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公正”的詩句有哪些
1、人平不語,水平不流——《頌古二十七首其一》釋云賁(宋) 釋義:人心平氣和就不必訴說,猶如水平了就不流動。
2、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韓詩外傳·卷七》韓嬰(漢) 釋義:正直的人沿著正道行事,按照道理講話,公正無私,不因為安逸富貴而放縱意志,也不因為危難而改品言行。 3、持心如衡,以理為平。
——《郁離子》劉伯溫(明) 釋義:每個人的心中都要有一桿稱,這桿秤就是衡量、辨別善惡的標準;為人處世要依據規律、是非得失的標準,才可以行得通。 4、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盤水銘》司馬光(宋) 釋義:水在平靜不動后才見清澈,清澈以后才見光明。 5、公其心,萬善出——《雜銘》方孝孺(明) 釋義:出自于公心,就會做出許許多多好事。
6、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杜袁州墓志銘》楊炯(唐) 釋義:不合乎規矩制度的話語不說,不合乎公正道理的行為不想。 公正 [ gōng zhèng ] 基本釋義: 1、公平正直。
2、正義、公平。
二、關于公正的詩句
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清·何啟)
公與平者,即國之基址也(清·何啟)
●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宋·釋惟白)
●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呂氏春秋〉
●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漢·韓嬰)
●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吳兢)
●持心如衡,以理為平(明·劉基)
●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宋·司馬光)
●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鏡至明而丑者無怒〈三國志〉
●不看人行事(俄羅斯)
●一碗水端平
●手抹桌子一字平
●公買公賣,童叟無欺
●水雖平,必有被;衡雖正,必有差
●公正是施政的目的(丹·笛福)
●虛榮告訴人們什么是榮譽;良心告訴人們什么是公正(蘭多)
●讓我們記住,公正的原則必須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西塞羅)
●我們不能拒絕給人以公正,也不能拖延給人以公正(無名氏)
●做事公正一小時,勝過祈禱五晝夜(阿拉伯)
●一切背離了公正的知識都應叫做狡詐,而不應稱為智慧----(柏拉圖)
●力量來自公正(林肯)
●公正是賞罰公明者的美德(亞里士多德)
●高于道德的東西必須基于公正,包含公正,并通過公正的途徑去獲取(享·喬治)
●對他人的公正就是對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鳩)
●在政府事務中,公正不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是一種力量----(拿破侖)
●公正不但必須做到,為了令人信服,它還必須被人看到----(比奇科默)
●公其心,萬善出(明·方孝孺)
●言非法度不出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唐·楊炯)
●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漢·班固)
●事在是非,公無遠近(唐·張九齡)
●有公心,必有公道(晉·楊泉)
●目貴明,聽貴聰,心貴公(鄧析子)
●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明·呂坤)
●心茍至公,人將大同(唐·姚崇)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聽,公之謂也〈管子〉
●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列子〉
●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清·康有為)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論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
●天下為公,億兆已任〈魏書〉
●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晉·傅玄)
●一心可以興邦,一心可以喪邦,只在公私之間爾(宋·朱熹)
●治身莫先于孝,治國莫先于公(宋·蘇軾)
●一言正,天下定;一言倚,天下靡〈藝文類聚〉
●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劉〈淮南子〉
