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鬼的詩句
九歌 山鬼 年代:【先秦】 作者:【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1]薜[2]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從文貍,辛夷車兮結桂旗。
被[3]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后來[4]。
表獨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5]。杳冥冥兮羌晝晦,東風飄兮神靈雨。
留靈修兮澹[6]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7]!采三秀兮于[8]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閑。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9]夜鳴。
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注釋】:[1]:通“披”。
[2]:音“必”。[3]:通“披”。
[4]:音“離”。[5]:音“互”。
[6]:音“但”。[7]:音“余”。
[8]:音“巫”。[9]:音“又”。
泊淮岸夜聞鬼語 年代:【宋】 作者:【黎廷瑞】 北風行平林,蘆葉響乾雨。青磷走平沙,獨夜鬼相語。
沉吟乍幽咽,怨哭倍酸楚。遺臠烏鳶飽,滯魄狐兔伍。
白骨委飛霜,零落從草莽。草死東風吹復生,骨枯東風吹不榮。
汝悲信悲不足詰,吾欲詰爾爾試聽。君不見劉項割鴻溝,又不見孫曹戰赤壁。
回頭萬事曉云空,石馬荒荒土花碧。世間倘有長生藥,薊子白云丁令鶴。
霜城相見悲銅狄,華表歸來嘆城郭。汝不見興與衰,又不憂寒與饑,濠上之叟不汝欺,汝有至樂爾不知。
嗚呼人生何苦爾何樂,人生羨汝不可學。鬼車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嘉佑六年秋,九月二十有八日,天愁無光月不出。
浮云蔽天眾星沒,舉手向空如抹漆。天昏地黑有一物,不見其形,但聞其聲。
其初切切凄凄,或高或低,乍似玉女調玉笙,眾管參差而不齊。既而咿咿呦呦,若軋若抽,又如百兩江州車,回輪轉軸聲啞嘔。
鳴機夜織錦江上,群雁驚起蘆花洲。吾謂此何聲,初莫窮端田。
老婢撲燈呼兒曲,云此怪鳥無匹儔。其名為鬼車,夜載百鬼凌空游。
其聲雖小身甚大,翅如車輪排十頭。凡鳥有一口,其鳴已啾啾。
此鳥十頭有十口,口插一舌連一喉。一口出一聲,千聲百響更相酬。
昔時周公居東周,厭聞此鳥憎若讎。夜呼庭氏率其屬,彎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發不能中,天遣天狗從空投。自從狗嚙一頭落,斷頸至今青血流。
爾來相距三千秋,晝藏夜出如鵂留。每逢陰黑天外過,乍見火光驚輒墮。
有時余血下點污,所遭之家家必破。我聞此語驚且疑,反祝疾飛無我禍。
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細理莫詳。吉兇在人不在物,一蛇兩頭反為祥。
卻呼老婢炷燈火,卷簾開戶清華堂。須臾云散眾星出,夜靜皎月流清光。
聞鬼 年代:【宋】 作者:【彭秋宇】 荒郊白骨臥枯莎,有鬼銜冤苦奈何。半夜數聲凄枕席,十年幾度慘干戈。
英魂無托子孫絕,史筆不知忠義多。欲反髑髏生世樂,近來富貴亦消磨。
題鐘馗役鬼移家圖 年代:【明】 作者:【劉基】 髯夫當前黧婦后,臘鬼作糧驅鬼負。虹霓可駕雷可車,胡為役鬼來肩輿?乃知老馗未公正,怙威植私干律令。
玄云沈陰鬼怪多,馗乎馗乎奈爾何!鐘馗殺鬼圖 年代:【明】 作者:【劉溥】 空山無人夜色寒,鬼群亂嘯西風酸。綠袍進士倚長劍,席帽珣影烏靴寬。
燈籠無光照斜水,怒裂鬼頭燃鬼髓。大鬼跳踉小鬼嚎,滿地?鵜飛不起。
如今城市鬼出游,青天白日聲啾啾。安得此公起復作,殺鬼千萬吾亦樂。
神弦 年代:【唐】 作者:【李賀】 女巫澆酒云滿空,玉爐炭火香咚咚。海神山鬼來座中,紙錢窸窣鳴旋風。
相思木貼金舞鸞,攢蛾一啑重一彈。呼星召鬼歆杯盤,山魅食時人森寒。
