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人到晚年,常常會回憶青春年少的風華,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訓。
一個王朝的興、盛、衰、亡正與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相仿。對于晚唐詩人來說,開元、天寶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夢,而安史之亂恰似驚破美夢的怪影。
于是這段史事,便成了詩人們反復歌詠的題材,杜牧這首《過華清宮絕句》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一首。這首詠史詩是杜牧路經華清宮抵達長安時,有感于唐玄宗、楊貴妃荒淫誤國而作的。
華清宮曾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游樂之所,據《新唐書?楊貴妃傳》記載:“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因此,許多差官累死、驛馬倒斃于四川至長安的路上。《過華清宮絕句》截取了這一歷史事實,抨擊了封建統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以史諷今,警戒世君。
詩詠華清宮,卻以“長安回望”領起,由望中景色的,導引讀者漸入深境。首句敘寫詩人在長安回首南望華清宮時所見的華清全景,“回望”二字既是實寫,又啟下。
“繡成堆”語意雙關,既點明驪山被兩旁的東繡嶺和西繡嶺所簇擁,佳木蔥蘢,花繁葉茂,又是描繪有無數層疊有致、富麗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間,宛如一堆錦繡,暗隱開元繁華如花團錦簇。由此,詩人驀地升騰起一種回顧歷史、反省歷史的責任感,由景而發歷史之感慨。
正是“山頂千門次第開”以下三句,承上而來,回顧歷史。第二句將鏡頭推進集中于“繡堆”的頂端,露出了那深宮重苑,從中可見唐玄宗、楊貴妃當年生活的奢華,并給讀者設下疑竇:殿門森重,那“山頂千門”為何要“次第”大開?第三句前四字“一騎紅塵”猶如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將讀者的視點移向了山路:黃土飛揚,一騎如飛。
人們不禁因這兩幅跳躍的景象再生懸念:禁門連開,快馬驛傳,難道有什么軍國大事?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轉折,使人雖然松了口氣,卻越加不解,甚至因神秘的氣氛憋得非要馬上知道結果,詩人這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謎底:“無人知是荔枝來”。原來這都是楊貴妃使然。
當她看見“一騎紅塵”奔馳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其他人以為這是來傳送緊急公文,誰想道馬上所載的是來自涪洲的鮮荔枝呢!詩的結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揭示了“安史之亂”的禍根:這繁華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們難以想象的地步!讓人不禁聯想到當年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而導致了西周的敗亡。
詩人詠嘆天寶軼事,旨在警醒后來的君主,不要因貪圖享樂而延誤國事。但是,詩人既未寫“安史”亂起、玄宗倉惶出逃、馬嵬坡演出悲劇的慘狀,也沒有羅列玄宗游樂疏政、驕奢淫逸的生活現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貴妃一笑這樣一件“小事”突現出來,于細微處發現歷史問題。
“一騎紅塵妃子笑”,把騎馬飛奔,千辛萬苦趕送鮮荔枝的差官,同貴妃嫣然一笑進行了絕妙的對比,把如此嚴肅的歷史主題在一個“笑”字中形象表現出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杜牧創作本題時共寫了三首,組詩的二、三首分寫華清宮中楊妃《霓裳羽衣舞》、安祿山《胡旋舞》二事,而以“舞破中原始下來”、“風過重巒下笑聲”分別作結,點出結果,啟人沉思。
此錄以互參: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其二)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云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其三)。
二、關于成仙的句子
1、吃素若能成佛,牛羊皆可成仙。
2、我欲度你成仙,卻被你度成了人。
3、不為成仙,只為在這紅塵等你歸來。
4、彼岸花開七色天,花落成仙一千年。仙山之門藏因果,斬花之路莫問天。
5、前世,你為我入魔; 今生,我為你成仙。
6、你要成佛成仙,我跟你去,你要下十八層地獄,我也跟你去。你要投胎,我不答應!
