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重差異,互相理解的名言警句
1、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
2、和父母住不住在一起,和個人的獨不獨立是兩碼事。尊重父母和沒有主見也不是一回事。
3、我覺得人生求樂的方法,最好莫過于尊重勞動。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脫。
4、聰明的人尊重別人對自己的愛,愚蠢的人傷害愛自己的人。
5、其實多數人尊重的還是成功,而非有夢想。設想遇見一位失敗了的李安,你會怎樣看待他
6、做老板的,自己要像個老板,下屬才會尊重你,拿你當老板。如果你自己做得不恰當,也就別怪人家想利用你。
7、施予人,但不要使對方有受施的感覺,幫助人,但給予對方最高的尊重。這是助人的藝術,也是仁愛的情操。
8、我就只想生活在這樣的國家里,這個國家中所實行 的是:公民、自由、寬容,以及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公民自由意味著人們有用言語和文字表示其政治信念的自由;寬容意味著尊重別人的無論哪種可能有的信念。——愛因斯坦
9、青年出于對父母的愛和尊重,有時不得不抑制自己的愿望和愛好,放棄自己所選擇的,也許有著特殊興趣和才能的領域,而去屈從父母或保護人的愿望。這種痛苦的選擇往往足以壓抑他們的熱情和對人生的樂趣。這對社會來說是在已經死氣沉沉的生活中又增添了一個消極因素,而不是增加一份生氣勃勃的力量。
10、每一種愛情必有它精神的本質,一種本質鮮花怒放,另一種本質就枯萎了。肉體之愛不需要互相尊重的愛情不能貶低為單純的享樂。
11、成功的背后總是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而這一切聽起來是個巧合胡結果,實際卻是必然的結局……不要畏懼命運的挑釁,但要尊重命運的安排!
12、當自己抱怨別人沒有尊重自己的時候,先思考自己是否有先自尊。
13、人生之所以精彩,是他愿意全然的接受一切。生命之所以可貴,是他愿意尊重一切的生命。天底下沒有廢物,只有不懂利用的人。貴人常常是別人,敵人肯定是自己。人生的意義,在于善用自己;人生的目的,在于成就他人。要知足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握每個當下。從易處改變,從近處做起。
14、禮貌建筑在雙重基礎上:既要表現出對別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人
二、關于“尊重”的詩句有哪些
1、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三國志·魏書》。釋義: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2、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春秋).《孟子·離婁上》。 釋義: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能做為兒子。
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春秋)《孟子·梁惠王上》釋義: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小孩。
4、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春秋)《孟子·盡心上》。 釋義:親近孝順自己的父母,就是仁,尊敬自己的兄長,就是義。
5、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春秋)《論語·學而第一》。釋義: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6、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勸報親恩篇》。釋義: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7、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明)《增廣賢文》釋義:妻子賢惠,丈夫的災禍就很少;兒子孝順,父親的心地就很寬暢。
8、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清)李毓秀《弟子規》。 釋義:父母疼愛你,你孝敬其父母來就很是正常的一件事,父母憎惡你的,對你不好,你還是繼續孝順父母,那才是真正的賢德孝順的人。
9、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清)李毓秀《弟子規》。釋義: 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10、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春秋)《孟子·離婁上》。 釋義: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三、形容表示尊重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表示尊重的詩句有:
一、李白墓
唐代:白居易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釋義:李白的墳就在采石江邊,墳地周圍的野草向著天邊肆意蔓延。可悲的是這荒墳深穴中的枯骨,當他還在人世時,曾經寫過驚天動地的詩文。但凡是杰出的詩人,大都命運多舛,可又有哪一個的命運,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慘?
二、吊白居易
唐代:李忱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釋義:你應該繼續做大唐的詩人,誰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隨處安居,原諒我造化不夠,想喚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夠快樂,巧妙地嵌入逝者名、字。
你名聞大唐天下,你的詩篇光耀子孫,連孩童也會吟《長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你的功德和聲望行人盡知,我會常常想起你來。
三、哭李商隱
唐代:崔玨
成紀星郎字義山,適歸高壤抱長嘆。
詞林枝葉三春盡,學海波瀾一夜干。
風雨已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
只應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裳上絳壇。
釋義:成紀郎官名字叫李義山,身歸黃土讓人空懷長嘆。詩詞樹林的枝葉已落盡,學術界的浪濤一夜枯干。狂風暴雨把那燈燭吹滅,姓名一直在我心中思念。他應該到世外攀折玉樹,身著霓裳登上那仙人壇。
四、遣悲懷三首·其一
唐代:元稹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釋義:你如同謝公最受偏愛的女兒,嫁給我這個貧士事事不順利。你見我沒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釵因我相求而買酒。你用野蔬充饑卻說食物甘美,你用落葉作薪你用枯枝做炊。如今我高官厚祿你卻離人間,為你寄點延請僧道超度士靈。
五、送友人
唐代: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釋義: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飄蕩,到萬里之外遠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頻頻揮手作別從此離去,馬兒也為惜別聲聲嘶鳴。
四、高中作文大全 尊重個體差異
一直以來,每一個老師都喜歡班中的學生學習優異,對于那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也是恨鐵不成鋼般教育。然而,世界上的許多事,不是努力了就有收獲。有些成績不理想的學生,通過努力,成績提高了,還有一些成績不理想的同學,也努力了,可成績就是提高不了。對于這部分同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總會無意的透露出一絲若有若無的輕視,回答問題,不會選擇他們,在黑板上板演,不會選擇他們。甚至在對待這部分學生的態度上也會顯得簡單、粗暴。
是不是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真的一無是處?
