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撫琴的詩句有哪些
1. 趙瑟清相似,胡琴鬧不同。
慢彈回斷雁,急奏轉飛蓬。——白居易《箏》2.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白居易《夜箏》3.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岳飛《小重山》4. 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蘇軾《甘露寺彈箏》5. 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
——李白《春日行》6. 端居正無緒,那復發秦箏。——張九齡《聽箏》7.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晏幾道《箏》作者介紹:8.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9. 晏幾道(1030年-1106年)男,漢族,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鄉(今屬南昌進賢縣)人,北宋詞人。他是北宋詞人晏殊第七個兒子,并不像晏殊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他只作過一些小官,如開封府判官、監潁昌府許田鎮、乾寧軍通判等。
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為大晏,稱晏幾道為小晏。《雪浪齋日記》云:“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
《鷓鴣天》中“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兩句受人贊賞。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
代表作有《臨江仙》《鷓鴣天》《阮郎歸》等。10.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
太原(今屬山西)人。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遺,后貶江州(今屬江西)司馬,移忠州(今屬四川)刺史。后為杭州刺史,又為蘇州、同州(今屬陜西)刺史,以刑部尚書致仕。
晚居洛陽,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詩早年與元稹齊名,稱“元白”;晚年又與劉禹錫齊名,稱“劉白”。
[1]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
詞不多,但影響后世甚大。有《白氏長慶集》。
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
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11. 岳飛(1103-1142)字鵬舉,漢族。
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南宋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
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為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為杰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
南宋中興四將之首腦。他堅主抗金,十余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斗,所向披靡,“位至將相”。
1140年,他揮師北伐,先后于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
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被殺害。
葬于西湖畔棲霞嶺。12.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1] [2]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
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13. 張九齡(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
唐中宗初年進士,唐玄宗開元時歷官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中書令,唐代有名的賢相。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自張九齡去世后,唐玄宗每宰相薦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因此,一直為。
二、關于撫琴的詩句
【箏】
唐 白居易
云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
楚艷為門閥,秦聲是女工。甲明銀玓瓅,柱觸玉玲瓏。
猿苦啼嫌月,鶯嬌語妮風。移愁來手底,送恨入弦中。
趙瑟清相似,胡琴鬧不同。慢彈回斷雁,急奏轉飛蓬。
霜佩鏘還委,冰泉咽復通。珠聯千拍碎,刀截一聲終。
倚麗精神定,矜能意態融。歇時情不斷,休去思無窮。
燈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且聽應得在,老耳未多聾。
【夜箏】
唐 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李端《聽箏》
鳴箏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蕭綱《彈箏》
彈箏北窗下,夜響清音愁。
張高弦易斷,心傷曲不道。
蘇軾《甘露寺彈箏》
