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桃花源的詩句
1,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出自唐代包融的《武陵桃源送人》 白話文釋義:進入幽靜的武陵源后,村落中雞犬處處,是那秦時人家。
最先見到這幅美景的是誰呢?如今武陵源的水流動依舊,桃花也重開了。 2,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
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
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出自宋代秦觀《點絳唇·桃源》 白話文釋義:我酒醉后架著小船,在湖中蕩漾,聽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處。現實世界的名利纏身,不能解脫,沒有辦法在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
煙水茫茫,籠罩在夕陽的余輝里。兩岸的青山排列無數,晚風吹來,落花如雨,竟然不記得來時走過的路了。
3,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出自唐代:張旭《桃花溪》 白話文釋義:一座高橋隔著云煙出現,在巖石的西畔詢問漁船。桃花整天隨著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邊? 4,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出自唐代:王維《桃源行》 白話文釋義: 漁舟順溪而下,追尋那美妙的春景,夾岸桃花映紅了古渡口兩旁。
花樹繽紛,忘記了路程遠近;行到青溪盡處,忽然隱約似見人煙。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開朗一片平川。
遠望去叢叢綠樹有如云霞綺聚集,進村見戶戶門前翠竹鮮花掩映。第一次才聽說漢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還是秦代衣裝。
他們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這里共建了世外田園。 5,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出自宋代:謝枋得《慶庵寺桃花》 白話文釋義:當年的桃源人為了避秦之亂,找到這么一個男耕女織的佳地,但他們沒有年歷記載,只是看到桃花盛開,才知道是新的一年來到了。
倘若我住在桃花源里,就一定不讓桃花瓣落入溪水之中,隨水流出,為的是怕再有打漁人見到水中桃花,隨水找到洞口進來啊!。
古詩〈桃花源記〉的詩句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譯文】
[編輯本段]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作為職業。有一天他順著溪水劃船前進,忘記了路程有多遠。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樹緊靠著溪流兩岸生長,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其他的樹,芳香的野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漁人對此感到詫異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于是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漁人)就離開小船,從洞口進去。開始洞口很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這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互相能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那里面的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的樣子。
(桃源中人)看見漁人,竟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菜。村子里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前代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候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子和同鄉人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沒有再出去過,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絕了。他們問現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這漁人一個一個地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請漁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飯菜來招待。漁人在這里停留了幾天,告辭離去。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人說啊。”
