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達憂國的句子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陸游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 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 ——(漢)司馬過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龔自珍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屈原 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曹植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專利國家,不為身謀.——司馬光 報國之心,死而后已.——蘇軾 一身之利無謀也,而利天下者則謀之;一時之利無謀也,而利萬世者則謀之.——胡宏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補天西北.——辛棄疾 一身憂國心,千古敢言氣.——樓鑰 但令身未死,隨力報乾坤.——文天祥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胸中有誓深如海,肯使神州竟陸沉!——鄭思肖 富貴倘來君莫問,丹心報國是男兒.——于謙 人生富貴豈有極?男兒要在能死國.——李夢陽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張煌言 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梁啟超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 粉身碎骨尋常事,但愿犧牲保國家.——秋瑾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做鬼魂.____陸游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蔽天下寒士俱歡顏.____杜甫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二、反映憂國傷時的古代詩詞的簡短鑒賞
泊秦淮①
作者: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②,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③。
全部注釋
①.秦淮:即秦淮河,源出江蘇溧水縣東北,流經南京地區,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準河。
②.籠:籠罩。
③.商女:一說商女即歌女,在酒樓或船舫中以賣唱為生的女子。清徐增《而庵說唐詩》云:"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唱《后庭花》曲,唱而已矣,哪知陳后主以此亡國,有恨于內哉?杜牧之隔江聽去,有無限興亡之感,故作是詩?,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云:"牧之此詩所謂隔江者,指金陵與揚州二地而言。此商女當即揚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夫金陵,陳之國都也。《玉樹后庭花》,陳后主亡國之音也。此來自江北揚州之歌女,不解陳亡之恨,在其江南故都之地,尚唱靡靡遺音。牧之聞其歌聲,因為詩以詠之耳。"今人鐘振振云:"商女當釋作商婦"(《中國古典詩詞的理解與誤解》,載《文學遺產》1998年第二期)。一說即商人婦,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商人婦。二說皆可通。《后庭花》:即樂曲《玉樹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詞者,今存數種,而以南朝陳后主陳叔寶所作最為有名。因陳后主是亡國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愛的《玉樹后庭花》曲、詞當作亡國之音的代名詞。如《舊唐書·音樂志》引杜淹對唐太宗語:"前代興亡,實由于樂。陳將亡也,為《玉樹后庭花》;齊將亡也,而為《伴侶曲》。行路聞之,莫不悲泣,所謂亡國之音也。"許渾《金陵懷古》詩云:"《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此詩寫秦淮月夜,樸朔迷離,酒家夜市繁榮,弦歌處處,而世風日下,花天酒地歌舞沉迷已成風氣,商女只知清謳娛客,豈知前朝亡國之鑒?詩之警策之處在"不知"與"猶唱"的對比。詩人以冷眼看時事,以醒目觀醉者,以歷史諷現實:多少王朝的衰敗,就是這樣在人們醉生夢死、無憂無慮的享樂聲中不知不覺地釀成的。人們腳下的金陵古城,就曾見證過多少這樣的亡國故事啊!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號樊川,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歲中進士,為弘文館校書郎。后來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黃、池、睦、湖等州做過刺使,還曾在中央任過監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員外郎等職,終于中書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詩人。青年時期的杜牧,懷有經邦濟世之志,喜讀兵書,為人剛直不阿,敢于指陳時弊。后來,由于卷入了牛李黨爭的政治漩渦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張未得旋展,終于墮入頹廢享樂、縱情聲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學方面,主張文以致用,強調內容為主,形式為輔,提倡言之有物,樸實無華的文風;反對無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麗柔靡的文壇上,他主張“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以豪邁俊爽,拗峭清麗獨樹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絕都寫得很成功,而七絕尤為凝煉、自然,很多名篇為后人所傳誦。由于他在詩歌方面成就較高,后人把他與杜甫相提,稱為“小杜”,或為李商隱并提,稱為“李杜”。杜牧雖然寫了一些進步詩篇,但也寫了不少消極頹廢、趣味低下的譯詩]
迷蒙的煙霧籠罩著寒江,小洲白沙上映著銀色的月光,
夜晚我停船在秦淮河岸,正臨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商女不知什么是亡國恨事,
隔江還在把《后庭花》聲聲歌唱。
作品,這些含有糟粕的詩歌,應引起注意,給予批判。
[賞析]
這是一首即景生情之作,通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統治者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秦淮河兩岸是六朝時的繁華之地,是權貴富豪、墨客騷人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場所。詩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蒙煙水中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不禁觸景生情,頓生家國亡思,將對歷史的詠嘆與對現實的思考緊密結合,從陳的荒淫之國聯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運。全詩寓情于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煉,沈德潛稱之為“絕唱”。
fengtly
三、表現長安春日滿目凄涼、傳達出詩人憂國傷時之情的語句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1.表現長安春日滿目凄涼、傳達出詩人憂國傷時之情的語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詩人感時傷別、見明麗之景誘發內心傷感(或運用擬人抒發傷感之情)的語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寫戰火連綿,久盼家音,抒發千古以來戰爭中人們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4. 詩人刻畫自身形象,抒發憂國念家悲愁的語句的: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石壕吏》 1. 表明捕吏兇暴,老婦凄苦的語句: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2. 表明老婦家遇不幸,親子戰死,揭露戰爭罪惡的語句: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3. 老婦口述生死,暗含凄苦無奈的語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4. 表明家無壯男,凄婉可憐的語句: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5. 表明戰爭給家庭帶來的不幸與困苦的語句: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6. 寫老婦為保家庭,自請應役的語句: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7. 暗示老婦人被抓走的語句:天明的登前途,獨與老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