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贊美荊州的詩句
(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諸英雄。
古今上下多少事,歷史歲月皆湮沒。鼓角爭鳴已遠去,荊楚風流耀古今。
神州中南有寶地,猶如明珠撒江漢。…魚米之鄉揚美名,一方水土潤四方。
東接江城西枕川,常為兵家必爭地。吾輩自古英材出,風雅離騷古今頌。
楚風吹拂數千年,三國紛爭今可尋。…楚朝自古風骨存,格調高雅眾人羨。
演義故事百余回,古城獨占七余成。絲綢漆器尤可貴,惹得眾人紛沓來。
四季分明雨充沛,湖泊眾多惹人醉。…米充魚肥豬牛壯,洪湖岸邊荷飄香。
地杰人靈遍風光,金鳳昂首了四方。風味小吃遍四處,物精味美惹人饞。
輕紡名城精品多,質優價廉美名揚。…現逢太平盛世年,改革開放春風吹。
荊州百萬好兒女,豈甘事事落人后?奮起拼博迎頭進,鳳凰即將舞九天。若君還有諸多疑,歡來古城覓古今。
(二)沒有西子湖水的纖弱嫵媚,沒有漓江山水的清秀靦腆,荊州古城原本就是長江之子,有的盡是滾滾的豪邁,有的全為滔滔的激情。…巍巍的青澀城體,猶如一條養精蓄銳的巨龍,靜靜地盤臥在長江之濱,余威猶存,連顯赫的太陽掠過它的上空,也少了幾分狂躁,多了幾分寧靜。
…踏上沉默的龍脊,我常常不由自主地,被它懾服,或信步,或凝神,我的心都在細細的研讀著古城。…翻閱一頁頁蒼老的青磚,瀏覽一頁頁古樸的瓦礫,我讀到了春秋的烽火,秦漢的硝煙,隋唐的滄桑,明清的沉淪從磚石縫隙,我看到了祖先操縱著舵桿。
…揮舞著刀劍,我聽見他們用粗礦、渾厚的號子吼散了巫山云雨,吼醒了東海的太陽,吼翻了長江千年泥沙,便沖擊成江漢平原的璀璨文明從瓦礫中,我讀出了母親的乳汁,父親的血汗。…在這心血的哺育下,荒蠻荊野結出了翡翠碩果,于是魚米與鳳絹養育了一代荊楚的驕傲!一部離騷引得千古名流慷慨萬端,一曲九歌催得天下才子蕩氣回腸!…我如幻似夢的古城,你腳下每一道歷史的轍痕,都記載著一個動人的傳說,你身上每一塊磚瓦的滹隙,都鋆刻著荊楚大地古老燦爛的文明!…我愿你繼續擁有博大與深沉,讓不盡的子孫去細細領略你千年的風姿,去求索你亙古的永恒!(三)景星出,慶云生,濁霧開,乾坤煥。
錘鐮舉而三山倒,星幟懸而四宇澄。…華表重光,萬里壺漿迎左道;楚城解放,千村擊壤迓南師。
四水盡朝宗,眾星皆拱北。…五十年國運昌隆,六百里郢荊崛起。
民生安樂,經濟騰飛;市場繁榮,農桑茁壯。水陸空,聯成新格局,城鄉鎮,無復舊規模。
…鐵軌嘶風,劃破長空明月;巨輪擊浪,沖開萬頃驚濤。尤堪深港“神刁”,吞吐人間春色;…最是高天銀翼,輸來各地煙霞。
雙閘鎖荊江,扼住兩湖洪患;一橋凌天塹,疏通南北津梁。…越過重洋,國門開鎖鑰;走出世界,江漢展明珠。
網絡時輸多信息,科研已上數臺階。…人歌極治時,家擁小康富。
滿天紅雨,再揮椽筆寫輝煌;…一路樵風,重抖雄姿抒慷慨。荊楚前程遠,光輝歲月長。
二、贊美荊州的詩句
(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諸英雄。
古今上下多少事,歷史歲月皆湮沒。
鼓角爭鳴已遠去,荊楚風流耀古今。
神州中南有寶地,猶如明珠撒江漢。
…
魚米之鄉揚美名,一方水土潤四方。
東接江城西枕川,常為兵家必爭地。
吾輩自古英材出,風雅離騷古今頌。
楚風吹拂數千年,三國紛爭今可尋。
…
楚朝自古風骨存,格調高雅眾人羨。
演義故事百余回,古城獨占七余成。
絲綢漆器尤可貴,惹得眾人紛沓來。
四季分明雨充沛,湖泊眾多惹人醉。
…
米充魚肥豬牛壯,洪湖岸邊荷飄香。
地杰人靈遍風光,金鳳昂首了四方。
風味小吃遍四處,物精味美惹人饞。
輕紡名城精品多,質優價廉美名揚。
…
現逢太平盛世年,改革開放春風吹。
荊州百萬好兒女,豈甘事事落人后?
