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游子遠歸對家鄉和母親思念的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支.愿君多采頡,此物最相思.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萬里無云境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母親思念兒子的詩句
子吟(孟郊)
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解: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暉: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和煦的
??陽光。
韻譯: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寫作背景及評析:
孟郊 (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屢試不第,漫游南北,流寓蘇州。
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后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游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思念母親的古詩有哪些
1、《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柜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云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云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圣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愿往教誨究終始。
罰一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里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于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表達游子遠歸對家鄉和母親思念的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支.愿君多采頡,此物最相思.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萬里無云境九州,最團圓夜是中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思念母思念母親的詩句
【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玉臺詠】
南望故鄉,
云海中:
景色如畫。
嘆游子,
千里萬里,
空勞牽掛。
歲月多少憂和喜?
人生幾許苦與辣?
向慈母,
夢中再訴說,
我不怕。
故鄉風俗,親人去世,守孝三年后要除孝服,貼紅聯緬懷先人 [為鄉鄰羅某母親去世三年題贈]
三載孝期今日滿 百年氣運此時開
母愛崇高,深恩懿德永追念 親情偉大,慈善音容常掛懷
深恩何報,哺乳三載,守孝三載; 懿德永銘,敬愛一生,緬懷一生。
表達對母親思念的情感的古詩
《游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最為膾炙人口的詩作。全詩共六句三十字,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并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
游子吟①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②身上衣。
臨③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④。
誰言⑤寸草心⑥,報得⑦三春暉⑧?
作品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時她忙著縫兒子遠征的衣服,
又擔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像萱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描寫游子思念家鄉的詩句
翻譯: 慈祥的母親在孩子即將遠行的時候,忍著內心的悲傷,一針
一線為其縫制衣服,深怕他受涷著涼,一方面又擔心他不知
何年何月才能回來相聚,母親這份慈愛與關切,真不是我們
微小的心意所能報答。
賞析: 這首游子吟是藉著游子感恩之心,來表達母愛的偉大。上帝
無法照顧到每一個人,所以才創造出母親。母親關愛子女,
呵護子女,完全是出自於天性,毫無保留、毫無怨言,就像
游子吟里的慈母,把自己的愛心與期盼,完全溶入一針一線
里,讓人讀了好似一股暖流通過心底。我們只要體會出這番
意境,把感恩的心付諸行動,就不枉費詩人的一番苦心了
回答者:清風良子 - 高級
表達“思念已故母親”的詩句有哪些
懷念母親詩詞十首
作者:袁戈 相思
娘眠古息山, 子落岳陽田。 千里兩相望, 無時不淚漣。
懷念母親
棘人遠在異鄉客, 訣別娘系已五期。 淮岸濮山空繾綣, 巴陵湘水共傷悲。 西風回轉相愁絕, 血雨冰心同淚飛。 今跪地門三叩首, 連天春草也凄凄。
清明節
人在清明遠故土, 巴陵湘水共凄楚。 天公有淚滿瑤池, 化作飄飄萬里雨。
西江月
風送金幡銀練,云乘仙鶴神騋。 清明時節向天開,雨漫邊庭湘岱。 游子一心傷別,相思千里成災。惟將饗酒岳陽臺,北向娘親叩拜。
懷念母親 夜雨瀟湘燈火昏,
清明時節鹒(gēng) 聲聞, 傷魂最是家千里, 淚看高堂少一人。
虞美人·端午節憶母
去年端午全家悅,做妹家中客。 玉盤錦食對瑤醇,午賞端陽夜 賞月臨門。
而今又把菖蒲貼,少個人來也。 獨把離觴到黃昏,夢到南山 深處見娘親。
浣溪沙·端午節南山祭母 訣別娘親一百天, 幾回夢里淚流干。 今攜粽子祭南山。 一處新居三尺內, 數鶯低泣短階前。 端陽幽晦楚云盤。
南山祭母 連天秋雨驟, 世路鴉聲瘦。 人在短松岡, 寸心冰冷透。
南山祭母
秋雨連綿近月半, 四城八鎮水成泛。 南來遷客行難通, 北往騷人眉不展。 我去南山饗酒來, 竹鳴孤冢把娘喊。 風鴉知意同相悲, 恨滿長天腸寸斷。
中秋節 夜半人無眠, 枕邊看月圓。 聽風推錦戶, 聞露打琉檐。 娘住南山上, 我漂云水間。 相親惟夢里, 雞叫淚痕干。
移居鄉間 作者:袁金鋒 金秋老叟六十八, 八月初八再搬家。 器俱不添仍舊用, 襪鞋雖破盡心踏。 親鄰迎迓休迎迓, 賓朋海涯非海涯。 移居鄉間何所事, 自挖小池侍魚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