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時"開頭的詩句~
時倚檐前樹,遠看原上村。
時吟招隱詩,或制閑居賦。
時不可兮再得,君何為兮偃蹇?
時命若不會,歸應煉丹砂。
時人棄此物,乃與燕珉齊。
時作白纻詞,放歌丹陽湖。
時餐金鵝蕊,屢讀青苔篇。
時來極天人,道在豈吟嘆。
時哉茍不會,草木為我儔。
時從府中歸,絲管儼成行。
時來引山月,縱酒酣清暉。
時命乃大謬,棄之海上行。
時游敬亭上,閑聽松風眠。
時時慰風俗,往往出東田。
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
時來顧我笑,一飯葵與藿。
時來不關人,談笑游軒皇。
時時或乘興,往往云無心。
時泰多美士,京國會纓簪。
時無魏公子,豈貴抱關人。
時過或未來,兩鄉心已斷。
時泰解繡衣,脫身若飛蓬。
時聞天香來,了與世事絕。
時尋漢陽令,取醉月中歸。
時過菊潭上,縱酒無休歇。
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時將紅袖拂明月,為惜普照之馀暉。
時俗造次那得致,云霧晦冥方降精。
時哉高飛燕,絢練新羽翮。
時雖屬喪亂,事貴賞匹敵。
時危無消息,老去多歸心。
時危賦斂數,脫粟為爾揮。
時觀錦水釣,問俗終相并。
時下萊蕪郭,忍饑浮云巘。
二、誰有帶有歌字的詩句啊
丁都護歌 李 白 云陽上征去,兩岸饒商賈。
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 一唱都護歌,心摧淚如雨。
萬人鑿盤石,無由達江滸。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 這首詩真實地再現了拖船民工的繁重勞役。
開頭二句“云陽上征去 ,兩岸饒商賈”,點出拖船運石的地點、去向和環境 。 “上”,指出溯江北上,逆水行船 。
“征” ,表明拖船運石的勞役的路途遙遠。“兩岸饒商賈 ”,指船行運河兩岸多是繁華的商業城鎮,以逆水拖船的苦役與周圍環境的繁華熱鬧,兩相對比,更突出了拖船勞役的繁重艱辛,也渲染了環境氣氛。
“吳牛喘月時 ,拖船一何苦” ,這里以吳牛的典故表現氣候的炎熱,連吳地的水牛看見了月亮都誤以為是太陽而喘息,寫得極形象極生動 。“拖船一何苦”,說“一何苦”,直接道出拖船拉纖的艱苦,在酷熱難當的天氣下,拖船該有多辛苦。
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暴戾,表達了詩人對拉纖民夫的同情。 “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二句具體地細致地表現拖船民夫的痛苦,驕陽,重役,干渴,詩人抓住“水”這周圍環境的典型事物,突出地表現了拖船民夫所受的煎熬和痛苦。
“不可飲”,“半成土”,都渲染了纖夫的不堪忍受的痛苦。“一唱都護歌 ,心摧淚如雨”,是指纖夫們唱起哀傷的歌,悲痛得淚如雨下。
這是從具體地動作描寫,深入一步地表現纖夫內心的痛苦,直接地表達了他們的悲憤的心情。 “萬人鑿盤石 ,無由達江滸”,這里由拖船轉向“鑿石”,由寫人轉入寫景 ,由眼前的拖船運石宕開一筆寫到萬人鑿石,從更為廣泛的范圍來揭示封建統治者的罪惡和人民群眾的苦役重負。
“萬人”,“無由”,都突出表現了詩人極大的義憤。 “君看石芒碭,掩淚悲千古”,結尾以提醒句式,不寫纖悲,反寫石悲,以石之悲來襯托纖夫的悲,在進一層的描寫中表現出拖船纖夫的極深切的悲痛,表達了詩人深切的同情。
詩從遠到近,由景及人,由概括到具體,情景交融,遠近交織,感情深切真摯,形象生動鮮明,語言精煉。 贈汪倫 李 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李白乘坐著小船正要離開,忽然聽到岸邊傳來一陣陣踏歌聲,李白性格飄逸豪放,汪倫及村民們的踏歌相送也堪稱浪漫獷達,這樣的送別方式一反一般送別哀愁、憂郁、依依不舍的纏綿場面,正合詩人性格,因而也就足見汪倫對詩人的知心之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的后半是抒情。
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 深千尺 ”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 ,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系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 ”,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 。
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尋味。 秋浦歌(其十四) 李 白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郝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爐火照天地 ,紅星亂紫煙”,這兩句詩首先從視覺的角度來展現冶煉場夜間勞動的場景,從側面贊美了冶煉工人的創造性勞動 。
“紅星亂紫煙”,是描寫冶煉爐外火星四射,濃煙滾滾的景象,富于動態的美感。一個“亂”字,用得出神入化,將爐火飛濺的場面和冶煉工人夜間作業的緊張狀態都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了。
