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蘇軾的詩詞 有哪個好書推薦嗎
關于蘇軾的書,一些關于蘇東坡的書籍推薦!將如今所以印刷出版關于蘇東坡的書籍在這里羅列一下,關于東坡的書籍好多,想全部羅列完畢估計要廢好大的功夫。所以除了以下書籍,書友們有其他不錯的關于東坡的書籍,可以在下方留言給我們哦!(排名不分先后)
1. 蘇軾詞集《蘇軾詞集》講述了:蘇軾是宋代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家,他以卓越的天才、廣博的學識、開朗的胸襟,寫出了大量輝煌的詩、文、詞,表達了自己一生的真實經歷和和豐富的思想情感。蘇軾詞內容廣闊,氣魄雄偉,語言樸素,一反過去綺羅香澤及離情別緒的局限,是宋詞空前的劃時代的革新,也是宋詞進一步的發展。《蘇軾詞集》備搜蘇軾詞全部作品及后人的評論,另外還加以簡單的注釋和系年,為讀者欣賞蘇軾詞提供了較多的方便。
2. 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賞讀)一蓑煙雨任平生(東坡詞賞讀)》從《全宋詞》中選錄東坡詞108首,約占東坡詞總數的三分之一。作品的有些字詞,因根據其他版本校改會有不同。對每首詞的解讀,盡可能地根據詞人創作的年月、地點、際遇、心境、意圖及慘淡經營的匠心,作一番簡明扼要的闡釋剖析。考慮到一家之說未必周詳,故又列出"輯評"一目。收錄前賢有關評論,以備讀者觀覽。 東坡詞廣博而深厚,無論從哪個視角去品味,都難以窮盡。正如東坡精神從未被打敗一樣,東坡詞也具有著永恒的生命力
3. 東坡樂府箋(繁體豎排版) 《東坡樂府箋(繁體豎排版)》書首匯集《東坡先生墓志銘》、東坡詞評等蘇軾研究相關材料。正文部分包括本文、校記、朱孝臧注、龍榆生箋等內容。蘇詞本身之優美精彩固不必說,朱、龍二位大家的箋注考證詳實、注解精到。引次據商務印書館1958年本,重新整理,讀者極便檢索。相信它的出版會受到廣大蘇軾研究者、愛好者的歡迎。蘇東坡是我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詞人,歷來深受研究者和愛好者的關注。《東坡樂府箋》由清代著名學者朱孝臧編年校注,近代詞學大師龍榆生作箋,是當今研讀蘇詞不可或缺的文本。
蘇軾有哪些關于讀書的詩句
1、《稼說送張琥》——宋代:蘇軾
吾少也有志于學,不幸而早得與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謂不早也。吾今雖欲自以為不足,而眾已妄推之矣。嗚呼!吾子其去此,而務學也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于此矣。
譯文:我從小就有用功學習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與您同科考中,不過您的成功,也不能說不早啊!我現在雖然想到自以為還很不夠,但眾人卻已經胡亂地稱頌我了。唉,您要擺脫這種狀況而致力于學習啊!在廣博讀書而簡約審慎地取用,在深厚積累之后慢慢地釋放出來,我能告誡您的也就到此為止了。
2、《送任極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宋代:蘇軾
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
譯文:分別十年來,你努力學習,讀書破萬卷,詩歌作得更好。
3、《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宋代:蘇軾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譯文:好書讀多少遍都不多,熟讀之后認真思索,自然會明白書中的真意。
4、《和董傳留別》——宋代:蘇軾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譯文:生活當中身上包裹著粗衣劣布,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不喜歡陪伴著老儒一塊清談過“烹瓠葉”那樣的苦日子,決定隨從舉子們參加科舉考試。
口袋里沒有錢不置辦那“看花”的馬,但會看取令人眼花繚亂的“擇婿車”。考試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們夸耀,詔書上如鴉的黑字新寫著俺的名字。
5、《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宋代:蘇軾
門外東風雪灑裾。山頭回首望三吳。不應彈鋏為無魚。
上黨從來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時平不用魯連書。
譯文:門外的東風把春雪吹灑在先生您的衣襟上,當您登上太行山頭時一定會回過頭來眺望三吳故鄉。既然做了學官,就不應計較被派到了那艱苦的地方。
上黨地勢險要,歷來被人稱作天下之脊,先生志向遠大,原來就以治理天下為己任。恰逢太平之時也是您不被重用的原因。
蘇東坡有關讀書的詩詞
婉約的:水龍吟【宋】蘇軾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①。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②。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③。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江 城 子蘇 軾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釋】這是一首悼亡詞。作者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沉的憶念。
作者寫此詞時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開封。到此時(熙寧八年)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
詞前小序明確指出本篇的題旨是“記夢”。然而,夢中的景象只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導地位。
