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的故事、名言警句、成語
誠信名言:
1、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
2、惟讀可以破天下之偽,惟實可以破天下之虛--薛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
5、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艾琳.卡瑟
6、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泰戈爾
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財富。沒有信用積累的青年,非成為失敗者不可--池田在作
8、民無信不立--孔子
9、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高爾基
10、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程頤
11、沒有誠實何來尊嚴--西塞羅
12、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大仲馬
13、失足,你可能馬上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富蘭克林
14、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富蘭克林
15、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拉羅什富科
16、誠信為人之本--魯迅
17、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
18、不信不立,不誠不行--晁說之
19、內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師
20、以實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楊簡
21、如果要別人誠信,首選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22、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德萊塞
23、誠實是一個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東西--喬臾
24、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25、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26、一言之美,貴于千多--葛洪
27、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頤
28、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誠--愛默生
29、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
30、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會誠實--拉羅什富科
關于誠信的名言和故事名言最好是耳熟能詳的,故事要名人的故事,
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周晉峰故事1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2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后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誠信故事,名言
誠信故事 1.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
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
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
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
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 華盛頓與尼克松、克林頓的對比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
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克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
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 3.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
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
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
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
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5.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
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6.曾參殺豬示誠信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
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兒子吵著要去。
曾參的妻子不愿帶兒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里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兒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
這話本是哄兒子說著玩的,過后,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里的一頭豬殺了。
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后,氣憤地對丈夫說:“我是哄兒子說著玩的,你怎么就真把豬殺了呢?。
關于誠信的故事和名句
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法)巴爾扎克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俗語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中)馮玉祥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曾子也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
她趕集回來后,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
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諾言,講信用。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這就是成語朋友的幫助,才幸免于難。而有信,自然會得到大家的: 舊時中國店鋪的門口,一般都寫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自古在商品買賣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作假的行業道德。
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發揚光大。這種美德表現在工作和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在與人交往中,就是真誠待人,互相信賴;表現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
南北朝時,有一個非常老實的人,叫明山賓。他當州官時,因開倉濟貧得罪朝廷,被罷除官位。
有一天,他看家里實在揭不開鍋了,便把父親留給他的瘦牛去集市上賣了。可是回到家中,從妻子口中得知這頭牛曾經患過腿疾,就急忙跑到集市上,找到買主,跟他說明情況,并主動退了一半的錢。
周圍的人都贊嘆不已——(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 ——(英)毛姆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諺語 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蘇)高爾基 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爾斯泰 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 ——(美)馬克.吐溫 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美)富蘭克林 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法)莫里哀 對自己真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英)莎士比亞 信用難得易失。費10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會由于一時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際關系最重要的,莫過于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里都應該帶著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 ——(瑞士)阿米爾 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
——(英)莎士比亞 守信用勝過有名氣。 ——(美)羅斯福 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死了。 ——(英)哈伯特 (以上名人名言摘自 1. 遵守諾言就象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法)巴爾扎克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俗語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
