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托物言志的古詩
1、《青松》現代·陳毅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2、《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3、《竹石》清·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4、《石灰吟》明·于謙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5、《畫菊》宋·鄭思肖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6、《菊花》唐·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7、《沁園春·雪》現代·**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二、誰知道托物言志的詩有哪些
早梅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體裁:【五古】 類別:【靜物】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早梅年代:【唐】 作者:【張謂】 體裁:【七絕】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銷。
注釋【詩文解釋】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
人們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發,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詞語解釋】迥:遠。
傍:靠。發:開放。
經冬:過冬。銷:這里指冰雪融化。
【詩文賞析】全詩即在于寫一個「早」字。寒冬剛過,百花未開,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際,為世界帶來生機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無數文人墨客踏雪尋訪,尋覓這凌寒獨放的早梅。
在遠離道路的溪水橋邊,詩人終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畫得惟妙惟肖,韻味十足,與詩人的精神心有靈犀。
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這首詠梅詩,則側重寫一個“早”字。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潔白如玉,又照應了“寒”字。
寫出了早梅凌寒獨開的豐姿。第二句寫這一樹梅花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
一個“迥”字,一個“傍”字,寫出了“一樹寒梅”獨開的環境。這一句承上啟下,是全詩發展必要的過渡,“溪橋”二字引出下句。
第三句,說一樹寒梅早發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應首句,是詩人把寒梅疑做是經冬而未消的白雪。一個“不知”加上一個“疑是”,寫出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恍惚之境。
最后定睛望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點出了。梅與雪常常在詩人筆下結成不解之緣,如許渾《早梅》詩云:“素艷雪凝樹”,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張謂的詩句則是疑梅為雪,著意點是不同的。
對寒梅花發,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詩人也都產生過類似的疑真的錯覺。宋代王安石有詩云:“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也是先疑為雪,只因暗香襲來,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謂異曲同工。
而張謂此詩,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著筆,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錄覓的認識過程。并且透過表面,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
讀者透過轉折交錯、首尾照應的筆法,自可領略到詩中悠然的韻味和不盡的意蘊。早梅年代:【唐】 作者:【齊已】 體裁:【五律】 類別:【靜物】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樹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
明年獨自律,先發映春臺。注釋【詩文解釋】萬木經受不住嚴寒的侵襲,枝干將被摧折。
梅樹的孤根卻吸取地下的暖氣,恢復了生氣。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獨開。
它的幽香隨風飄散,一只鳥兒驚異地看著這枝素艷的早梅。我想寄語梅花,如果明年按時開花,請先開到望春臺來。
【詞語解釋】望春臺: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義。【詩文賞析】齊已是鄉下貧苦人家的孩子,從小一邊放牛一邊讀書,學習非常刻苦。
幾年后,能夠吟詩作賦,被寺院長老發現,收進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雪,清晨齊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幾只報春的蠟梅花引來了報春鳥圍著梅花唱歌,齊已被這景色驚呆了,回寺后,馬上寫下了《早梅》這首詩。
這是一首詠物詩。全詩語言輕潤平淡毫無浮艷之氣,以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艷的風韻,創作了一種高遠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蘊深刻。
望梅花年代:【唐】 作者:【和凝】 體裁:【詞】春草全無消息,臘雪猶馀蹤跡。越嶺寒枝香自拆,冷艷奇芳堪惜。
何事壽陽無處覓,吹入誰家橫笛?憶梅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體裁:【五絕】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注釋【注釋】:這是李商隱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寫在百花爭艷的春天,寒梅早已開過,所以題為“憶梅”。
一開始詩人的思緒并不在梅花上面,則是為留滯異鄉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離長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遼闊而竟稱“天涯”,與其說是地理上的,不如說是心理上的。
李商隱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況下應柳仲郢之辟,來到梓州的。獨居異鄉,寄跡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悶,想不到竟一住數年,意緒之無聊郁悶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這個痛苦靈魂的心聲。定定,猶“死死地”、“牢牢地”,詩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遠地被釘死在這異鄉的土地上了。
這里,有強烈的苦悶,有難以名狀的厭煩,也有無可奈何的悲哀。屈復說:“‘定定’字俚語入詩卻雅。”
這個“雅”,似乎可以理解為富于藝術表現力。為思鄉之情、留滯之悲所苦的詩人,精神上不能不尋找慰藉,于是轉出第二句:“依依向物華。”
物華,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對美好春色時親切留連的意緒。
詩人在百花爭艷的春色面前似乎暫時得到了安慰,從內心深處升起一種對美好事物無限依戀的柔情。一、二兩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實際上“依依向物華”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兩種相反的感情卻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
三、托物言志的詩句
托物言志詩,指的是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種具體事物的一類詩歌。那么,一首好的托物言志詩,應該具有什么特點呢?
