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野花遍地都是的詩句
描寫野花遍地的詩句如下:
1.古墳零落野花春,聞說中郎有后身。今日愛才非昔日,莫拋心力作詞人。——唐·溫庭筠《蔡中郎墳》
2.野花幽草滿庭除,生意綿綿接太虛。獨坐空齋無一事,呼童三徑樂教鋤。——宋·蔡格《山居十三首》
3.交趾殊風候,寒遲暖復催。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開。積雨生昏霧,輕霜下震雷。故鄉逾萬里,客思倍從來。——唐·杜審言《旅寓安南》
4.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野花如雪繞江城,坐見年芳憶帝京。
5.日射平溪玉宇中。云橫遠渚岫重重。野花猶向澗邊紅。靜看沙頭魚入網,閑支藜杖醉吟風。小春天氣惱人濃。——宋·米芾《浣溪沙》
6.報慈一隔,佛祖命脈。放去收來,圣凡罔測。隔不隔,若為陳。擔取詩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宋·釋道寧《偈六十九首》
7.春色撩人不自由,野花滿地不忘憂。多情為惜郎君力,暫借風流占上頭。——明·唐寅《花降圖》
8.瀑布巖前水滿溪。青陽廟下四山圍。歌殘白雪云猶*,舞落烏紗鳥忽飛。迷晚色,鎖晴霏。野花如綺柳如絲。一尊不惜頹然醉,明日重來已后——金·段成己《鷓鴣天·瀑布巖前水滿溪》
9.逢春便見野花親,往覆閑忙舊路塵。輪走蹄輕多少意,世途常似夢中人。——宋·宋太宗《緣識》
10.六幅蒲帆曉渡平。一江星斗漸西傾。離家才是兩三程。浦外野花如喚客,樹頭春鳥自呼名。五云深處錦官城。——宋·陳允平《浣溪沙》
以上供參考。
山里的野花野草的優美的詩句
1.《錢塘湖春行》白居易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2.《春思》韋應物
野花如雪繞江城,坐見年芳憶帝京。
3.《贈韓道士》張泌
日暮秋風吹野花,上清歸客意無涯。
4.《過綺岫宮(東都永寧縣西五里)》王建
武帝去來羅袖盡,野花黃蝶領春風。
5.《落花》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
6.《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曹操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7.《黃鶴樓 / 登黃鶴樓》崔顥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8.《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9.《蝶戀花·春景》蘇軾
天涯何處無芳草!
10.《敕勒歌》北朝民歌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供參考。
贊美野花的詩句有哪些
1、野花芳草,寂寞關山道。柳吐金絲鶯語早,惆悵香閨暗老!——《清平樂·野花芳草》唐代:韋莊
釋義:野花和香草,寂寞地生長在這關山路旁。柳樹吐出金黃的絲條,黃鶯兒那么早就在歌唱。我滿懷惆悵,在香閨里暗自虛度時光。
2、一茅齋,野花開。管甚誰家興廢誰成敗,陋巷簞瓢亦樂哉。 ——《山坡羊·道情》元代:宋方壺
釋義:只要有一間茅屋,四周圍野花盛開,管他誰家興旺,誰家衰敗。
3、野花如雪繞江城,坐見年芳憶帝京。——《春思》唐代:韋應物
釋義:野花如同雪花一樣紛紛揚揚環繞江城,猶看見一年一度的花草,回憶起來帝京。
4、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琴臺》唐代:杜甫
釋義:看到琴臺旁的一叢野花,我覺得它就像卓文君當年的笑容;一叢叢碧綠的蔓草,就如同卓文君當年所穿的碧羅裙。
5、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黃。——《菩薩蠻·霏霏點點回塘雨》五代:佚名
釋義:池塘邊開滿了繽紛燦爛的野花,散發著陣陣清香;一縷縷金黃的柳絲,在春雨中隨風搖曳,輕輕拂動。
6、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絕句二首》唐代杜甫
釋義: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7、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代白居易
釋義:無情的野火只能燒掉干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8、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兩漢:佚名
釋義:我踏過江水去采荷花,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了香草。
9、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燕歌行二首·其一》魏晉曹丕
釋義:秋風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辭歸,天鵝南飛。
10、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初夏即事》宋代:王安石
釋義:晴朗的天氣和暖暖的微風催生了麥子,麥子的氣息隨風而來。碧綠的樹蔭,青幽的綠草遠勝春天百花爛漫的時節。
描寫野花品質的詩句 古詩
關于寫花的詩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司馬光《客中初夏》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聞說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孟浩然《訪袁拾遺不遇》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劉禹錫《再游玄都觀》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韓愈 《晚春》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李白 《金陵酒肆留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志南和尚《絕句》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