奮起拼博迎頭進,鳳凰即將舞九天。
若君還有諸多疑,歡來古城覓古今。
(二)
沒有西子湖水的纖弱嫵媚,
沒有漓江山水的清秀靦腆,
荊州古城原本就是長江之子,
有的盡是滾滾的豪邁,
有的全為滔滔的激情。
…
巍巍的青澀城體,
猶如一條養精蓄銳的巨龍,
靜靜地盤臥在長江之濱,余威猶存,
連顯赫的太陽掠過它的上空,
也少了幾分狂躁,多了幾分寧靜。
…
踏上沉默的龍脊,我常常不由自主地,
被它懾服,或信步,或凝神,
我的心都在細細的研讀著古城。
…
翻閱一頁頁蒼老的青磚,
瀏覽一頁頁古樸的瓦礫,
我讀到了春秋的烽火,
秦漢的硝煙,隋唐的滄桑,
明清的沉淪從磚石縫隙,
我看到了祖先操縱著舵桿。
…
揮舞著刀劍,我聽見他們用粗礦、
渾厚的號子吼散了巫山云雨,
吼醒了東海的太陽,
吼翻了長江千年泥沙,
便沖擊成江漢平原的璀璨文明從瓦礫中,
我讀出了母親的乳汁,父親的血汗。
…
在這心血的哺育下,
荒蠻荊野結出了翡翠碩果,
于是魚米與鳳絹養育了一代荊楚的驕傲!
一部離騷引得千古名流慷慨萬端,
一曲九歌催得天下才子蕩氣回腸!
…
我如幻似夢的古城,
你腳下每一道歷史的轍痕,
都記載著一個動人的傳說,
你身上每一塊磚瓦的滹隙,
都鋆刻著荊楚大地古老燦爛的文明!
…
我愿你繼續擁有博大與深沉,
讓不盡的子孫去細細領略你千年的風姿,
去求索你亙古的永恒!
(三)
景星出,慶云生,
濁霧開,乾坤煥。
錘鐮舉而三山倒,
星幟懸而四宇澄。
…
華表重光,
萬里壺漿迎左道;
楚城解放,
千村擊壤迓南師。
四水盡朝宗,眾星皆拱北。
…
五十年國運昌隆,
六百里郢荊崛起。
民生安樂,經濟騰飛;
市場繁榮,農桑茁壯。
水陸空,聯成新格局,
城鄉鎮,
無復舊規模。
…
鐵軌嘶風,
劃破長空明月;
巨輪擊浪,
沖開萬頃驚濤。
尤堪深港“神刁”,
吞吐人間春色;
…
最是高天銀翼,
輸來各地煙霞。
雙閘鎖荊江,
扼住兩湖洪患;
一橋凌天塹,
疏通南北津梁。
…
越過重洋,
國門開鎖鑰;
走出世界,
江漢展明珠。
網絡時輸多信息,
科研已上數臺階。
…
人歌極治時,
家擁小康富。
滿天紅雨,再
揮椽筆寫輝煌;
…
一路樵風,
重抖雄姿抒慷慨。
荊楚前程遠,
光輝歲月長。
三、贊美“荊州”的句子
1、【荊州歌】李白
李白:四處游歷時曾到荊州。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2、【荊州泊】李端
李端:作者行水路經過荊州。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
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3、【荊門行】王建
王建:貞元十三年(797),辭家從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荊州等地,寫了一些以邊塞戰爭和軍旅生活為題材的詩篇。
江邊行人暮悠悠,山頭殊未見荊州。
峴亭西南路多曲,櫟林深深石鏃鏃。
看炊紅米煮白魚,夜向雞鳴店家宿。
南中三月蚊蚋生,黃昏不聞人語聲。
生紗帷疏薄如霧,隔衣噆膚耳邊鳴。
欲明不待燈火起,喚得官船過蠻水。
女兒停客茆屋新,開門掃地桐花里。
犬聲撲撲寒溪煙,人家燒竹種山田。
巴云欲雨薰石熱,麋鹿度江蟲出穴。
大蛇過處一山腥,野牛驚跳雙角折。
斜分漢水橫千山,山青水綠荊門關。
向前問個長沙路,舊是屈原沈溺處。
誰家丹旐已南來,逢著流人從此去。
月明山鳥多不棲,下枝飛上高枝啼。
主人念遠心不懌,羅衫臥對章臺夕。
紅燭交橫各自歸,酒醒還是他鄉客。
壯年留滯尚思家,況復白頭在天涯。
4、荊州歌二首劉禹錫
劉禹錫:曾游歷荊州。
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
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
