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石雕的詩句
描寫石雕的詩句有:
1.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上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望夫石》唐 王健
2. 漸漸之石,維其高矣。山川悠遠,維其勞矣。武人東征,不皇朝矣。漸漸之石,維其卒矣。山川悠遠,曷其沒矣?武人東征,不皇出矣。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于畢,俾滂沱矣。武人東征,不皇他矣。——《漸漸之石》先秦 佚名
3.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傭刓抱水含滿唇,暗灑萇弘冷血痕。紗帷晝暖墨花春,輕漚漂沫松麝薰。干膩薄重立腳勻,數寸光秋無日昏。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頑何足云!——《楊生青花紫石硯歌》唐 李賀
4. 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空庭苔蘚饒霜露,時夢西山老病僧。大海龍宮無限地,諸天雁塔幾多層。漫夸鹙子真羅漢,不會牛車是上乘。——《題白石蓮花寄楚公》唐 李商隱
5.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云起。庭中奇樹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還。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間。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從軍行,軍行萬里出龍庭,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從軍行》隋 盧思道
形容雕刻的詩詞
1、《禪定寺經院》唐代:鮑溶 原文: 蓮華不朽寺,雕刻滿山根。
石汗知天雨,金泥落圣言。 原文:蓮華山上的不朽寺,雕刻著滿山的樹根。
石頭出汗就知道天要下雨,這是泥菩薩落圣言。 2、《姑蘇臺雜句》唐代:李紳 原文: 越王巧破夫差國,來獻黃金重雕刻。
西施醉舞花艷傾,妒月嬌娥恣妖惑。 譯文:越王利用巧計打敗了夫差,來獻黃金雕刻。
西施的醉舞傾國傾城,羨慕月嬌娥的妖惑驚艷。 3、《好事近》宋代:趙士暕 原文: 瀟灑點疏叢,渾似蜜房雕刻。
不愛艷妝濃粉,借嬌黃一拂。 譯文:瀟灑地散落在叢中,好像是蜜房的雕刻。
不喜歡艷妝濃粉,只得借嬌黃一拂。 4、《念奴嬌》宋代:劉一止 原文: 小砑蠻箋驚秀句,天巧何曾雕刻。
倚馬雄才,凌云逸氣,路覺丹霄直。 譯文:這支小巧的筆寫成了驚人的句子,天巧沒有經過雕刻。
倚著馬的雄才,凌云逸氣,感覺這條路直通丹霄寶殿。 5、《巫山一段云·暖候飛灰律》元代:姬翼 原文: 妙用無私無象,雕刻萬形千狀。
不言品物自蕓蕓,何必問東君。 譯文:這東西使用非常妙,看不出痕跡,雕刻出千奇百怪的事物。
不去說物自蕓蕓,何必去詢問東君。
有什么贊美雕刻的詩句
1、《詠瓢》
年代: 唐 作者: 張說
美酒酌懸瓢,真淳好相映。蝸房卷墮首,鶴頸抽長柄。
雅色素而黃,虛心輕且勁。豈無雕刻者,貴此成天性。
2、《好事近·蕭灑點疏從》
年代: 宋 作者: 趙士暕
瀟灑點疏叢,渾似蜜房雕刻。
不愛艷妝濃粉,借嬌黃一拂。
有情常恁早相逢,須信做尤物。
已是惱人風韻,更芝蘭香骨。
3、《念奴嬌·故山秋晚》
年代: 宋 作者: 劉一止
故山秋晚,嘆蕭蕭華發,霜林同色。崖谷題詩追舊賞,往往蒼苔綠壁。二士權奇,一翁衰病,努力攀筇屐。佛香吹過,了知境是空寂。
別后風月佳時,拄頤何事,想東林遙碧。小砑蠻箋驚秀句,天巧何曾雕刻。倚馬雄才,凌云逸氣,路覺丹霄直。三千牘就,看君歸奏文石。
4、《歸朝歡·山下千林花太俗》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山下千林花太俗。山上一枝看不足。春風正在此花邊,菖蒲自蘸清溪綠。與花同草木。問誰風雨飄零速。莫怨歌,夜深巖下,驚動白云宿。
病怯殘年頻自卜。老愛遺編難細讀。苦無妙手畫於菟,人間雕刻真成鵠。夢中人似玉。覺來更憶腰如束。許多愁,問君有酒,何不日絲竹。
5、《姑蘇臺雜句》
年代: 唐 作者: 李紳
越王巧破夫差國,來獻黃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艷傾,
妒月嬌娥恣妖惑。姑蘇百尺曉鋪開,樓楣盡化黃金臺。
歌清管咽歡未極,越師戈甲浮江來。伍胥抉目看吳滅,
范蠡全身霸西越。寂寞千年盡古墟,蕭條兩地皆明月。
靈巖香徑掩禪扉,秋草荒涼遍落暉。江浦回看鷗鳥沒,