首先,既然是詠物詩,當然要能逼真地寫出所詠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攝出事物的神韻、品格來,即要做到“神似”。如南宋故臣鄭思肖的《畫菊》: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獨立疏芳,自甘寂寞,不求虛榮,不屑與“百花”為伍。它堅持節操,傲霜怒放,光彩照人,志趣未窮。這里的菊花具有了某種神韻,而菊花同時又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相對應的“百花”則是影射那些屈節仕元的故宋臣屬。
詩三四兩句化用朱淑貞“寧可抱頭枝上老,不隨黃葉舞西風”的詩句,精心刻畫了菊花寧帶著清香枯死枝頭,決不向北風屈服飄零落地的頑強精神,絕好地體現其耿耿忠心、錚錚鐵骨,及“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高風亮節。這里的“北風”一語雙關,字面上指大自然凜冽呼嘯的北風,實際上隱喻來自北方的元朝統治者。他們雖憑借強大的武力滅亡了南宋,但去無法征服像詩人這樣的孤臣義士。詩人以詠菊為題,運用擬人手法詠菊寫人,通過贊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其次,在欣賞詠物詩時,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下面這首明人于謙17歲時寫的《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
詩的首句寫石灰的來之不易,鏗鏘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錘百煉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擬人化的手法表現了石灰臨難不懼、處變不驚的不凡氣度,從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謙不畏艱險的性格。第三句詩人再次以擬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現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獻身的美德。同樣,從中也展示了詩人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英雄情懷。詩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是前三句的收結與歸宿,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樣,關鍵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志向,這也是詩人的志向和理想。我們可以說,作者句句寫石灰,正是句句寫自己。
再者,要注意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詠之物與詩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淺程度。
如黃巢落第后所作的《菊花》: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作者親切地稱“菊花”為“我花”,顯然把它作為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象征。那么,與之相對應的“百花”自然是喻反動腐朽的封建統治集團。
詩的三、四兩句極寫菊花盛開的壯麗情景,“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整個長安城,都開滿了帶著黃金盔甲的菊花,它們散發出陣陣濃郁香氣,直沖云天,浸透全城。這是菊花的天下,菊花的王國,也是菊花的盛大節日。思想的深刻,想象的奇特、設喻的新穎、辭采的壯麗、意境的闊大,都可謂前無古人。正因為這樣,作者筆下的菊花也就一變過去那種幽獨淡雅的靜態美,顯示出一種豪邁粗獷、充滿戰斗氣息的動態美。它既非“孤標”,也不止“叢菊”,而是花開滿城,占盡秋光,散發出陣陣濃郁的戰斗芳香,所以用“香陣”來形容。因此這首詩,無論意境、形象、語言、手法都有“奇”的特點,使人于詩作中讀出抒情詩人的高大形象,精神為之一振,耳目為之一新。
四、關于托物言志的古詩有哪些
1.《多麗·詠白菊》
宋代:李清照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皋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2.《詠蟬》
唐代: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不堪 一作:那堪)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3.《詠柳》
宋代: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4.《詠華山》
宋代:寇準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
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5.《詠牡丹》
宋代: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五、托物言志的古詩
顧炎武《精衛》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在獄詠蟬」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梅花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青松 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竹石 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畫菊》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菊花》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題菊花 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沁園春.雪 **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六、【有哪些托物言志的古詩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蟬 【作者】:李商隱 【年代】:唐五代【主題類別】:托物言志【題材】:五言律詩【韻類】:ingㄧㄥ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望岳 【作者】:杜甫 【年代】:唐五代【主題類別】:托物言志【題材】:五言古詩【韻類】:aoㄠ熬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名言名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注 釋】:1、岱宗:泰山別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2、鐘:賦予、集中.3、決:裂開.4、凌:躍上.【評 析】:詩以“望”入題,贊嘆東岳,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三、四句寫近望,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寫遙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心胸為之蕩滌.最后兩句寫望岳而生登臨峰頂之意愿.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之雄心,顯示出他堅韌不拔的性格和遠大的政治抱負.青溪 【作者】:王維 【年代】:唐五代【主題類別】:托物言志【題材】:五言古詩【韻類】:iㄧ衣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注 釋】:1、逐:循、沿.2、趣:同“趨”.3、澹:安靜.【評 析】:此詩借頌揚名不見經傳的青溪,來印證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閑.全詩自然清淡素雅,寫景抒情皆輕輕松松,然而韻味卻雋永醇厚.詩人筆下的青溪是喧鬧與沉郁的統一,活潑與安祥的揉合,幽深與素靜的融和.吟來令人羨慕向往.題李迪牡丹圖 花后無語荒草肥,焉知天外無驚雷?囊括涯內群魔亂,難忍鼠輩稱強賊.沖天一怒寒星落,十萬義士遙相隨.長驅直入九萬里,槍林彈雨奪金魁.。
七、關于托物言志的詩
(唐)駱賓王《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唐)虞世南《詠蟬》 垂瑞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唐)李商隱《詠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唐)李賀《南國十三首》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東風不用媒.(唐)來鵠《云》 千形萬象還成空,影水藏山片復重.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閑處作奇峰.(宋)鄭思肖《畫菊》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感遇?江南有丹橘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八、關于花或者托物言志的詩句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x04\x0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x04\x0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x04\x03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x04\x03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司馬光《客中初夏》\x04\x0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x04\x03聞說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孟浩然《訪袁拾遺不遇》\x04\x03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劉禹錫《再游玄都觀》\x04\x03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韓愈 《晚春》\x04\x03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x04\x03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李白 《金陵酒肆留別》\x04\x0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志南和尚《絕句》\x04\x03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李白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x04\x0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贈汪淪》\x04\x03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辛棄疾《西江月?明月別枝》\x04\x03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 《題菊花》\x04\x03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蘇軾 《浣溪沙?蔌蔌衣巾》石灰吟 于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蟬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秋風. 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體裁:【五古】 類別:【靜物】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張謂】 體裁:【七絕】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林村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銷.。
九、急需20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古詩的賞析(120
蟬 虞世南垂縷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渡湘江 杜審言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滕王閣詩 王勃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感遇 張九齡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春泛若耶溪 綦毋潛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際夜轉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馀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相思 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蜀道難 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yíng)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托物言志的詩句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