●大明無私照,至公無私親(唐·張蘊古)
●公者明,……無私者正〈黃帝經〉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人心公則如燭,四方上下,無所不照(明·薛宣)
●公則四通八達,私則一偏而隅(明·薛宣)
●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呂氏春秋〉
●舉事以為人者,眾助之;舉事以自為者,眾去之〈淮南子〉
●一公則萬事通,一私則萬事閑〈袁子正論〉
●天下事,壞于懶于私(宋·朱熹)
●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延誤公正就是不公正(蘭多)
●不公正的東西實在無益于人;公正的東西至少無損于人----(享·喬治)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熱愛公正無非是怕吃不公正的苦頭 ----(拉羅什富科)
●待人不公正比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有失體面(柏拉圖)
●覆盆不照太陽暉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三、關于公平的古詩句有哪些
《游益公平園懷宜春宰頌詩》
年代: 宋 作者: 曾由基
丞相非嗔客,名流每舉樽。
魚烹惟沼在,鶴化有軒存。
惜欠堯夫子,幸生夷簡孫。
平泉落誰手,文獻說平園。
《賦益公平園牡丹白花青綠》
年代: 宋 作者: 楊萬里
東皇封作萬花王,更賜珍華出尚方。
白玉杯將青玉綠,碧羅領襟素羅裳。
古來洛口元無種,今去天心別得香。
涂改歐家記文著,此花未出說姚黃。
《游李衛公平泉莊》
年代: 宋 作者: 司馬光
相國已何在,空山余故林。
曏時堪炙手,今日但傷心。
陵谷尚未改,門闌不可尋。
《依韻和刁經臣讀李衛公平泉山居詩碑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梅堯臣
當時植珍木,豈是昧前規。
廢宅長春草,故山存舊碑。
已嗟良璧毀,安識古松姿。
叔子每懷慕,此心空自知。
《緣識》
年代: 宋 作者: 宋太宗
逍遙能自在,大道亦何去何殊。
澹薄隨情遣,優游靜惡除。
春生凡作則,秋謝遍悲疏。
利益玄穹鑒,公平信史書。
四、關于“公平”的古詩或名句有哪些
1. 劍客
唐代:慕幽
去住知何處,空將一劍行。殺人雖取次,為事愛公平。
戟立嗔髭鬢,星流忿眼睛。曉來湘市說,拂曙別遼城。
2. 酬陳摽評事喜及第與段何共貽
唐代:顧非熊
至公平得意,自喜不因媒。榜入金門去,名從玉案來。
歡情聽鳥語,笑眼對花開。若擬華筵賀,當期醉百杯。
3. 送趙道士歸天目舊山
唐代:薛能
愚樸尚公平,此心鄰道情。有緣終自鄙,何計逐師行。
日者聞高躅,時人蓋強名。口無滋味入,身有羽儀生。
奏乞還鄉遠,詩曾對御成。土毛珍到越,塵發倦離京。
符叱風雷惡,朝修月露清。觀臨天目頂,家住海潮聲。
道引圖看足,參同注解精。休糧一擬問,窗草俟回程。
4. 送徐群宰望江
唐代:邵謁
古人力文學,所務安疲甿.今人力文學,所務惟公卿。
大賢重邦本,屈跡官武城。勸民勤機杼,自然國用并。
但見富貴者,知食不知耕。忽爾秋不熟,儲廩焉得盈。
貢藝既精苦,用心必公平。吾道不遺賢,霄漢期芳馨。
一夫若有德,千古稱其英。陶潛雖理邑,崔烈徒臺衡。
濁者必惡清,瞽者必惡明。孤松自有色,豈奪眾草榮。
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為絲若不直,焉得琴上聲。
好去立高節,重來振羽翎。
5. 世間本無公平可言,除非公平掌握在自己手中。
——培提爾·貝里席《權力的游戲》
6. 我們恨貪官,又拼命報考公務員;我們罵壟斷,又削減腦袋往高薪單位鉆;我們譏諷不正之風,自己辦事卻忙找關系。總之,我們憤怒,不是因為覺得不公平,而是覺得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們不是想消滅這種不公平,而是想讓自己處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這種骨子里的自私,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反思的!
——韓寒
7. 人生沒有絕對的公平,卻又是相對公平的。在一個天平上,你得到的越多,也必須比別人承受的更多。
——卡耐基《做內心強大的女人》
8. 世界上,最公平和最不公平的,都是時間。
別人偷不走它,而你卻也留不住它。你擁有了它,卻不能改變它。
——摩西奶奶《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9. 你不努力,永遠不會有人對你公平,只有你努力了,有了資源,有了話語權以后,你才可能為自己爭取公平的機會。
——俞敏洪
10. 死亡之前,人人平等。仔細想想,這可能是人世間惟一公平的地方。
——東野圭吾《宿命》
11. 上帝明目張膽地不公平,但凡人保留偏執的權利。
——八月長安《橘生淮南·暗戀》
12. 死亡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
——阿列克謝耶維奇《切爾諾貝利的回憶》
13. 世上所有的不公平 都是因為當事者的能力不足造成的.
