頌四首 其一 宋代:饒節 不辭傾倒為君甜,只要教君脫舊粘。
眨上眉毛還蹉過,莫令唇齒帶廉纖。 譯文:蜜蜂不辭辛苦為了你能吃到蜂蜜,只想教你擺脫舊日的羈絆。
它眨眨眼睛,動動眉毛,不負一生,不要辜負了朋友細小的心血。 4、蜂 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譯文: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那高山,哪里鮮花迎風盛開,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5、和柳子玉官舍十首·蜜蜂 宋代:黃庶 秋成想見香租入,菊露楓膠密幾脾。
日日山僮掃紅葉,蜂衙知是主人歸。 譯文:秋天到了,我聞到了香味襲來,菊花楓葉間蜜蜂圍繞。
每天童子掃紅葉,蜜蜂們還以為是主人回來了。
贊美蜜蜂的古詩
1,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出自唐代:羅隱《蜂》
白話文釋義: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那高山,哪里鮮花迎風盛開,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2,秋風淅淅桂花香,花底山蜂采掇忙。但得蜜成功用足,不辭辛苦與君嘗。——出自宋代:李綱《蜜蜂》
白話文釋義:秋分蕭索,桂花飄香,花下的蜜蜂忙著采蜜。只要釀蜜成功,為了讓你嘗到蜂蜜,不辭辛苦也甘心。
3,來禽海棠相續開,輕狂蝴蝶去還來。山蜂卻是有風味,偏采檜花供蜜材。——出自宋代詩人陸游《見蜂采檜花偶作》
白話文釋義:沙果海棠花相繼開放,輕狂的蝴蝶飛去又飛回。可是小小蜜蜂卻不一樣,偏偏采檜樹花把蜜釀。
4,逐風從泛漾,照日乍依微。知君不留盼,銜花空白飛。——出自梁詩人簡文帝蕭綱《詠蜂》
白話文釋義:蜜蜂隨風在空中蕩漾,山野灑滿明媚的陽光。我知道你不會長久在一地,帶著花粉飛來飛去為他人奔忙。
5,生涯未足怕征科,一日園林幾度過。股倦不嫌花粉重,年年只愛子孫多。——出自宋代:釋云岫《蜜蜂》
白話文釋義:蜜蜂一生不怕苛捐納稅,每天都在園林里度過。它辛勤勞動不怕花粉沉重,每年只喜歡繁衍后代。
描寫蜜蜂的詩詞
蜂
【唐】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1]。
采得百花成蜜后,
為誰辛苦為誰甜[2]?
【注釋】
[1] 占:占有,占據。這兩句說,蜜蜂占盡春光,到處辛勤采蜜。
[2] 為(wèi未):替,給。
【簡析】 無論是平地還是山尖,凡是鮮花盛開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領。它們采盡百花釀成蜜后,到頭來又是在為誰忙碌?為誰釀造醇香的蜂蜜呢?
這首詩贊美了蜜蜂辛勤勞動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對不勞而獲的人的痛恨和不滿。這首詩有幾個藝術表現方面的特點:欲奪故予,反跌有力;敘述反詰,唱嘆有情;寓意遙深,可以兩解。
這可算是一篇寓言詩。詩中的蜜蜂就是封建社會中千千萬萬的普通農民。他們祖祖輩輩辛辛苦苦地勞動,可是勞動成果到頭來卻都被統潔者掠奪去了。“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結句用反問式,說明辛勤釀蜜的蜜蜂,成年累月地勞動卻勞而不獲,這就暗示剝削者的不勞而獲,使詩的寓意深刻、有力。
寒蜂采菊蕊
【唐】耿湋
游飏下晴空,尋芳到菊叢。
帶聲來蕊上,連影在香中。
去住沾馀霧,高低順過風。
終慚異蝴蝶,不與夢魂通。
蜂
【唐】李商隱
小苑華池爛熳通,后門前檻思無窮。
宓妃腰細才勝露,趙后身輕欲倚風。
紅壁寂寥崖蜜盡,碧簾迢遞霧巢空。
青陵粉蝶休離恨,長定相逢二月中。
蜜蜂
無名氏
腰肢何纖纖,慣向花底潛。
勤勞成蜜后,辛苦為人甜。
我只學過這么多了,如果不夠告訴我我再幫你找。一定要讓我最佳!
關于蜜蜂的詩句有哪些?
