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月餅的詩句
中秋鮮果列晶盤,
餅樣圓分桂魄寒。
聚食合家門不出,
要同明月作團樂。
-沈兆褆
三材取具油糖面,
磊落芳潔堆瓦缸。
水溲成模入火炙,
鐵爐揚炭時錚從。
和酥餡果更奇絕,
列肆錯雜魚豆樁。
-錢灃
紅白翻毛制造精,
中秋送禮遍都城。
論斤成套多低貨,
餡少皮干大半生。
-李靜山
中秋節物未為低,
火烘羅羅出斧齊。
一樣餅師新制得,
佳名先向月中題。
-祁啟萼
【描寫月餅的句子】
1:李白的月餅床前明月光,有餅沒包裝.舉頭望明月,低頭聞餅香!NO.2:杜甫的月餅細草微風岸,今年送禮多.何物能擺闊?月餅最出色!NO.3:柳宗元的月餅無權鳥飛絕,沒錢人蹤滅.品餅蓑笠翁,獨過中秋節!NO.4:蘇軾的月餅明月幾時有?舉餅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月餅賣幾錢?NO.6:徐志摩的月餅悄悄的我收了,正如你悄悄的送;我揮一揮衣袖,來年你還送不送!NO.7:瓊瑤的月餅我有一塊月餅,不知與誰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送餅之人能懂.餅外情深義重,餅內目的重重.迎來送往懼無蹤,徒留一簾幽夢!。
關于月餅的古詩
1、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默品其滋味,相思淚沾巾。--北宋 蘇軾《月餅》 釋義:吃這小小的月餅就像吃著月亮一樣,中間有酥酥甜甜的味道。
安安靜靜的品嘗,因為太過想念故鄉,流下的眼淚都把手巾弄濕了。 2、餅兒圓與月兒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愛護意,年年例又貺雙魚。
--近代 施景琛《中秋詞》 釋義:月餅形狀圓圓的就好像圓圓的月亮,日子過的是越來越好了,外祖父或者舅父母送給晚輩有雙鯉形狀的圓餅。 3、中秋鮮果列晶盤,餅樣圓分桂魄寒。
--清代末 沈兆褆《吉林紀事詩》 釋義:中秋時候把新鮮的瓜果等擺列在晶瑩的盤子中,中秋的月亮看起來很清寒就像月餅一樣圓。 桂魄比喻指月亮。
中秋節一家人不出門在一起聚餐,要和中秋的明月一同來個大團圓。 4、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
幡然嫦娥竊藥手,奔入廣寒歸不得。 -- 清彭蘊章《幽州土風俗》 釋義:月餅上的圖案多種多樣,有“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類的裝飾性圖案,不禁讓人想起嫦娥奔月的悲傷故事。
5、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
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
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清 袁景瀾《詠月餅》 釋義:用各種特殊的模具制作出來的月餅,名稱也各式各樣,是菜單上的亮點。
因為月餅師傅的巧心,使月餅看起來同月亮一樣美麗。
關于月餅的句子,描寫月餅的句子,寫作文要用
今天老師讓我們每人帶一只有特色的月餅到學校,剛進教室我就感到有陣陣香氣撲鼻而來,而且夾著各種不同的香味。
上課了,小朋友紛紛擺上自己的月餅,有園的,有方的,有大的像月盤,小的像乒乓球,有哈密瓜味的,有鳳梨味的……。老師讓同學們撕開一點點包裝袋,有的同學急著撕開很多,好像現在就要忍不住吃似地,有的同學口水直流,舌頭還不時舔了舔嘴唇,露出一副饞相,好好笑哦。
我最喜歡我的月餅,它靜靜地躺在印著心意連連的盒子里,好像在默默地祝愿大家中秋節團團圓圓、心心相印。再仔細端詳,它全身穿著棕色油亮的外衣,上面雕著迷宮一樣的花紋,里面的餡是香芋蓉味的,咬上一口,有點像豆沙,甜甜的,但一點兒也不膩人,好吃極了。
其他的小朋友有的狼吞虎咽,恨不得一口吞下去,有的細嚼慢咽,像是在品嘗珍品,有的吃著吃著還瞇起眼睛,好像陶醉在月餅的味道里了。 下課了,同學們仍然品著美味的月餅,個個臉上樂開了花。
描寫月餅的優美句子
1:李白的月餅
床前明月光,有餅沒包裝。
舉頭望明月,低頭聞餅香!
NO.2:杜甫的月餅
細草微風岸,今年送禮多。
何物能擺闊?月餅最出色!
