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表示豪邁性格的詩(4句)
將進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二、反映李白性格的詩句有哪些
1、這種問題有點好玩,其前提是假設:
A、李白是個有鮮明個性的詩人;B、李白詩如其人,自如而準確地反映在其詩歌中;C、李白的詩歌都存在,都全備,從這些詩歌本身中能或曲折或直接地反映其性格;
2、以上三個問題的答案,在學術界想必也是有爭議的,例如,龔自珍就說:“三教不能合一,唯有太白合之”(大意如此,請諒解我沒有時間去查證,因為我10年引用過這個話),那么三教的影響肯定不能用一個單方面的性格去概括,儒家的積極、道家的瀟灑、佛家的超脫,這些在李白詩歌都有反映,能說其中哪一點是,哪一點不是嗎?我怕難啊!其余的問題就不必爭執了!
3、提問者想必不是要開學術討論會,這樣的問題在正規一點的學術討論場合也不會提出,姑且認為是為了一般的應用,這里僅僅提供幾條參考: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2、人生得意須盡歡,千金散盡還復來
(以上為原創哦,嘿嘿)
三、李白的性格及表現其性格的詩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注釋】盧虛舟:范陽人,唐肅宗時曾任殿中侍御史。楚狂人:指陸接輿,系楚國狂人,曾狂歌而過孔丘,勸他不要做官。二峰:指香爐峰和雙劍峰。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并非是李白自比楚狂,嘲笑孔丘,而是以孔丘自比,托孔丘以自傷。李白整個人生態度是積極入仕的,和楚狂隱而不仕的消極人生態度不同,李白自稱“楚狂”實是用反照法表現自己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痛苦。李白對孔丘是尊敬的,“鳳歌笑孔丘”中的“笑”也是反照寫法,郁結著李白一生的辛酸與憤懣,以孔丘相托,笑自己太天真,而感傷于自己。
【簡析】這首詩作于詩人流放夜郎遇赦回來的次年,從漢口來到江西。詩中既寫了廬山的秀麗雄奇,更主要表現了詩人狂放不羈的 性格。那時詩人已經歷盡磨難,始終不愿向折磨他的現實低頭,求仙學道的心更加迫切了。
楚 狂 歌
(之二)
吾本楚狂人 鳳歌笑孔丘
雖懷凌云志 不與帝王謀
簞飲五柳下 獨醉長江頭
江湖弄舟去 孑影天際留
四、誰能幫我找出關于能表現李白詩豪邁的風格的名詩
將進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簡析】: 《將進酒》屬漢樂府《鼓吹曲·鐃歌》舊題,內容多寫宴飲游樂。
詩中表達了對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的情懷,也流露了人生幾何當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但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取得出色的藝術成就。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云。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抒。
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
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夸張。
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卷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
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夸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夸張。
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夸張。
于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
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
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
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樂”。
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
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
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并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
詩人于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贊嘆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簡直象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
于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為什么不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呢!破費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
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里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
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
五、有哪些詩句能體現李白性格
謫仙散詩九百首,隨處皆為一家風。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 李白 )
橫行負勇氣,一戰凈妖氛。(塞下曲六首 李白 )
鳳凰雖大圣,不愿以為臣。(白鳩辭 李白 )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將進酒 李白 )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李白)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行路難 李白 )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李白)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山中問答 李白)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 杜甫 )
六、表現李白豪放與灑脫的詩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傾耳聽 一作: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不足貴 一作:何足貴;不復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古來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豪放灑脫的詩還有很多,本人以為此篇為最。
七、李白最豪放的詩句
1.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唐代:李白《行路難·其一》
譯文: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 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代: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譯文:豈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
3.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唐代: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譯文:你我滿懷超宜興致,想上青天攬住明月。
4.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唐代:李白《上李邕》
譯文:大鵬一日從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之高。
5.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唐代:李白《將進酒》
譯文:每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
6.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唐代:李白《俠客行》
譯文:十步之內,穩殺一人,千里關隘,不可留行。完事以后,拂衣而去,不露一點聲,深藏身名。
7.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唐代: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譯文:我本是像那個接輿楚狂人,高聲唱著鳳歌去嘲笑孔丘。
8.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譯文:仰面朝天縱聲大笑著走出門去,我怎么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
9. 應是天仙狂醉,亂把白云揉碎。——唐代:李白《清平樂·畫堂晨起》
譯文:該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亂把潔白的云彩揉碎。
10.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唐代:李白《憶秦娥·簫聲咽》
譯文:西風輕拂著夕陽的光照,眼前只是漢朝留下的墳墓和宮闕。
八、李白詩歌的豪放表現在哪些方面
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征就是豪放。
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采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善于憑 借想象,以主觀反映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征。
他的想象,極 其豐富,幾乎是每一詩篇中都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都是多種多樣的想象。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象的媒介。
他常常 借助想象,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 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顯示出藝術的真實性。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表現李白豪邁性格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