詩的三、四句“郝朗明月夜 ,歌曲動寒川”,大意是:被爐火映紅了臉膛的冶煉工人們,在明月朗朗的夜晚,一邊勞動,一邊充滿豪情地歌唱,歌聲響徹了寒夜中的秋浦水。這兩句詩是對富于力量和勞動熱情的冶煉工人進行直接贊美。
這里,詩人首先抓住“赧”的外貌特征進行描繪,從而將一批面映爐火紅光、熱情工作的勞動者的群像栩栩如生地給描繪出來了。同時 ,詩人富有感情地稱這些勞動者為“赧郎”,使人倍感親切。
應該說,第三句主要是描寫了勞動者的外貌及工作狀態,而第四句才是對冶煉工人們精神面貌和內心世界的深入挖掘 。“歌曲”抒發了冶煉工人的勞動熱情,使人聽了振奮不已,以致震動了“寒川”。
這樣,就恰切地表現了冶煉工人那種眾志成城、改造自然的偉大、粗獷、強悍的精神風貌。 參考資料:**teacher/*?id=383。
三、歌開頭的成語
歌功頌德 歌、頌:頌揚。
頌揚功績和德行。 《史記·周本紀》:“民皆歌樂之,頌其德。”
967 歌樓舞榭 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為歌舞娛樂而。
唐·呂令問《云中古城賦》:“歌臺舞榭,月殿云堂。” 501 歌聲繞梁 繞:回旋;梁:房屋的大梁。
歌聲回旋于。 《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
517 歌臺舞榭 榭:建筑在高臺上的房屋。演奏樂曲、表。
唐·呂令問《云中古城賦》:“歌臺舞榭,月殿云堂。”宋·辛棄疾。
530 歌舞升平 升平:太平。邊歌邊舞,慶祝太平。
有粉。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文王之初,天下誦而歌舞之。”
漢·張。 1633 歌鶯舞燕 歌聲宛轉如黃鶯,舞姿輕盈如飛燕。
亦形。 宋·蘇軾《錦被亭》詞:“煙紅露綠曉風香,燕舞鶯啼春日長。”
650 歌于斯,哭于斯 歌唱在這里,哭泣在這里。指安居的家宅。
《禮記·檀弓下》:“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
張老曰:‘美哉。 659。
四、形容人的歌曲的引入的開頭句子
1、讓人陶醉在優美的音樂旋律里而“沉醉不知歸路”.
2、繞梁三日,余音不絕,歡快灑落在心窩里,宛如一些活潑輕盈的精靈,在為心靈進行一次洗禮.
3、天籟之音.
4、宛如“又綠江南岸”的春風,悄聲無息;又如“隨風潛入夜”的春雨,潤物無聲.
5、溫暖明凈的歌.
6、擁有陽光般溫暖美好的歌曲.
7、優美的靈魂,優美的歌謠.
8、這首歌聲音悠揚婉轉,純潔好聽.
9、宛如陽春白雪,天籟之音,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啊!
10、動聽的音樂就像是飛舞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也像是叮咚的泉水在山間流淌,有時候,也像是璀璨的星辰,在夜空用閃爍.
11、返璞歸真的童樂.
12、歌聲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細細聽來,一種深沉卻飄然出世的感覺會理科占據認得心頭,仿佛一切塵囂都已遠去,只有這天籟之音.
13、更如朗照松間的明月,清幽明凈.
14、氣勢恢弘的歌.
15、清純不一般的歌.
16、讓人深在浮世中,卻有皓月當空,清風徐徐之感.
17、音樂是萬德胚胎的源泉.不為音樂所動的人,我必定把他比做木石.假使身充教師而不會唱歌,那簡直沒有為人師的資格.
18、音樂是思維著的聲音.
19、音樂是熱情洋溢的自由藝術,是室外的藝術,象自然那樣無邊無際,象風,象天空,象海洋.絕不能把音樂關在屋子里,成為學院派藝術.
20、音樂是靈魂的完美表現.
21、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滲透我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尋常人無以自拔的苦難.
22、音樂家的藝術不在于直接描繪形象,而在于把心靈置于這些對象能夠在心靈里創造的情緒中去.
23、音樂常使死亡遲延.
五、我字開頭的詩句
我有握中璧,雙飛席上珍。—— 唐· 李隆基《左丞相說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
我家柱石衰,憂來學丘禱。—— 唐· 李昂《上巳日賜裴度》
我家帝子傳王業,積善終期四海同。—— 唐· 徐氏《和題丹景山至德寺》
我憑闌干日向西。—— 唐· 李煜《送鄧王二十弟從益牧宣城》
我懷滄洲想,懿爾白云吟。—— 唐· 徐彥伯《和李適答宋十一入崖口五渡見贈》
我粢既絜,我醴既澄。—— 唐· 薛稷《郊廟歌辭?儀坤廟樂章?昭升》
我今與子非一身,安得死生不相棄。—— 唐· 張籍《各東西》
我無耒與網,安得充廩廚。—— 唐· 張籍《野居》
我去秦城中,子留汴水湄。—— 唐· 張籍《別段生》
我初有章句,相合者唯君。—— 唐· 張籍《哭于鵠》
我思攜手人,逍遙任心腹。—— 唐· 張籍《懷友》
我念出游時,勿吟康樂文。—— 唐· 張籍《獻從兄》
我有辭鄉劍,玉鋒堪截云。—— 唐· 李賀《琴曲歌辭?走馬引》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元代·高明《琵琶記》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譚嗣同《獄中題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