漁人已經出來,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一路上處處作了標記。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前去,尋找先前做的標記,最終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條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到這件事,高高興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目標),不久因病而終。后來就再沒有探尋(通往桃花源的)路的人了。
贊美桃花源詩詞
唐 劉禹錫《桃源行》漁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綸擲餌信流去,誤入桃源行數里.清源尋盡花綿綿,踏花覓徑至洞前.洞門蒼黑煙霧生,暗行數步逢虛明.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須臾皆破冰雪顏,笑語委曲問世間,因嗟隱身來種玉,不知人世如風燭.筵羞石髓勸客餐,鐙爇松脂留客宿.雞聲犬聲遙相聞,曉光蔥籠開五云.漁人振衣起出戶,滿庭無路花紛紛.翻然恐迷鄉縣處,一息不肯桃源住.桃花滿溪水似鏡,塵心如垢洗不去.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水流山重重.宋梅堯臣《桃花源詩》鹿為馬,龍為蛇,鳯皇避羅麟避罥.天下逃難不知數,入海居嵓皆是家.武陵源中深隱人,共將雞犬栽桃花.花開記春不記歲,金椎自劫博浪沙.亦殊商顏采芝草,唯與少長親胡麻.豈意異時漁者入,各各因問人閑賖.秦已非秦孰為漢,奚論魏晉如割瓜.英雄滅盡有石闕,智惠屏去無年華.俗骨思歸一相送,愼勿與世言云霞.出洞沿溪夢寐覺,物景都失同回槎.心寄草樹欲復往,山幽水亂尋無涯.北宋王安石《桃源行》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此來種桃經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漁郞漾舟迷逺近,花間相見因相問.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回首一沾巾.重華一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
.。
有關桃花源的詩句桃源
桃花源詩 <陶淵明> 原文: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 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 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 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 怡然有余樂,于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 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
譯文:秦始皇暴政,打亂了天下的綱紀,賢人便紛紛避世隱居。黃綺等人于秦末避亂隱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隱居避世。
進入桃花源的蹤跡逐漸湮沒,進入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蕪廢棄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勵督促致力農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桑樹竹林垂下濃蔭,豆谷類隨著季節種植,春天收取蠶絲,秋天收獲了卻不用交賦稅。荒草阻隔了與外界的來往交通,雞和狗互相鳴叫。
祭祀還是先秦的禮法,衣服沒有新的款式。兒童縱情隨意地唱著歌,老人歡快地來往游玩。
草木茂盛使人認識到春天來臨,天變暖和了;樹木凋謝使人知道寒風猛烈,秋冬之季到了。雖然沒有記載歲時的歷書,但四季自然轉換,周而成歲。
生活歡樂得很,還有什么用得著操心?桃花源的奇跡隱居了五百多年。今日卻向世人敞開桃花源神仙般的境界。
桃花源中的淳樸風氣和人世間的淡薄人情本源不同,一時顯露的桃花源又深深地隱藏起來了。試問世俗之士,又怎么能知道塵世之外的事?我愿駕著清風,高高飛去,尋找與我志趣相投的人。
本回答由提問者推薦。
有關桃花源的詩句
1、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田園樂七首·其三》唐代:王維
譯文:我就是那杏樹壇邊的漁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2、桃花源里住,罕見問津人。《山中四詠》明代:元鵬
譯文:在桃花源里面住,很少見到問路的人。
3、避時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桃源行》宋代:王安石
譯文:逃避亂世的不僅是商山四皓,也有桃花源里的種桃人家。
4、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武陵桃源送人》唐代:包融
譯文:最先見到這幅美景的是誰呢?如今武陵源的水流動依舊,桃花也重開了。
5、桃源一向絕風塵,柳市南頭訪隱淪。《崔九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唐代:王維