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
5、【登荊州城樓】張九齡
張九齡:曾經來過荊州。
天宇何其曠,江城坐自拘。
層樓百馀尺,迢遞在西隅。
暇日時登眺,荒郊臨故都。
累累見陳跡,寂寂想雄圖。
古往山川在,今來郡邑殊。
北疆雖入鄭,東距豈防吳。
幾代傳荊國,當時敵陜郛。
上流空有處,中土復何虞。
枕席夷三峽,關梁豁五湖。
承平無異境,守隘莫論夫。
自罷金門籍,來參竹使符。
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戇,非如寧武愚。
今茲對南浦,乘雁與雙鳧。
四、贊美“荊州”的句子
1、【荊州歌】李白 李白:四處游歷時曾到荊州。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撥谷飛鳴奈妾何。 2、【荊州泊】李端 李端:作者行水路經過荊州。
南樓西下時,月里聞來棹。 桂水舳艫回,荊州津濟鬧。
移帷望星漢,引帶思容貌。 今夜一江人,唯應妾身覺。
3、【荊門行】王建 王建:貞元十三年(797),辭家從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荊州等地,寫了一些以邊塞戰爭和軍旅生活為題材的詩篇。 江邊行人暮悠悠,山頭殊未見荊州。
峴亭西南路多曲,櫟林深深石鏃鏃。 看炊紅米煮白魚,夜向雞鳴店家宿。
南中三月蚊蚋生,黃昏不聞人語聲。 生紗帷疏薄如霧,隔衣噆膚耳邊鳴。
欲明不待燈火起,喚得官船過蠻水。 女兒停客茆屋新,開門掃地桐花里。
犬聲撲撲寒溪煙,人家燒竹種山田。 巴云欲雨薰石熱,麋鹿度江蟲出穴。
大蛇過處一山腥,野牛驚跳雙角折。 斜分漢水橫千山,山青水綠荊門關。
向前問個長沙路,舊是屈原沈溺處。 誰家丹旐已南來,逢著流人從此去。
月明山鳥多不棲,下枝飛上高枝啼。 主人念遠心不懌,羅衫臥對章臺夕。
紅燭交橫各自歸,酒醒還是他鄉客。 壯年留滯尚思家,況復白頭在天涯。
4、荊州歌二首劉禹錫 劉禹錫:曾游歷荊州。 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 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
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 5、【登荊州城樓】張九齡 張九齡:曾經來過荊州。
天宇何其曠,江城坐自拘。 層樓百馀尺,迢遞在西隅。
暇日時登眺,荒郊臨故都。 累累見陳跡,寂寂想雄圖。
古往山川在,今來郡邑殊。 北疆雖入鄭,東距豈防吳。
幾代傳荊國,當時敵陜郛。 上流空有處,中土復何虞。
枕席夷三峽,關梁豁五湖。 承平無異境,守隘莫論夫。
自罷金門籍,來參竹使符。 端居向林藪,微尚在桑榆。
直似王陵戇,非如寧武愚。 今茲對南浦,乘雁與雙鳧。
五、描寫荊州的詩句有哪些
1.《夷陵張仲孚以荊州無山為戲輒書二絕》詩人: 鄭獬 朝代: 宋代 使君終日倚朱欄,綠樹高樓掩映間。
自有碧江無限好,荊州佳境不須山。 2.《次韻道輔丈荊州吟四首》詩人: 吳則禮 朝代: 宋代 散發南風晝曲肱,衰疲真自笑無能。
劇談稍負茅檐月,強賦荊州學少陵。 3.《戲答荊州王充道烹茶四首》詩人: 黃庭堅 朝代: 宋代 香從靈堅壟上發,味自白石源中生。
為公喚覺荊州夢,可待南柯一夢成。 4.《荊州道中》詩人: 袁說友 朝代: 宋代 硉矹奇峰繞復環,淼茫大水枕前灣。
望迷荊楚山川外,浮遍乾坤日夜間。舉酒欲吞云夢去,倚樓無復利名干。
霧船風纜經多少,老盡行人只此山。 5.《次韻馬荊州》詩人: 黃庭堅 朝代: 宋代 六年絕域夢刀頭,判得南還萬事休。
誰謂石渠劉校尉,來依絳帳馬荊州。霜髭雪鬢共看鏡,茱糝菊英同送秋。
