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
杜牧《題禪院》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載青春不負公。
今日鬃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
觥 ɡōnɡ
(形聲。從角,黃聲。俗從光聲。一種盛酒器具,用獸角制成。
此詩首二句寫往昔漫游酣飲之豪興,后二句寫如今參禪品茶之悠閑,對比鮮明而出語平淡,對于消逝的年華不露惋惜之情,對于如今的寂寞不露辛酸之意,若細加尋繹,卻見出這里表現的正是人生諸種痛苦中極為沉重的一種。
詩中所說的那種豪興,其實不過是排遣無聊之舉,觀其“十載飄然繩檢外,樽前自獻自為酬”、“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亻幸名”等詩句,便不難理解。
杜牧平生留心當世之務,論政談兵,卓有見地,然而卻投閑置散,始終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負,以致大好年華只能在漫游酣飲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的結果。此處“茶煙”與前面的“觥船”相應,“落花”與“青春”相應,說明一生自許甚高的詩人已經步入衰老之境,不僅施展抱負無從說起,就連酣飲漫游也不復可能,只有靠參禪品茗來消磨剩余的歲月。
我們從詩人對比今昔、回顧一生的平淡語調中,不難體會到,對于一直以經邦濟世自期的詩人來說,不斷接受并努力排遣這生命的龐大空虛,似乎不得不成為他生活的唯一內容,而且如今已到遲暮之年,連排遣的氣力也越來越少了,他被包裹在越來越濃重的幻滅、空虛和無望之中而無可奈何。對于這樣一種沉重的痛苦,用平淡的語調來表達,比用其它的語調更為適合,因為人一旦被逼到無可奈何的境地,便會感到任何訴說、哀嘆、怨恨、憤慨激都無濟于事,他的語調也就具有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平淡的特點,盡管其心底深處還不時翻滾著感情的波濤。
二、觥船一槕百分空
杜牧《題禪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載青春不負公。
今日鬃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 觥 ɡōnɡ(形聲。
從角,黃聲。俗從光聲。
一種盛酒器具,用獸角制成。此詩首二句寫往昔漫游酣飲之豪興,后二句寫如今參禪品茶之悠閑,對比鮮明而出語平淡,對于消逝的年華不露惋惜之情,對于如今的寂寞不露辛酸之意,若細加尋繹,卻見出這里表現的正是人生諸種痛苦中極為沉重的一種。
詩中所說的那種豪興,其實不過是排遣無聊之舉,觀其“十載飄然繩檢外,樽前自獻自為酬”、“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亻幸名”等詩句,便不難理解。杜牧平生留心當世之務,論政談兵,卓有見地,然而卻投閑置散,始終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負,以致大好年華只能在漫游酣飲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的結果。
此處“茶煙”與前面的“觥船”相應,“落花”與“青春”相應,說明一生自許甚高的詩人已經步入衰老之境,不僅施展抱負無從說起,就連酣飲漫游也不復可能,只有靠參禪品茗來消磨剩余的歲月。我們從詩人對比今昔、回顧一生的平淡語調中,不難體會到,對于一直以經邦濟世自期的詩人來說,不斷接受并努力排遣這生命的龐大空虛,似乎不得不成為他生活的唯一內容,而且如今已到遲暮之年,連排遣的氣力也越來越少了,他被包裹在越來越濃重的幻滅、空虛和無望之中而無可奈何。
對于這樣一種沉重的痛苦,用平淡的語調來表達,比用其它的語調更為適合,因為人一旦被逼到無可奈何的境地,便會感到任何訴說、哀嘆、怨恨、憤慨激都無濟于事,他的語調也就具有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平淡的特點,盡管其心底深處還不時翻滾著感情的波濤。
三、英語翻譯杜牧的《題禪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載青春不負公.今日
1此詩首二句寫往昔漫游酣飲之豪興,后二句寫如今參禪品茶之悠閑,對比鮮明而出語平淡,對于消逝的年華不露惋惜之情,對于如今的寂寞不露辛酸之意,若細加尋繹,卻見出這里表現的正是人生諸種痛苦中極為沉重的一種.詩中所說的那種豪興,其實不過是排遣無聊之舉,觀其“十載飄然繩檢外,樽前自獻自為酬”、“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亻幸名”等詩句,便不難理解.杜牧平生留心當世之務,論政談兵,卓有見地,然而卻投閑置散,始終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負,以致大好年華只能在漫游酣飲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的結果.此處“茶煙”與前面的“觥船”相應,“落花”與“青春”相應,說明一生自許甚高的詩人已經步入衰老之境,不僅施展抱負無從說起,就連酣飲漫游也不復可能,只有靠參禪品茗來消磨剩余的歲月.我們從詩人對比今昔、回顧一生的平淡語調中,不難體會到,對于一直以經邦濟世自期的詩人來說,不斷接受并努力排遣這生命的龐大空虛,似乎不得不成為他生活的唯一內容,而且如今已到遲暮之年,連排遣的氣力也越來越少了,他被包裹在越來越濃重的幻滅、空虛和無望之中而無可奈何.對于這樣一種沉重的痛苦,用平淡的語調來表達,比用其它的語調更為適合,因為人一旦被逼到無可奈何的境地,便會感到任何訴說、哀嘆、怨恨、憤慨激都無濟于事,他的語調也就具有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平淡的特點,盡管其心底深處還不時翻滾著感情的波濤.2此詩寫自己中年與暮年的對于挫折的不同感受.元和十年,詩人因激于義憤上書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時年四十四歲.初遭打擊,新生白發,自然感到理想受挫,時不我與,夜不能寐之際,聽到憂怨的箏聲,不禁為之愁腸百結,難以承受,因而不愿再聽.暮年飽經憂患,霜雪滿頭,相比之下,先前的挫折簡直算不了什么,可謂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了.正因為他飽嘗了太多的痛苦,所以能夠對憂怨的箏聲無動于衷,聽之任之.此詩寫得辭淺意深,在看似曠達超脫的詩句中含蘊著的,是極為悲涼沉痛的心情.。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觥船一棹百分空最早見于誰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