——(中)馮玉祥 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日)松下幸之助 良心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崗,監視著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
——(英)毛姆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中國諺語 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必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蘇)高爾基 不要說謊,不要害怕真理。 ——(俄)列夫.托爾斯泰 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
——(美)馬克.吐溫 失足,你可以馬上恢復站立;失信,你也許永難挽回。 ——(美)富蘭克林 一個人嚴守諾言,比守衛他的財產更重要。
——(法)莫里哀 對自己真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英)莎士比亞 信用難得易失。
費10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會由于一時的言行而失掉。 ——(日)池田大作 人際關系最重要的,莫過于真誠,而且要出自內心的真誠。
真誠在社會上是無往不利的一把劍,走到哪里都應該帶著它。 ——(中)三毛 信用就像一面鏡子,只要有了裂縫就不能像原來那樣連成一片。
——(瑞士)阿米爾 閃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 ——(英)莎士比亞 守信用勝過有名氣。
——(美)羅斯福 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德)康德 失掉信用的人,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死了。
——(英)哈伯特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
——盧照齡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周晉峰 求珍品,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講堂譽,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
——"同仁堂"里看誠信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一個企業要永續經營,首先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用戶的承認。
企業對用戶真誠到永遠,才有用戶、社會對企業的回報,才能保證企業向前發展——張瑞敏 真誠到永遠——海爾著名廣告語 信用是一種現代社會無法或缺的個人無形資產。誠信的約束不僅來自外界,更來自我們的自。
關于誠信的故事或格言
誠信故事1.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
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
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
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
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2. 華盛頓與尼克松、克林頓的對比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一顆櫻桃樹。
父親見心愛的樹被砍,非常氣憤,揚言要給那個砍樹的一頓教訓。而華盛頓在盛怒的父親面前毫不避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父親被感動了,稱華盛頓的誠實比所有櫻桃樹都寶貴得多。同樣是美國總統尼克松因在“水門事件”中撒謊敗露而被迫引咎辭職;克林頓也因為不光彩的緋聞案中撒謊而險遭彈劾。
一個因誠實而受到愛戴和尊敬,兩位因撒謊而在政史上留下污點。3.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
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
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
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
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
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
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
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
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5.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
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是重要得多的。
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6.曾參殺豬示誠信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
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兒子吵著要去。
曾參的妻子不愿帶兒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里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兒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
這話本是哄兒子說著玩的,過后,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里的一頭豬殺了。
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后,氣憤地對丈夫說:“我是哄兒子說著玩的,你怎么就真把豬殺了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
誠信有關的名言警句典故小故事快急
●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老子)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養心莫善于誠(荀子) ●巧詐不如拙誠(韓非子)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意誠而后心正.(《大學》) ●與人以實,雖疏必密;與人以虛,雖戚必疏.(漢?韓嬰《韓詩外傳》) ●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宋?楊時《河南程氏粹言?論學篇》) ●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潘序倫) ●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誠.(潘序倫) ●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 ●獨立、客觀、公正執業是我們注冊會計師的天職,我們既然選擇了做荷花,就要力求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郭晉龍,深圳注協)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但丁 ●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劉備 ●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誠信成語 抱誠守真 抱柱之信 達誠申信 表里如一 誠心誠意 襟懷坦白 光明磊落 開誠布公 一諾千金 拾金不昧 推心置腹 君子一言 快馬一鞭 光明正大 海枯石爛 講信修睦 竭誠相待 開誠相見開心見誠 傳守不渝 口血未干披肝瀝膽 披心相什 剖心析肝 歃血為盟 推誠相見 推誠不飾 物微志信 心虔志誠 信誓旦旦 信以為本 言而有信 言行一致 一言之信 以誠相見 忠信樂易 曾子殺豪 言必信,行必果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誠信警句格言 ⒈ 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意思是:不要把金玉當成寶物,而忠誠與信用才是寶 出自《禮記?儒行》.⒉ 不足于行者,說過;不足于信者,誠言.意思是:行為不實在的人,說話一定夸夸其談; ⒊ 不誠實誠無不動者,修身則身正,治事則事理.意思是:沒有真誠所涉及不到的,用真誠提高自己以養就能規范,從真誠去處理事情就能完美.出自(宋)楊時《二程粹言?論道篇》.4.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誠是自然規律,追求誠是做人的規律.出自《孟子.離婁上》 5.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意思是:說話辦事,信誠在先;欺騙與胡說,那怎么可以呢?出自《弟子規》.6.非直諒多聞之人,不能得直諒多聞之友.意思是:不是正直、信實、知識淵博的人,不能得到正直、信實、知識淵博的朋友.出自(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7. 華而不實,恥也.意思是:只開花不結果實,令人感到羞恥.比喻徒有漂亮的外表,無實際內容.出自《國語?晉語》 8.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意思是:人的真誠所達到一定程度,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又稱“精誠所加,金石為虧”.出自(漢)王充《論衡?感虛篇》.9. 君子誠以為貴.意思是:有修養的人把真誠看得非常重要.出自《禮記?中庸》10.君子一百,快馬一鞭.意思是:一句話說定,不再反悔.出自《景德傳燈錄?卷六?道明禪師》.11.去食去兵,不可去信.意思是:失去糧食,失去兵器,也不能失掉信用.出自(元)關漢卿《獨赴單刀會》.12.受人之托,終人之事.意思是:既然接受別人委托,就要把事情辦好.出自(元)高則試《琵琶記》.。
