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心曠神怡”的詩句
春雨常常是歷代詩人們吟頌的對象.“ , ”你像牛毛,像花針,伴著溫和的春風,打在身上將濕未濕.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詩人韓愈的一句詩“ , ”,還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詩人 的一句詩“ , ”這三句詩都寫出了春雨悄無聲息,細細密密的特點.春雨也有不高興的時候.如:“ ,野渡無人舟自橫.”也有突如其來的,令許多花兒“綠肥紅瘦”的春雨,如“ ”. 2、“ , ”在詩人賀知章的眼里,春風是巧奪天工的裁縫,而在我最喜歡的是和風細雨,“ , ”是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 3、“ , ”剛剛開始開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愛,而盛開的荷花卻是“ , ”等到“ ”的時候,預示著夏天已進入尾聲了. 4、按要求寫詩句: (1)秋“霜”:“ , ” (2)秋“葉”“ , ” (3)秋“月”“ , ” (4)秋“露”“ , ” 5、“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文天祥說道:“ , ”陸游臨終前還告誡兒子:“ , ”.王昌齡發出了“ , ”的滿臉豪情,而丘逢甲在萬紫千紅的春天卻這樣悲嘆“ , ”.岳飛則怒發沖冠,仰天長嘯“ , ”. 6、“酒”與中華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酒能消愁,曹操說:“ , ”.酒能使人心曠神怡,李白說:“ , ”,酒能增進友誼,王維說:“ , ”. 7、“ , ”寫出了泰山的高大雄偉,“ , ”寫出了廬山的多姿多彩,“ , ”寫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厭. 8、兒童是那樣天真可愛.“ , ”寫出了兒童捕蟬前的專注,“ , ”寫出了垂釣時怕魚兒嚇走時的擔心;“ , ”寫出了兒童放風箏時的天真,“ , ”寫出了兒童剝蓮蓬時的稚態,“ , ”寫出了兒童模仿大人種瓜時的討人喜歡的樣子.我還想到了描寫兒童的這樣一句詩“ , ”. 9、根據“松竹梅風寒三友,桃李杏春風一家”寫出至少4句相關的詩句.“ , ” “ , ” “ , ” “ , ” “ , ” 10、“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不錯,正如一句詩“ , ”所說的那樣,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錮也阻止不了的. 11、“ , ”告訴我們要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 , ”告訴我們死讀書是沒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統一.“ , ”告訴我們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 ”告訴我們不能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現在你眼前的景色將別有洞天;“ , ”告訴我們時間如流水,不會倒流,我們要珍惜時間;“ , ”告訴我們今日事,今日畢. 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詩的共同特點是,看起來寫的是物,實際上是在 ,其中“梅”具有 特點,“竹” 具有 特點.請寫出《石灰吟》 . 13、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常用“ ”這句詩來教導我們,你能寫出另一首《憫農》嗎? . 14、李清照是我國宋代著名女詞人,她寫了一首贊頌項羽,抒發愛國情懷的詩——《 》.詩句是 . 15、當我們回憶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情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 》中的詩句 . 16、當我們在外地過年時,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 》中的“ ”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17、離家在外的游子對著一輪明月思鄉思親,這樣的詩句有:《 》中的“ ”; 《 》中的“ ” 18、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詩人的絕筆是《 》,這首詩表達了 ,我還知道其他的愛國詩,如《 》,詩句是 . 19、我們學過的描寫邊塞軍旅生活的古詩有王昌齡的《 》,詩為 ;王之渙的《 》,詩為 20、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蘇軾的《 》中的詩句“ 說明了這個問題. 21、老師指導大家寫作時,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詩人蘇軾的《題西林壁》中的兩句詩,“ ”強調習作是心靈的放飛,是情感的釋放,寫法要不拘一格,語言要有個性. 22、湖邊那株豐姿綽約的柳樹亭亭玉立,纖細的嫩葉泛著點點綠光,遠遠望去,就好像一樹綠色的寶石,柳枝也不遜色,低眉順眼,纏纏綿綿.此景象真可謂是“ ” 23、即將告別母校,告別親愛的老師和同學,我們自然會想到送別詩,“海內存知己, ”和“勸君更盡一杯酒, ”的詩句,李白送別 孟浩然時寫下了“孤帆遠影碧空盡, ”,表達了友從離別之情.他還在送別好友汪倫時,寫下了“ , ”的詩句,高適在送別董大時也寫了“莫愁前路無知己, ”,表達了對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們還想到了用詩歌來表達我們的送別之情:“ , .” 24、歷代詩人贊美祖國壯麗山河的詩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門山》中寫到:“ , . , .”登樓遠眺,視野更為開闊,你會想到王之渙在的詩句:“ , .”坐在順水疾駛的船中,兩岸景色一晃而過,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發白帝城》中的詩句:“ , .” 答案 1、春雨常常是歷代詩人們吟頌的對象.“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你像牛毛,像花針,伴著溫和的春風,打在身上將濕未濕.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詩人韓愈的一句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還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詩人杜甫的一句詩“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三句詩都寫出了春雨悄無聲息,細細密密的特點.春雨也有不高興的時候.如:“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也有突如其來的,令許多花兒“綠肥紅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2、“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詩人賀知章的眼里,春風是巧奪天工的裁縫,而在我最喜歡的是和風細雨。
