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柳的著名詩句
1、《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2、《青門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3、《長安新柳》
唐·陳光
九陌云初霽,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邊春。
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
一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
4、《臨川見新柳》
唐·崔櫓
不見江頭三四日,橋邊楊柳老金絲。
岸南岸北往來渡,帶雨帶煙深淺枝。
何處故鄉牽夢想,兩回他國見榮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殺遠人人不知。
5、《柳》
唐·崔櫓
風慢日遲遲,拖煙拂水時。
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
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饑。
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
6、《題柳》
唐·狄煥
天南與天北,此處影婆娑。
翠色折不盡,離情生更多。
雨余籠灞岸,煙暝夾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繼得么。
7、《新柳》
唐·杜牧
無力搖風曉色新,細腰爭妒看來頻。
綠蔭未覆長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幾處傷心懷遠路,一枝和雨送行塵。
東門門外多離別,愁殺朝朝暮暮人。
8、《柳絕句》
唐·杜牧
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
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拂溪。
9、《柳》
唐·方干
搖曳惹風吹,臨堤軟勝絲。
態濃誰為識,力弱自難持。
學舞枝翻袖,呈妝葉展眉。
如何一攀折,懷友又題詩。
10、《柳》
唐·韓偓
一籠金線拂彎橋,幾被兒童損細腰。
無奈靈和標格在,春來依舊褭長條。
11、《柳》
唐·韓琮
折柳歌中得翠條,遠移金殿種青霄。
上陽宮女含聲送,不忿先歸舞細腰。
12、《柳》
唐·韓溉
雪盡青門弄影微,暖風遲日早鶯歸。
如憑細葉留春色,須把長條系落暉。
彭澤有情還郁郁,隋堤無主自依依。
世間惹恨偏饒此,可是行人折贈稀。
13、《詠柳》
唐·韓偓
褭雨拖風不自持,全身無力向人垂。
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里時。
14、《柳》
唐·李嶠
楊柳郁氤氳,金堤總翠氛。
庭前花類雪,樓際葉如云。
列宿分龍影,芳池寫鳳文。
短簫何以奏,攀折為思君。
15、《垂柳》
唐·李商隱
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東。
朝佩皆垂地,仙衣盡帶風。
七賢寧占竹,三品且饒松。
腸斷靈和殿,先皇玉座空。
16、《柳》
唐·李商隱
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宮先騁舞姬腰。
清明帶雨臨官道,晚日含風拂野橋。
如線如絲正牽恨,王孫歸路一何遙。
17、《柳》
唐·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18、《題柳》
唐·李中
折向離亭畔,春光滿手生。
群花豈無艷,柔質自多情。
夾岸籠溪月,兼風撼野鶯。
隋堤三月暮,飛絮想縱橫。
19、《憶秦娥·簫聲咽》
唐·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20、《閨怨》
唐·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二、寫柳的詩句是什么
詠柳詩歌賞析 柳樹是古代詩歌中的重要意象。
圍繞它,無數文人學士創作了無數的華章名篇。研究它們,分析它們,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中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一環。
現擇其一些名篇加以分析。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該詩運用擬人手法,將柳樹比成一個風姿綽約的小家碧玉,嫵媚動人,又運用設問加比喻的妙句,把春風比做一位能工巧匠,歌頌了充滿生機的春光,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
贈柳 李商隱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詩歌首聯作者好象站在云天之上,視野從長安的章臺街巷延伸到楚地的郢路,到處都是滿目的柳樹。人人都說它風流無比,我來到這兒又正是它最漂亮的時節。
沿著小橋一路走去,小橋到了盡頭,而放眼望去,順著長堤看去,一眼望不到頭。頸聯對仗工整,表現了作者對柳樹的熱愛之情。
尾聯“忍”其實是不忍。怎能忍心看著柳絮飄花,飛上酒樓,撲打酒旗。
因為柳絮一飛,春天就即將過去。表現了作者對春光的熱愛。
柳 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復帶煙。
本詩描寫的是秋日之柳,卻先從春柳寫起。柳條飛舞,追逐著東風,在酒筵之上,跟隨著舞女翩翩起舞。
旖旎的春光使人如癡如醉,樂而忘返。三四句卻陡起波瀾,如何肯到了凄清的秋日,在斜陽之下,在陣陣蟬鳴聲中,垂柳又該多么傷感呢?詩歌欲揚先抑,寄托了作者個人的無限感慨,自傷時光飛逝,而個人卻無報國之門,郁郁不得志。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在他的詩集中,單以柳為題的詩,就多達十幾首,詩句中用到柳字的就更多了。大致分來,有下面幾種情況。
一、詠柳喻人 在眾多植物中,楊柳抽絲發芽是較早的,因此常為敏感的詩人捕捉來描寫春天。約定俗成,楊柳成為春天的象征。
這類詩的代表作是《贈柳》:“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首聯寫柳樹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寫出了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出時間是春天。
頷聯寫柔長的柳枝在春風的吹拂下,翩躚起舞。“風流”“婀娜”寫了柳的體態輕盈,宛若妙齡女郎,非常動人。
