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秦始皇的語句詩詞
途經秦始皇墓
作者:【許渾】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云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
【注釋】: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作出了巨大歷史貢獻的。但他又是一個暴君,實行專制主義,給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受到后人譴責。許渾這首詩抒寫了他行經秦始皇墓時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于陜西臨潼縣東約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墳丘為土筑,經二千年的風雨剝蝕,現存高四十三米,周長二千米。陵墓落成之初,墳上“樹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曠的平地上托起的這座山一樣的巨大墳塋,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樣,給人以“龍盤虎踞”之感。詩人在墓前駐足,目光從墓基轉向墓頂,見到的是層層綠樹,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墳,不正好象征著秦始皇生前煊赫的聲勢嗎?“勢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與秦始皇在位時不可一世的聲勢,恰恰形成極富于諷刺性的鮮明對照。詩人將無比豐富的歷史內容熔鑄在這簡短的七個字里。一個“崩”字,聲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盡意絕,下文難以為繼了。然而詩人忽一轉筆:“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詩作旋即別開生面,令人稱絕。這兩句與前兩句似斷而實連,詩意從“崩”字悄悄引出,不著痕跡地進一步寫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徹底崩塌。同樣是青山秋草,路人卻只向漢文帝陵前參拜。漢文帝謙和、仁愛與儉樸,同秦始皇的剛愎、兇殘與奢靡正好是強烈的對比。對于仁君和暴君,人們自會作出自己的評判。末句一個“唯”字,鮮明地指出了這一點。后兩句表面看來似乎把筆墨蕩開,從秦始皇寫到了漢文帝,從詩人自己寫到了“路人”,實際上卻有形愈松而意愈緊的效果,在輕淺疏淡的筆墨中顯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秦始皇陵詩句
1.《依韻和唐彥猷華亭十詠·秦始皇馳道》 宋 梅堯臣
秦帝觀滄海,勞人何得修。
石橋虹霓斷,馳道鹿麋游。
車轍久已沒,馬跡亦無留。
驪山寶衣盡,萬古空冢丘。
2.《和彥猷在華亭賦十題依韻·秦始皇馳道》宋 韓維
秦王騁奇觀,不憚阻且脩。
萬里走轍跡,八荒開囿游。
勞歌久已息,遺筑今尚留。
千載威神盡,驪山空古丘。
3.《秦始皇》 宋 王安石
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
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凌。
游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
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4.《樓觀》宋 蘇軾
門前古碣臥斜陽,閱世如流事可傷。
長有游幽人悲晉惠,強修遺廟學秦皇。
丹砂久窖井水赤,白誰燒廚灶香。
聞道神仙亦相過,只疑田叟是庚桑。
5.《途經秦始皇墓》 唐 許渾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云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
贊美秦始皇的詩句
秦始皇
作者:王安石
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
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凌。
游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
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李白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岳,揚波噴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贊美秦始皇的詩句有哪些
1. 秦王掃六合, 虎視何雄哉!—李白《古風》其三
2. 《秦始皇》宋·王安石
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
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凌。
游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
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
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3. 火烏日暗崩騰云,秦皇虎視蒼生群。—李賀《白虎行》
4. 甘愿受驅使,唯君命是從—巨岳《始皇尋鼎》
5. 徑欲隨關令,龍沙萬里強。—李商隱《玄微先生》
形容秦始皇的詩句
秦始皇 作者:王安石天方獵中原,狐兔在所憎。
傷哉六孱王,當此鷙鳥膺。搏取已掃地,翰飛尚憑凌。
游將跨蓬萊,以海為丘陵。勒石頌功德,群臣助驕矜。
舉世不讀易,但以刑名稱。蚩蚩彼少子,何用辨堅冰。
李白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銘功會稽嶺,騁望瑯琊臺。
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尚采不死藥,茫然使心哀。
連弩射海魚,長鯨正崔嵬。 額鼻象五岳,揚波噴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萊?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回?但見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形容秦始皇的語句詩詞
途經秦始皇墓作者:【許渾】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云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注釋】:秦始皇統一了中國,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作出了巨大歷史貢獻的。
但他又是一個暴君,實行專制主義,給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受到后人譴責。許渾這首詩抒寫了他行經秦始皇墓時的感想。
秦始皇墓位于陜西臨潼縣東約五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它建成于公元前二一○年,墳丘為土筑,經二千年的風雨剝蝕,現存高四十三米,周長二千米。
陵墓落成之初,墳上“樹草木以象山”。在山光水色的映照下,在空曠的平地上托起的這座山一樣的巨大墳塋,這就正如首句形容的那樣,給人以“龍盤虎踞”之感。
詩人在墓前駐足,目光從墓基轉向墓頂,見到的是層層綠樹,直上云天。眼前的高墳,不正好象征著秦始皇生前煊赫的聲勢嗎?“勢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與秦始皇在位時不可一世的聲勢,恰恰形成極富于諷刺性的鮮明對照。
詩人將無比豐富的歷史內容熔鑄在這簡短的七個字里。一個“崩”字,聲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似乎言盡意絕,下文難以為繼了。
然而詩人忽一轉筆:“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詩作旋即別開生面,令人稱絕。這兩句與前兩句似斷而實連,詩意從“崩”字悄悄引出,不著痕跡地進一步寫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徹底崩塌。
同樣是青山秋草,路人卻只向漢文帝陵前參拜。漢文帝謙和、仁愛與儉樸,同秦始皇的剛愎、兇殘與奢靡正好是強烈的對比。
對于仁君和暴君,人們自會作出自己的評判。末句一個“唯”字,鮮明地指出了這一點。
后兩句表面看來似乎把筆墨蕩開,從秦始皇寫到了漢文帝,從詩人自己寫到了“路人”,實際上卻有形愈松而意愈緊的效果,在輕淺疏淡的筆墨中顯示出了厚重的力量。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贊美秦始皇陵墓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