他日江梅臘前破,還從天際望歸舟。 6.《送李功曹之荊州充鄭侍御判官重贈》詩人: 杜甫 朝代: 唐代 曾聞宋玉宅,每欲到荊州。
此地生涯晚,遙悲水國秋。孤城一柱觀,落日九江流。
使者雖光彩,青楓遠自愁。 7.《次韻馬荊州》詩人: 黃庭堅 朝代: 宋代 六年絕域夢刀頭,判得南還萬事休。
誰謂石渠劉校尉,來依絳帳馬荊州。霜髭雪鬢共看鏡,茱糝菊英同送秋。
他日江梅臘前破,還從天際望歸舟。 8.《荊州即事》詩人: 晁公武 朝代: 宋代 初上蓬籠竹窄船,始知身是劍南官。
沙頭沽酒市樓暖,靳步買薪江墅寒。 9.《初到荊州》詩人: 陸游 朝代: 宋代 萬里泛仙槎,歸來鬢未華。
蕭蕭沙市雨,淡淡渚宮花。斷岸添新漲,高城咽晚笳。
船窗一樽酒,半醉落烏紗。 10.《四月一日過江赴荊州》詩人: 張說 朝代: 唐代 春色沅湘盡,三年客始回。
夏云隨北帆,同日過江來。水漫荊門出,山平郢路開。
比肩羊叔子,千載豈無才。
六、描寫荊州的詩句
【詩】書樂天紙(唐·元稹)金鑾殿里書殘紙,乞與荊州元判司。
不忍拈將等閑用,半封京信半題詩。道中寄杜書記(唐·王建)西南東北暮天斜,巴字江邊楚樹花。
珍重荊州杜書記,閑時多在廣師家。登峴亭(唐·司空曙)峴山回首望秦關,南向荊州幾日還。
今日登臨唯有淚,不知風景在何山。送人隨姊夫任云安令(唐·劉言史)閑逐維私向武城,北風青雀片時行。
孤帆瞥過荊州岸,認得瞿塘急浪聲。雜曲歌辭 荊州樂二首 其一(唐·劉禹錫)渚宮楊柳暗,麥城朝雉飛。
可憐踏青伴,乘暖著輕衣。雜曲歌辭 荊州樂二首 其二(唐·劉禹錫)今日好南風,商旅相催發。
沙頭檣竿上,始見春江闊。從梁宣明二帝碑堂下作(唐·劉禹錫)玉馬朝周從此辭,園陵寂寞對豐碑。
千行宰樹荊州道,暮雨蕭蕭聞子規。在荊州重赴嶺南(唐·宋之問)夢澤三秋日,蒼梧一片云。
還將鹓鷺羽,重入鷓鴣群。登荊州城望江二首 其一(唐·張九齡)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終始。
經閱幾世人,復嘆誰家子。登荊州城望江二首 其二(唐·張九齡)東望何悠悠,西來晝夜流。
歲月既如此,為心那不愁。登下蔡縣樓(唐·李中)長涯煙水又含秋,吏散時時獨上樓。
信斷蘭臺鄉國遠,依稀王粲在荊州。重陽日上渚宮楊尚書(唐·李群玉)落帽臺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重陽。
荊州一見桓宣武,為趁悲秋入帝鄉。將游荊州投魏中丞(唐·李群玉)貧埋病壓老漓岏,拂拭菱花不喜看。
又恐無人肯青眼,事須憑仗小還丹。骕骦坂(唐·杜牧)荊州一萬里,不如蒯易度。
仰首望飛鳴,伊人何異趣。送客往荊州(唐·楊憑)巴丘過日又登城,云水湘東一日平。
若愛春秋繁露學,正逢元凱鎮南荊。賈客愁(唐·楊凌)山水路悠悠,逢灘即殢留。
西江風未便,何日到荊州。離觴不醉至驛卻寄相送諸公(唐·柳宗元)無限居人送獨醒,可憐寂寞到長亭。
荊州不遇高陽侶,一夜春寒滿下廳。
七、形容湖北的詩句
《黃鶴樓》 崔 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隨州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以“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的不朽詩篇贊美隨州。
原文:《江夏送倩公歸漢東》 作者:李白 年代:唐 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 寧知喪亂后,更有一珠歸。
天門 茶圣陸羽贊美故鄉天門 【六羨歌】. 〖唐〗 陸羽.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唐代詩人皮日休贊美故鄉天門《送從弟皮崇歸復州》 羨爾優游正少年,竟陵煙月似吳天。