——《東京喰種》
14. 這個塵世,所有的尊崇和仰望,所有的風流和威武,所有的敬重和屈從,所有的話語權和決斷權,甚至是所有的阿諛和諂媚,只會指向一個方向:強者。這是不公平之巔的最大的公平,這也是橫掃一切的法則。也就是說,這天下,永遠是強者的天下。
——馬德《當我放過自己的時候》
15. 成長是一種蛻變,失去了舊的,必然因為又來了新的,這就是公平。
——三毛《親愛的三毛》
五、形容公正的詩句有哪些
1、《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戰國政治家 呂不韋 原文:平出于公,公出于道。
譯文:和平源于公正,公正源于道德(的培養)。 2、《杜袁州墓志銘》唐代詩人 楊炯 原文: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
釋文:不合乎規矩制度的話語不回說出口,不合乎公正道理的行為不會想。 3、《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戰國政治家 呂不韋 原文:甘露時雨,不私一物。
譯文:甘霖雨露對天下萬物都是公平的,它不因偏愛而獨降于某一物上。 4、《執秤誡(并序)》唐代詩人 姚崇 原文:心茍至公,人將大同。
譯文:人心若公正無私,心中美好的夢想就都實現了。 5、《荀子·不茍》戰國思想家愛家 荀子 原文:公生明,偏生暗。
譯文: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六、描寫公平的詩句
想去想來只有二句:竊鉤者誅竊國者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本身世界就不是不公平的,也不可能公平。
其實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首先,沒有人愿意來維持這個公平,其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沒有人有這個能力,再次,即使有人愿意也有這個能力,他也沒有這個時間,把世上人一一稱過。
所以就有了際遇這種說法。因為同做一件事,有人直上青云,有人苦痛掙扎,使人長嘆卻又無奈,只能歸之于際遇。
而有人對這不公平是極看不開的。“豁達”二字易書難行。所以莊子說: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墨子著《非攻上》。而劉基有《賣柑者言》。
附文:
《莊子·胠篋》:偷鉤的要處死,偷國家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同樣是偷,結果是天壤之別。
非攻《墨 子》
現在有一個人,進人家果園,偷人家桃李,大家聽到就譴責他,上面執政的人捉獲就懲罰他。這為什么呢?因為他損人利己。至于偷人家雞犬大豬小豬的,比進人家果園偷桃李更不義。這是什么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多。如果損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進人家牲口棚,牽走人家馬牛的,這比偷人家雞犬大豬小豬更不義。這是什么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多。如果損人越多,他越是不仁,罪越重。至于殺無辜的人,剝下人家的衣服皮襖,拿走戈劍,這比進人家牲口棚牽走馬牛又更不義。這是什么原故呢?因為他損人更嚴重。如果損人越嚴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現今天下君子,都知道這些事,說它們不義。今天最不義的事,是進攻別國,卻不知道譴責,反而稱贊它,說它是義。這能說知道義與不義的分別嗎?
殺一個人,說它不義,一定構成一個死罪了。如果照這個說法類推下去,殺十個人,十倍不義,必定構成十個死罪了;殺一百個人,一百倍不義,必定構成一百個死罪了。今天最不義的事,是進攻別國,卻不知道反對,反而稱贊它,說它義。這是確實不知道進攻別國是不義的,所以把稱贊的話記載下來傳給后世。如果知道它是不義的,那還有什么理由記載不義的事傳給后世呢?
