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月的詩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云。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劉方平
25、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望采納
二、有含字的詩句
帶“秋”字的詩秋風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唐·劉禹錫《秋風引》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唐·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唐·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劉徹《秋風辭》 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
--漢 ·樂府古辭《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落葉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棄疾《昭君怨》 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
--元·黃庚《江村即事》 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幾重。--唐·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唐·張籍《秋思》 寫秋雨——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寫秋夜——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
寫秋聲——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寫秋葉——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寫秋色——雨侵壞甕新苔綠,秋入橫林數葉紅。 寫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蕩。
寫秋菊——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寫秋思——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
寫秋愁——莫道身閑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 寫秋興——西風吹葉滿湖邊,初換秋衣獨慨然。
寫秋懷——出門未免流年嘆,又見湖邊木葉飛。 寫秋夢——清夢初回秋夜闌,床前耿耿一燈殘。
寫秋憶——砧杵敲殘深巷月,梧桐搖落故園秋。 寫秋悟——人人解說悲秋事,不似詩人徹底知。
寫秋味——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描寫秋天的古詩和描寫秋天的名句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裊裊:形容微風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動。
木葉:枯黃的樹葉。 戰國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 蕭瑟:寂寞蕭條的樣子。
燎栗:凄涼。若在遠行:好象人在遠行之中。
戰國楚·宋玉《九辯》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漢·劉徹《秋風辭》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櫚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 櫚庭:櫚巷庭院。 晉·陶淵明《酬劉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 迢迢:形容夜長。
亭亭:遠貌。 晉·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齊·蕭愨《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關。眺:遠望。
平楚:平野。蒼然:草木茂盛的樣子。
兩句寫初秋之景。 南朝齊·謝朓《宣城郡內登望》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 亭皋:水邊平地。
木葉:樹葉。隴首:山名,在今陜西、甘肅之間。
南朝梁·柳渾《搗衣詩》 草低金城霧,木下玉門風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樹葉落下。
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肅榆中與青海西寧之間。玉門:玉門關,在今甘肅敦煌西。
兩句寫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別詩》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秋聲:秋天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
北周·庾信《周譙國公夫人步陸孤氏墓志銘》 時維九月,序屬三秋 維:語助詞,無義。序:時節。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騖:鳥名,野鴨。齊飛:落霞從天而下,孤騖由下而上,高下齊飛。
一色: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唐·王績《野望》 掛林風景異,秋似洛陽春 唐·宋之問《始安秋日》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聲。
唐·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這兩句寫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紅葉飄零,所余不多。 唐·王維《闕題二首·山中》 秋聲萬戶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頎《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唐·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劉長卿《游休禪師雙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唐·李白《贈廬司戶》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酣:盡情飲酒。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煙:人家炊煙。寒橘柚:秋日寒煙使橘袖也帶有寒意。
兩句寫人家縷縷炊煙,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顯微黃,呈現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高鳥黃云暮,寒蟬碧樹秋 唐·杜甫《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信宿:連宿兩夜。
故:仍然。 唐·杜甫《秋興八首》 翟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 唐·杜甫《秋興八首》 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白茅;茅草。
描寫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風吹卷著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燒著枯萎的桑樹。 唐·岑參《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秋風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唐·岑參《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返照亂流明,寒空千嶂凈 返照:晚照,夕照。
亂流:縱橫錯雜的河水。嶂:陡立的山峰。
唐·錢起《杪秋南山西峰題準上人蘭若》 。
三、帶里的詩句
帶里的詩句:
1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宋·蘇軾
2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滿江紅·寫懷》宋·岳飛
3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木蘭詩 / 木蘭辭》南北朝·佚名
4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木蘭詩 / 木蘭辭》南北朝·佚名
5
眾里尋他千百度
《青玉案·元夕》宋·辛棄疾
6
稻花香里說豐年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
7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8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別董大二首》 唐 · 高適
9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長恨歌》唐·白居易
10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長恨歌》唐·白居易
11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長恨歌》唐·白居易
12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杜甫
13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14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15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16
濁酒一杯家萬里
《漁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17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18
千嶂里
《漁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19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20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
21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觀滄海 / 碣石篇》 漢 · 曹操
22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清平樂·村居》 宋 · 辛棄疾
23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 · 蘇軾
24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龜雖壽》 漢 · 曹操
25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雨霖鈴·寒蟬凄切》 宋 · 柳永
26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秋思》 唐 · 張籍
27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送友人》 唐 · 李白
28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渡荊門送別》 唐 · 李白
29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 唐 · 杜牧
30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竹里館》 唐 · 王維
……
四、帶“和”字的經典詩句有哪些
1.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代岳飛《滿江紅》
三十年來風塵仆仆,所成就的功名,輕微如塵土;帶兵沙場南征北戰八千里,看到的只是天上的云和月。
2.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長恨歌》
唐玄宗(李隆基)看著自己心愛的女人(楊玉環)被勒死也是無法相救,一剎那間,楊已經香銷玉隕,陰陽相隔。他不禁淚流滿面,肝膽寸斷!