終南日色低平灣,神兮長在有無間。神嗔神喜師更顏,送神萬騎還青山。
二、描寫鬼的詩句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譯文:秋夜墳場上,詩鬼們誦讀著鮑氏的詩句,他們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難消。 出自:唐代李賀《秋來》 原文: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譯文: 秋風驚人心,壯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燈里,紡織娘啼叫著催織寒衣。
日后誰來讀我用竹簡寫下的這編書,不使它被蠹蟲蛀成粉屑和洞隙? 這思想牽扯著,今晚我的肚腸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颼颼,像有古詩人的靈魂來慰吊。秋夜墳場上,詩鬼們誦讀著鮑氏的詩句,他們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難消。
擴展資料: 李賀流傳后世的二百多首詩中,“鬼”詩有十多首。此詩寫秋天來臨時詩人的愁苦情懷,從其陰森料峭、鬼魅飄飄的風格來看,就是一首“鬼”詩。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這原是古往今來有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詩人對于時光的流逝表現了特異的敏感,以致秋風吹落梧桐樹葉子的聲音也使他驚心動魄,無限悲苦。
這時,殘燈照壁,又聽得墻腳邊絡緯哀鳴。 那鳴聲,在詩人聽來仿佛是在織著寒天的布,提醒人們秋深天寒,快到歲末了。
詩開頭一、二句點出“秋來”,抒發由此而引出的由“驚”轉“苦”的感受,首句“驚心”說明詩人心里震動的強烈。第二句“啼寒素”,這個寒字,既指歲寒,更指聽絡緯啼聲時的心寒。
在感情上直承上句的“驚”與“苦”。這一、二兩句是全詩的引子。
一個“苦”字給全詩定下了基調,籠罩以下六句。“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上句正面提問,下句反面補足。
面對衰燈,耳聽秋聲,詩人感慨萬端,他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 “自己寫下的這些嘔心嚦血的詩篇,又有誰來賞識而不致讓蠹蟲白白地蛀蝕成粉末呢?”情調感傷,與首句的“苦”字相呼應。 五、六句緊接上面兩句的意思。
詩人輾轉反側,徹夜無眠,深深為世無知音、英雄無主的憂憤愁思所纏繞折磨,似乎九曲回腸都要拉成直的了。詩人痛苦地思索著,思索著,在衰燈明滅之中,仿佛看到賞識他的知音就在眼前。
在灑窗冷雨的淅瀝聲中,一位古代詩人的“香魂”前來吊問他這個“書客”來了。這兩句,詩人的心情極其沉痛,用筆又極其詭譎多姿。
習慣上以“腸回”、“腸斷”表示悲痛欲絕的感情,李賀卻自鑄新詞,采用“腸直”的說法,愁思縈繞心頭,把紆曲百結的心腸牽直。 形象地寫出了詩人愁思的深重、強烈,可見他用語的新奇。
憑吊這種事情,一般只是生者對死者做,他卻反過來說鬼魂前來憑吊他這個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驚的詩中奇筆。 “雨冷香魂吊書客”,詩人畫出了一幅十分凄清幽冷的畫面,而且有畫外音,在風雨淋涔之中,他仿佛隱隱約約聽到秋墳中的鬼魂,在唱著鮑照當年抒發“長恨”的詩,他的遺恨就像萇弘的碧血那樣永遠難以消釋。
詩人表面上是說鮑照,實際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己胸中的塊壘。志士才人懷才不遇,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
此詩上半篇采用的是常見的由景入情的寫法,下半篇則是全詩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牽今夜腸應直”,在牽腸情思的引發下,一個又一個恍惚迷離的幻象在眼前頻頻浮現。
創造出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以幻象寫真情的獨特境界。詩人深廣的悲憤與瑰麗奇特的藝術形象之間達到了極其和諧的統一。
