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生的詩句
1,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出自宋代: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白話文釋義: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過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棧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2,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出自宋代: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白話文釋義: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處癡絕,這凄凄別恨不關涉——樓頭的清風,中天的明月。 3,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出自清代:納蘭性德《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白話文釋義: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4,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出自五代:李煜《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白話文釋義:人生的愁恨怎能免得了?只有我傷心不已悲情無限!我夢見自己重回故國,一覺醒來雙淚垂落。 5,人生無百歲,百歲復如何?古來英雄士,各已歸山河。
——明代:劉基《絕句·人生無百歲》 白話文釋義:人生是活不到百歲的,就算活到又如何?古往今來的英雄壯士,現在都化為塵土灑落在江河之中。
【關于人生的古詩詞】
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解析:一個人流落他鄉,如果他常年飄零,那樣的心緒肯定是非常難受的.而他如果他又體弱多病,那悲涼的意緒肯定是很濃的.在一個講究平和安定、重土安遷的中國,如果到了晚年仍顛沛流離,那情形自是凄不可言.而如果他連一個可傾訴的人都沒有,那么,其荒涼、孤獨的心境又似霜天雪霰,冰寒不堪.那么,人們不禁要問,這個人為什么這么苦呢?且先不要這樣問,我們再看看他如霜的兩鬢,失意頹唐得連心愛的薄酒也不想去沾了的意緒,就會有些直接的感知,他苦而痛,內心百結不解,憂慮如焚.那么是什么讓他弄成這個樣子的?且先也不要這樣問,讓我們再看看他的目見耳聞吧.他心事重重,登上高處,想一抖而輕松一回,哪知疾風射眸,老淚漣漣,又禁不住青猿悲啼于山林之間,更不忍視于急風中盤旋不下的憂心之鳥.唉,他嘆息一回,還是看看別的吧.然而不忍見而所見自排空而來,又似翻江倒海,山坼地裂般.在他面前,那細窣無聲的落葉此時如雄壯的野馬沸騰于獵獵的戰原之上,無邊無際,蕭蕭訇轟,好驚心動魄啊!那奔騰不息的江水又如另一支雄獅猛虎的戰團,滾滾而來,勢不可當,逼視壓人,讓人毫無退縮之地.那么,他的靈魂都震動了.是的,青猿悲啼如那舞臺上的主唱,秋鳥飛旋似那臺上的舞者,而無邊落木,不盡長江就是那龐大的交響樂奏.這時你感到的就是聲聲嘶啼和那躁動的急舞與那粗重悲壯的震撼之音!這不是一個人在悲啼私哭,也不是一群人在哀號哭吐,因為這是"無邊"與"不盡"的鋪天蓋地的震懾與悲愴.這是一個民族的悲痛,一個偉大民族沉淪的悲痛.時間仿佛已煎熬了上百年,也仿佛萬里一片都是苦難.這是哪個民族的不幸?哪個民族有這樣的不幸?這只能是偉大的唐朝的不幸!是的,一個偉大的唐朝的被群鬼所害,大廈正在崩塌,正在轟毀,那鋼骨折斷之聲如天崩地裂!再回頭看看,那漂泊,多病,孤獨,頹唐的苦命人,他正在看著.他目擊,他親臨,他逃亡,但千里萬里都只共演奏著一樣的悲劇,他又彷徨于無地,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沉靜在悲愴之中,那忘憂物已是沒有絲毫的吸引力了.這是一個一千多年前的人的苦痛,我們今人讀之,仍震撼于那個時代的巨變和那種巨變在人們心靈里產生的巨痛.這是一個歷史的悲壯的記錄,一個需要認真反思與變革的記錄,一個后世欲登上輝煌顛峰時代的人們不可不讀的警示記錄!正好歷史又為我們上了一課.在我們的大洋彼岸,"9.11"正深刻地印刻在每一個文明世界的人們的心中,也一下子讓我們這個飽經滄桑的民族感受到了好多好多的東西.。
形容人生的詩詞
1、人生自古多曲折,心內雪亮,身外雪亮,舊情一縷獨難忘。
2、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3、出口成章,英雄蓋世本無雙。才華橫溢,多少年來驚天地。
4、閻羅大伯曾教來,道人生但不須煩惱。
5、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
6、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莫要論人生,人生已是夕陽紅。
7、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8、人生在世不滿百,誰敢笑我鬢發白?三尺長劍提在手,白發一樣殺強賊。
9、世路風波險,十年一別須臾。人生聚散長如此,相見且歡娛。
10、往歲,馬死于二陵,騎驢至澠池。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11、流離成鄙賤,常恐復捐廢。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
12、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13、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14、幾度尋君君不遇,夢里依舊相眷顧。千言萬語難再敘,向誰訴?同在茫茫人生路。
15、白發雖未生,朱顏已先悴。人生詎幾何,在世猶如寄。
16、人生誰能料,堪悲處身落柳陌花叢。
17、人生自古一場夢,夢到天涯睡獅醒。(*)踏平世間坎坷路,一路走來太從容。
18、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19、二十年余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20、世情夢幻。復作如斯觀。自嘆人生,分合常相半。
21、多少人生風雨后?多少慷慨不再有?多少壯舉一場夢?多少盛情一杯酒?