1、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蜂》 羅隱
2、穿花度柳飛如箭,粘絮尋香似落星。小小微軀能負重,器器薄翅會乘風。——《詠蜂》吳承恩
3、翠鳳蒼虬,騎來下界,蝶驚蜂避。——《水龍吟》黃霽宇
4、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二月二日》 李商隱
5、紛紛穿飛萬花間,終生未得半日閑。世人都夸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誰憐。——《詠蜂》王錦
6、紛紛爭處蜂成群。四溟波立鯨相吞,蕩搖五岳崩山根。 ——《鴻溝》 張碧
7、堪恨堪宜,耽閣釀蜂兒蜜,喜調和燕子泥。——《一枝花_春雨潤夭桃》 馬彥良
8、況是此花開后,便蝶亂無花,管甚蜂忙。你從今、采卻蜜成房。——《秋蘭香》 陳亮
9、蘭蕙本同畹,蜂蛇亦雜居。害心俱毒螫,妖焰兩吹噓。雷蟄吞噬止,枯焚巢穴除。可憐相濟惡,勿謂禍無馀。——《蟲豸詩·蛒蜂 一》 元稹
10、梨笑清都月,蜂游紫殿春。構脾分部伍,嚼蕊奉君親。翅羽頗同類,心神固異倫。安知人世里,不有噬人人。——《蟲豸詩·蛒蜂》 元稹
11、梅徑香寒蜂未知。辭客倚風吟暗淡,使君回馬濕旌旗。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 杜牧
12、年年花市幾曾淹,斟暖量寒日夜添。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蜜脾詠蜂》 錢起
13、三百天來九州跑,南疆北國采花嬌。終日釀蜜身心勞,甜蜜人間世人效。——《詠蜂》葛顯庭
14、樹鈴索,高障檻,補籬藩。丁寧鶯燕蜂蝶,上下莫爭翻。遙想韶光九十,只恐花飛一片,瘦減玉顏溫。不憚銀瓶冷,汲井沃芳根。——《水調歌頭?詠惜花春起早》陳德武
15、無端掘下相思窯,那里是蜂蝶陣、燕鶯巢。癡心枉作千年調。不札實似風竹搖,無投奔似風絮飄,沒出活似風花落。——《罵玉郎北》 鄭光祖
16、小苑華池爛熳通,后門前檻思無窮。宓妃腰細才勝露,趙后身輕欲倚風。紅壁寂寥崖蜜盡,碧簾迢遞霧巢空。青陵粉蝶休離恨,長定相逢二月中。——《蜂》李商隱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游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注釋】:
①據《全蜀藝文志》,成都以二月二日為踏青節,梓州風俗當亦相近。詩作于大中七年二月梓州幕。
②花須:花的雄蕊。柳眼:早春初生的柳葉。無賴:有意逗惱人。
③元亮井:指故園。陶潛字元亮,其《歸園田居》云:“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④從事:指為幕僚。亞夫營:借指柳仲郢軍幕。《漢書,周亞夫傳》載亞夫為將軍,屯軍細柳,軍紀嚴明,世稱柳營。
⑤全詩校:“灘,一作春;悟,一作訝;夜雨,一作雨夜。”
【賞析】:
蜀中風俗,二月二日為踏青節。詩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點明踏青節江上春游。次句“東風日暖聞吹笙”,寫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覺和印象。和煦的東風,溫暖的旭日,都散發著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聲,也似乎帶著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濕,天寒吹久則聲澀不揚,須以微火香料暖笙。東風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聲清了。“聞吹笙”和“東風日暖”分別從聽覺和感覺寫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處是暖洋洋的春意。
這首詩卻以樂境寫哀思,以美麗的春色反襯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輕快流走的筆調抒發抑塞不舒的情懷,以清空如話的語言表現宛轉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輔相成對立統一的藝術效果。
關于蜜蜂的古詩詞
1.偶成
宋代: 饒節
松下柴門閉綠苔,只有蝴蝶雙飛來。
蜜蜂兩股大如繭,應是前山花已開。
釋文:松下柴門緊閉長滿一院子青苔,只有那蝴蝶成雙成對地飛來飛去。蜜蜂兩腿上的花粉團大的如蠶繭,大概是前面山上春花又盛開。
2.偶步
清代: 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蘭一朵開。
是誰先報信,便有蜜蜂來。
釋文:偶爾來西邊的走廊下散步,看到一朵蘭花靜靜的開放著。是誰先把消息傳出去的呢?不然怎么會有蜜蜂比我早來?
擴展資料:
1.饒節(1065~1129),宋代詩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號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臨川人,江西詩派重要詩人。就學于呂希哲,與謝逸、汪革、謝薖并稱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其詩淳真樸實,華而不綺,陸游稱其為當時詩僧第一。
2.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