在用韻上,后半篇也與前半篇不同。前半篇雖然悲苦、哀怨,但還能長歌當哭,痛痛快快地唱出。
因而所選用的韻字正好是聲調悠長、切合抒寫哀怨之情的去聲字“素”與“蠹”。到后半篇,與抒寫傷痛已極的感情相適應,韻腳也由哀怨、悠長的去聲字變為抑郁短促的入聲字“客”與“碧”。
這是一首著名的“鬼”詩,其實,詩所要表現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詩人的自我形象。香魂來吊、鬼唱鮑詩、恨血化碧等等形象出現,主要是為了表現詩人抑郁未伸的情懷。
詩人在人世間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陰冥世界尋求同調,感情十分悲涼。
三、關于“鬼”的詩有哪些
1. 《秋來》
唐代:李賀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2. 《春坊正字劍子歌》
唐代:李賀
先輩匣中三尺水,曾入吳潭斬龍子。
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
蛟胎皮老蒺藜刺,鸊鵜淬花白鷴尾。
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
挼絲團金懸簏簌,神光欲截藍田玉。
提出西方白帝驚,嗷嗷鬼母秋郊哭。
3. 《蒿里》
兩漢:佚名
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稍踟躕。
4. 《南山田中行》
唐代:李賀
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
云根苔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蟄螢低飛隴徑斜。
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5. 《譴瘧鬼》
唐代:韓愈
屑屑水帝魂,謝謝無馀輝。如何不肖子,尚奮瘧鬼威。
乘秋作寒熱,翁嫗所罵譏。求食歐泄間,不知臭穢非。
醫師加百毒,熏灌無停機。灸師施艾炷,酷若獵火圍。
詛師毒口牙,舌作霹靂飛。符師弄刀筆,丹墨交橫揮。
咨汝之胄出,門戶何巍巍。祖軒而父頊,未沫于前徽。
不修其操行,賤薄似汝稀。豈不忝厥祖,靦然不知歸。
湛湛江水清,歸居安汝妃。清波為裳衣,白石為門畿。
呼吸明月光,手掉芙蓉旗。降集隨九歌,飲芳而食菲。
贈汝以好辭,咄汝去莫違。
四、寫鬼的名詩句有哪些
1. 《念奴嬌·登多景樓》宋代:陳亮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
2. 《生查子·獨游雨巖》宋代:辛棄疾
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3. 《擬挽歌辭三首》魏晉:陶淵明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空觴。
春醪生浮蟻,何時更能嘗!
肴案盈我前,親舊哭我旁。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
一朝出門去,歸來良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嶣峣。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
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其家。
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4. 《遠別離》唐代:李白
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
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
日慘慘兮云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
我縱言之將何補?