譯文:呂逸人隱居之地方,與塵俗世事隔絕。我專程來柳市南頭訪問呂逸人。
有關“桃花源”的詩句有哪些
桃花源在古人詩詞之中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種令人神往的地方,是避世的絕佳去處。
令人神往之。 《桃花源詩》 ——晉·陶淵明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跡浸復湮,來徑遂蕪廢.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憩.桑竹垂馀蔭,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獨古法,衣裳無新制.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怡然有馀樂,于何榮智慧!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異源,旋復還幽蔽.借問游方士,焉測塵囂外.愿言躡清風,高舉尋吾契. 《武陵桃源送人》 ——唐·包融 武陵川徑入幽遐,中有雞犬秦人家. 先時見者為誰耶?源水今流桃復花. 《桃源》 ——唐·李白 昔日狂秦事可嗟,直驅雞犬入桃花. 至今不出煙溪口,萬古潺湲二水斜. 《桃源》 ——唐·李白 露暗煙濃草色新,一翻流水滿溪春. 可憐漁父重來訪,只見桃花不見人. 《桃花源記》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zhòng)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xián)來問訊。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桃花源詩翻譯
桃花源人互相勉勵督促致力農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桑樹竹林垂下濃蔭,豆谷類隨著季節種植,春天收取蠶絲,秋天收獲了卻不用交賦稅。荒草阻隔了與外界的交通,雞和狗互相鳴叫。
祭祀還是先秦的禮法,衣服沒有新的款式。兒童縱情隨意的唱著歌,老人歡快的來往游玩。
《桃花源詩》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⑴。黃綺⑵之商山,伊人亦云逝⑶。
往跡浸復湮⑷,來徑⑸遂蕪廢。相命肆農耕⑹,日入從所憩⑺。
桑竹垂余陰,菽稷隨時藝。春蠶收長絲,秋熟靡王稅⑻。
荒路交通,雞犬互鳴吠。俎豆猶古法⑼,衣裳無新制。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⑽。草榮識節和,木衰知風厲。
雖無紀歷志⑾,四時自成歲。怡然有余樂,于何勞智慧。
奇蹤隱五百,一朝敞神界⑿。淳薄既異源⒀,旋復還幽蔽⒁。
借問游方士⒂,焉測塵囂外⒃?愿言⒄躡輕風,高舉尋吾契⒅。 [注釋]⑴全句意思是秦王朝暴虐無道,造成戰亂,賢人們都逃離世間。
嬴氏,指秦王朝。天紀,指合理的社會秩序。
⑵黃,夏黃公。綺,綺里季。
秦末漢初時高士“商山四皓”中的兩人。⑶全句意思是桃源中的人就在此時也離開了世間。
伊人,指桃源中人。云,語助詞,無義。
⑷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初進山的路漸漸湮沒。跡,足跡,代“路”。
⑸來徑,來時的路,與“往跡”同指,但角度不同。⑹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互相勉勵致力于耕田。
肆,盡力。⑺憩,休息。
⑻這兩句的意思是,春天養蠶,絲盡歸己;秋天莊稼熟了,也不用繳納租稅。靡,無。
⑼全句意思是按古制進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時所用的禮器。
⑽游詣,游玩。⑾紀歷志,歲時的記載。
⑿這兩句的意思是,桃源中人的奇異蹤跡從秦末到晉已隱沒了五百年,卻被漁人在這一天發現了。五百年,約數。
敞,開放。神界,仙境。
⒀這句意思是桃源中的淳厚風俗跟澆薄的世風,二者本源不同。⒁這句意思是,漁人離開不久,它又隱沒了,指記中的“遂迷,不復得路”。
⒂游方士,游于方內的人,指世俗中人。⒃這句的意思是,世俗中人不能測知塵世以外的事。
塵囂,指塵世。⒄言,語助詞,無義。
⒅契,契合,指志趣相合的人。
寫桃源的古詩
擬劉晨阮肇游天臺
樹入天臺石路新,云和草色迥無塵。
煙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夢后身。
往往雞鳴巖下月,時進犬吠洞中春。
不知此地居何處?須就桃源問主人。
擬劉阮洞中遇仙子
天和樹色靄蒼蒼,霞重嵐深路渺茫。
云實滿山無鳥雀,水聲沿澗有笙簧。
碧沙洞里乾坤別,紅樓枝前日月長。
愿得花間有人出,免令仙犬吠劉郎。
擬仙子送劉阮出洞
殷勤相送出天臺,仙境那能得再來。
云液既歸須強飲,玉緘無事莫頻開。
花當洞口春長在,水向人間去不回。
惆賬溪頭從此別,碧煙明月鎖蒼苔。
擬仙子洞中懷劉阮
不將清瑟理霓裳,塵夢那知鶴夢長。
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間無事月茫茫。
玉沙瑤草連溪碧,流水桃花滿澗香。
曉露風燈易零落,此生無處問劉郎。
擬劉阮再到天臺不復見仙子
再到天臺訪玉真,青苔白石已成塵。
笙歌寂寞閑深洞,云鶴蕭條絕舊鄰。
草樹總非前度色,煙霞不似往年春。
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見當年勸酒人。
桃源·贈伯芬
日莫天臺石徑斜,
胡麻飯菜見桃花。
桃源不便通人世,
洞口長封流翠霞。
桃源洞三首
千年老樹萬年山,
洞口仙娥自玉顏。
劉郎當時那得見,
浪傳仙跡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