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物喻人贊美母親的詩句十句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2、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3、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綠蔭? ——冰心
4、母愛,你如春天里溫暖的陽光,也像婆裟的大樹,讓我淋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借著大樹的綠蔭庇護,如小草一樣茁壯成長。——張聰慧
5、呵,母親!我的甜柔深謐的懷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聲的枯井。——舒婷
6、母愛就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7、母親是一座高山,蘊藏著萬物,哺育我們成長,強壯我們的身心。
8、母親是一艘大船,載著我們駛向大海,去追尋生命的奧秘,去探索世界的神奇。
9、母愛如一杯濃濃的香茶,饑渴時給我們帶來芳香,母愛如一輪火紅的太陽,寒冷時給我們帶來溫暖,母愛如一盞明亮的路燈,迷失時給我們指明方向。
10、母愛是一滴甘露,親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細雨的溫情,用鉆石的堅毅,期待著閃著碎光的泥土的肥沃。
二、關于借物抒發母愛的古詩
【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曬 舊 衣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襟雖破卻余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
《送母回鄉》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1.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2.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4.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5.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勸孝歌》
6.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7.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
9.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10.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11.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13.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14.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15.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線,
游 子 身 上 衣。
臨 行 密 密 縫,
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
報 得 三 春 暉.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時居蒿山,與韓愈是好朋友。一生窮困,近50歲時才中進士。孟郊寫詩以寒苦之音著稱,追求奇特的構思和瘦硬的語言風格,多表現下層民眾和自己的貧寒生活及遭遇,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
注詞釋義
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意恐:擔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處指游子的心。
三春暉:春天的陽光。這里比喻母愛。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個春天。暉,陽光。
古詩今譯
慈愛的母親手中的針線,離家遠行人身上的衣服。要遠行時密密地縫呵縫,心中擔憂兒子遲遲才回。誰說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光輝?
名句賞析——“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50歲才中進士,當上溧陽縣尉,這樣一個小官,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這首詩就寫于此時。詩以一個極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細節揭示了母愛的偉大:老母牽針引線為臨行的兒子縫補衣裳,由于擔心兒子長時間不回來,就把針腳縫得非常細密,希望它能結實一點,更結實一點。慈母對兒子的篤愛之情,就這樣一針一線地縫進衣服中,隨著兒子千里萬里。這一平常而充滿了骨肉親情的生活場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的,所以能引起每一個讀者的共鳴,引起我們對母親的種種回憶和依戀。母愛是不期望報答,也是兒女所報答不完的,因為它像三春的陽光對小草的哺育,是無窮無盡的。詩歌畫面簡潔,語言樸素,而內涵深厚,動人心弦,所以能膾炙人口,千古流傳。
三、借物喻人贊美母親的詩句十句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2、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 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 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 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3、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綠蔭? ——冰心 4、母愛,你如春天里溫暖的陽光,也像婆裟的大樹,讓我淋浴在明媚的春光之中,借著大樹的綠蔭庇護,如小草一樣茁壯成長。——張聰慧 5、呵,母親!我的甜柔深謐的懷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聲的枯井。
——舒婷 6、母愛就是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 7、母親是一座高山,蘊藏著萬物,哺育我們成長,強壯我們的身心。
8、母親是一艘大船,載著我們駛向大海,去追尋生命的奧秘,去探索世界的神奇。 9、母愛如一杯濃濃的香茶,饑渴時給我們帶來芳香,母愛如一輪火紅的太陽,寒冷時給我們帶來溫暖,母愛如一盞明亮的路燈,迷失時給我們指明方向。
10、母愛是一滴甘露,親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細雨的溫情,用鉆石的堅毅,期待著閃著碎光的泥土的肥沃。
四、關于借物抒發母愛的古詩