車螯近岸無妨取, 舴艋隨風不費牽。 處處路傍千頃稻,家家門外一渠蓮。
殷勤莫笑襄陽住,為愛南溪縮項鳊。 唐代詩人皮日休贊美故鄉天門《天門夕照》 落霞如綺絢晴空,坐對天門欲下舂。
十里孤峰層漢碧,數村殘照半江紅。 荒城市螟人歸牧,遠浦沙明水宿鴻。
回首長安何處是,崔峨宮闕五云中。 據《天門縣志》記載,文學泉系晉代支遁和尚開鑿,因水質優良,深受歷代茶人推崇。
宋代王禹 曾專程來天門品嘗井泉,并賦七絕一首,詩曰:" 石封青苔百尺深,試茶嘗味少知音。唯余半夜泉中月, 留照先生一片心"。
詩中既表白了對陸羽懷念;同時,對陸羽研究茶事作出貢獻給予充分的肯定。但陸羽身后,西塔寺與文學泉長久湮沒,直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由于旱災掘塘取水,才發現了井址和書有"文學"的斷碑,證實井址所在,才恢復勝跡。
在井泉附近,還建了陸羽亭。可惜到1935年大水沖于前,又為日寇戰火毀于后。
1957年重建后又遭"**"破壞。1981年再次重建至今。
在重建的陸羽亭內立有一塊石碑,正面鐫刻"文學泉"三字,背面題有"品茶真跡"四字。永遠留照人間。
應城 李白游歷江南時,曾隱居湯池,賦得《安州應城玉女湯作》留千古,留下“神女歿幽境,湯池流大川”的詩篇佳句。 江陵 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荊門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留下了《秋下荊門》 "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 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的詩篇。
襄陽 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泛》。 楚塞三湘接, 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 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 留醉與山翁。 李白是孟浩然的崇拜者,他曾寫到:“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李白到襄陽多次,與孟浩然攜手共游襄陽山水。在襄陽留下十數首詩歌: 襄陽行樂處,歌舞《白銅鞮》。
江成回綠水,花月使人迷。《襄陽曲四首》 峴山臨漢水,水綠沙如雪。
《襄陽曲四首》 訪古登峴首,憑高眺襄中。 天清遠峰出,水落寒沙空。
《峴山懷古》 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襄陽人,他在《登襄陽城.》詩中寫到: 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 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
孟浩然是山水派詩人,又是襄陽人,他寫襄陽的詩歌大約有一百五十余首,現摘錄幾首,看看他筆下的襄陽山水,是不是更有韻味。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與諸子登峴山》 樓臺遠映青山郭,羅綺晴嬌綠水洲。
向夕波搖明月動,更疑神女弄珠游。《登安養城樓.》 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
最高唯望楚,曾來一攀躋。《登望楚山最高頂》 黃州 著名詞人蘇東坡在黃州東坡赤壁寫下不朽名篇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