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霸氣勵志古詩詞大全
1/ 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
劉克莊《玉樓春·戲林推》
2/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岳飛《滿江紅·寫懷》
3/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
4/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5/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6/ 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
謝逸《送董元達》
7/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佚名《車舝》
8/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徐錫麟《出塞》
9/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
于謙《除夜太原寒甚》
10/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陸游《沈園二首》
11/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龜雖壽》
12/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諸葛亮《誡子書》
13/ 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
史達祖《滿江紅·中秋夜潮》
14/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元旦口占用柳亞子懷人韻》
15/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屈原《國殤》
16/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諸葛亮《后出師表》
17/ 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高適《塞下曲》
18/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陸游《讀書》
19/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張耒《夜坐·庭戶無人秋月明》
20/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王冕《墨梅》
二、關于勵志的詩句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業精于勤,荒于嬉。—— 韓 愈《進學解》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象》
志不強者智不達。 ——《墨子?修身》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誡外生書》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 曹 植《贈白馬王彪》
有志者事竟成。 ——《后漢書?耿 列傳》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從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海空飛 ----李白
水太清則無魚,人太緊則無智 恨不得掛長繩于青天,柔此西飛之白日。 莫笑他人老,終須還到老
三、勵志的詩句古詩
1,《勤學》宋代:汪洙
原文: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白話文釋義:學問是需要勤奮才能得來的,就像前人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讀很多書。苦學幾年,“三冬文史足用”,學問也就有了,那時候誰還會笑話你胸無點墨,沒有學問呢?
2,《望岳》唐代:杜甫
原文: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白話文釋義: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匯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3,《出塞》清代:徐錫麟
原文: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白話文釋義:出征的戰士應當高唱軍歌勝利日來。決心把滿族統治者趕出山海關。戰士只知道在戰場上,要為國捐軀。何必考慮把尸體運回家鄉。
4,《滿江紅·寫懷》宋代:岳飛
原文: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白話文釋義: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抬頭遠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年勛業如今成塵土,南北轉戰八千里只有浮云明月。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之變的恥辱,至今仍然沒有被雪洗。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著戰車向賀蘭山進攻,連賀蘭山也要踏為平地。我滿懷壯志,打仗餓了就吃敵人的肉,談笑渴了就喝敵人的鮮血。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5,《過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白話文釋義: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國家危在旦夕如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四、求勵志的古詩
勵志古詩: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明 楊繼盛《言志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 顏真卿《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 《金縷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
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佚名《昨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 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恒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唐 李白〈上李邕〉) 以上摘書。
以下轉載: 一、惜時 金縷衣(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全詩之旨在于:奉勸年少者,珍惜寶貴的青春、大好時光,努力學習。
二、勸學 勸學(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旨在奉勸青少年,珍惜光陰,珍惜青春,刻苦治學,有所作為。 三、進取 春宵(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旨在青年人不應沉緬于輕歌曼舞而浪費寶貴時光,而是應該積極進取,有所作為。
四、苦練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蘇軾)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
詩意提出青年人要想成才,必須勤學苦讀,博采眾長。 五、推敲 遣興(袁枚)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心始安。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袁枚主張:凡優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錘百煉,去瑕留璧、一詩千改的勞動成果。
六、嚴謹 論詩十絕(戴復古) 草就篇章只等閑,作詩容易改詩難。 玉經雕琢方成器,句要豐腴字妥安。
戴復古強調:反對因襲,重視精細,切忌草率。 七、多師 戲為六絕(杜甫)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認為:對待前人的作品,應善于抉擇,批判繼承,不論古人與今人,不論時間的先后,既要向一切有成就的人廣泛學習,“轉益多師”,化為自己的養料;又要善于“別裁偽體”,剔除糟粕,不應囫圇吞棗,食古不化,步人后塵。 八、深入實際 論詩三十首選一(元好問) 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
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元好問主張:詩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作家只有“親到長安”,面向現實,才能“眼處心生”,激發真情,才能產生有“神”的詩句,畫出逼真的圖景;若“暗中摸索”,“閉門造句”,則斷然寫不出好作品來。 九、有主見 論詩五絕(趙翼) 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趙翼認為:學習前人,必須善鑒,須破門戶之見,須有獨特的見解和實事求是的態度,而決不可信口雌黃,盲從附和。
十、虛心學習 逢王建有贈(張籍) 新詩句成相借問,閑來議盡共尋思。 終今三十余年事,卻說還同昨日時。
張籍認為,凡立志成才者,應善于向師長學習,向朋友學習,向一切內行者學習,并將他們的才智變為自己的才智,以促使自己早日成才。 十一、戒驕 題畫竹(戴熙) 雨后龍孫長,風前鳳尾搖。
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全詩以竹喻人,并喻示:只要具有虛心好學的品格與扎實學問的根底,必將有所作為,定會成就一番事業。
十二、懷志 曉窗(魏源) 少聞雞聲眠,老聽雞聲起。 千古萬代人,消磨數聲里。
詩人巧借晉代祖逖與劉琨聞雞起舞之典,警示人們要立志奮發,有所作為,切不可蹉跎歲月,要有時不我待,立志濟天下,安邦民,為國獻身。 十三、高節 石灰吟(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全詩啟示人們,凡要做一個堅強、正直的人,就要經得起千磨萬鑿的敲打,就要經得起烈火般的考驗,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節操。
十四、百折不撓 梅花(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意梅花凌寒獨放,為“有暗香來”而不屈不撓。 十五、堅毅 竹石(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詩人贊揚巖竹的正直品格與堅韌精神,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鍥而不舍的精神與剛勁堅韌的節操,才能在成才的。
