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云并含比喻的詩句】
云 【唐】韓琮 深惹離情靄落暉,如車如蓋早依依.山頭觸石應常在,天際從龍自不歸.莫向隙窗籠夜月,好來仙洞濕行衣.春風淡蕩無心后,見說襄王夢亦稀.白云向空盡 【唐】焦郁 白云升遠岫,搖曳入晴空.乘化隨舒卷,無心任始終.欲銷仍帶日,將斷更因風.勢薄飛難定,天高色易窮.影收元氣表,光滅太虛中.倘若從龍去,還施濟物功.南池雜詠五首·溪云 【唐】皎然 舒卷意何窮,縈流復帶空.有形不累物,無跡去隨風.莫怪長相逐,飄然與我同.云 【唐】來鵠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云 【唐】李嶠 大梁白云起,氛氳殊未歇.錦文觸石來,蓋影凌天發.煙煴萬年樹,掩映三秋月.會入大風歌,從龍赴圓闕.云 【唐】李嶠 英英大梁國,郁郁秘書臺.碧落從龍起,青山觸石來.官名光邃古,蓋影耿輕埃.飛感高歌發,威加四海回.齊梁晴云 【唐】李商隱 緩逐煙波起,如妒柳綿飄.故臨飛閣度,欲入回陂銷.。
描寫“云”的詩句
1. 彩云驚歲晚,繚繞孤山頭。
2. 翠樓含曉霧,蓮峰帶晚云。 3. 杳靄祥云起,飄飏翠嶺新。
4. 大梁白云起,氛氳殊未歇。 5. 白云升遠岫,搖曳入晴空。
6. 盡日看云首不回,無心都大似無才。 7. 帝鄉白云起,飛蓋上天衢。
8. 佇立增遠意,中峰見孤云。 9. 嶺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麥旱將枯。
10. 晴曉初春日,高心望素云。 11.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12.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13.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14.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15.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16.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17.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18.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19.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20.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關于云嶺的詩句
1、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
2、宅占鳳城勝,窗中云嶺寬。(岑參)
3、紅莎綠蒻春風餅,趁梅驛,來云嶺,紫桂巖空瓊竇冷。(黨懷英)
4、悲風生舊浦,云嶺隔東田。(皇甫曾)
5、云嶺水,南北自分流。觸目瀾翻飛雪浪,赴溪盤屈轉瓊鉤。(李綱)
6、云嶺外,夕烽一點,塞上傳光小。(李綱)
7、一身渺云嶺,中夜空涕泗。(李群玉)
8、玉英期共采,云嶺獨先過。(劉商)
9、空思知己隔云嶺,鄉路獨歸春草深。(劉滄)
10、回看云嶺思茫茫,幾處關河隔汶陽。(劉滄)
11、行歌白云嶺,坐詠修竹林。(蘇軾)
12、閱世走人間,觀身臥云嶺。(蘇軾)
13、云嶺回廊香徑悄,爭似舊時庭戶。(薩都剌)
幫忙,找一些關于云的詩句
孤云 唐 貫休
將比鷺鷥還恐屈,始思殘雪不如多。
清風相引去更遠,皎潔孤高奈爾何。
嶺上云 唐 白居易
嶺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麥旱將枯。
自生自滅成何事,能逐東風作雨無。
春云 唐 韋莊
春云春水兩溶溶,倚郭樓臺晚翠濃。
山好只因人化石,地靈曾有劍為龍。
官辭鳳闕頻經歲,家住峨嵋第幾峰。
王粲不知多少恨,夕陽吟斷一聲鐘。
云 唐 杜牧
盡日看云首不回,無心都大似無才。
可憐光彩一片玉,萬里晴天何處來。
夏云曲 唐 齊已
紅嵯峨,爍晚波,乖龍慵臥旱鬼多。
爞爞萬里壓天塹,飏雷電光空閃閃。
好雨不雨風不風,徒倚穹蒼作巖險。
男巫女覡更走魂,焚香祝天天不聞。
天若聞,必能使爾為潤澤,洗埃氛。
而又變之成五色,捧日輪,將以表唐堯虞舜之明君。
詠云 唐 姚合
靄靄紛紛不可窮,戛笙歌處盡隨龍。
來依銀漢一千里,歸傍巫山十二峰。
呈瑞每聞開麗色,避風仍見掛喬松。
憐君翠染雙蟬鬢,鏡里朝朝近玉容。
云 唐 來鶴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孤云 唐 張喬
舒卷因風何所之,碧天孤影勢遲遲。
莫言長是無心物,還有隨龍作雨時。
云 唐 韓琮
深惹離情靄落暉,如車如蓋早依依。
山頭觸石應常在,天際從龍自不歸。
莫向隙窗籠夜月,好來仙洞濕行衣。