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
堯舜當之亦禪禹。
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
或云:堯幽囚,舜野死。
九疑聯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
帝子泣兮綠云間,隨風波兮去無還。
慟哭兮遠望,見蒼梧之深山。
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
5. 《秋來》唐代:李賀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五、描寫鬼的詩詞
描寫鬼的詩詞包括: 1、唐末李商隱《賈生》 原文: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譯文: 漢文帝求賢,宣示召見被貶臣子。
賈誼才能,確實高明無人能及。 只是空談半夜,令人扼腕嘆息。
文帝盡問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國事民生。 2、唐代杜甫《對雪》 原文: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瓢棄樽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譯文: 戰場上哭泣的大多是新死去兵士的鬼魂,只有老人一個人憂愁地吟詩。
亂云低低的在黃昏的地方,急下的雪花在風中飄舞回旋。 葫蘆丟棄了,酒器中沒有酒,火爐中的余火,好似照得眼前一片通紅。
前線戰況和妻子弟妹的消息都無從獲悉,憂愁坐著用手在空中劃著字。 3、元代曹伯啟《如夢令贈道夫二首(其一)》 原文: 有探奇索妙,命有人僧鬼笑。
難與老天爭,寂寞漢陵周廟。 權要。
權要。林樾有人清嘯。
譯文: 學習有探索奇妙之趣,命運卻窮愁潦倒、生計窘迫。 人很難與老天斗爭,漢、周時期所修建的陵廟如今也難抵寂寞。
權貴啊,權貴啊(究竟是什么呢?)樹蔭里有人發出一聲清越悠長的嘯鳴。 4、唐代杜甫《贈衛八處士》 原文: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譯文: 人生旅途常有別離不易相見,就像參星商星實在難得相遇。
今夜又是一個什么吉日良辰,讓我們共同在這燭光下敘談。 青春壯健年少歲月能有多少,轉瞬間你我都已經兩鬢如霜。
昔日往來的朋友一半已去世,我內心激蕩不得不連聲哀嘆。 5、唐代牛殳《琵琶行》 原文: 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一彈決破真珠囊,迸落金盤聲斷續。 飄飄飖飖寒丁丁,蟲豸出蟄神鬼驚。
秋鴻叫侶代云黑,猩猩夜啼蠻月明。 譯文: 不知何人用刀削制的這一琵琶,三尺春天的冰一樣難得,而且五音俱全。
一但彈起來時,好象把真珠袋撕破,真珠迸落在金盤中發出時斷時續的圓潤聲音。 弦音飄蕩發出冷冷的聲音,蟄伏的小蟲驚醒,神鬼聽后都驚起。
象秋鴻鳴叫呼喊伴侶北方代地的云變黑,象猩猩夜啼把南方蠻地月亮變得更明亮。 6、唐代杜甫《兵車行》 原文: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譯文: 你沒看見在那青海的邊上,自古以來白骨遍野無人收。
那里的新鬼含冤舊鬼痛哭,陰天冷雨凄慘哀叫聲不斷。 7、戰國屈原《九歌·國殤》 原文: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譯文: 將士們啊一去永不回返,走向迷漫平原路途遙遠。佩長劍挾強弓爭戰沙場,首身分離雄心永遠不屈。
真正勇敢頑強而又英武,始終剛強堅毅不可凌辱。人雖死亡神靈終究不泯,您的魂魄不愧鬼中雄英! 8、南宋文天祥《正氣歌》 原文: 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陰房闐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皂,雞棲鳳凰食。 譯文: 穿著朝服卻成了階下囚,被人用驛車送到了窮北。
如受鼎鑊之刑對我來說就像喝糖水,為國捐軀那是求之不得。 牢房內閃著點點鬼火一片靜謐,春院里的門直到天黑都始終緊閉。
老牛和駿馬被關在一起共用一槽,鳳凰住在雞窩里像雞一樣飲食起居。
六、描寫鬼的詩
中元雨中呈子晉》
朱熹(1130~1200)
徂署尚繁郁,大火空西流。
茲辰喜佳節,涼雨忽驚秋。
晼晚蘭徑滋,蕭萷庭樹幽。
炎氣一以去,恢臺逝不留。
刀筆隨事屏,塵囂與心休。
端居諷道言,焚香味真諏。
子亦翫文史,及此同優游。
《中元作》
李商隱(813~858)
絳節飄飄宮國來,中元朝拜上清回。
羊權須得金條脫,溫嶠終虛玉鏡臺。
會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
有城未抵瀛洲遠,青雀如何鴆鳥媒。
七、帶鬼字的詩句
新鬼煩冤舊鬼哭
出自:《兵車行》 年代:唐 作者: 杜甫
死亦為鬼雄
出自:《絕句》 年代:宋 作者: 李清照
白晝相逢半人鬼
出自:《悲歌贈吳季子》 年代:清 作者: 吳偉業
子魂魄兮為鬼雄
出自:《九歌 國殤》 年代:先秦 作者: 屈原
今旦在鬼錄
出自:《擬挽歌辭 其一》 年代:魏晉 作者: 陶淵明
戰哭多新鬼
出自:《對雪》 年代:唐 作者: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