【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曬 舊 衣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襟雖破卻余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 《送母回鄉》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1.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2.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唐〗韓愈 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 4.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5.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
《勸孝歌》 6.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勸孝歌》 7.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
《勸孝歌》 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 9.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
《勸孝歌》 10.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格言集錦》 11.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詩經》 13.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 14.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15.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
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線, 游 子 身 上 衣。
臨 行 密 密 縫, 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 報 得 三 春 暉.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
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時居蒿山,與韓愈是好朋友。
一生窮困,近50歲時才中進士。孟郊寫詩以寒苦之音著稱,追求奇特的構思和瘦硬的語言風格,多表現下層民眾和自己的貧寒生活及遭遇,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
注詞釋義 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意恐:擔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處指游子的心。
三春暉:春天的陽光。這里比喻母愛。
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個春天。暉,陽光。
古詩今譯 慈愛的母親手中的針線,離家遠行人身上的衣服。要遠行時密密地縫呵縫,心中擔憂兒子遲遲才回。
誰說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光輝? 名句賞析——“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50歲才中進士,當上溧陽縣尉,這樣一個小官,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這首詩就寫于此時。
詩以一個極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細節揭示了母愛的偉大:老母牽針引線為臨行的兒子縫補衣裳,由于擔心兒子長時間不回來,就把針腳縫得非常細密,希望它能結實一點,更結實一點。慈母對兒子的篤愛之情,就這樣一針一線地縫進衣服中,隨著兒子千里萬里。
這一平常而充滿了骨肉親情的生活場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的,所以能引起每一個讀者的共鳴,引起我們對母親的種種回憶和依戀。母愛是不期望報答,也是兒女所報答不完的,因為它像三春的陽光對小草的哺育,是無窮無盡的。
詩歌畫面簡潔,語言樸素,而內涵深厚,動人心弦,所以能膾炙人口,千古流傳。
五、用托物言態,借物抒情的方法寫一篇贊頌母親的作文
時間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記憶已隨日子的消失而漸漸褪色。但有些事兒,卻讓我歷歷在目,感動不已——那一份深沉的母愛。
九月的天總是有些讓人捉摸不定。
記得那天早晨,我背著書包正要上學,這時,由于發著高燒無法上班的媽媽,晃晃悠悠地走了過來,慢慢地抬起手,遞給我一把雨傘,有氣無力地說:“雪菲,今天天氣預報說有雨……咳咳……還是帶上傘好。”我抬頭望了望藍天,又瞥了一眼那像一團火球一樣的大太陽,心想:怎么可能下雨呢?順手丟下傘,一溜煙兒跑出了門去,只聽身后遠遠的傳來了媽媽的咳嗽聲和無力的囑咐聲。
上最后一節輔導班的時候,只見大滴大滴的雨點打到窗玻璃上,發出有節奏的“嘀嘀嗒嗒”的聲音。哎呀,糟糕!真是天有不測風云!不由得后悔起早上沒有聽媽媽的話把傘帶上了。我這才想到問題的嚴重性,爸爸在單位加班,媽媽又生病了,都不可能跑來接我呀!怎么辦?看來只好冒著雨回去了。想著想著,下課鈴聲響了,我慢吞吞地收拾好書包。走到窗口看著,聽著,心里不禁埋怨起這倒霉的雨。眼見著身邊的同學有的被家長接走了,有的拿著傘走出了教室,也有的同學索性沖進雨簾,嘴里還喊著:淋雨的感覺好爽哦!“于是,我也鼓起勇氣沖進了那風雨的世界,硬著頭皮去嘗嘗那“好爽”滋味。“哇!雨好大!”還沒沖到校門口,我的全身上下已經淋了透兒,成了個“落湯雞” 。哇噻!學校的大門外站滿了家長,只見他們手里拿著傘、雨衣,站在那里焦急地向里望著,在眾多的學生中尋找著自己的孩子,那場面忽然讓我很感動!唉,走吧!反正我爸媽是不會來了。我擠出了“家長墻”,又繼續在風雨中飛跑起來,心里卻希望著爸媽會突然出現在面前,即使不像那些在校門口的家長一樣愛憐的摟著自己的孩子,至少為我擦擦臉上的雨水也好啊……“菲菲!”——咦,這聲音怎么聽起來這么耳熟?像是媽媽的聲音?唉,可能是我想得太入神了,產生了錯覺吧?我用力甩了甩濕漉漉的頭發,繼續吃力地向前跑著。“菲菲,快別跑了。”這耳熟的聲音聽起來有些虛弱,再一次在我耳邊響起,“媽媽!”我忍不住叫了一聲,急忙停住腳步,回頭一看,只見狂風夾雜著暴雨似乎要吞沒了因生病而顯得虛弱的媽媽,她艱難地一步一步向我走來,“雪菲,快拿著傘。”手里迅速地把雨衣披在了我的身上,望著早已被風雨打透了的媽媽,我只感到媽媽的臉越發的蒼白,握住了她那冰涼的手,只覺得心里一熱“雨水”流進了嘴里,咸咸的、也是甜甜的……
一把傘撐起一片天。媽媽的愛——這把傘,給了我快樂、幸福的童年。可談起“媽媽的關愛”,就不得不說說媽媽學做飯這件事了。
媽媽在有我之前根本就不會做飯,有了我以后,因為爸爸要經常加班,媽媽為了我的健康,再也不敢吃飯湊合了,只得硬著頭皮學起了做飯。從此,只要是跟做飯有關的書哇、電視節目包括會做飯的同事,媽媽都不放過,只見媽媽細嫩的手上多了些刀傷、燙傷,看得我都心疼,可媽媽卻從不肯放棄。正所謂功夫不負有心人,媽媽現在不僅會做飯,還經常自創一些非常適合小孩子又很有營養的食品,引得鄰居的小孩都愛來我家吃飯。可這些的背后,媽媽負出了什么只有我最清楚啊!
