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心的哲理小詩,快】
(1)毋親呵!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里(2)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極樂的應許, 我要至誠地求著: “我在母親的懷里, 母親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3)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4) 墻角的花! 你孤勞自賞時 天地便小了1.詩人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把母愛之情傳達出來,寫的情真意切,感人肺腑.2.這首詩把對母愛的歌頌,對童真的呼喚,對自然的詠嘆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個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真摯深沉,語言清新典雅,給人以無窮的回味和啟迪,是冰心小詩中最美的篇章之一.3.這是一首哲理小詩.詩人把人生事業的成功比喻為花,把成就事業的起步階段比喻為花的“芽兒”.把奮斗的辛勞比喻為培養花的"淚泉",把自我犧牲比喻為滋潤花的"血雨",生動貼切,發人深思.4.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長,在語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瑩明麗,明白曉暢而又情韻悠長,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二、冰心的詩句
《紙船 寄母親》
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
和悲哀歸去。
《紙船——寄母親》賞析
1923年初夏,冰心畢業于燕京大學。同年8月17日,她由上海乘約克遜號郵船赴美國留學。8月19日抵日本神戶,21日游覽了橫濱。從寫作時間來看,這首詩是詩人于游覽橫濱之后的第六天,在繼續向大洋彼岸進發的海輪上創作的。
粼粼的海波,澎湃的海潮,復蘇了詩人愛海的童心;碧綠的海水,飛翔的海鷗,使詩人又與自然親近。從吳淞口出發后十天左右的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觀“愛”的哲學中的三根支柱——母愛、童心、自然,只有“童心”“自然”在此時得以復活和重現,而“母愛”則因遠離母親而無法親近。因而詩人格外懷念母親,甚至因思念母親而得病,又因在夢中得見母親而病愈。這首詩就抒寫了詩人思念母親的深情。
詩的第一節從自己充滿天真童心的行為——折紙作船寫起,說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棄一張紙,留著它折疊成船,從船上拋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詩,為感情的噴發作了鋪墊。第二節寫從船上拋出的紙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這種種去向,都不符合詩人誠摯的心愿。她“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可見她這種愿望的強烈、誠摯。至于希望那紙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詩人在這一節中沒有明白說出,從而造成懸念,耐人尋味。詩人自然明白紙船是不可能流到母親身邊的,于是詩的第三節翻出新意。詩人遙想母親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如果說這一想像還屬一般的話,“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就顯示了詩人設想的奇特。那么,為什么要讓母親不要驚訝小船的入夢呢?詩人采用“卒章顯其志”的方法,在詩的結尾點明想像中進入母親夢中的紙船是她含著淚疊的,她祈求紙船載著她對母親的愛和因遠離母親而產生的悲哀情懷流到母親的身邊。這一結尾,是全詩的高潮所在。
懷念母親的感情,比較抽象,寫作時易流于空洞浮泛。這首詩構思新穎,詩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發就顯得既生動、具體,又含蓄、深沉。此外,這首詩的詩行較長,語調緩慢,正與對母親的綿長思念相協調。
三、冰心的詩的特點是什么
“冰心體”語言 冰心散文的語言清麗”、“典雅”.她善于提煉口語,使之成為文學語言,她能把古典文學中的辭章、語匯吸收融化,注入到現代語言中去.遠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語體白話文從事創作.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詩援典或遣詞造句中時而出現某些文言詞語.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經過精心提煉、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渾然一體,形成獨特的語言藝術:既凝練明快 清新婉麗.或色彩鮮明,或素縞淡雅,都帶有濃重的抒情性,給人以如詩似畫的美感.其錯落有致的長短相間的句式以及排比、對句等的切當穿插,更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性.廣大讀者對這種語言交口稱贊,以致把后來的既表現出白話文的流暢、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煉、華美的語言,統稱之為“冰心體”語言。
四、冰心的幾句詩及賞析
1、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詩的哲理是依附于形象的,要通過貼切的形象恰當地表現出來.“墻角的花”,便是這首詩借以抒懷的形象.詩人用“墻角的花”來形容孤芳自賞者,準確生動,形神兼備,足見詩人視角之獨特、構思之精巧. 生長在墻角的花,由于不能充分地得到陽光的沐浴和雨水的滋潤,因而缺乏蓬蓬勃勃的生命活力,花朵開得枯黃瘦小.然而,當它“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天地便小了”,一方面,是說“墻角的花”如井中之蛙,困囿于狹小的視野,而看不到廣闊的天地;另一方面,也表明它自己生活的空間,也只能是偏狹的一隅,只能是那缺少陽光雨露的“墻角”,可謂一語雙關,發人深省. 這首詩通過對墻角小花孤芳自賞的委婉嘲諷,意在告誡人們做人處世應當謙虛,切勿驕傲.生命之花,總是在謙遜的心境中絢爛開放.一旦陷入孤芳自賞之中,就會枯萎凋謝.2.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盡頭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告訴人們,不要只看到并驚羨于別人成功所得到的榮譽,而要了解在這成功后面所蘊含著的艱苦努力,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 . 20。
五、【冰心的詩歌代表作】