頸聯、尾聯寫綿延不斷的柳色牽引著詩人的目光,越過橋堤,來到了繁華的人間。花飛似“雪”則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而其中也暗含離凋謝不遠的意味,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
全詩八句,純用白描,篇中不著一個“柳”字,卻句句寫柳,而字里行間仿佛晃動著一位窈窕女郎的身影,婀娜多情。詠柳實際是詠人,對柳的愛憐也就是對人的依戀和思念。
二、詠柳自傷 楊柳柳枝纖細苗條,與美女的身材相吻合,因此古人常以楊柳作為美女的寫照。這類詩的代表作是《柳》:“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詩寫的是寫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你看,在士女如云的樂游苑上,在繁華似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飄然起舞的舞女在熱鬧的舞筵上結合了起來,分不清誰是舞女,何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優美!而眼前的秋柳,卻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種景象。
“清秋”“斜陽”“秋蟬”點染了環境的凄涼,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詩人正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表達了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
全詩句句寫柳,卻不著一個“柳”字。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
詩人年輕時充滿幻想和信心,懷有遠大抱負,正如洋溢著勃勃生機的春柳。然而由于黨爭傾軋,詩人一直過著一種沉淪的生活,詩中經歷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身世的真實寫照。
。 三、詠柳送別 柳諧音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絲柔長,風吹而成纏綿難舍之狀,故古人常折柳送別。
這類詩的代表作是《離亭賦得折楊柳》:“暫憑尊酒送無聊,莫損愁眉與細腰。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對于無可奈何的分別,只能暫時憑借杯酒來驅遣離愁。
既然不能挽回,那就好好保重身體。除了死亡沒有比分別更痛苦的了,春風就不要吝惜長長的柳條,讓分別的人們盡量攀折吧!面對楊柳依依,枝條曼舞,一派多情難舍之狀,友人卻要分別而去,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生怨? 四、渲染氣氛 在李商隱的詩中,有不少詩句借用柳樹,或正襯,或反襯,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
前者如《隋宮》中的兩句:“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正面渲染了隋朝亡國后的凄涼景象。
后者如《二月二日》中的兩句:“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花、柳、蜂、蝶是春天生命與活力的標志,但它們卻不會顧及人的悲歡哀樂,這和失去了生命的春天的詩人形成了鮮明對照,從而反襯出詩人的凄苦心境。
《詠柳》賞析 馬茂元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是一首詠物詩,寫的是早春二月的楊柳。 寫楊柳。
三、描寫柳的著名詩句
1、《詠柳》唐·賀知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2、《青門柳》唐·白居易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3、《長安新柳》唐·陳光九陌云初霽,皇衢柳已新。
不同天苑景,先得日邊春。色淺微含露,絲輕未惹塵。
一枝方欲折,歸去及茲晨。4、《臨川見新柳》唐·崔櫓不見江頭三四日,橋邊楊柳老金絲。
岸南岸北往來渡,帶雨帶煙深淺枝。何處故鄉牽夢想,兩回他國見榮衰。
汀洲草色亦如此,愁殺遠人人不知。5、《柳》唐·崔櫓風慢日遲遲,拖煙拂水時。
惹將千萬恨,系在短長枝。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饑。
故園歸未得,多少斷腸思。6、《題柳》唐·狄煥天南與天北,此處影婆娑。
翠色折不盡,離情生更多。雨余籠灞岸,煙暝夾隋河。
自有佳名在,秦松繼得么。7、《新柳》唐·杜牧無力搖風曉色新,細腰爭妒看來頻。
綠蔭未覆長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幾處傷心懷遠路,一枝和雨送行塵。
東門門外多離別,愁殺朝朝暮暮人。8、《柳絕句》唐·杜牧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
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拂溪。9、《柳》唐·方干搖曳惹風吹,臨堤軟勝絲。
態濃誰為識,力弱自難持。學舞枝翻袖,呈妝葉展眉。
如何一攀折,懷友又題詩。10、《柳》唐·韓偓一籠金線拂彎橋,幾被兒童損細腰。
無奈靈和標格在,春來依舊褭長條。11、《柳》唐·韓琮折柳歌中得翠條,遠移金殿種青霄。
上陽宮女含聲送,不忿先歸舞細腰。12、《柳》唐·韓溉雪盡青門弄影微,暖風遲日早鶯歸。
如憑細葉留春色,須把長條系落暉。彭澤有情還郁郁,隋堤無主自依依。
世間惹恨偏饒此,可是行人折贈稀。13、《詠柳》唐·韓偓褭雨拖風不自持,全身無力向人垂。
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里時。14、《柳》唐·李嶠楊柳郁氤氳,金堤總翠氛。
庭前花類雪,樓際葉如云。列宿分龍影,芳池寫鳳文。
短簫何以奏,攀折為思君。15、《垂柳》唐·李商隱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東。
朝佩皆垂地,仙衣盡帶風。七賢寧占竹,三品且饒松。
腸斷靈和殿,先皇玉座空。16、《柳》唐·李商隱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
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宮先騁舞姬腰。清明帶雨臨官道,晚日含風拂野橋。
如線如絲正牽恨,王孫歸路一何遙。17、《柳》唐·李商隱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18、《題柳》唐·李中折向離亭畔,春光滿手生。
群花豈無艷,柔質自多情。夾岸籠溪月,兼風撼野鶯。
隋堤三月暮,飛絮想縱橫。19、《憶秦娥·簫聲咽》唐·李白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20、《閨怨》唐·王昌齡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四、描寫柳的詩句