媽媽的關愛就像是陣陣的涼風——在我有汗水的時候;媽媽的關愛是滴落的淚水——當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焦急地守候著我;媽媽的關愛是一把花折傘——當我在外面遇見風雨的時候;媽媽的關愛是溫暖的港灣……
平平淡淡的母愛
曾經在報道汶川大地震的新聞中看見過母親為了兒女犧牲的情景;曾經在各種雜志里閱讀到許多關于母愛的勵志故事;曾經在作文書上瀏覽了一些贊美母親的詩歌。這些愛無非是轟轟烈烈的愛,瀟瀟灑灑的愛、付出生命的愛。我和媽媽之間的愛,雖然沒有那么轟轟烈烈,但我覺得母愛也可以是平平淡淡的。
媽媽和我表面上沒有太多的言語,不像某些同學的媽媽噓寒問暖,大大小小的生活瑣事嘮叨得一概俱全。但是,每天早晨,我都會在床頭發現一杯熱水;每天上午,那些上課帶的吃的東西已經裝進了書包;每天下午放學回到家,已經是7點了,熱氣騰騰的晚飯已經擺在了桌上;臨睡前,照例是一杯熱水和已經焐得暖烘烘的被窩,這一切,我都自然而然地接受了。這些悄無聲息的動作和行為已然化作一縷縷的清亮的水流入我的心田,使我每一次都倍感溫暖。我和媽媽,因為這一股股清亮的水,變得更加親近起來。我時常親昵地稱呼她,也常常在晚上外出散步的時候把心事吐露出來,而她則是一個很好的旁聽者。每次傾訴完,我的痛苦都減少了一半,而她又來安慰我,增加我的自信,教我如何處理事情,使我的不痛快掃除得一干二凈。
母親是翅膀,給予我們力量;母親是陽光,給予我們溫暖;母親是清泉,給予我們甘露。讓我們去理解母親,感恩母親吧!
六、用借物抒情,感恩父母的句子.
感謝傷害我的人,因為他磨練了我的心志;
感謝欺騙我的人, 因為他增進了我的見識;
感謝遺棄我的人, 因為他教導了我應自立;
感謝絆倒我的人,因為他強化了我的能力;
感謝斥責我的人,因為他助長了我的智慧;
感謝藐視我的人,因為他覺醒了我的自尊;
感謝父母給了我生命和無私的愛;
感謝老師給了我知識和看世界的眼睛;
感謝朋友給了我友誼和支持;
感謝完美給了我信任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
感謝鄰家的小女孩給我以純真無邪的笑臉;
感謝周圍所有的人給了我與他人交流勾通時的快樂;
感謝生活所給予我的一切,雖然并不全都是美滿和幸福;
感謝天空,給我提供了一個施展的舞臺
感謝大地,給我無窮的支持與力量;
感謝太陽,給我提供光和熱;
感謝天上所有的星,與我一起迎接每一個黎明和黃昏。
感謝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使我的生命不再孤單;
感謝我的敵人,讓我認識自己和看清別人;
感謝鮮花的綻放, 綠草的如茵,鳥兒的歌唱, 讓我擁有了美麗,充滿生機的世界;
感謝日升,讓我在白日的光輝中有明亮的心情;
感謝日落,讓我在喧囂疲憊過后有靜夜可依。
感謝快樂,讓我幸福地綻開笑容,在美好生活著;
感謝傷痛,讓我學會了堅忍,也練就了我釋懷生命之起落的本能;
感謝生活,讓我在漫長歲月的季節里拈起生命的美麗;
感謝有你,盡管遠隔千里,可你寒冬里也給我溫暖的心懷;
感謝關懷,生命因你而多了充實與清新;
感謝所有的一切~ ~ ~ ~ ~ ~
感謝我身邊每一位好友,為你祝福,為的敲起祈禱鐘!伴你走過每一天。
-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借物抒情贊美母親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