五、有哪些勵志古詩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杜甫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不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劉勰)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呂氏春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司馬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三國志)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鄭板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明《增廣賢文》)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現代人的心聲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大學)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資治通鑒》)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君子憂道不憂貧。
(論語)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最愛)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呂氏春秋)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舊唐書)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戰國策》)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周易》)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莊子》)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
(莊子)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
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論語)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陸游)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禮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茍子》)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韓愈)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易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書)(小時候還以為是**說得,唉)學然后知不足。
(禮記)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毛詩序)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管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劉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游)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禮記》)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禮記》)。
六、求勵志詩句求有關勵志的詩詞,比如:吹盡黃沙始得金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
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明 楊繼盛《言志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 顏真卿《勸學》) 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
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晉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 《金縷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 昨日過去了,今日徒煩惱。 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覺今日又過了。
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 萬事立業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
(佚名《昨日歌》) 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 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朝看東流水,暮看日西墜。
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清 錢泳《明日歌》)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恒殊調,見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唐 李白〈上李邕〉) 以上摘書。
以下轉載: 一、惜時 金縷衣(無名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全詩之旨在于:奉勸年少者,珍惜寶貴的青春、大好時光,努力學習。
二、勸學 勸學(朱熹)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旨在奉勸青少年,珍惜光陰,珍惜青春,刻苦治學,有所作為。 三、進取 春宵(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亭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 旨在青年人不應沉緬于輕歌曼舞而浪費寶貴時光,而是應該積極進取,有所作為。
四、苦練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蘇軾)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
詩意提出青年人要想成才,必須勤學苦讀,博采眾長。 五、推敲 遣興(袁枚) 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心始安。
阿婆還是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袁枚主張:凡優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錘百煉,去瑕留璧、一詩千改的勞動成果。
六、嚴謹 論詩十絕(戴復古) 草就篇章只等閑,作詩容易改詩難。 玉經雕琢方成器,句要豐腴字妥安。
戴復古強調:反對因襲,重視精細,切忌草率。 七、多師 戲為六絕(杜甫)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認為:對待前人的作品,應善于抉擇,批判繼承,不論古人與今人,不論時間的先后,既要向一切有成就的人廣泛學習,“轉益多師”,化為自己的養料;又要善于“別裁偽體”,剔除糟粕,不應囫圇吞棗,食古不化,步人后塵。 八、深入實際 論詩三十首選一(元好問) 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
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元好問主張:詩歌是現實生活的反映,作家只有“親到長安”,面向現實,才能“眼處心生”,激發真情,才能產生有“神”的詩句,畫出逼真的圖景;若“暗中摸索”,“閉門造句”,則斷然寫不出好作品來。 九、有主見 論詩五絕(趙翼) 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趙翼認為:學習前人,必須善鑒,須破門戶之見,須有獨特的見解和實事求是的態度,而決不可信口雌黃,盲從附和。
十、虛心學習 逢王建有贈(張籍) 新詩句成相借問,閑來議盡共尋思。 終今三十余年事,卻說還同昨日時。
張籍認為,凡立志成才者,應善于向師長學習,向朋友學習,向一切內行者學習,并將他們的才智變為自己的才智,以促使自己早日成才。 十一、戒驕 題畫竹(戴熙) 雨后龍孫長,風前鳳尾搖。
心虛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全詩以竹喻人,并喻示:只要具有虛心好學的品格與扎實學問的根底,必將有所作為,定會成就一番事業。
十二、懷志 曉窗(魏源) 少聞雞聲眠,老聽雞聲起。 千古萬代人,消磨數聲里。
詩人巧借晉代祖逖與劉琨聞雞起舞之典,警示人們要立志奮發,有所作為,切不可蹉跎歲月,要有時不我待,立志濟天下,安邦民,為國獻身。 十三、高節 石灰吟(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全詩啟示人們,凡要做一個堅強、正直的人,就要經得起千磨萬鑿的敲打,就要經得起烈火般的考驗,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節操。
十四、百折不撓 梅花(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意梅花凌寒獨放,為“有暗香來”而不屈不撓。 十五、堅毅 竹石(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詩人贊揚巖竹的正直品格與堅韌精神,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鍥而不舍的精神與剛勁堅韌的節操,才能在成才的路上,不斷。
七、經典勵志古詩名句
1、“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宋江《水滸傳》
2、“也許我沒有什么天賦,唯有斗志,我絕不會輸給任何人”。——艾倫·耶格爾《進擊的巨人》
3、“希望死后的墓志銘可以有底氣刻上:一生努力,一生被愛,想要的都擁有,得不到的都釋懷”。——八月長安
4、“讀書靠的,不是聰明,而是意志。 你聰明,但意志薄弱,便承受不起壓力。要有比減肥更強的意志力,才能堅持下去。 你可以輸掉一次考試,但不可以輸掉你的意志”。——張小嫻
5、“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誡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