作者之所以能進入“幽夢”之鄉,并且能以詞來“記夢”。完全是作者對亡妻朝思暮念、長期不能忘懷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所以開篇使點出了“十 年生死兩茫茫”這一悲慘的現實。這里寫的是漫長歲月中的個人悲涼身世。
生,指作者;死,指亡妻。這說明,生者與死者兩方面都在長期相互懷念,但卻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
作者之所以將生死并提,除闡明題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還在于強調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現“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句。“不思量”,實際上是以退為進,恰好用它來表明生者“自難忘”這種感情的深度。
“千 里孤墳,無處話凄涼”二句,馬上對此進行補充。闡明“自難忘”的實際內容。
王氏死后葬于蘇軾故鄉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現“千里孤墳”,兩地睽隔的后果,作者連到墳前奠祭的時機也難以得到。死者“凄涼”,生者心傷。
“十年”,是漫長的時間;“千 里”,是廣闊的空間。在這漫長廣闊的時間空間之中,又隔阻著難以逾越的生死之間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無處話凄涼”的感嘆呢?時、空、生死這種種界限難以跨越,那只好乞諸于夢中相會了。
以上四句為“記夢”作好了鋪墊。上片末三句筆鋒頓轉,以進為退,設想出縱使相逢卻不相識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
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進了作者十年來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際,揉進了對亡妻長期懷念的精神折磨,揉進十年的歲月與體態的衰老。設想;即使突破了時、空與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時恐怕對方也難以“相識”了。
因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塵滿面,鬢如霜”,形同老人了。這三句是從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來襯托作者十年來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對新法而乞求外調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內)和世事的巨大變化。
下片寫夢境的突然出現:“夜來幽夢忽還鄉”。就全詞來講。
本篇的確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則悲中寓喜。“小軒窗,正梳妝”,以鮮明的形象對上句加以補充,從而使夢境更帶有真實感。
仿佛新婚時,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對鏡理妝時的神情儀態,心里滿是蜜意柔情。然而,緊接著詞筆由喜轉悲。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兩句上應“千里 孤墳”兩句,如今得以“還鄉”,本該是盡情“話凄涼”之時,然而,心中的千言萬語卻一時不知從哪里說起,只好“相顧無言”,一任淚水涌流。
這五句是詞的主題:“記夢”。正由于夢境虛幻,所以詞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離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著去盡情描 述。
這樣,反而可以給讀者留有想象的空間。結尾三句是夢后的感嘆,同時也是對死者的慰安。
如果聯系開篇的“十年”,再加上無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對亡妻的懷戀,不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么?本篇在藝術上值得注意的特點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摯。由于作者對亡妻懷有極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對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還幻想在夢中相逢。
并且通過夢境(或與夢境相關的部分)來酣暢淋漓地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既無避忌,又不隱晦。“不 思量,自難忘”,“無處話凄涼”,“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與吐屬自然這樣的特點。
另一特點是想象豐富、構思精巧。作者從漫長的時間與廣闊的空間之中來馳騁自己的想象,并把過去,眼前,夢境與未來融為統一的藝術整體,緊緊圍繞“思量”、“難忘”四 字展開描寫。
全詞組織嚴密,一氣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瀾起伏。上片八句寫夢前的憶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寫夢中的悲喜,末三句述夢后的喟嘆。
情節,有起有伏;用筆,有進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極盡曲折變化之能事。再一特點是語言爽快,純系白描。
由于這是一首抒寫真情實感的詞作,語言也極其樸素自然,真情實境.明白如話,毫無雕琢的痕跡。這樣質樸的語言又與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錯使用相結合,使這首詞既俊爽而又音響凄厲,恰當地表現出作者心潮激蕩、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具有一種古詩和律詩所難以產生的內在的節奏感和扣人心。
