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詩人遙望家鄉,思親落淚的詩句是;哪一句】
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2、《歸家》【唐】杜牧 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 3、《鄉思》【宋】李覯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云遮. 4、《京師得家書》【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5、《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6、《聞雁》【唐】韋應物 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 7、《雜詩》【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8、《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9、《渡荊門送別》【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0、《月夜億舍弟》【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雁一秋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常不達,況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唐】劉長卿古臺搖落后,秋日望鄉心.野寺來人少,云端隔水深.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12、《竹枝》【唐】劉禹錫白帝城頭春草生,白鹽山下蜀江清.南人上來歌一曲,北人莫上動鄉情.13《于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隋】江總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14、《示兒》【宋】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15、《漁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16、《思江南》【唐】方干昨日草枯今日青,羈人又動故鄉情.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17、《天凈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18、《渡江漢》【唐】宋之問嶺外音書絕,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19、《滯雨》【唐】李商隱滯雨長安夜,殘燈獨客愁.故鄉云水地,歸夢不宜秋.20、《送吳十九往沅陵》【唐】王昌齡沅江流水到辰陽,溪口逢君驛路長.遠謫誰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還鄉.。
二、帶有“遙望”的詩句有哪些
帶有“遙望”的詩句有以下五首: 1. 《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2.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3.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4. 《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5.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釋義】 1. 《從軍行》 譯文 :青海上空的陰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遙望著遠方的玉門關。
塞外身經百戰磨穿了盔和甲,不打敗西部的敵人誓不回還。 賞析:詩人運筆十分委婉曲折。
環境氛圍已經造成,為抒情鋪平墊穩,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寫邊人的心理——“無那金閨萬里愁”。作者所要表現的是征人思念親人、懷戀鄉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寫,偏從深閨妻子的萬里愁懷反映出來。
而實際情形也是如此:妻子無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歸又不得歸的結果。這一曲筆,把征人和思婦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
就全篇而言,這一句如畫龍點睛,立刻使全詩神韻飛騰,而更具動人的力量了。 2. 《登高》 譯文:天高風急猿聲凄切悲涼,清澈水中群鷗嬉戲盤旋。
無窮無盡的樹葉紛紛落,長江滾滾涌來奔騰不息。悲對秋色感嘆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獨自登高臺。
深為憾恨鬢發日益斑白,困頓潦倒病后停酒傷懷。 賞析:此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
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當時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
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托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
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云安待了幾個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當地都督的照顧,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
而就在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3. 《望岳》 譯文:東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齊魯,山色仍然歷歷在目。神奇自然,會聚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黃昏。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賞析: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4. 《登飛來峰》 譯文: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云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起。
不怕層層浮云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登高望遠心胸寬廣。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賞析:《登飛來峰》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詩的第一句中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表現了詩人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信心。
詩的后兩句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使詩歌既有生動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
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5.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譯文: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至少我一人。 賞析:《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
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三、古代遙望遠方的古詩
1、《望江南·梳洗罷》
唐·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2、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燕知歸巢君何在,
遐想新歡醉芳心,
睹物浮想常思人,
自嘲情至亂分寸。
時逢佳節倍思親,
遙望遠黛萬層云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四、古代遙望遠方的古詩
1、《望江南·梳洗罷》 唐·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2、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燕知歸巢君何在,遐想新歡醉芳心,睹物浮想常思人,自嘲情至亂分寸。
時逢佳節倍思親,遙望遠黛萬層云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若問閑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
梅子黃時雨。
五、描寫眺望遠方的詩句有哪些
關于“眺望”的詩句有以下五首: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王之渙《九日送別》
登高望遠自傷情,柳發花開映古城。——武元衡《登闔閭古城》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登高迎送遠,春恨并依依。——崔涂《送友人》
【釋義】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原文: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賞析:《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借菊花的遭遇,抒發自己惋惜之情。前兩句說重陽剛登高完畢,小重陽又再來飲酒賞菊。后兩句說菊花為何這樣命苦,遇到兩次重陽,遭到兩次采摘。實際是借菊花聯想自己遭饞出京流放夜郎的不幸。意蘊深遠。
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原文:薊庭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飛。
譯文:在此風聲呼嘯之地熟人故交已是很少了,那里可以找一登高遠望之處送別歸去的友人呢?今天還能聚在一起同飲芬芳的菊香之酒,明日就要成為斷根的飄蓬一般匆匆離去了。
登高望遠自傷情,柳發花開映古城。
原文:登高望遠自傷情,柳發花開映古城。全盛已隨流水去,黃鸝空囀舊春聲。
賞析:《登闔閭古城》是唐朝武元衡寫的七言律詩。首句抒情, 奠定全詩凄涼的感情基調, 登高望遠, 抒發思念故鄉的思想感情。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全文: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譯文: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我勉強登上高處遠眺,然而在這戰亂的行軍途中,沒有誰能送酒來。我心情沉重地遙望我的故鄉長安,那菊花大概傍在這戰場零星的開放了。
賞析:這首五絕,表現的不是一般的節日思鄉,而是對國事的憂慮和對戰亂中人民疾苦的關切。表面看來寫得平直樸素,實際構思精巧,情韻無限,是一首言簡意深、耐人尋味的抒情佳作。
登高迎送遠,春恨并依依。
全文:登高迎送遠,春恨并依依。不得滄洲信,空看白鶴歸。
簡介:作者崔涂 [唐] (約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字禮山,善音律,尤善長笛,唐朝江南人,今浙江桐廬、建德一帶,唐末詩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詳,約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啟四年(888)進士,《全唐詩》存其詩1卷。他寫的最有名的一首詩是《除夜有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