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惟悴》《去國》“問題小說”.自由體小說《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1921年發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散文集《寄小讀者》,1926年,著有散文《南歸》、小說《分》、《冬兒姑娘》等,1946年作品有散文集《歸來以后》、《再寄小讀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讀者》《小桔燈》小說集《超人》、《去國》、《冬兒姑娘》,小說散文集《往事》、《南歸》,散文集《關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譯選集》等著作目錄: 《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讀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南歸《姑姑》《冰心全集一——冰心小說集《閑情《去國》《平綏沿線旅行記》《冬兒姑娘》《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說集》《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詩集》《關于女人》《陶奇的暑期日記》《鄉雜記》 《歸來以后》《我們把春天吵醒了》《小桔燈》 《櫻花贊》《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讀者》《記事珠》《冰心論創作》《冰心作品選》 1982,少兒 《冰心散文選》 《冰心選集(1—2)《冰心文集(1一3)《冰心全集》(1-8)翻譯書目: 《先知》《印度童話集》《吉擅翅利》(詩集)印度泰戈爾著,1955,人文 《印度民間故事》《泰戈爾選集.詩集》 與石真合譯,1958,人文 《泰戈爾劇作集》(4)1959,戲劇 《馬亨德拉詩抄》(尼泊爾)與孫用合譯,1965,作家 《燃燈者》(詩集)馬耳他安東.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紙船《紙船》 作者:冰心 我從不肯妄棄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它載著她的愛 和悲哀歸去。
六、冰心詩歌或散文的三大主題是什么
一是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冰心,這位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壇,便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而母愛,就是“愛的哲學”的根本出發點.她認為,母愛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在《繁星·春水》中她把母愛視為最崇高最美好的東西,反復加以歌頌.二是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贊頌.在冰心看來,人類來自自然,歸于自然,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一致的:我們都是自然嬰孩,/臥在宇宙的搖籃里.冰心還將母愛、童真、自然融為一體.冰心愛大海,由對大海的熱愛,擴展到對大自然的愛.三是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我們稱這部分詩為“哲理詩”.冰心滿懷對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苦苦探尋著世界與生命之謎,在這種種探索中詩人不無對自己以“愛”來戰勝“憎”的理想是否能實現產生的懷疑,這種思想上的矛盾也在詩集中表現出來.。
七、關于冰心的詩
十年
她寄我一封信,
提到了江南晚風天,
她說“只是佳景
沒有良朋!”
八個字中,
我想著江波,
想著晚霞,
想著獨立的人影。
這里是
只有悶雨,
只有黃塵,
只有窗外靜沉沉的天。
我的朋友!
誰說人生似浮萍?
暫住……
一暫住又已是十年!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九日
1926年3月,冰心在她的《寄小讀者·通訊二十七》中有這樣一段話:小朋友,我覺得對不起!我又以悱惻的思想,貢獻給你們。然而我的“詩的女神”只是一個。“滿蘊著溫柔,微帶著憂愁”的,就讓她這樣的抒寫也好。
冰心“詩的女神”曾經出現在她1922年創作的短詩《十年》中。詩中,冰心虛設了一個“她”。“她”生活在“只是佳景/沒有良朋”的江南。而“我”(即冰心)生活的北方(北京),“只有悶雨/只有黃塵/只有窗外靜沉沉的天”。冰心筆下的20世紀20年代初的中國大地,多么沉悶,多么凄寧!
這種心境是離不開當時黑暗落后愚昧的社會環境的。1919年五四運動的急流怒潮已過,中國依然是北洋軍閥統治,直、皖、奉系以及南方各小派系軍閥間混戰不休。地方上匪患不止,旱澇頻仍,災民逃荒。面對這一切,曾經參加過五四群眾運動、擔任北京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學生會文書的冰心,心情怎能不凄惶呢?她不甘沉默,她在思索,寫出一篇篇揭露封建統治、抨擊封建思想的小說和清新雋永、富有哲理的小詩。《十年》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
冰心是辛亥革命推翻封建清王朝后的民國二年,即1913年,從福州來到北京的,到1922年已是十個年頭。她時時回憶起“江南”的“佳景”,那碧水青山,那紅花綠草,那竹林桔園。冰心虛設的“她”從如畫如詩的“江南晚風天”給自己來信了,哀嘆佳景中沒有良朋。冰心則從信中“想著江波/想著晚霞/想著(佳景中心境凄然的)獨立的人影”。這景,這情,真如冰心“詩的女神”,“滿蘊著溫柔,微帶著憂愁”。 南國那樣,北方又如何呢?走馬燈似的在北京奪權混世的軍閥、政客,哪里顧什么國計民生?哪里管什么科學、教育?愛國學生群眾運動高潮過后的北京,自然只剩下了“悶雨”、“黃塵”和“靜沉沉的天”了!
然而,冰心并沒有陷入悲觀主義。她向無所作為的“人生如浮萍”的不可知論發出了質問,并希望變革來得快些,不要“一暫住又是十年”——
我的朋友!
誰說人生似浮萍?
暫住……
一暫住又已是十年!
對于冰心這位燕京大學文本科的纖弱的女學生,她對“人生如浮萍”的質詢,對“一暫住又已是十年”的控訴,無啻于海燕對摧枯拉朽的暴風雨的召喚!
《十年》充分展示了冰心的詩才!她將景、事、情熔于一爐,借事敘景,借景抒情,重在抒情。事——“她”從江南來了一封信,詩借用了信中的八個字。景——從“八個字中”敘說江南之景和北國之景。情——抒發對“人生似浮萍”的質詢及“一暫住又已是十年”的感嘆與不滿,呼喚蕩滌“黃塵”、“悶雨”的日子早些到來。
《十年》還借用了小說“虛擬”的寫法,虛設出“她”和她的“一封信”,由此發出寫景、抒情。
《十年》兼有散文的筆法,行筆如云,寫法自由,卻又不離中心。
《十年》不愧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一首新詩佳作!
色彩
生命/是張/沒有價值的/白紙
自從綠/給了我/發展,
紅/給了我/熱情,
黃/教我以/忠義,
藍/教我以/高潔,
粉紅/賜我以/希望,
灰白/贈我以/悲哀;
再完成/這幀/彩圖,
黑/還要加我/以死。
從此以后,
我/便溺愛于/我的生命,
因為我/愛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