現在有人在這里,見一點黑說是黑,見一片黑卻說是白,那么一定以為這人是不知辯別黑白的了。嘗一點苦說苦,嘗多了苦卻說是甜,那么一定以為這個人是不知辯別苦甜的了。今天干小的壞事,能夠知道而且譴責它;干大的壞事,攻打別國,就不知道譴責,反而稱贊它,說它義;這能說知道辨別義與不義嗎?由此可知世上的君子,分辨義與不義是多么混亂啊。
賣柑者言
杭州有個賣水果的人,擅長貯藏柑橘,經過冬夏也不腐爛,拿出它們的時候還是光彩鮮明的樣子,玉石一樣的質地,金燦燦的顏色。放到市場上,賣十倍的價錢。人們爭相購買他的柑橘。
我買了其中一個,切開它,像有股煙直撲口鼻,看它的里面,干得像破爛的棉絮。我對此感到奇怪,問他說:“你賣給別人的柑橘,是將要用來裝滿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靈,還是招待賓客的嗎?還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來迷惑傻瓜和瞎子的嗎?你做這種欺騙人的事情實在是太過分了。”
賣柑橘的人笑著說:“我從事這個行業已有好多年了。我依靠這個用來養活自己。我賣它,別人買它,不曾有人說過什么的,卻唯獨不能滿足您的要求嗎?世上做欺騙的事的人不少,難道只有我一個嗎?你沒有好好的思量啊。
現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虎皮上的人,威武的樣子,好像是捍衛國家的將才,他們果真能給出有孫武、吳起的謀略嗎?那些戴著高帽子,拖著長長帶子的人,氣宇軒昂的樣子像是朝廷中有本事的人,他們果真能夠建立伊尹、皋陶的業績嗎?盜賊興起卻不懂得抵御,百姓困苦卻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詐卻不懂得禁止,法度敗壞卻不懂得治理,白白地浪費國家糧食卻不懂得羞恥。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騎著大馬,喝著美酒,吃著美食的人,誰不是高大的外表,令人敬畏,顯赫過人,值得效仿?可是無論到哪里,又有誰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內心破敗得像破絮呢?現在你看不到這些現象,卻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默默地沒有話用來回答。回來思考這賣柑人的話,覺得他像是像東方朔那樣詼諧多諷、機智善辯的人。難道他是對世間邪惡現象激憤痛恨之人嗎?因而借托柑橘用來諷刺嗎?
綜觀三位先賢文章,你應該對公平有比較客觀的理解了吧。
七、關于公平的句子
關于公平的句子
1 我卻要花一生的精力去忘記,去與想念與希望斗爭;事情從來都不公平,我在玩一場必輸的賭局,賠上一生的情動。黃碧云
2 人生沒有絕對的公平,而是相對公平。在一個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勢必要承受更多,每一個看似低的起點,都是通往更高峰的必經之路。
3 面對不公平的東西,不要抱怨,你的不公平可能恰恰是別人的公平、所以,你不如去努力的奮斗,爭取你自己最合適的公平。
4 不要指望生活會完全公平的。
5 不要希望既扮演好情人角色,又扮演好老婆角色,因為這違反公平交易法。
6 公平不是總存在的,在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總有一些不能如意的地方。但只要適應它,并堅持到底,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八、關于“公正”的古詩
1. 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清·何啟
釋義:,就是不摻雜個人的私利是也; 公平,就是不偏向某一方就是了。
2.公與平者,即國之基址也。——清·何啟
釋義:公平與公正,是一個國家建立興旺的基礎。
3.人平不語,水平不流。——宋·釋惟白
釋義:興平氣和就不必多言,就像水平了就不會流了。
4.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呂氏春秋》
釋義:公平出于公正,公正出于道德。
5.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漢·韓嬰
釋義:正直的人沿著正道行事,按照道理講話,公正無私,不因為安逸富貴而放縱意志,也 不因為危難而改品言行。
6.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吳兢
釋義;:治理國家的根本道理在于公平與公正。
7.持心如衡,以理為平。——明·劉基
釋義;:每個人的心中都要有一桿稱,這桿秤就是衡量、辨別善惡的標準;為人處世要依據規 律、是非得失的標準,才可以行得通。
8.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宋·司馬光
釋義:水在平靜不動后才見清澈,清澈以后才見光明。
9.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鏡至明而丑者無怒。——《三國志》
釋義:水最公平,即便是邪惡不法之徒也會以它作為行為準則;鏡子最明亮,即便是容貌丑 陋的人在它面前也沒法抱怨和發怒;水和鏡之所以能夠包容天下而讓心悅誠服,是因 為它們最無私。
10.平出于公,公出于道。——《呂氏春秋》
釋義:公平出于公正,公正出于道德。
11.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宋·司馬光
釋義:水在平靜不動后才見清澈,清澈以后才見光明。
12.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清·何啟
釋義:公正者無私心,公平者什么都不怕。
13.公其心,萬善出。——明·方孝孺
釋義:公正公平只要在內心中,善良都會有的。
14.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劉。——淮南子
釋義:公正沒有私心的人,只要一說話人民就會擁戴他。
15.公之為言,公正無私也。——漢·班固
釋義: 公平公正說話,就是大公無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