碧峰斜見鷺鷥飛。如今白發星星滿,卻作閑官不閑散。
野寺經過懼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館。吳鄉越國舊淹留,
草樹煙霞昔遍游。云木夢回多感嘆,不惟惆悵至長洲。
贊美雕刻的語句有哪些
他心靈手巧,勤學苦練,又虛心向老前輩討教,雕刻技藝日趨圓熟。
那些在橋上和圓柱上, 門口以及窗欞上的精致雕刻。黃楊木體積較小, 適宜雕刻人物和動物等小件案頭陳設品。
回廊兩壁有佛龕及歷代名人題詠碑刻30多方,各層門窗雕刻的五彩祥云,象征著佛光普照。癭木因其形態特殊,紋理美觀,在工藝品雕刻及家具貼面裝飾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傳統上都會用花葉形狀、幾何圖案、螺線紋的雕刻來美化線腳的基本輪廓。吧臺的設計也可以獨具匠心,比如在竹筒或木板上進行激光雕刻,大膽地運用背光效果,創作出奇幻、大膽的視覺效果。
你們從列國逃脫的人,要一同聚集前來。那些抬著雕刻木偶,禱告不能救人之神的,毫無知識。
一條龍造型最具威嚴,昂首向前,目光炯炯,氣宇軒昂,體現出了我國古代高超的雕刻技藝,頗值得一觀,是我國四大龍壁之一。青花釉色的杯壁薄得透亮,杯身雕刻著一條站立的龍,顯得嬌貴又美麗,令人稱奇。
而劣質紅木家具是采用機器雕刻的局部牙板、花邊采用小碎料雕好后用膠水和釘子裝上。御座還有雕刻的鑲板、彎曲的椅腿,正面背面都雕有“五龍”。
他解釋如何從一個對象面部、身體的模具開始,再通過精致的雕刻,栩栩如生的細節來創造成品的巧克力肖像。在手工雕刻方面,引進了專業性強,工藝精湛,刀工嫻熟,雕畫、寫一體的高級人才。
從冰川包覆的山巔沖擊而下的湍流攜下一種具有很高價值的玉石,毛利人將這種硬質半透明的石頭雕刻成為珠寶和刀刃,既是工具也可以作為武器。塊木頭在尚未切割雕刻之前是存有著無限可能的,它可以被雕琢成任何你所能想象到的東西,可是木頭一旦雕成對象,它就立刻被定型了。
滾筒制作的直接雕刻化不僅限于電雕方式,激光方式也被開發出來,正進入多樣化技術的時代。漆器需涂上許多層薄漆,使其干燥并磨光后才能在表面以雕刻、雕版和鑲嵌等手法裝飾。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紙上。要制作一個皮影人,可能花上數周的時間。
制作時,先把牛皮或驢皮刮制到呈透明狀,然后再在皮上雕刻造型,這要刻上數千刀,之后再對成品進行手工敷彩。
形容雕刻的詩詞
1、《禪定寺經院》唐代:鮑溶
原文:
蓮華不朽寺,雕刻滿山根。
石汗知天雨,金泥落圣言。
原文:蓮華山上的不朽寺,雕刻著滿山的樹根。石頭出汗就知道天要下雨,這是泥菩薩落圣言。
2、《姑蘇臺雜句》唐代:李紳
原文:
越王巧破夫差國,來獻黃金重雕刻。
西施醉舞花艷傾,妒月嬌娥恣妖惑。
譯文:越王利用巧計打敗了夫差,來獻黃金雕刻。西施的醉舞傾國傾城,羨慕月嬌娥的妖惑驚艷。
3、《好事近》宋代:趙士暕
原文:
瀟灑點疏叢,渾似蜜房雕刻。
不愛艷妝濃粉,借嬌黃一拂。
譯文:瀟灑地散落在叢中,好像是蜜房的雕刻。不喜歡艷妝濃粉,只得借嬌黃一拂。
4、《念奴嬌》宋代:劉一止
原文:
小砑蠻箋驚秀句,天巧何曾雕刻。
倚馬雄才,凌云逸氣,路覺丹霄直。
譯文:這支小巧的筆寫成了驚人的句子,天巧沒有經過雕刻。倚著馬的雄才,凌云逸氣,感覺這條路直通丹霄寶殿。
5、《巫山一段云·暖候飛灰律》元代:姬翼
原文:
妙用無私無象,雕刻萬形千狀。
不言品物自蕓蕓,何必問東君。
譯文:這東西使用非常妙,看不出痕跡,雕刻出千奇百怪的事物。不去說物自蕓蕓,何必去詢問東君。
贊頌雕塑的詩句有哪些
姑蘇臺雜句(李紳)
越王巧破夫差國,來獻黃金重雕刻。西施醉舞花艷傾,
妒月嬌娥恣妖惑。姑蘇百尺曉鋪開,樓楣盡化黃金臺。
歌清管咽歡未極,越師戈甲浮江來。伍胥抉目看吳滅,
范蠡全身霸西越。寂寞千年盡古墟,蕭條兩地皆明月。
靈巖香徑掩禪扉,秋草荒涼遍落暉。江浦回看鷗鳥沒,
碧峰斜見鷺鷥飛。如今白發星星滿,卻作閑官不閑散。
野寺經過懼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館。吳鄉越國舊淹留,
草樹煙霞昔遍游。云木夢回多感嘆,不惟惆悵至長洲。
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雨中游包山精舍(陸龜蒙)
包山信神仙,主者上真職。及棲鐘梵侶,又是清涼域。
乃知煙霞地,絕俗無不得。巖開一徑分,柏擁深殿黑。
僧閑若圖畫,像古非雕刻。海客施明珠,湘蕤料凈食。
有魚皆玉尾,有烏盡金臆。手攜鞞鐸佉,若在中印國。
千峰殘雨過,萬籟清且極。此時空寂心,可以遺智識。
知君戰未勝,尚倚功名力。卻下聽經徒,孤帆有行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對中國石雕的贊美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