就像《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中的一句“月有陰晴圓缺”。月亮還有不圓的時候,雖然不圓的時候居多,真正圓的時候居少。但作為一個人,一個孩子,他真的就是渾身缺點,沒有一點優點嗎?哪怕一個十分平常的閃光點,也是學生身上的優點,我們就不能全盤否定學生。
每個人的學習興趣不同,發展方向不同。我們做為教師,不是工廠的機器,學生也不是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何必要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呢?學生的文化課不好,不等于學生的體育課不好,不等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差,
所以,對待差生,多一份寬容,少一分責難;多一點鼓勵,少一些批評;多一點觀察,少一些武斷。
2.尊重幼兒個體差異
一滴水就是一個海洋,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作為一線幼教工作者,我們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孩子與孩子的不同。他們有的活潑,有的內向;有的擅長這一方面,有的擅長那一方面;有的各方面發展比較均衡,有的某些方面擅長而某些方面顯得滯后。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世界上同樣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孩子有自己獨特的個別發展水平,《指南》中也提出“要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注重保護幼兒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尊重孩子自己的發展水平。在我們所帶的班級中肯定有部分幼兒特別的乖巧、招人喜歡;也有部分幼兒性格倔強、攻擊行為嚴重,愛惹事生非,特別招人擔心。但是不管怎樣,我們教師應該相信一點: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要了解孩子的個別差異,有目的、有計劃的認識孩子,進行全系統的觀察,在教育過程中做個有心人,設身處地地為孩子著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思考問題、理解問題,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善于發現其自身的優點、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孩子,使他們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在一次戶外活動時,孩子們在操場上進行“勇敢探險”的活動。孩子沿途要經過樹樁,踩過高低不平的平衡板,走過搭在小河上的拱橋,鉆過黑黑的山洞,最后到達目的地。游戲開始后,孩子們一個個勇敢地走過拱橋順利地完成了探險任務。可到了拉拉,她跑到拱橋這里卻不上去了,后面的孩子大聲地喊著:“拉拉,加油!拉拉,加油!”我看到拉拉在拱橋前一直猶豫不決的樣子,就跑過去問:“拉拉,是不是有些害怕,不敢走上去呀?”她漲紅了臉,用很輕很細的聲音說:“太高了,我不敢。”我摸摸她已經有些尷尬的小臉,笑了笑說:“沒關系,拉拉。老師來扶著你走。你看,甜甜今天也很勇敢,已經成功了,我們也來試一試。”可她還是不敢跨出這最難的第一步。面對孩子的執著,我沒有責怪她,而是耐心地鼓勵她,“拉拉,那我們今天來走旁邊這座矮一點的小橋,好嗎?”拉拉看了看旁邊的這座橋,點點頭,終于跨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很快,順利地經過了小橋,她的臉上又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在這個事例中,拉拉是一個性格內向、膽小的小女孩,平時不太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可是她有她的長處,比如:她做事比較細心,喜歡畫畫等。從拉拉在活動中的表現來看,孩子是因膽小怕高才不敢走,而作為老師不能勉強孩子,要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行為、神態,揣摩孩子的心理。更需要耐心地用語言、動作等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消除緊張害怕的心理,留給孩子一定的等待時間。并且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為孩子提供不同的活動材料。像拉拉這樣特別膽小的孩子,在活動中可降低活動的難度,選擇走較低的“橋”,以滿足孩子的發展需要。
五、表示尊重的詩句
名言就有: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孟郊)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意大利諺語)
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利!(何塞·馬蒂)
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于口頭上,而且應體現于實際中。(戴維·德克爾)
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俗語)
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茹貝爾)
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沒有父母的愛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馬卡連柯)
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俗語)
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印度諺語)
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它的后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魯迅)
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
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馬克思)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孟子)
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人,更相為命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養
六、尊重相關的文言文詩句
陽子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
陽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陽子(楊朱)到宋國去,住宿在客棧里。客棧的主人有兩個姨太太,其中的一個很美麗,其中的一個很丑陋。
丑的受寵,美的反倒不受寵。 陽子問為什么這樣,客棧的主人回答說:“那個美的覺得她自己很美,可是我并不感到她美;那個丑的覺得她自己很丑,可是我并不感到她丑。”
陽子說:“徒弟們記住這句話,品行賢良的人一旦改掉了自以為賢明的行為,到哪里不受人尊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