二、按要求寫詩句 秋霜 秋露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秋詞》
【唐】劉禹錫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秋夜曲》
【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三、按要求寫詩句
1.分別寫出描寫春,夏,秋,冬景物一句詩。
A.春天的: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細雨中 B.夏天的: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C.秋天的:解落三秋夜,能開二月花 D.冬天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分別寫出描寫下列地方景物的一句詩。 A.廬山: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B.西湖:夜氣滃南屏,輕嵐薄如紙。
鐘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C.長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D.泰山:雞鳴日觀望,遠與扶桑樹。
滄海似镕金,眾山如點黛。遙知碧峰首,獨立煙嵐內。
此石依五松,蒼蒼幾千載。(泰山石)。
四、按要求寫詩句:風: 云: 日: 月: 春: 夏: 秋: 冬:
一、漢魏詩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2、聽月詩 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 摩天咿啞冰輪轉,搗藥叮咚玉杵鳴。
樂奏廣寒聲細細,斧柯丹桂響叮叮。 偶然一陣香風起,吹落嫦娥笑語聲。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飚奪炎熱。
棄恩捐篋笥中,情中道絕。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 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嬋娟。 秋宵月下有懷 (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 中秋月(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 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宋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中秋登樓望月 (宋 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倪莊中秋(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 三、詠月詞賦 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西江月》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
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
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秋夜月 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
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向尊前、閑暇里, 。
五、按要求寫詩句
1.分別寫出描寫春,夏,秋,冬景物一句詩。
A.春天的: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細雨中 B.夏天的: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C.秋天的:解落三秋夜,能開二月花 D.冬天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分別寫出描寫下列地方景物的一句詩。 A.廬山: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B.西湖:夜氣滃南屏,輕嵐薄如紙。
鐘聲出上方,夜渡空江水。 C.長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D.泰山:雞鳴日觀望,遠與扶桑樹。
滄海似镕金,眾山如點黛。遙知碧峰首,獨立煙嵐內。
此石依五松,蒼蒼幾千載。(泰山石)。
六、按要求寫詩句
描寫風景名勝的。
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泰山: 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洞庭湖: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寬萬頃霜 長江: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黃河: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廬山: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關于節日風俗:
除夕: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元宵節: 元宵爭看采蓮船, 寶馬香車拾墜鈿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七夕: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中秋節: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重陽節:節過重陽菊委塵,江邊病起杖扶身
寫出和下面內容有關的詩句
洞庭湖: 上面有
蘇江: 不知~~~
江南: 江南人家多橘樹,吳姬舟上織白纻
廬山:上面有
小草里有白居易的進取力量: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落花里有龔自珍的奉獻精神: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