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離別家鄉的詩詞或句子
1. 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
2.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過。
3. 高山重洋將我們分離,沒奈何我只能在回憶中與你重逢,在夢境中與你相遇。
4.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明年春草綠,王孫歸不歸?
5. 不用訴離觴,痛飲從來別有腸。
6.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7.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8. 南浦凄凄別,西風襲襲秋。一看腸一斷,好云莫回頭。
9.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0.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11.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1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3. 別離的淚水,為記憶的長河增添新的浪花;別離的祝福,為再一次相聚拉開了序幕。
14. 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15.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二、寫離別家鄉的詩句
送兄 七歲女 別路云初起, 離亭葉正稀。
所嗟人異雁, 不作一行飛。 這首詩表達小作者送別哥哥時依戀不舍的深情。
哥哥要上路了,天邊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別處的路亭周圍,樹葉紛紛飄落,氣氛蕭索。令人感嘆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樣,雁行能一起飛向遠方,而此時我們兄妹卻不能同去遠地。
詩中寫景的氣氛與離別時的心情相應,兄妹不忍分離與雁行齊飛相對照,顯得自然,真摯。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青翠的山巒橫在外城的北面,靜靜的白水繞城東潺潺流過。
在此地一分別,就像蓬草隨風飛轉,萬里遠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飄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樣對你依依不舍。
我們在馬上相互揮手告別,那馬兒也不愿分離而禁不住蕭蕭長鳴。這首詩像一幅油畫,人情美與自然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
全詩豁達樂觀,情意深切。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北國千里,滿天的陰云使白日顯得昏昏暗暗,北風吹來,大雁在分飛的雪花里朝南方飛去。不要憂愁前面路上沒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誰不認識您呢?前兩句寫的北國風光,所繪之景烘托出詩人送別董大時的失意心情,后兩句則對友人進行安慰與鼓勵,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贈別詩。
易水送別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當年荊軻在這里告別燕太子丹入秦刺殺秦王,臨行時,壯士慷慨激昂,怒發沖冠。如今古代的壯士早已死去,但這里的水還是像當年一樣冰冷。
這首詩與一般的送別詩的那種傷感情緒不同,詩人對古代壯士的追懷,似乎在激勵友人也要學習荊軻去干一番事業。 贈別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 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分別的時候,分明是多情的,總覺得難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無情。
別宴上想要強顏歡笑,卻笑不成。宴席上的蠟燭好像也理解我們的惜別之心,替我們垂淚點點滴滴一直到天明。
詩人借物抒情,表達了與友人分別時那難舍難分的深沉而真摯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
首先是佩服其人品。這有《贈孟浩然》可證: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詩歌藝術。
孟作《游精思觀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 回瞻下山路 但見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蟲寒不聞 衡門猶未掩 佇立待夫君 寫自己凝情望著“下山路”,所見所聞一樁一件地在眼前和耳邊飄過,在心底則漾起種種的情感波瀾,無非是要傳達出對那位落伍朋友的關切。那種癡癡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
李白那兩句“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正是靈活運用這一手法的出色的匯報演出。至于前兩句,西辭的是“黃鶴樓”,東下的是“揚州”,都帶著“迷花不事君”的瀟灑,作為客體的孟浩然之神躍然紙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躍然紙上了。
這首詩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沒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給孟浩然一個人的。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 益 十年離亂后 長大一重逢 問姓驚初見 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 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幾重 事態原是這樣:李益與表弟邂逅于旅途,問姓稱名才相認,皆大驚喜。
但如果按照這個次序來寫,詩情洶涌處就被平庸的敘述掩蓋了。詩人把“十年離亂后,長大一重逢”放在前頭,反映著他自己被觸動之深,也更能喚起讀者悲憫人生苦難的心思。
“問姓”兩句非常細膩:初見而“驚”,實際心中已經有個揣測,于是去“問”對方姓名——我們要是把這一聯作互文句來看,當時那種“請教臺甫”的情景就如在目前了。而當對方一說出姓名,他就不免端詳著表弟勾起串串回憶。
其后竟日長談,親情濃濃的,時光飛逝,會少離多,讀者自會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灌注其中,為之驚喜,為之嘆息。然而樂事還來不及充分高揚,詩人的心卻早已被次日的離別折磨了。
他凝想著來日的巴陵道上,依舊是孤身一人,過了一山又一山,一山放出一山攔,就未免沮喪得很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 勃 城闕輔三秦 烽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唐代士大夫階級其實都以能“致君堯舜上”、作“帝王師”為人生最高價值的實現。
因此,他們做官也要做京官,外放就有失落感。這首詩中的送人者和被送者都有這種“戀京情結”,故而對送別處的長安城依依不舍,而向將要赴任的方向一望,就覺得特別的風煙迷漫。
送人者安慰被送者,又特別點明自己“同是宦游人”,等待著自己的也許同樣是外放的命運。命運既然相同,那就心有靈犀,什么悲哀都能分擔了。
然而初唐士子畢竟有樂觀的底色,因此很快就能擺脫悲切切的情調,喊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言壯語。我們仿佛看到他堅定地把手一揮,就把前面的萬縷愁思通通斬斷。
這首詩的起承轉合是最規范的。一、二句點出送別之地,三、四句承接著傳達。
三、形容離開之后榮歸故里的詩句有哪些
1、大風歌
兩漢: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譯文
大風勁吹啊浮云飛揚,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2、同州端午
唐代:殷堯藩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譯文
白發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長,我離家已經整整三十五個年頭(端午節)了。小孩子見了很高興又很驚訝,卻問哪個方向是故鄉?
3、羌村
唐代:杜甫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
譯文
經過千里跋涉到了家門,目睹蕭瑟的柴門和鳥雀的聒噪,好生蕭條啊!妻子和孩子們沒想到我還活著,愣了好一會兒才喜極而泣。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能夠活著回來,確實有些偶然。鄰居聞訊而來,圍觀的人在矮墻后擠得滿滿的,無不感慨嘆息。
4、門有車馬客行
唐代:李白
門有車馬賓,金鞍曜朱輪。
謂從丹霄落,乃是故鄉親。
呼兒掃中堂,坐客論悲辛。
對酒兩不飲,停觴淚盈巾。
譯文
門前車馬喧騰,有乘著朱輪金鞍的貴賓經過。他說他從朝廷而來,回歸故鄉,見到故鄉的人感到親切。我趕緊呼喚自己的小兒子打掃中堂招待客人,坐在一起共同談論人生的悲辛。我們相對而坐,桌上的兩觴酒還沒飲盡,暫時停下酒杯就淚流滿面了。
5、木蘭詩 / 木蘭辭
南北朝:佚名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一作:愿借明駝千里足)
譯文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余。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說不愿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
四、描寫 離別的詩句大全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二首》
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張鳴善《普天樂·詠世》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賀鑄《行路難·縛虎手》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劉禹錫《楊柳枝 / 柳枝詞》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張泌《寄人》
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蘇軾《鵲橋仙·七夕》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范云《別詩》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辛棄疾《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幾道《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五、關于回到家鄉舍不得離開的詩句有哪些
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唯 通:惟)
譯文: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2、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代: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譯文:秋后的蟬叫得是那樣地凄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
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舍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后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3、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譯文: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風光與其它季節確實不同。
荷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4、客中作
唐代: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譯文:蘭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酒的香氣芬芳四溢。
興來盛滿玉碗,泛出琥珀光晶瑩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鄉之客。
最后哪能分清,何處才是家鄉?
5、陽關曲·中秋月
宋代:蘇軾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譯文: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為風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
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