蘇軾最有名的二十首詩詞
【太白山下早行至橫渠鎮書崇壽院壁】 馬上續殘夢,不知朝日開。
亂山橫翠幛,落月淡孤燈。奔走煩郵吏,安閑愧老僧。
再游應眷眷,聊亦記吾曾。 【留題延生觀后山上小堂】 溪山愈好意無厭,上到巉第幾尖。
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鬢眉纖。不慚弄玉騎丹鳳,應逐嫦娥駕老蟾。
澗草巖花自無主,晚來蝴蝶入疏簾。 【留題仙游潭中興寺寺東有玉女洞洞南有馬融讀書石室過潭而南山石益奇潭上有橋畏其險不敢渡】 清潭百尺皎無泥,山木陰陰谷鳥啼。
蜀客曾游明月峽,秦人今在武陵溪。獨攀書室窺巖竇,還訪仙姝款石閨。
猶有愛山心未至,不將雙腳踏飛梯。 【石鼻城】 平時戰國今無在,陌上征夫自不閑。
北客初來試新險,蜀人従此送殘山。獨穿暗月朦朧里,愁渡奔河蒼茫間。
漸入西南風景變,道邊修竹水潺潺。 【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嘗暖。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骭。一朝嬰世故,辛苦平多難。
亦欲就安眠,旅人譏客懶。 【郿塢】 衣中甲厚行何懼,塢里金多退足憑。
畢竟英雄誰得似,臍脂自照不須燈。 【樓觀(秦始皇立老子廟于觀南,晉惠始修此觀。)
】 門前古碣臥斜陽,閱世如流事可傷。長有游幽人悲晉惠,強修遺廟學秦皇。
丹砂久窖井水赤,白?誰燒廚灶香。聞道神仙亦相過,只疑田叟是庚桑。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 岐陽九月天微雪,已作蕭條歲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無事屋廬深。
愁腸別后能消酒,白發秋來已上簪。近買貂裘堪出塞,忽思乘傳問西琛。
江上同舟詩滿篋,鄭西分馬涕垂膺。未成報國慚書劍,豈不懷歸畏友朋。
官舍度秋驚歲晚,寺樓見雪與誰登。遙知讀《易》東窗下,車馬敲門定不應。
【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病中聞汝免來商,旅雁何時更著行。遠別不知官爵好,思歸苦覺歲年長。
著書多暇真良計,従宦無功謾去鄉。惟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
近従章子聞渠說,苦道商人望汝來。說客有靈慚直道,逋翁久沒厭凡才。
夷音僅可通名姓,癭俗無由辨頸腮。答策不堪宜落此,上書求免亦何哉。
(章子,敦也。) 辭官不出意誰知,敢向清時怨位卑。
萬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策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憂家有師。
此外知心更誰是,夢魂相覓苦參差。 【病中大雪數日未嘗起觀虢令趙薦以詩相屬戲用其韻答之】 經旬臥齋閣,終日親劑和。
不知雪已深,但覺寒無奈。飄蕭窗紙鳴,堆壓檐板墮。
(關中皆以板為檐。風飆助凝冽,幃幔困軒簸。
惟思近醇醲,未敢窺璨瑳。何時反炎赫,卻欲躬臼磨。
誰云坐無氈,尚有裘充貨。西鄰歌吹發,促席寒威挫。
崩騰踏成徑,繚繞飛入座。人歡瓦先融,飲俊瓶屢臥。
嗟余獨愁寂,空室自困坷。欲為后日賞,恐被游塵涴。
寒更報新霽,皎月懸半破。有客獨苦吟,清夜默自課。
詩人例窮蹇,秀句出寒餓。何當暴雪霜,庶以躡郊賀。
【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是余官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寄子由饋歲】 農功各已收,歲事得相佐。為歡恐無具,假物不論貨。
山川隨出產,貧富稱小大。寘盤巨鯉橫,發籠雙兔臥。
富人事華靡,彩繡光翻座。貧者愧不能,微摯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節過。亦欲舉鄉風,獨倡無人和。
【別歲】 故人適千里,臨別尚遲遲。人行猶可復,歲行那可追。
問歲安所之,遠在天一涯。已逐東流水,赴海歸無時。
東鄰酒初熟,西舍彘亦肥。且為一日歡,慰此窮年悲。
勿嗟舊歲別,行與新歲辭。去去勿回顧,還君老與衰。
【守歲】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和子由踏青】 春風陌上驚微塵,游人初樂歲華新。人閑正好路旁飲,麥短未怕游車輪。
城中居人厭城郭,喧闐曉出空四鄰。歌鼓驚山草木動,簞瓢散野烏鳶馴。
何人聚眾稱道人,遮道賣符色怒瞋。宜蠶使汝繭如甕,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語,強為買服禳新春。道人得錢徑沽酒,醉倒自謂吾符神。
浣溪紗 蘇軾 簌簌衣襟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行香子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 水天清、影湛波平。
魚翻藻鑒,鷺點煙汀。 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 算當年、虛老嚴陵。
君臣一夢,今古空名。 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浣溪沙 照日深紅暖見魚, 連村綠暗晚藏烏。 黃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 猿猱聞鼓不須呼。 歸家說與采桑姑。
蝶戀花①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醉翁操 蘇 軾 瑯琊幽谷 ,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 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 游,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 》,節奏疏宕而音指華暢,知琴 者以為絕倫 。
然有其聲而無其辭 。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 合 。
又依《楚詞》作《醉翁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