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是不能吃的,“食言”這個詞是怎樣造出來的呢
“食言”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吃了話語。
顯 然話語是不能吃的,那為什么我們經常用“食 言”這個詞語呢?與之類似的表達還如“吞進 肚子里的話吐出來”。話真能吞嗎,又怎么吐 其實這些都是形象的表達。
“食言”表示 不遵守自己的承諾,不講信用。 自己說了的話 經常不算,故謂“食言”,與“吞”、“吐” 話語的表達相仿。
它來自于“食言而肥”這個 典故,與春秋時一個叫孟武伯的大臣有關。 《左傳·哀公二十五年》中有這樣一段 話: “公宴于五梧。
武伯為祝,惡郭重,日: ‘何肥也?’季孫日: ‘請飲彘也!以魯國之 密邇仇讎,臣是以不獲從君,克免于大行,又 謂重也肥。 ’公日: ‘是食言多矣,能無肥 乎?,”魯哀公出訪越國回來,季康子和孟武 伯到五梧這個地方迎接。
君臣在一起宴飲,孟 武伯很討厭受哀公寵愛的郭重,就借敬酒的機 會說: “你怎么這么肥啊?”季康子名肥,聽 了這話很不高興,就說:“要罰這頭豬(指孟 武伯)喝酒!魯國緊挨著仇人,臣下因此不能 跟隨君王,才避免遠行。 郭重跟著君王奔波辛 苦,孟武伯卻說長得肥胖。”
哀公就勢指桑罵 槐,說: “這個人吃自己的話多了,能不肥胖 嗎?” 這是君臣交惡的一個典型例子。孟武伯 這個人向來言而無信,經常說話不算話,魯哀 公很討厭他。
所以借此機會,對他大加諷刺, 搞得孟武伯面紅耳赤。 當然,魯哀公也因此得 罪了孟武伯,孟武伯后來給哀公制造了不少麻 煩。
后來就用這個詞語表示人不守信用,只 圖自己占便宜。如明代高明《琵琶記·南浦囑 別》: “孩兒,既蒙張太公金諾,必不食言; 你可放心早去。”
描寫失信的詩句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禮記·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言:言談.物:實際內容.行:行為.恒:恒心.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恒心.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5.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明·薛瑄《讀書錄》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準則.6.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唐·韓愈《原道》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7.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9.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10.至誠則金石為開.《西京雜記》卷五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謂真誠最能感染人.11.精誠所加,金石為虧.漢·王充《論衡·感虛》精誠:真誠. 虧:虧蝕.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12.誠之所感,觸處皆通.宋·吳處厚《青廂雜記》誠:真誠. 感:感觸.真誠能感動一切.13.人之操履無若誠實.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14.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實行并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15.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16.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17.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18.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竊:謙指個人的意見.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于真誠.19.百慮輸一忘,百巧輸一誠.清·顧圖河《任運》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20.神莫神于至誠.宋·張商英《素書》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圣的了.21.誠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頤《通書》真誠,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22.君子乾乾不息于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一章乾乾不息:自強不息.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23.感人以誠不以偽.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誠:真誠.偽:虛假.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24.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余事.明·朱之瑜《誠誠二首》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唯一靠的真誠.25.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荀子·不茍》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26.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荀子·修身》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27.至誠無息.《禮記·中庸》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28.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修學:研討學問.雜:雜亂.為事:干事情.29.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30.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31.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瀾《古謠諺》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32.廉者憎貪,信者疾偽.《新唐書·陳子昂傳》廉:清廉. 貪:貪污.信:誠實.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疾:憎恨,厭惡.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33.天不容偽.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34.巧偽不如拙誠.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35.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36.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俗嫌》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37.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卓越的人不追求虛有其表,有修養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實際.38.自古圣賢,皆以心地為本.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二》圣賢:圣人賢人,古代指道德、學問都極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語.佛教以三。
描寫“失信”的詩句有哪些
1、失信就是失敗。——左拉
2、沒有誠實哪來尊嚴。——西塞羅
3、言必信,行必果。——子路
4、誠信為人之本。——魯迅
5、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墨子》
6、不信不立,不誠不行。——晁說之
7、內不欺己,外不欺人。 ———孔子
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9、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10、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 ———李嘉誠
11、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 ———高爾基