有關誠信的詩歌,名人名言,格言,故事
詩歌:誠信之歌 誠信是一條小河 日夜流淌在你我的心窩 誠信是一枚甘果 幫你我融化生活的冷漠 誠信是一座金橋 用真誠連接你和我 誠信是一把利劍 幫你我把美好的事業開拓 誠信是一首無語的歌 傳唱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這樣傳說 誠信的太陽永不落 今天如果你這樣問我 為什么人們都笑成了花朵 我一定會這樣告訴你 淳樸的人們因誠信而灑脫誠信的名人名言:●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艾琳?卡瑟 ●民無信不立。 ——孔子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
——高爾基 ●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西塞羅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大仲馬 ●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 ●真誠是一種心靈的開放。
——拉羅什富科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德萊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時,而誠信都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 ●信用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時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寧愿以誠摯獲得一百名敵人的攻擊,也不愿以偽善獲得十個朋友的贊揚。
——裴多菲 ●誠實的人從來討厭虛偽的人,而虛偽的人卻常常以誠實的面目出現。 ——斯賓諾莎 ●沒有誠信,何來尊嚴? ——西塞羅 ●失信就是失敗。
——左拉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無信不立 ————孔子 沒有誠實哪來尊嚴 ————西塞羅 真話說一半常是彌天大謊 ————富蘭克林格言:1、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圣潔的鮮花。 2、誠信是你價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萬水,質量也應永恒不變。
3、誠信像一面鏡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會出現裂痕。 4、誠信是道路,隨著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著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著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
5、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 6、創起誠信校園,樹起誠信學風,成為誠信學子。
7、誠信為本,學做真人。 8、誠信為榮,失信可恥。
9、最大限度的誠實是最好的處事之道。 10、誠實守信是面明鏡,不誠實的人在他面前,都會露出真相。
11、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12、誠實是上策。 13、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種誠信為先決條件。
14、不誠則有累,誠則無累。 15、誠信是溝通心靈的橋梁,善于欺騙的人,永遠到不了橋的另一端。
16、誠信,是一股清泉,它將洗去欺詐的骯臟,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流淌著潔凈。 17、 誠信,讓心靈無瑕,讓友誼長存,讓世界美好! 18、知識是財富,誠信也是一種財富,擁有知識能使你變得充實,擁有誠信能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19、誠,乃信之本;無誠,何以言信?誠而有信,方為人生. 20、誠信,如一把鑰匙,打開你我心中那扇門上的鎖,讓我們敞開心扉,沐浴那友誼的陽光。
21、誠信,是人類文明的階梯;誠信,是填補人類間隔的碎石。 22、誠信是一種自我約束的品質,不是通過一篇文章或一句話就能檢驗得出的。
23、誠信是人的本錢,沒有誠信的人是一個失敗者。 24、誠信比一切智謀更好。
25、誠信就像人身上不可缺的鈣,沒鈣的還能算作人嗎? 26、誠信就像人生航船的楫槳,控制著人生的去向。 27、誠信猶如一顆青澀的果,你咬一口,雖然很苦,卻回味無窮,倘若你將它丟棄,便會終身遺憾! 28、生活是需要誠信的,有了誠信才會有幸福可言。
29、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30、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31、誠實是一種力量的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32、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誠信。
33、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 34、誠實的人必須對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誠。
35、誠信是人生之本。 36、誠信者,受人愛戴尊敬也。
37、誠信是友誼的必備條件。 38、誠信,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先導。
39、 誠信是人生路途中的第一準則。 40、 誠信是一種美德,會讓你更加完美。
41、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 42、 誠實守信,快樂人生。
43、誠信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金錢。 44、誠信,世界需要你。
45、誠信創造財富。 46、不講誠信的人,是可悲的、可憐的、可恨的,也是可怕的。
47、只有種下誠信的苗,才能結出誠信的果。 48、有其言,無其行,君子之恥也。
49、給心靈一片凈土,給誠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讓我們與誠信同行。 50、人如以誠信為本,就能塑造完美人生。
故事:1.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
這種花賣得很貴,并且難得一開,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
有關誠信的小故事名言
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
如此,你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美】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
——梁啟超【中國】 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 ——列夫·托爾斯泰【俄】 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叫他承擔一種責任是最有效的辦法。
——毛姆托爾斯泰:“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格里沒有等到晚上放學,就哭著回到了家,送他回來的是學校里的一個叔叔。格里的母親薩利特斯問學校里的叔叔,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叔叔說,放學前小朋友們排隊,可格里根本就不好好站,總是竄來竄去的,結果不知怎么,就和一個同學起了沖突。
老師批評了格里幾句,他就開始哇哇地哭個不停,還跟老師嚷嚷:“我沒錯!我沒有打他!” 母親薩利特斯向叔叔道了謝,然后拉著格里進了門。 “怎么回事?”薩利特斯看著兩眼紅紅的格里問道。
“我不小心和馬克撞了一下,結果馬克就使勁兒地推我,我踢了他一腳,馬克哭了,老師就說我了。”格里臉上掛著兩行淚珠,補充說道:“是他先推我的!” 聽到這里,母親薩利特斯基本上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了,她語氣平和地問格里:“難道你一點責任都沒有嗎?” “沒有!不是我的錯!是馬克先推我的!” “好,現在我問你,如果你好好按照老師的要求排隊,不亂跑,你能不小心撞到別人嗎?你沒有撞到馬克,馬克會推你嗎?” 格里默不作聲了。
“現在你再仔細想想,你一點責任都沒有嗎?,你是男子漢,記住,不要把什么責任都推到別人的身上!遇事仔細想一想,為什么別人會這樣對你,你是不是做了什么不對的事情。” 最后,薩利特斯對兒子格里說了一句話:“你得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格里用力地點了點頭。
5、一個真實的小故事,說的是一個公交汽車司機在拉運乘客途中,突然心臟病發作,極度痛苦,公共車面臨失控的危險,但他仍堅持著做完了三件事:一是把車慢慢靠到路邊;二是踩下剎車;三是打開車門,看著乘客一個個都下去了,才無力地爬在方向盤上,再沒有醒過來。
關于誠信的名言和故事
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創業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業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
——周晉峰故事1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
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
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皇帝與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
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2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
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
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后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望采納,謝謝。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誠信的故事詩句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