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消極人才觀的詩句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所傳授的不外.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統治結合的結果,因此,儒家思想是連同我們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積極方面:(1)重視教育,并且創造"因材施教"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上注意個性差異,善于啟發教學.可以說教學經驗很豐富.(2)注重道德,禮教,仁義,要求自覺遵從真和善,這一方面比上歐洲西方國家的宗教和神論思想不知道進步多少倍,是典型的人文主義,以人為本,而不是追求虛無縹緲的偶像和神.(3)思想上善于辨證思維,重視自然的農業,重視經驗,認為自然秩序是人類理性的根源,而 人類的理性又是人的自然權利的依據.提倡"以農為本",是符合中國古代的實際資源情況的重農思想.(4)提倡以"禮"治國,"倫理政治"思想.如果說西方文化是"智"型文化,那么我們中國文化就是"德"型文化,這一德型表現在政治上,也有積極的一面:忠于國家,抵御外來侵略,刺殺暴君,直諫犯上.很了不起的民族精神!(5)儒家思想早熟,統治有力,貫穿了中華民族的大部分時期,給社會歷史的起了安定,平衡,和參考約束.儒家思想的消極方面: (!)不重視農業生產知識的傳授,不重視科學知識的學習,強烈的政治目的,孔子就是傾向于參政的.(2)不重視邏輯,一味重視經驗,叫做"經驗理性",使邏輯推理和深刻解釋事物的規律的理論沒萌芽,不如西方人那么追根問底,以至產生理論和學說.(3)強調個人服從群體,壓抑了人的個性.漠視性格,思想大統一.造成國民愚忠愚孝,道德和責任標準壓制了人的創造性,這也和歷代帝王的意志合拍,被其利用,成為統治階級的思想武器.(4)倫理關系凝固化,絕對化,三綱五常,家長專制,成為人身壓迫,精神虐殺,制約著全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歷史前進的阻力.(5)倫理觀念,等級制度置高無上,達到排他性的程度,從而限制了自然科學和科技的發展.歷代帝王也不重視科學技術,把一些科學成就說成"淫計小巧".總之,儒家思想的兩部分-----圣人的主觀思想和客觀政治論,即"內圣"和"外王",(王的意思是治理,統治的意思),都對我們民族的思想文化產生巨大的影響.即使是當下,我們也無法走出它的圈子多遠.它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我們應如實客觀的正視這個問題.比如,在我們現代的教育中,儒家的教育方法還是很有用的."因材施教""誨人不倦""溫故知新"等等.再有在官員的貪污腐敗問題上,道德,仁義,儒家的思想會是對貪官們的譴責依據吧再者,我們所講的責任感,正義感和勤奮精神,那個不是我們的民族精神,不是儒家文化傳統的精華呢 文化與經濟從來都是不可分的,做為東南亞文化的主導,儒家文化對東亞社會經濟的深遠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借鑒日、韓等國在發展社會經濟中對儒家文化的運用,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會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以儒家思想或儒家倫理作為其文化基石的東亞文明,在經歷了早期輝煌之后,面對近現代工業文明及全球化的強力沖擊和挑戰,曾一度衰落,幾遭苦難,方日益煥發出新的生機,展現出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發展前景.東亞文明的文化基石是儒家思想或儒家倫理,它對東亞農業、工業和現代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巨大作用的根源在于,儒家學說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淀形成了一種適合中國乃至東亞特色的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又培育生發出一條底蘊深厚的文化價值魅力鏈.這條文化價值魅力鏈集結了相互聯系的七大價值理念:仁者愛人,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理念;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基本價值理念;正心修身,追慕圣賢的做人價值理念;慎終追遠,家國同構的政治價值理念;以和為貴,諧和相處的社會價值理念;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的天人價值理念;見利思義、義利并舉的生存價值理念.而且這種價值魅力在未來將不斷得到拓展.人們通常認為,中國社會發展緩慢與以儒家倫理為核心的傳統文化有著密切關系。
因此,一些學者對于傳統儒家文化對構建和諧社會所能做出的貢獻表示了懷疑甚至否定的態度。然而,要正確評價儒家文化的當代價值,首先需要對中國封建官僚體制和儒家文化在傳統社會中的作用和影響進行分析,這樣才能看到儒家文化并非導致中國政治及社會進化遲緩的重要原因。
相反,儒家文化對于彌補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官僚統治所造成的種種弊端、維護社會的穩定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儒家倫理思想與封建君主專制的人治統治必然聯系在一起。
儒家文化是針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而提出的,因此,也具有普遍的價值。特別是儒家文化中重視道德教育和品格培養、重視從人心的治理出發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的思想,既可以成為封建社會治國安邦的良策,也同樣可以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借鑒。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和諧社會是歷來中國人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題中應有之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深遠的借鑒價。
二、古代人的人才觀(10條詩句)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的】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龔自珍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的】
逢時獨為貴,歷代非無才【陳子昂的】
下面是從別的地方貼過來的
【天之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行己有恥。”(《論語》)、“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人。”(孟子)、“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見善若驚,嫉惡如仇。”(《論語》)、“君予必慎其獨也。”(《禮記》)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三、有什么關于“人才”的古詩句
一、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清代: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譯文:
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二、放言五首·其三
唐代: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譯文:
我送給你一種解決疑問的辦法,這個辦法不需龜甲,蓍草莖來占卜吉兇。檢驗玉真假還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材還要等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三、將進酒
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譯文:
你難道沒有看見嗎?那黃河之水猶如從天上傾瀉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來不會再往回流。你難道沒有看見嗎?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那一頭的白發,早晨還是青絲到了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人生得意之時就要盡情的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無酒空對皎潔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處的,千兩黃金花完了也能夠再次獲得。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需要也應當痛快地喝三百杯。岑勛,元丹丘,快點喝酒,不要停下來。我給你們唱一首歌,請你們為我傾耳細聽。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貴,只希望能醉生夢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來圣賢都是孤獨寂寞的,只有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陳王曹植當年設宴平樂觀,喝著名貴的酒縱情地歡樂。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只管把這些錢用來買酒一起喝。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皮衣,把你的兒子喊出來把這些東西都拿去換美酒來吧,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盡的長愁!
四、賜蕭瑀
唐代:李世民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譯文:
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蕩的年代里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里必然懷有忠君為民的仁愛之情。
五、論詩五首·其二
清代: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么新意了。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