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俞伯牙和鐘子期的古詩
1、《伯牙》 作者:王安石
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
釋義:千年流傳的朱弦沒有這種悲哀,想彈孤絕之曲連鬼神都凝住了。故人舍我而去歸于黃土,你我之間一曲高山流水,現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
2、《高山流水覓知音》
勢利交懷勢利心, 斯文誰復念知音!
伯牙不作鐘期逝, 千古令人說破琴。
摔碎瑤琴鳳尾寒, 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 欲覓知音難上難。
3、《寫意二首》作者:牟融(唐)
寂寥荒館閉閑門,苔徑陰陰屐少痕。白發顛狂塵夢斷,
青氈泠落客心存。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
醉后曲肱林下臥,此生榮辱不須論。
蕭蕭華發滿頭生,深遠蓬門倦送迎。獨喜冥心無外慕,
自憐知命不求榮。閑情欲賦思陶令。臥病何人問馬卿。
林下貧居甘困守,盡教城市不知名。
擴展資料:
高山流水的由來: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見于《列子·湯問》。在人們的用典實踐中,這一典故逐漸發展出七十余個典形和樂曲高妙、相知可貴、知音難覓、痛失知音、閑適情趣等典義,還存在典故反用現象。
《高山流水》,中國古琴曲,屬于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鐘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鐘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后世分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箏曲《高山流水》,與古琴曲無傳承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高山流水
二、關于伯牙絕弦的古詩三首
關于伯牙絕弦的古詩有以下幾首:
1、《伯牙》——王安石(宋代)
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
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譯文:
年流傳的朱弦沒有這種悲哀,想彈孤絕之曲連鬼神都凝住了。
故人舍我而去歸于黃土,你我之間一曲高山流水,現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
2、《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唐代)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譯文: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池塘上的月亮從東面慢慢升起。
披散著頭發在夜晚乘涼,打開窗戶躺臥在幽靜寬敞的地方。
一陣陣的晚風送來荷花的香氣,露水從竹葉上滴下發出清脆的響聲。
正想拿琴來彈奏,可惜沒有知音來欣賞。
感慨良宵,懷念起老朋友來,整夜在夢中也苦苦地想念。
3、《月夜聽盧子順彈琴》——李白(唐代)
閑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
忽聞悲風調,宛若寒松吟。
白雪亂纖手,綠水清虛心。
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
譯文:
清靜的夜里坐在明月下,聽著幽人盧先生彈奏起古琴。
忽然聽到《悲風》的曲調,又好像是《寒松》的聲音。
《白雪》的指法使您纖手忙亂,《綠水》的音節確實讓人養性清心。
可惜鐘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樣的知音。
4、《寄張元夫》——薛濤(唐代)
前溪獨立后溪行,鷺識朱衣自不驚。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
譯文:
屋前屋后的小溪獨立流淌,河邊的白鷺已經熟識了穿紅色衣服的人。
為什么人間這么哀愁寂寞?是因為知音難覓,伯牙琴弦早已斷絕。
5、《哭王元裕》——溫庭筠(唐代)
聞說蕭郎逐逝川,伯牙因此絕清弦。
柳邊猶憶青驄影,墳上俄生碧草煙。
篋里詩書疑謝后,夢中風貌似潘前。
他時若到相尋處,碧樹紅樓自宛然。
譯文:
聽說子期逝世了,伯牙因此斷弦不再撫琴。柳樹邊白馬的影子還記憶猶新,墳頭已經長滿碧草青煙。箱子里的詩書應該是謝靈運的,夢中的樣子如潘安。日后如果到相遇的時候,綠樹紅樓也是自然。
三、伯牙與子期
寄張元夫 年代:【唐】 作者:【薛濤】 體裁:【七絕】 前溪獨立后溪行,鷺識朱衣自不驚。
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 贈蓬壺丁高士琴 年代:【宋】 作者:【白玉蟾】 體裁:【七古】 瓠巴騎鯨上天去,伯牙成連亦千古。
淺世斷無鐘子期,弦中妙意為誰舉。 春風春雨滿瀟湘,人在蓬窗閉竹房。
竹里鵑啼喉舌冷,花間鶯宿夢魂香。 客從漓沅下衡岳,滿懷詩愁無處著。
請君拂去水晶塵,瀹茗一了撫然作。 道人問予若為情,伊弦凄兮余莫聽。
一春十病九困酒,三月都無二日晴。 ?a首沉吟聲一曲,吟扭一罷?硬π? 初如雪泉嗽鳴玉,已轉忽如雨簌簌。
於中亦有蟏蛸鳴,倏忽變作冷猿聲。 始疑荊軻渡易水,乃是湘妃夜涕零。
昔從撫斷南風了,羑里幽人始能曉。 可嘆壇中苦杏花,山高水寒即聲杳。
道人此意非人間,笑詠洞章鏘佩環。 能令風舞下丹漢,云里大地垂頭看。
世間雞蟲互得失,只好牧羊坐花石。 何為兒女謾昵昵,候蟲時鳴徒戚戚。
輸君朝朝在翠微,鶴已睡去人不知。 笑思古今一俯仰,彈到千山月落時。
君知否,梧桐枝上雙燕語, 盡將萬事等風絮。琴中日月何?閑, 肯使事逐孤鴻度。
夜坐彈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鍾子忽已死,伯牙其已乎。 絕弦謝世人,知音從此無。
瓠巴魚自躍,此事見於書。 師曠嘗一鼓,群鶴舞空虛。
吾恐二三說,其言皆過歟。 不然古今人,愚智邈已殊。
奈何人有耳,不及鳥與魚。 夜坐彈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吾愛陶靖節,有琴常自隨。
無弦人莫聽,此樂有誰知。 君子篤自信,眾人喜隨時。
其中茍有得,外物竟何為。 寄謝伯牙子,何須鍾子期。
詩作很多,是否夠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