3.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白居易《長恨歌》
在華美的宮殿里梳洗打扮好,嬌媚動人地去伺候君王。在華麗的樓房中進餐以后,皇帝已經喝醉了,兩個人相~伴~而~眠。
4.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南宋 陸游《卜算子·詠梅》
梅花在黃昏時分已經夠寂寞孤獨了,偏偏在這時候又刮起風,下起雨(加上了風和雨)。
5.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唐代 王之渙《涼州詞二首》
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6.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宋代徐元杰的《湖上》
暖風晴和的天氣,人的心情也很好,趁著夕陽余暉,伴著陣陣的鼓聲簫韻,人們劃著一只只船兒盡興而歸。
7. 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后唐 李煜《搗練子令·深院靜》
夜深了,月光和砧聲穿進簾櫳,更使人聯想到征人在外,勾起了綿綿的離恨和相思。因而長夜不寐,愁思百結。
8. 和,相應也。――《說文和,諧也.》
和諧,是心照不宣的事。
9. 音聲相和。――《老子》
對音樂說,五音六律,委婉曲折,而動聽。
10. 樂從和。――《國語·周語下》
天下百姓的快樂是從天下和平中來的。
“和”在古代中的意思:
和:和諧融洽。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出 自:《論語》。
譯文:君子可以與他周圍的人保持和諧融洽的關系,但他對待任何事情都必須經過自己大腦的獨立思考,從來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則沒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只求與別人完全一致,而不講求原則,但他卻與別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關系。
參考資料
百度知道:https://**question/*
五、帶剛的古語或詩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堅志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
——《練兵實紀·剛復害》《花影》蘇軾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清-袁枚【沙溝】 沙溝日影煙朦朧,隱隱黃河出樹中.剛卷車簾還放下,太陽力薄不勝風.《惜花》白居易可憐夭艷正當時,剛被狂風一夜吹.今日流鶯來舊處,百般言語泥空枝.《暮春對柳二首》司空圖縈愁惹恨奈楊花,閉戶垂簾亦滿家.惱得閑人作酒病,剛須又撲越溪茶.洞中猶說看桃花,輕絮狂飛自俗家.正是階前開遠信,小娥旋拂碾新茶.《徐州使院賦》王智興三十年前老健兒,剛被郎中遣作詩.江南花柳從君詠,塞北煙塵我獨知.《蟬》許渾噪柳鳴槐晚未休,不知何事愛悲秋.朱門大有長吟處,剛傍愁人又送愁.《醉中偶作呈魯望》皮日休溪云澗鳥本吾儕,剛為浮名事事乖.十里尋山為思役,五更看月是情差.分將吟詠華雙鬢,力以壺觴固百骸.爭得草堂歸臥去,共君同作太常齋.《奉酬魯望醉中戲贈》皮日休秦吳風俗昔難同,唯有才情事事通.剛戀水云歸不得,前身應是太湖公.《惜花》方干可憐妍艷正當時,剛被狂風一夜吹.今日流鶯來舊處,百般言語殢空枝.《向隅》韓偓守道得途遲,中兼遇亂離.剛腸成繞指,玄發轉垂絲.客路少安處,病床無穩時.弟兄消息絕,獨斂問隅眉.《東蜀春晚》鄭谷如此浮生更別離,可堪長慟送春歸.潼江水上楊花雪,剛逐孤舟繚繞飛.《大隱坊?趙記室俶在職無事》孟郊卑靜身后老,高動物先摧.方圓水任器,剛勁木成灰.大道母群物,達人腹眾才.時吟堯舜篇,心向無為開.彼隱山萬曲,我隱酒一杯.公庭何所有,日日清風來.《留弟郢不得送之江南》孟郊剛有下水船,白日留不得.老人獨自歸,苦淚滿眼黑.《思游峨嵋寄林下諸友》齊己剛有峨嵋念,秋來錫欲飛.會拋湘寺去,便逐蜀帆歸.難世堪言善,閑人合見機.殷勤別諸友,莫厭楚江薇.五代-馮延巳【酒泉子】深院空幃,廊下風簾驚宿燕.香印灰,蘭燭小,覺來時.月明人自搗寒衣,剛愛無端惆悵.階前行,闌畔立,欲雞啼.北宋-柳永【斗百花】滿搦宮腰纖細.年紀方當笄歲.剛被風流沾惹,與合垂楊雙髻.初學嚴妝,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舉措多嬌媚.爭奈心性,未會先憐佳婿.長是夜深,不肯便入鴛被.與解羅裳,盈盈背立銀扛,卻道你先睡.北宋-柳永【安公子】 遠岸收殘雨,雨殘稍覺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靜,立雙雙鷗鷺.望幾點、漁燈隱映蒹葭浦.停畫橈、兩兩舟人語.道去程今夜,遙指前村煙樹.游宦成羈旅,短檣吟倚閑凝佇.萬水千山迷遠近,想鄉關何處?自別后、風亭月榭孤歡聚.剛斷腸、惹得離情苦.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歸去.北宋-蘇軾【水調歌頭】 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凈,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元-關漢卿【雙調·沉醉東風】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時間月缺花飛.手執著餞行杯,眼閣著別離淚.剛道得聲「保重將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萬里.元-貫云石【正宮·塞鴻秋】代人作戰西風遙天幾點賓鴻至,感起我南朝千古傷心事.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無才思.往常得興時,一掃無瑕疵.今日個病懨懨,剛寫下兩個相思字.元-盧摯【雙調·折桂令】想人生七十猶稀,百歲光陰,先過了三十.七十年間,十歲頑童,十載狂嬴.五十年除兮晝黑,剛兮得一半兒白日.風雨相催,圖走鳥飛.子細沉吟,都不如快活便宜.。
