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一個人光明磊落,不受人柄的詩詞
1、《石灰吟》
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2、《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譯文: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3、《卜算子 詠梅》
宋代: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驛站外斷橋旁。梅花寂寞地開放、孤孤單單.無人來欣賞。黃昏里獨處已夠愁苦.又遭到風吹雨打而飄落四方。它花開在百花之首.卻無心同百花爭享春光,只任憑百花去總妒。即使花片飄落被碾作塵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間。
4、《獄中題壁》
清代: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譯文:看到有人家就上門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為、梁啟超能像張儉一樣受到人們的保護。也希望戰友們能如杜根一樣忍死待機完成變法維新的大業。我橫刀而出,仰天大笑,因為去者和留者肝膽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侖山一樣的雄偉氣魄。
5、《蟬》
唐代: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譯文: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蟬聲遠傳是因為蟬居在高樹上,而不是依靠秋風。
二、形容清正廉潔光明磊落自律的詩人及詩句
于謙的《石灰吟》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達了詩人光明磊落的情懷與崇高清白的人格。
《石灰吟》一般認為是明代政治家于謙的一首托物言志詩。這首詠物詩,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現了詩人高潔的理想。整首詩筆法凝煉,一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版本一)墨梅?王冕(元) (版本二)墨梅?王冕(元)
我家洗硯池邊樹, 吾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只流清氣滿乾坤。
竹石·鄭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蟬
[初唐] 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卜算子 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⑦蟬聲唱,南冠客思深⑧。
不堪玄鬢影⑨,來對白頭吟⑩。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三、王昌齡堅貞操守、光明磊落的詩句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解】: 1、芙蓉樓:原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2、楚山:古時吳、楚兩地相接,鎮江一帶也稱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韻譯】: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評析】互福皋凰薤好鴿瞳龔困: 這是一首送別詩。
詩的構思新穎,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亮節。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性格。
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