春風淡蕩無心后,見說襄王夢亦稀。
夏云 唐 李中
如峰形狀在西郊,未見從龍上泬寥。
多謝好風吹起后,化為甘雨濟田苗。
云 唐 郭震
聚散虛空去復還,野人閑處倚筇看。
不知身是無根物,蔽月遮星作萬端。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云 唐 駱賓王
南陸銅渾改,西郊玉葉輕。
泛斗瑤光動,臨陽瑞色明。
蓋陰連鳳闕,陣影翼龍城。
詎知時不遇,空傷流滯情。
關于寫云的詩句 有名的 帶注釋
云 唐 來鵠 千形萬象竟還空, 映水藏山片復重。
無限旱苗枯欲盡, 悠悠閑處作奇峰。 以下為詩的賞析: 夏云形狀奇特,變幻不常。
“夏云多奇峰”,是歷來傳誦的名句。但這首詩的作者似乎對悠閑作態的夏云頗為憎厭,這是因為作者的心境本來就并不悠閑,用意又另有所屬的緣故。
首句撇開夏云的各種具體形象,用“千形萬象”四字一筆帶過,緊接著下了“竟還空”這幾個感情份量很重的詞語。原來,詩人是懷著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視著風云變幻。
對他說來,夏云的千姿百態并沒有實際意義,當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寫。對事物關心的角度不同,描寫的方式也自然有別。
這一句對夏云的描寫盡管抽象,卻完全符合詩人此時的感情。它寫出一個過程:云不斷幻化出各種形象,詩人也不斷重復著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隨風飄散,化為烏有,詩人的希望也終于完全落空。
“竟還空”三字,既含有事與愿違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憤。 次句寫“竟還空”后出現的情形。
云彩雖變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尋覓它的蹤影。它仿佛故意與人們捉迷藏:到處尋覓不見,驀然低頭,卻發現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頭,則又見它原來就隱藏在山后。
又好象故意在你面前玩戲法:忽而輕云片片,忽而重重迭迭。這就進一步寫出了云的容與悠閑之狀,怡然自得之情,寫出了它的故作姿態。
而經歷過失望、體驗過被作弄的滋味的詩人,面對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懷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
第三句是全詩的背景,按自然順序,似應放在首句。詩人把它安排在這里,一方面是使這首篇幅很狹的小詩也有懸念,有波瀾;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讓它在感情發展的關節點上出現,以便與第四句形成鮮明尖銳的對照,取得更加強烈的藝術效果。
第三句明顯地蘊含著滿腔的焦慮、怨憤,提得很高,出語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時卻很輕,表面上幾乎不帶感情。一邊是大片旱苗行將枯死,亟盼甘霖,一邊卻是高高在上,悠閑容與,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賞。
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對比描寫中,詩人給云的形象添上了畫龍點睛的一筆,把憎厭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畫為能事、有所托寓的詠物詩,總是能以它的生動形象啟發人們去聯想,去思索。
這首詩,看來并不單純是抒寫久旱盼雨、憎厭旱云的感情。詩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點,又概括了社會生活中某一類人的特征。
那千變萬化,似乎給人們以灑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實根本就無心解救干枯的旱苗。當人們焦急地盼它降雨時,它卻“悠悠閑處作奇峰”呢。
不言而喻,這正是舊時代那些看來可以“解民倒懸”,實際上“不問蒼生”的權勢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們還會感到詩里所描繪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識的。
古代詩歌中詠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勞動者的眼光、感情來觀察、描繪云的,卻幾乎沒有。來鵠這位不大出名的詩人的這一首《云》,也許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詠云之作。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編輯本段]注釋 ⑾.岳:此指東岳泰山。 ⑵.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
