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思鄉的詩句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文《渡漢江》)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 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 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歸》)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劉皂《旅次朔方》)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白居易思鄉詩三首 望驛臺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卉木:草木。
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
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
祁祁:眾多。 《詩經·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秀:秀麗。
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
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
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
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
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綠。
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 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
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
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
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
關于思鄉的詩句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李白
02.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
03.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
04.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
05.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王勃
06.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07.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
08.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
09.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柳宗元
10.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
11.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
12. 不知何處吹蘆菅,一夜征人盡望鄉。 ——李益
13.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14. 悠悠兮離別,無因兮敘懷。 ——徐淑
15. 本知人心不似樹,何意人別似花離。 ——蕭子顯
16.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
17.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李白
18. 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晏殊
19. 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 ——歐陽修
20.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周紫芝
21. 惆悵曉鶯殘月,相別。從此隔音塵。 ——韋莊
22.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柳永
23.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柳永
24.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瀠瀠。 ——張先
25.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歐陽修
26.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 ——周邦彥
27.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 ——李清照
28.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
29. 馬上離魂衣上淚,真自個、供憔悴。 ——程垓
30.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吳文英
31. 今夜雨,定應化作相思樹。 ——劉基
32. 離人無語消魂,細雨斜風掩門。 ——楊慎
3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
34. 因思人事苦索繞,離愁別恨,無限何時了? ——柳永
35.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
36.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蘇軾
37.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居易
38.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
39.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
4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
41.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甬
42.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
43.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
44.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昌齡
45. 這次弟,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
46.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
47.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
48.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李煜
49.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范仲淹
50.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
51.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 ——范仲淹
52.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53.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懷。 ——白居易
54.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
55. 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56. 一葉浮萍歸大海,為人何處不相逢!
57.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58. 美不美,故鄉水,親不親,故鄉人。
59.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
60. 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歐陽修
61. 同來玩月人何處?風景依然似去年。 ——趙嘏
62.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63. 天長地久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關于思鄉的古詩有哪些
唐·孔紹安 《落葉》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憶故林. 唐·宋之問 《題大萸嶺北驛》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嶺頭梅. 唐·王 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李 白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李 白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唐·高 適 《除夜作》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天又一年. 唐·杜 甫 《螢 火》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 隨風隔幔小,戴雨望林微.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規. 唐·杜 甫 《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行人,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且未休兵. 唐·戴叔倫 《題稚川山水》 松下矛亭五月涼,汀沙云樹晚蒼蒼.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 唐·李 益 《行 舟》 柳花飛入正行舟,臥引菱花信碧流.聞道風光滿楊子,天晴共上望鄉樓. 唐·李 益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唐·張 籍 《秋 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宋·王安石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中間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關于思鄉情懷的詩句王維