22、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23、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24、質天何人能曉我?萬里愁云困星鎖。人生能有幾次搏?
【描寫美好生活的詩句有那些】
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王維《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自落. 王維《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歌式微. 王建《田家行》:男聲欣欣女顏悅,人家不怨言語別.五月雖熱麥風清,檐頭索索繰車鳴.野蠶作繭人不取,葉間撲撲秋蛾生.麥收上場絹在軸,的知輸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復上身,且免向城賣黃犢.田家衣食無厚薄,不見縣門身即樂! 張籍《野老歌》: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聶夷中《傷田家》: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 韋應物《觀田家》: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里. 杜荀鶴《山中寡婦》: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征苗.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王維《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鴝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王維《春中田園》:屋中春鳩鳴,樹邊杏花白.持斧伐遠楊,荷鋤覘泉脈.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有哪些描寫人生感悟的詩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全部注釋】 1李煜,史稱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違命侯.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折實他的絕筆詞,相傳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詞,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后,賜酒將他毒死.2故國:指南唐都城金陵(現在南京).3雕欄玉砌:雕有圖案的欄桿和玉石鋪就的臺階.此泛指宮殿建筑.砌,臺階.4朱顏:紅顏,少女的代稱,這里指南唐舊日的宮女.【賞析1】 宋代王铚《默記》卷上載:"后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于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禍云."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恒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后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語語嗚咽,令人不堪卒讀.春花浪漫,秋月高潔,本令人人欣喜,但對階下之囚來說,卻已了無意趣了."何時了"三字雖問得離奇,實含兩層意蘊:往昔歲月是何時了卻的?劫后之殘生又將何時了卻呢?這表明了他對生命的決絕心態.唐圭璋《屈原與李后主》一文說:"問春花秋月何時了,正是求速死也."春花秋月無盡而人生有盡,這不僅是令李煜感到悲哀的,也是人類之大悲哀.俞平伯《讀詞偶得》評起句"奇語劈空而下"."小樓昨夜又東風"更具體印證了春花秋月無法終了的事實.由小樓進而聯想到故國,"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語."月明中"既是呼應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將小樓、故國,人生等等統統籠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則李煜個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類之大悲哀.換頭承故國明月,點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詞到此為止的六句,都是兩兩對照,寫出永恒與無常的巨大反差,表現作者對宇宙與人生關系的思索.但柔弱的李煜已經不可能由此激發出進取的激情,而只能在與生命決絕前,放縱一下悲哀的心情,任憑自己沉溺在這種無邊的生命悲歌中,靜靜地等候人生終曲的奏起.煞尾兩句自問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懷,寫出愁思之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無休無止、無法遏制.以水喻愁,李煜之前已有許多,但此句不僅新穎警辟,而且既貼切又富有力度.遂為名句.可與李頎"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劉禹錫"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無限似儂?";秦少游"落紅萬點愁如海"等參讀.唐圭璋《李后主評傳》指出:"他身為國主,富貴繁華到了極點;而身經亡國,繁華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極點.正因為他一人經過這種極端的悲樂,遂使他在文學上的收成,也格外光榮而偉大.在歡樂的詞里,我們看見一朵朵美麗之花;在悲哀的詞里,我們看見一縷縷的血痕淚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