7、我若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喜樂平安。
8、彈指一瞬百萬年,不成仙者終黃土。浪花淘盡天下雄,艷冠天下又何用?茫茫天地茫茫道,蕓蕓眾生蕓蕓路。吾欲今生踏仙路,撥開云霧見青天。紅粉佳顏兄弟情,巍巍大義成仙路。自古兩者皆難全,巔峰盡頭是孤獨。彈指遮天又何用?乾坤天地一人爾。
9、為師逾百年而未成仙,大約正因為那句“最上忘情 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鐘,正在我輩這廣饒天地間順應其心而活,便是最好,又談何修行。
10、凡人心中多羨仙,登天入門成仙難。七情六欲皆要拋,真仙卻羨凡人安。
11、我欲成仙,卻思你入骨,便墮仙成魔。
12、若我不成仙,無法救你;若成仙,便無法愛你。
13、一念仙入魔,一念魔成仙,魔與仙本無區別。
14、仙非仙,非常仙。 凡非凡,非常凡。 人人都說神仙好,古來幾人能悟道? 千難萬險修成仙,到頭還覺凡間妙!
15、世人緣說桃花下,君道酒醉易成仙 ——桃花酒釀,醉酒成仙。
三、有哪些描寫修仙的詩句
1.《驀山溪·修仙慕道》
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修仙慕道,為甚都擔閣。妄想太虛高,皆由騁、外緣歡樂。內中珍寶,未曉是無為,只夸強,又夸能,夸里還銷鑠。非知下手,怎會重安腳。每謾度饑寒,爭似把、陰陽做作。白純紅赫,光艷燦然殊,一方圓,十方明,方現真丹藥。
2.《滿庭芳 勸化》
年代: 元 作者: 馬鈺
人皆好色,妻常設計。巧笑語言詐偽。日日梳妝,圖要見他*喜。時時耳邊低呃,緊唆人、爭財競氣。存自便,更不詢富貴,義與不義。歡喜冤家沒解,豈思量,好意卻是弱意。晝要衣餐,入夜偷盜精髓。悟來心驚膽顫,怕追魂、取命活鬼。歸大道,處無為,謹修仙位。
3.《滿庭芳·三十年間》
年代: 元 作者: 劉處玄
三十年間,幾番寵辱,細思往事慵言。也曾牒發,曾受帝王宣。今日山村且住,他時去、高臥云煙。洞天隱,松峰之畔,保命是修仙。無愆。全道德,自然達理,煉汞烹鉛。未功圓行足,閑對林泉。真樂琴書為伴,忘塵世、了熬煎。逍遙好,蛻形真去,升入大羅天。
4.《滿江紅 贈止庵張宰公》
年代: 元 作者: 李道純
性正惟中,只這是、修仙秘訣。若稍有偏頗,動生差別。試向動中持得定,自然靜里機通徹。會三元、五氣入黃庭,金花結。運火功,有時節。海潮生,天上月。那一升一降,復圓復缺。十月工夫無間斷,一靈妙有超生滅。更問予、向上事如何,無言說。
5.《點絳唇·學道難成》
年代: 元 作者: 尹志平
學道難成,無明觸處生煙火。招殃禍。時光虛過。生死如何躲。早悟前愆,更不生人我。還真個。時時明破。下手修仙果。
四、如何才能成仙得道
道教相信人通過修煉,物質生命可以得到延續,精神生命也可以得到升華, 最終成仙得道。
為此,歷代高真在仙道信仰的追求中,積極探索生命修煉的途 徑,總結了豐富的修養學說和修煉方法。以“我命由己不由天”的精神為動力,立 志要“度己度人”,反映了道教貴生樂生和胸懷世人的人生態度。
修道以至長生成仙,就是要求人們以積極和超脫的人生態度來生活。人之 生命乃由道之天地的靈秀之氣而化生,得之不易,應該格外珍惜。
修道主要有心 性品德的修養和身形生命的修煉兩個方面。心性品德的修養和提高,是修煉物 質生命的基礎,修養心性品德的標準,是學修“道”一樣的德行,去除一切私心和 嗜欲,淡泊名利,精神不要為外物所累,使生命得到保養。
同時,還要廣行善舉, 利物濟人,積功累德。生命的修煉則是以品德修養為根基,通過服食導引、存想 守一、坐忘胎息、精氣化煉、靜功動功等修煉方法來促進生命的健康和長久,最 終達到神形同一而得道成仙。
五、古人成仙得道小故事
何仙姑得道成仙
對中國傳統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就一定對“八仙”的說法不會陌生,所謂“八仙”是指漢鐘離、張果老、鐵拐李、曹國舅、呂洞賓、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他們都是凡人出身,苦修積善才修煉成仙。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她在八仙中好似萬綠叢中僅有的一點紅,因而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何仙姑原名何瓊,唐高宗開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戶普通的莊戶人家。當地人說,在何瓊出生那天,一團鮮艷祥瑞的紫氣籠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鶴在紫氣中上下飛舞,不一會兒,一只碩壯的梅花鹿馱著一個頭扎小辮、身系紅肚兜的女童飛奔闖入何家,就在這時,何母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女嬰。