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
江妃出聽霧雨愁,白浪翻空動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
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
沈約《詠箏》
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
弦依高和斷,聲隨妙指續。
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
沈約《秦 箏 曲》
羅袖飄酈拂雕桐,促柱高漲散輕宮,
迎歌度舞遏歸風。
遏歸風,止流月,壽萬春歡無歌。
翩翩白鷺伴詩癯,船系青山暮,
一曲瑤箏寫幽素。
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上風生。
李白《春日行》
佳人當窗弄白日,
弦將手語彈鳴箏。
春風吹落君王耳,
此曲乃是《升天行》。
三、形容撫琴的詩句
1、《夜箏》 唐代: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譯文:明凈的月色中,一雙紫袖輕輕地在紅弦上飛舞,女子信手彈著自己的心事。
忽然弦聲凝絕、柔指輕頓,那片刻的寧靜又訴說出千萬重的深情。 2、《聽箏》 唐代: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譯文:金粟軸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弦。 3、《竹里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里?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4、《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晉: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為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譯文:秋風蕭瑟,天氣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辭歸,天鵝南飛。
思念出外遠游的良人啊,我肝腸寸斷。思慮沖沖,懷念故鄉。
君為何故,淹留他方。 賤妾孤零零的空守閨房,憂愁的時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懷。
不知不覺中珠淚下落,打濕了我的衣裳。拿過古琴,撥弄琴弦卻發出絲絲哀怨。
短歌輕吟,似續還斷。 那皎潔的月光啊照著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憂心不寐夜漫長。
牽牛織女啊遠遠的互相觀望,你們究竟有什么罪過,被天河阻擋。 5、《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代: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譯文:夕陽忽然間落下了西山,東邊池角明月漸漸東上。披散頭發今夕恰好乘涼,開窗閑臥多么清靜舒暢。
清風徐徐送來荷花幽香,竹葉輕輕滴下露珠清響。心想取來鳴琴輕彈一曲,只恨眼前沒有知音欣賞。
感此良宵不免懷念故友,只能在夜半里夢想一場。
四、關于撫琴的詩句
【箏】唐 白居易云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
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楚艷為門閥,秦聲是女工。
甲明銀玓瓅,柱觸玉玲瓏。猿苦啼嫌月,鶯嬌語妮風。
移愁來手底,送恨入弦中。趙瑟清相似,胡琴鬧不同。
慢彈回斷雁,急奏轉飛蓬。霜佩鏘還委,冰泉咽復通。
珠聯千拍碎,刀截一聲終。倚麗精神定,矜能意態融。
歇時情不斷,休去思無窮。燈下青春夜,尊前白首翁。
且聽應得在,老耳未多聾。【夜箏】唐 白居易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李端《聽箏》鳴箏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蕭綱《彈箏》彈箏北窗下,夜響清音愁。張高弦易斷,心傷曲不道。
蘇軾《甘露寺彈箏》多景樓上彈神曲,欲斷哀弦再三促。江妃出聽霧雨愁,白浪翻空動浮玉。
喚取吾家雙鳳槽,遣作三峽孤猿號。與君合奏芳春調,啄木飛來霜樹杪。
沈約《詠箏》秦箏吐絕調,玉柱揚清曲,弦依高和斷,聲隨妙指續。徒聞音繞梁,寧知顏如玉。
沈約《秦 箏 曲》羅袖飄酈拂雕桐,促柱高漲散輕宮,迎歌度舞遏歸風。遏歸風,止流月,壽萬春歡無歌。
翩翩白鷺伴詩癯,船系青山暮,一曲瑤箏寫幽素。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上風生。
李白《春日行》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春風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五、急求古代女子撫琴的語句
微微福身,婉婉落座。玉指輕揚,露出纖細白皙的玉指,撫上琴面,凝氣深思,琴聲徒然在殿上響起,琴聲委婉卻又剛毅,券券而來,又似高尚流水,汩汩韻味
琴聲悠揚,如高山,如流水,潺潺錚錚,聽者就像在欣賞大自然最美得風景,使人心曠神怡。
扯出水袖,樂曲緩緩奏起,身影流動,風吹仙袂,身子隨著節奏舞動,當真是素肌不污天真,曉來玉立瑤池里。
亭亭翠蓋,盈盈素靨,時妝凈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罷,斷魂流水。甚依然、舊日濃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
欲喚凌波仙子。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簾半掩,明珰亂墜。月影凄迷,露華零落,小闌誰倚。共芳盟,
猶有雙棲雪鷺,夜寒驚起。……樂曲緩緩激烈,旋轉,甩袖,扭腰,下擺,動作一氣呵成。樂曲緩緩放慢,