塞下曲六首(1)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春夜洛城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初春小雨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觀獵 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
回春射雕處,千里暮云平。楊柳枝 溫庭筠 織錦機邊鶯語頻,停梭垂淚憶征人。
塞門三月猶蕭索,縱有楊柳未覺春。過襄陽樓 元稹 襄陽樓下樹陰成,荷葉如錢水面平。
拂水柳花千萬點,隔樓鶯舌兩三聲。有時水畔看云立,每日樓前信馬行。
早晚暫教王粲上,庾公應待月華明。鶯梭 劉克莊 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蠶婦吟 謝枋得 子規啼徹四更時,起視蠶稠怕葉稀。
不信樓頭楊柳月,玉人歌舞未曾歸。奉和杜相公發益昌 岑參 相公臨戎別帝京,擁麾持節遠橫行。
朝登劍閣云隨馬,夜渡巴江雨洗兵。山花萬朵迎征蓋,川柳萬條拂去旌。
暫到蜀城應計日,須知明主待持衡。咸陽城東樓 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送春 朱弁 風煙節物眼中稀,三月人猶戀褚衣。
結就客愁云片段,喚回鄉夢云霏微。小桃山下花初見,弱柳沙頭絮未飛。
把酒送春無別語,羨君才到便成歸。城東早春 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寒食 韓翎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絕句 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柱杖無時夜叩門。客中初夏 司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晴。初夏睡起 楊萬里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春日偶成 程顥 云淡風輕過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寓意 晏殊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云無跡任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幾日寂寥傷酒后,一番蕭索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初歸石湖 范成大 曉霧朝暾紺碧烘,橫塘西岸越城東。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葉中。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
當時手種斜橋柳,無數鳴蜩翠掃空。春日登城 鄭思肖 城頭啼鳥隔花鳴,城外游人傍水行。
遙認孤帆何處去,柳塘煙重不分明。浣溪沙 馮延巳 春到青門柳色黃,一梢紅杏出低墻。
鶯窗人起未梳妝。繡帳已闌離別夢,玉爐空裊寂寥香。
閨中紅日奈何長。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待與何人說!永遇樂 李清照 詳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五、關于“柳”的詩句
柳,姿態婀娜,搖曳多姿,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常用來作為抒情言志的對象。唐詩中的詠柳佳作更是不可勝數。其中當數賀知章的《詠柳》詩最為著名: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詩歌一反前人以楊柳的形象形容美人身段苗條的寫法,而使楊柳化身為美人“碧玉”而出現,用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刻畫出楊柳那曼長披拂的枝條、嫩綠的新葉在春風吹拂中的迷人的姿態。
在唐朝詩人中,對柳最有感情的當數李尚隱了。在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贈柳》詩描繪春柳風姿:
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
見說風流極,來當婀娜時。
橋回行欲斷,堤遠意相隨。
忍放花如雪,青樓撲酒旗。
“掩映”“參差”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風流”“婀娜”寫柳的體態輕盈,花飛似“雪”則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
而《柳》是寫秋日之柳: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寫秋柳,又以春柳作比。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
同是詠柳,詩人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感情:寫春柳,突出其對春柳繁華的欣喜之情、愛惜之情;寫秋柳,則表現詩人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
詠柳,在唐詩中常被用以賦別。羅隱的《柳》就是運用比興手法,借助春柳的形象,寫暮春晴日長安城外、灞水岸邊送別情景的: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在賦別詩中,詩人一般以折柳相贈惜別。如戴叔倫的《堤上柳》:
垂柳萬條絲,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是妾斷腸時。
施肩吾的《折楊柳》:
傷見路旁楊柳春,一重折盡一重新。
今年還折去年處,不送去年離別人。
而雍裕之的《江邊柳》則別出新意:
裊裊古堤邊,青青一樹煙。
若為絲不斷,留取系郎船。
詩中女主人公不僅沒有折柳贈別,倒希望柳絲綿綿不斷,以便把情人的船兒系住,永不分離。
另外,白居易的《勤政樓西老柳》用簡括的筆觸勾勒了一幅“臨風立馬圖”,又是詩人的自畫像: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支柳,長慶二年春。
而唐彥謙的《垂柳》詩又別有寓意:
絆惹春風別有情,世間誰敢斗輕盈。
楚王江畔無端種,餓損纖腰學不成。
這首詩不僅寫出垂柳的婀娜多姿,別具柔情,而且聯想到楚靈王“愛細腰,宮女多餓死”的故事,托物寄興,諷刺矛頭直指皇帝及其為首的封建官僚集團,于柔情中見犀利,于含蓄中露鋒芒,堪稱“詠柳”詩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