提起何瓊的家鄉零陵,可是一個山清水秀的風水寶地,它位于瀟、湘二水匯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嶺,是楚粵之門戶。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產五色云母石,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藥;一條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稱為云母溪,何瓊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長大的何瓊,出落得美麗靈秀,她自小就喜歡一人在云母溪邊嬉戲漫游。十四歲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見了一位白發蒼蒼的長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詢問了一些當地山水的情況,何瓊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興,從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鮮靈靈的蟠桃送給何瓊。
何瓊接過,謝了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著她吃完,滿臉笑容地點點頭,轉身就不見了。回家后,何瓊一連幾天都不感饑餓,因而也就不想吃東西,精神卻比以往更旺盛。
一個月之后,何瓊又在云母溪邊遇到了那位老翁,這次老翁把她帶到云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樣服食云母。何瓊按照他的話,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漸漸感覺到自己身輕如燕,往來山頂,行走如飛。此外,她還能辨識和采摘山中的各種仙草靈藥,為附近的百姓治療各種疾病,且能預測人事,因此周圍的人都稱她是“何仙姑”。
何瓊得道成仙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遠,最后竟傳到京城皇宮武則天耳中。
當時武則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卻把持著朝廷實權。武則天自小受母親的影響信仰佛教,及至做了皇后,她又極力在宮內和全國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壓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的勢頭,并利用某些佛經作為她篡位稱帝的理論根據。佛教“法相宗”宣揚“二空”,就是說要把自我與萬物都看成是空泛虛無的,這樣才能達到宇宙萬物與我合而為一的高渺境界。
通俗地說,就是用心感悟,做到物我兩忘,那么就能白晝飛升、騰云駕霧、長生不老了。武則天對這一點十分信服,當她聽說零陵地方出了一個何仙姑,能夠不食人間煙火,自由往來于山岳之巔,很感興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視,并賜予何仙姑一襲朝霞服。
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興致勃勃地穿戴起來,周圍的百姓聞訊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瞻,只見何仙姑身上霞光萬道,光彩奪目,好像神仙下凡;鄉親們見狀大驚,不由自主地齊齊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頂禮膜拜。何仙姑心中頗感自得,然而她母親卻大感恐慌,心想:“這樣的女兒,誰家還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歲時,她母親地請媒人為她擇婿。雖然何仙姑出落得鮮花一樣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沒有誰家敢娶。何母憂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卻若無其事,整天出沒于山野鄉村,忙著給人采藥治病,過得十分充實。
六、形容成仙的成語
白日飛升 猶白日升天。道教謂人修煉得道后,白晝飛升天界成仙。后喻指一朝顯貴。
出處:《全元散曲·喜春來》:“黃金轉世人何在,白日飛升誰見來。”
白日上升 猶言白日升天。道教謂人修煉得道后,白晝飛升天界成仙。
出處:唐·賈島《贈丘先生》詩:“常言吃藥全勝飯,華岳松邊采茯神。不遣髭須一莖白,擬為白日上升人。”
驂鸞馭鶴 駕馭鸞鳳仙鶴。比喻成仙。
餐霞飲景 餐食日霞,吞飲日光。指超塵脫俗,修煉成仙。
出處: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記》卷一:“夫作道士,皆須知長生之要。爾既未能餐霞飲景,克己求真,徒在世上,無益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