⑶.齊、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
即山東地區。 ⑷.青:山色。
⑸.未了:不盡。 ⑹.造化:天地,大自然。
鐘:聚集。神秀:指山色的奇麗。
⑺.鐘:聚集。 ⑻.陰陽:陰指山北(水南),陽指山南(水北)。
割:劃分。這句是說,泰山橫天蔽日,山南向陽,天色明亮;山北背陰,天色晦暗。
還指同一時刻卻是兩個世界。 ⑼.蕩胸:心胸搖蕩。
⑽.決:裂開。眥:眼角。
決眥形容極目遠視的樣子。 ⑾入歸鳥;目光追隨歸鳥。
⑿.會當:應當。 ⒀凌:登上。
⒁.小:渺小。 賞析 。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因長時間目不轉眼地望著,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
“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這也從側面體現了泰山的深遠,巍峨。而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http://**view/*#3 南池雜詠五首·溪云 唐 僧皎然 舒卷意何窮,縈流復帶空。
有形不累物,無跡去隨風。 莫怪長相逐,飄然與我同。
賞析 唐代詩僧皎然的《溪云》,更寫出白云別種意蘊:“舒卷意何窮,縈流復帶空。有形不累物,無跡去隨風。
莫怪長相逐,飄然與我同。”皎然道出云即我、我即云的“云與我同”的玄機,“白云”中似有道不盡的禪意。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 南朝齊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賞析 白云自由不羈,孤高邈遠,既是隱士寄托幽懷對象,也可看作隱士自我象征。南朝時,陶弘景隱于句曲山,齊高帝蕭道成有詔問他“山中何所有?”他做詩曰:“山中何所有?嶺上多。
寫云的詩句有哪些
云橫秦嶺家何在,云霞明滅或可睹,云飛炎海變清涼,云海天涯兩杳茫
白云一片去悠悠,白云愁色滿蒼梧,白云千載空悠悠,浮云柳絮無根蒂,入云深處亦沾衣,愁云慘淡萬里凝,閑云潭影日悠悠
天光云影共徘徊,直掛云帆濟滄海,萬里云羅一雁飛
玉壘浮云變古今,千里黃云白日曛,空山凝云頹不流,塞上風云接地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巖下無心云相逐,水面初平云腳低,俄頃風定云墨色
烈火初張照云海,將船買酒白云邊,樓閣玲瓏五云起,碧天如水夜云輕,黃河遠上白云間
畫棟朝飛南浦云,驪宮高處入青云,半入江風半入云
孟浩然詩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
孟浩然有句詩只有半句話,“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至于整首詩丟失了,就剩下這半句了,后人也沒考究出前半句是什么。我們也無法考究了。
晏,我覺得這里應該是遲、晚講。但是這里聯系全句,應該是‘歲方盡’吧。
至于整句意思,你聽說過“蕭索美”的說法沒?下句里面的蕭索就應該應了這個。所以很不好直接說出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里面提到過這首詩句,王先生說要我們去體會意境,好像這句里面牽涉的含義比較多,不好準確貼切的字面表達。
我也是在學,只好把想法說出來,同時也在關注其他人的回答解釋中…… O(∩_∩)O~
關于云的詩句 七八年級學過的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 王維《終南別業 》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行路難·其一》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 李白《早發白帝城 》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 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 王安石《登飛來峰》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 李賀《雁門太守行》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 賈島《尋隱者不遇 》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 崔顥《黃鶴樓 》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