六、帶“聲”的詩句有哪些
帶“聲”的詩句如下:
1. 唐·白居易《琵琶行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漸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2. 唐·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3. 唐·李白《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4. 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 唐·劉禹錫《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回暗迎神三兩聲。
古人為何愛鐘愛帶“聲”作詩?
古人多愛通過“聲”來作詩,一方面,生活中處處皆聲音,搜集大量的創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烘托整個詩的氣氛,更形象的表達詩人的情感。
參考資料
顧青 .唐詩三百首.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01月
七、帶“一”字的詩句有哪些
1、五代李煜的《蝶戀花·春暮》
遙夜亭皋閑信步。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
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誰在秋千,笑里輕輕語。
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譯文:夜間在亭臺上踱著步子,不知道為何清明剛過,便已經感覺到了春天逝去的氣息。夜里飄來零零落落的幾點雨滴,月亮在云朵的環繞下,散發著朦朧的光澤。
桃花、杏花在暗夜的空氣中散發著幽香,不知道在園內蕩著秋千,輕聲說笑的女子是誰?對她千萬般思念,在遼闊的天地里,竟無一處可以安排“我”的相思愁緒。
2、南北朝江淹的《古離別》
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黃云蔽千里,游子何時還。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愿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
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
譯文:心愛的人要到雁門關外很遠的地方去了,我們只有無奈地道別。天上的黃云遮蔽了千里,地上的塵埃與黃云相接,天空也暗了下來,到遠方去的游子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啊。
時間又過了這么久,想起當時送心愛的人遠去的情景,是多么清晰啊,就好像發生在昨天一樣,可是如今,已經到了深秋,檐前的露已經凝結成團。
蕙草雖然凋零了,也沒有什么好可惜的,我擔憂的是遠方的愛人,不知他在外是否飽暖。愛人遠在天涯,我們長年分別。但愿時而看見自己的容顏,還是像瓊樹枝一樣潔麗。但愿能像菟絲和水萍一樣,有所寄托,與愛人的感情也能始終不渝。
3、唐代白居易的《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譯文:在西風裊裊蕭瑟的秋天里,到南面的水濱旁心情凄涼的分別。回頭看一次就肝腸寸斷,放心前去不要再回頭。
4、宋代歐陽修的《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譯文:樽前擬把歸期說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說時佳人無語滴淚,如春風嫵媚的嬌容,先自凄哀低咽。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處癡絕,這凄凄別恨不關涉——樓頭的清風,中天的明月。
餞別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闋,清歌一曲,已讓人愁腸寸寸郁結。啊,此時只需要把滿城牡丹看盡,你與我同游相攜,這樣才會少些滯重的傷感,淡然無憾地與歸去的春風辭別。
5、唐代高適的《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對飛蓬,金鞭指鐵驄。
功名萬里外,心事一杯中。
虜障燕支北,秦城太白東。
離魂莫惆悵,看取寶刀雄!
譯文:作為行客面對著飛蓬,手持金鞭指揮著鐵驄。功名在萬里之外,心聲在一杯之中。虜障在燕支之北,長安在太白之東。離別時不要難過,看取寶刀稱雄。
八、帶留的詩句
孝文留弓劍,中外方危疑。----------------《哭連州凌員外司馬(凌員外準也)》柳宗元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石灰吟》于謙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墨梅》王冕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雨霖鈴》柳永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詠懷古跡·其三》杜甫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與諸子登峴山》孟浩然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螟》王維
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青溪》王維
莫遣只輪回海窟,仍留一箭在天山---------《塞下曲》李益
自古多情空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