NO.3:柳宗元的月餅
無權鳥飛絕,沒錢人蹤滅。
品餅蓑笠翁,獨過中秋節!
NO.4:蘇軾的月餅
明月幾時有?舉餅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月餅賣幾錢?
NO.6:徐志摩的月餅
悄悄的我收了,正如你悄悄的送;
我揮一揮衣袖,來年你還送不送!
NO.7:瓊瑤的月餅
我有一塊月餅,不知與誰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送餅之人能懂。
餅外情深義重,餅內目的重重。
迎來送往懼無蹤,徒留一簾幽夢!
關于中秋月餅的詩句
1,《桂枝香 詠月餅》 清代 郭則沄 秋屏伴醉,認七寶添修,粉融酥膩。
譯文:屏風伴隨著醉意,月餅是用七種材料制作,味道香甜軟糯。 2,《桂枝香 中秋蒙賞月餅》 清代 陳寶琛 中秋又及,正桂子香飄,拜恩籩實。
譯文:又到中久時節,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籩里放著食物用于祭拜。 3,《長涇月餅》 近代 沙曾達 中秋賞月稱佳節,餅以象形價倍增。
百果名繁多種類,家家供獻勝紅綾。 譯文:中秋賞月的時間被贊揚為佳節,因為月餅像月亮而價值倍增。
各種各樣的水果琳瑯滿目,家家戶戶供奉的比紅綢帶還要多。 4, 《賦得月餅得甜字五言八韻》 清代 吳敦常 三百茶團外,佳名餅肆添。
時光逢月滿,風味話秋甜。 譯文:除了三百個茶團,月餅隨意添加。
正逢滿月,秋風中閑談著甜美的生活。 5,《元夕度門出宮中月餅同賦 其二》 明代 袁宏道 盤中猶折半宮花,刻鳳攢龍自內家。
譯文:盤子中的花紋好像是月宮的桂花,雕刻著自家的龍鳳圖案。
關于吃月餅的古詩
關于吃月餅的古詩:
1、清代祁啟萼有《月餅》詩云:“中秋節物未為低,火烘羅羅出斧齊。一樣餅師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題”。道出了月餅取名的緣由;
2、《酌中志》:“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于干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3、《帝京景物略》:“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
后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對親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節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4、《西湖游覽志會》:“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于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制作越來越精細。宋代的文學家周密,在記敘南宋都城臨安見聞的《武林舊事》中首次提到“月餅”之名稱;
5、 明朝的彭蘊章《幽州土風俗》:“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嫩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至杵駐丹顏。”詩句生動描寫了“嫦娥奔月”的傳說故事被心靈手巧的制餅師印制在月餅之上,月餅與月亮的傳說相結合,訴說了歷史悠久的月亮文化,伴隨著美味的月餅一代代傳承后世;
6、吳曼云《江鄉節物詞》:“粉膏圓影月分光,每際中秋得飽嘗。只恐團凼空說餅,征人多半未還鄉。中秋月夜,確乎是一個懷人的時節,吃月餅,盼團圓只是一種祈盼,離鄉的人們,腦海里,都是對家鄉、親人的惦念;
7、施景琛的《中秋詞》:“餅兒圓與月兒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愛護意,年年例又貺雙魚。”寫的是在福建,凡當外祖父或舅父母的,中秋節要送給外孫子、外孫女或外甥有雙鯉形狀的月餅。這和現代晚輩送上輩過節禮的習俗恰恰相反。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月餅
寫一篇有關于中秋節的詩句150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李白(唐代)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
李商隱(唐代)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
張九齡(唐代)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望月懷遠
李白(唐代)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劉方平(唐代)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夜月
杜甫(唐代)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李白(唐代)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關山月
李白(唐代)
描寫月餅的句子
1:李白的月餅 床前明月光,有餅沒包裝。
舉頭望明月,低頭聞餅香!NO.2:杜甫的月餅 細草微風岸,今年送禮多。 何物能擺闊?月餅最出色!NO.3:柳宗元的月餅 無權鳥飛絕,沒錢人蹤滅。
品餅蓑笠翁,獨過中秋節!NO.4:蘇軾的月餅 明月幾時有?舉餅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月餅賣幾錢?NO.6:徐志摩的月餅 悄悄的我收了,正如你悄悄的送; 我揮一揮衣袖,來年你還送不送!NO.7:瓊瑤的月餅 我有一塊月餅,不知與誰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送餅之人能懂。
餅外情深義重,餅內目的重重。 迎來送往懼無蹤,徒留一簾幽夢!。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寫一個關于月餅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