身姿也隨著柔軟起來,水袖翻飛,抽出五尺余長,彎腰跪地,頭朝后仰去,腰肢180度彎起,樂曲結束
六、描寫撫琴的句子
微微福身,婉婉落座。
玉指輕揚,露出纖細白皙的玉指,撫上琴面,凝氣深思,琴聲徒然在殿上響起,琴聲委婉卻又剛毅,券券而來,又似高尚流水,汩汩韻味琴聲悠揚,如高山,如流水,潺潺錚錚,聽者就像在欣賞大自然最美得風景,使人心曠神怡。扯出水袖,樂曲緩緩奏起,身影流動,風吹仙袂,身子隨著節奏舞動,當真是素肌不污天真,曉來玉立瑤池里。
亭亭翠蓋,盈盈素靨,時妝凈洗。太液波翻,霓裳舞罷,斷魂流水。
甚依然、舊日濃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欲喚凌波仙子。
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簾半掩,明珰亂墜。
月影凄迷,露華零落,小闌誰倚。共芳盟,猶有雙棲雪鷺,夜寒驚起。
……樂曲緩緩激烈,旋轉,甩袖,扭腰,下擺,動作一氣呵成。樂曲緩緩放慢,身姿也隨著柔軟起來,水袖翻飛,抽出五尺余長,彎腰跪地,頭朝后仰去,腰肢180度彎起,樂曲結束。
七、孤山樹下撫琴的詩句
1.琴詩
宋代: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2.琴歌
唐代:李頎
主人有酒歡今夕,請奏鳴琴廣陵客。
月照城頭烏半飛,霜凄萬樹風入衣。
銅爐華燭燭增輝,初彈淥水后楚妃。
一聲已動物皆靜,四座無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從此始。
3.琴臺
唐代:杜甫
茂陵多病后,尚愛卓文君。
酒肆人間世,琴臺日暮云。
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
歸鳳求凰意,寥寥不復聞。
4.船夜援琴
唐代:白居易
鳥棲魚不動,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無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為益友,兩耳是知音。
心靜即聲淡,其間無古今。
5.伯牙絕弦
未知:佚名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6.山中與幽人對酌
唐代: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7.行香子·述懷
宋代:蘇軾
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
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
1.古琴簡介
古琴是漢民族最早的彈弦樂器,是漢文化中的瑰寶。它以其歷史久遠,文獻瀚浩、內涵豐富和影響深遠為世人所珍視。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余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于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古時,琴、棋、書、畫并稱,用以概括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歷代涌現出許多著名演奏家,他們是歷史文化名人,代代傳頌至今。隋唐時期古琴還傳入東亞諸國,并為這些國家的傳統文化所汲取和傳承。近代又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東方文化的象征。
2.古琴結構
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琴體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別象征天地。整體形狀依鳳身形而制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后來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稱文武七弦琴。
3.古琴造型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神農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漆有斷紋,它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標志。由于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種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等。有斷紋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觀,所以更為名貴。古代名琴有綠綺、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遺音、九霄環佩等。
4.古代名家
唐代的制琴高手有很多,除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玨、雷遠一)外,文獻記載的名家尚有:張越、郭高、沈鐐等。可惜除雷氏琴外,余者皆無作品傳世。宋代的制琴名家很多,如北宋朱仁濟、馬希亮、馬希仁、僧仁智,南宋金洲、金公路、陳亨道等,末期尚有嚴樽、馬大夫、梅四言等人。宋人制琴刻年款者較少,亦有很多落唐款的仿作。元代制琴名家有嚴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朱致遠等,其中朱致遠最為著名。朱琴的仿制品很多,其款識有刻為“朱智遠”或“朱制遠”的,望收藏者加以注意。明代制琴高手也很多,如涂明河、汪舜卿,最著名的要數張氏敬修、委修、順修等人。張岱《陶庵夢憶》稱張敬修制琴為吳中絕技之一,“可上下百年保無敵手”。
5.十大古琴名曲
1)廣陵散
2)高山流水唐后分為《高山》和《流水》二曲
3)平沙落雁
4)酒狂
5)關山月
6)瀟湘水云
7)陽關三疊
8)梅花三弄
9)胡笳十八拍
10)幽蘭
11)憶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