12、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莎士比亞
13、沒有一處遺產像誠實那樣豐富的了。 ———莎士比亞
14、對自己的忠實,才不會對別人欺詐。 ———莎士比亞
15、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本·富蘭克林
參考資料
百度知道.百度知道[引用時間2018-1-17]
描寫失信的詩句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禮記·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周易·家人》言:言談.物:實際內容.行:行為.恒:恒心.君子說話有根據,做事有恒心.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5.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明·薛瑄《讀書錄》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準則.6.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唐·韓愈《原道》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7.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文士以德行為修養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9.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10.至誠則金石為開.《西京雜記》卷五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謂真誠最能感染人.11.精誠所加,金石為虧.漢·王充《論衡·感虛》精誠:真誠. 虧:虧蝕.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12.誠之所感,觸處皆通.宋·吳處厚《青廂雜記》誠:真誠. 感:感觸.真誠能感動一切.13.人之操履無若誠實.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14.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實行并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15.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16.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明·洪自誠《菜根譚》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度感化他.17.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18.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竊:謙指個人的意見.我以為天地的運轉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的發揚和持久,關鍵在于真誠.19.百慮輸一忘,百巧輸一誠.清·顧圖河《任運》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20.神莫神于至誠.宋·張商英《素書》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圣的了.21.誠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頤《通書》真誠,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興旺的源泉.行(háng):職業,事務.22.君子乾乾不息于誠.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一章乾乾不息:自強不息.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23.感人以誠不以偽.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誠:真誠.偽:虛假.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24.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余事.明·朱之瑜《誠誠二首》修養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唯一靠的真誠.25.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荀子·不茍》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26.君子養心,莫善于誠.《荀子·修身》培養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27.至誠無息.《禮記·中庸》真誠是沒有止境的.永遠以真誠自勉.28.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宋·晁說之《晁氏客語》修學:研討學問.雜:雜亂.為事:干事情.29.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刻薄:冷酷無情,不厚道.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30.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虛名:空頭的名聲.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31.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瀾《古謠諺》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32.廉者憎貪,信者疾偽.《新唐書·陳子昂傳》廉:清廉. 貪:貪污.信:誠實.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疾:憎恨,厭惡.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33.天不容偽.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34.巧偽不如拙誠.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35.華而不實,虛而無用.《韓非子·難言》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36.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漢·荀悅《申鑒·俗嫌》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37.大人不華,君子務實.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卓越的人不追求虛有其表,有修養有名望的人致力于實際.38.自古圣賢,皆以心地為本.宋·朱熹《朱子全書·學二》圣賢:圣人賢人,古代指道德、學問都極為杰出的人.心地:佛教語.佛教以三界唯心,。
關于飽餐的詩句
1、但喜今年飽飯吃
唐
白居易
《詔下》
2、飽吃莫形跡
宋
巴談
《失調名》
3、飽吃紅蓮香飯
宋
范成大
《朝中措·身閑身健是生涯》
4、豐年飽吃君侯飯
宋
臞翁
《滿江紅·禱雨文昌》
5、飽吃須是飯
唐
寒山
《詩三百三首》
6、飽吃須是飯
唐
寒山
《詩三百三首》
7、吃茶飯、不知饑飽
宋
無名氏
《解佩令·一生蒙懂》
8、飽吃惠州飯
宋
黃庭堅
《跋子瞻和陶詩》
9、飽吃殘年飯
宋
陳與義
《將赴陳留寄心老》
10、端能飽吃新州飯
宋
王庭珪
《送胡邦衡之新州貶所》
11、太倉里的老鼠吃的撐撐飽
清
賈鳧西
《木皮散人鼓詞》
12、從今飽吃鄱陽馀
宋
陳文蔚
《趙守禱雨有感枕上得句足成五十六字呈趙守》
13、飽吃芹宮飯
宋
仇遠
《三疊》
14、飽吃梅花吟更好
宋
戴復古
《杜子野主簿約客賦一詩為贈與仆一聯云生就石》
15、饑則飽吃天山禾
宋
戴復古
《題曾無疑飛龍飲秣圓》
16、覺來飽吃紅蓮飯
宋
范成大
《再到虎丘》
17、東坡飽吃惠州飯
宋
方回
《題東坡先生惠州定惠院海棠詩后趙子昂畫像并》
18、但能飽吃長年飯
宋
洪咨夔
《謹和老人初冬即事》
19、吃飽飯
宋
釋道璨
《偈頌二十五首》
20、三年飽吃浙西飯
宋
釋道璨
《送開上人》
21、美食不中飽人吃
宋
釋師觀
《偈頌七十六首》
22、飽吃多餐應不餓
宋
釋印肅
《頌證道歌·證道歌》
23、大家飽吃普庵圓
宋
釋印肅
《行住坐臥三十二頌》
24、飽吃孤山白玉花
宋
吳龍翰
《馮永之號冰壺工水墨丹青》
25、窮年飽吃衲子飯
宋
吳則禮
《江邊簡新之》
26、晨炊飽吃連床飯
宋
吳則禮
《已至都梁簡介然時介然欲至城北而食言》
27、飽吃番陽飯
宋
喻良能
《星源縣齋書事》
28、未暇飯飽吃
宋
趙蕃
《夜坐示進之兼懷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