秋 思 張 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譯詩: 一年一度的秋風, 又吹到了洛陽城中, 催我寫一封家書, 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 捎信人即將出發, 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 趕快再添上幾句, 說不盡的心事, 無奈太匆匆.鑒賞: 盛唐絕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為絕句的習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于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 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異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羈旅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說客居洛陽,又見秋風.平平敘事,不事渲染 ,卻有含蘊.秋風是無形的,可聞、可觸、可感,而仿佛不可見.但正如春風可以染綠大地,帶來無邊春色一樣,秋風所包含的肅殺之氣,也可使木葉黃落 ,百卉凋零,給自然界和人間帶來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態.它無形可見,卻處處可見.羈留異鄉的游子,見到這一派凄涼搖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羈泊異鄉的孤孑凄寂情懷,引起對家鄉、親人的悠長思念.這平淡而富于含蘊的"見"字,所給予讀者的暗示和聯想,是異常豐富的. 第二句緊承"見秋風",正面寫"思"字.晉代張翰" 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 :‘ 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晉書·張翰傳》).張籍祖籍吳郡,此時客居洛陽,情況與當年的張翰相仿佛,當他"見秋風"而起鄉思的時候,也許曾經聯想到張翰的這段故事.但由于種種沒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張翰的"命駕而歸",只好修一封家書來寄托思家懷鄉的感情.這就使本來已經很深切強烈的鄉思中又平添了欲歸不得的惆悵,思緒變得愈加復雜多端了."欲作家書意萬重",這"欲"字頗可玩味.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伸筆之際的意念和情態:心中涌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本來顯得比較抽象的"意萬重",由于有了這"欲作家書"而遲遲無法下筆的神情意態描寫,反而變得鮮明可觸、易于想象了. 三、四兩句,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剪取家書即將發出時的一個細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詩人既因"意萬重"而感到無從下筆,又因托" 行人"之便捎信而無暇細加考慮 ,深厚豐富的情意和難以表達的矛盾,加以時間"匆匆",竟使這封包含著千言萬語的信近乎"書被催成墨未濃"(李商隱《無題四首》)了.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的行人將要上路的時候,卻又突然想起剛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寫了什么重要的內容 ,于是又匆匆拆開信封 ."復恐"二字 ,刻畫心理入微 .這" 臨發又開封 "的細節,與其說是為了添寫幾句匆匆未說盡的內容,不如說是為了驗證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擔心.而這種毫無定準的"恐",竟然促使詩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開封"的決定,正顯出他對這封"意萬重"的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當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臨發又開封"的現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寫講詩里.只有當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狀態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方才顯出它的典型意義.這首詩,在"見秋風"、"意萬重",而又" 復恐匆匆說不盡 "的情況下來寫"臨發又開封"的細節,本身就包含著對生活素材的提煉和典型化 ,而不是對生活的簡單摹寫.王安石評張籍的詩說:"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此評深得張籍優秀作品創作要旨和甘苦"三昧".這首極本色、極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樣自然的詩,其實印證了王安石精到的評論.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這首詞,不光是寫他個人的愁苦,還有極大的概括性,概括了所有具亡國之痛的人的痛苦感情:如怕看到春花秋月,怕想到過去的美好生活.再如故國的美好景物已經不堪回顧.故國的景物象雕欄玉砌等還在,但人的容顏因愁苦改變,這里還含有人事的改變,人的主奴關系的改變.再象以一江春水來比愁.整首詞正是反映了有亡國之痛的人的感情,擔負了所有這些人的感情痛苦.這正說明這首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代表性,這正是這首詞的杰出成就.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①每逢佳節倍思親.② 遙知兄弟登高處,③遍插茱萸少一人.④ 【注釋】 ①異鄉:他鄉. 為:做. 異客:陌生的客人. ②倍思親:加倍思念親人. ③遙知:這里是在遙遠的地方想象著的意思. 登高:古代風俗,重陽節要登高,飲菊花酒. ④茱萸(zhūyú):一種有香味的植物.古人認為九月九日登高時佩帶茱萸,可以避邪. 【詩意】 我獨自一個人在他鄉做陌生的客人,常常想念家鄉,而每逢歡慶佳節時,就更加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異鄉想象著,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個人.。
哪些是關于“愛國、思鄉、母愛、友情”的古詩啊?要將作者和作者的
愛國從 軍 行 (選一) ★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 塞 (選一) ★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少 年 行 (選一) 唐·王 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唐·岑 參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和張仆射塞下曲 ★ 唐·盧 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少 年 行 (選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成陽,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夏 日 絕 句 ★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牡 丹 宋·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示 兒 ★ 宋·陸 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州 橋 宋·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初入淮河 (選一) 宋·楊萬里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 題 臨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安 軍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出嶺誰同出?歸鄉如此歸!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話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飄泊棲遲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 題鄭所南蘭 元·倪 瓚 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望 闕 臺 明·戚繼光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馬 上 作 ★ 明·戚繼光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榆 河 曉 發 明·謝 榛 朝暉開眾山,遙見居庸關.云出三邊外,風生萬馬間.征塵何日靜,古戍幾人閑.忽憶棄繻者,空慚旅鬢斑. 渡 易 水 明·陳子龍 并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海 上 (選一) 清·顧炎武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里自登臨.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水涌神山來白鳥,云浮仙闕見黃金.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 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鄭成功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一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六朝春草里,萬井落花中.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漫 感 清·龔自珍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己 亥 雜 詩 (選一) ★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思鄉⑴除 夜 作 〔唐〕高 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⑵歸 家 〔唐〕杜 牧 稚子牽衣問, 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 贏得鬢邊絲? ⑶鄉 思 [宋]李 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⑷京 師 得 家 書 〔明〕袁 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⑸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戴叔倫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⑹聞雁 [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⑺雜詩(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⑻題大庾嶺北驛(宋之問) 陰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⑼渡荊門送別(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⑽月夜億舍弟(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⑾送別(隋朝民歌) 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尺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⒀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母愛1.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2.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4.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5.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6.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7.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 9.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10.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11.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13.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友情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2.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唐】白居易 3.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關思鄉詩的詩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