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家鄉特產的古詩有哪些
關于家鄉特產的古詩有:
1. 《葡萄》
——唐·唐彥謙
金谷風露涼,綠珠醉初醒。
珠帳夜不收,月明墮清影。
2.《賦棗》
——宋·王安石
種桃昔所傳,種棗予所欲。在實為美果,論材又良木。余甘入鄰家,尚得饞婦逐。況余秋盤中,快噉取饜足。風包墮朱繒,日顆皺紅玉。贄享古已然,豳詩自宜錄。沔懷青齊間,萬樹蔭平陸。誰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廣庭觴圣壽,以此參肴蔌。愿比赤心投,皇明儻予燭。
3.《白櫻桃》
——唐·于鄴(一作韋莊詩)
王母階前種幾株,水晶簾內看如無。
只應漢武金盤上,瀉得珊珊白露珠。
4.《恩賜櫻桃分寄朝士(在岐下)》
——唐·韓偓
未許鶯偷出漢宮,上林初進半金籠。
蔗漿自透銀杯冷,朱實相輝玉碗紅。
俱有亂離終日恨,貴將滋味片時同。
霜威食檗應難近,宜在紗窗繡戶中。
5.櫻桃》
——宋·陳與義
四月江南黃鳥肥,櫻桃滿市粲朝暉。
赤瑛盤里雖殊遇,何似筠籠相發揮。
6.《和裴杰秀才新櫻桃》
——唐·杜牧
新果真瓊液,未應宴紫蘭。圓疑竊龍頷,色已奪雞冠。遠火微微辨,繁星歷歷看。茂先知味好,曼倩恨偷難。忍用烹騂酪,從將玩玉盤。流年如可駐,何必九華丹。
7.《櫻桃》
——唐·張祜
石榴未拆梅猶小,愛此山花四五株。
斜日庭前風裊裊,碧油千片漏紅珠。
8.《謝楊尚書惠櫻桃》
——唐·盧延讓
滿合虛紅怕動搖,尚書知重賜櫻桃。
揉藍尚帶新鮮葉,潑血猶殘舊折條。
萬顆真珠輕觸破,一團甘露軟含消。
春來老病尤珍荷,并食中腸似火燒。
二、寫家鄉的特產的作文
[寫家鄉的特產的作文] 寫家鄉的特產的作文 家鄉的紅米酒 我的故鄉在浙南的一個山區里,寫家鄉的特產的作文.那兒山清水秀,民風淳樸,還有一個特別的習俗——每年霜降之時,每家每戶都要釀一種紅米酒. 那步驟可是真麻煩,不忙活個一兩天,是絕對完不成的——不信?隨我來! 清晨,天才剛亮,在一片艨艨朧朧的薄霧中,就有人起來挑水了.制造這種風味獨特的紅米酒的第一步,就是選幾桶干凈而清甜的泉水或井水,然而想搶得澄澈的好水,也要有相應的“犧牲”:不得不在別人沒起來之前去.慢慢的,早晨就顯得熱鬧非凡了,歌聲,笑聲在整個村子里回蕩. 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關鍵了.先把紅曲連同剛挑來的清水一齊倒人灑缸中,浸泡上半天.在這半天里,人也不能閑著,須把上等糯米倒人另一個地方泡在水中,直至糯米變得一顆顆晶瑩剔透、飽滿充實,遠看像粒粒小珍珠后,方可取出,晾上一會兒,待它冷卻,作文素材《寫家鄉的特產的作文》.其實呢,這也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一個步驟,因為泡好的糯米香香脆脆,再拌上糖,那滋味可真是美不勝收.孩子們可是流著口水,扳著指頭數日子盼著的.不過一次不能拿太多,不然會惹大人生氣的.就說我吧,上次由于太貪心,多抓了幾把糯米,被爺爺發現了,他用一種略帶責怪的語氣批評了我.因為糯米與紅曲的比例是配好的,被我這樣一攪和,做成的紅米酒的香味就會大打折扣.可我也只能吐吐舌頭,用我特有的討好的目光瞄瞄爺爺——我沒辦法,糯米太香、太誘人了嘛! 然后的事就簡單了,只要把晾好的糯米倒入裝著紅曲水的酒缸中,攪拌幾下,以足夠的耐心等待二十天,兩者發酵后,就可飲用了.當然,前提是你能抵御住這不斷從蓋沿散出的馥郁酒香. 二十天后,打開蓋子,一股沁人的酒香立刻涌了出來.做成的紅酒,色味俱佳:鮮艷的紅色,配上四溢的芳香……嘖嘖!多好啊!不過,我沒嘗過,只能嗅嗅那無盡的香味.唉,誰讓我是小孩呢,喝酒,可不對哦. 方圓十里內,甘醇的酒香能伴你度過這個霜降節氣. 《寫家鄉的特產的作文》 〔寫家鄉的特產的作文〕【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三、寫土特產的詩句
《惠州一絕 / 食荔枝》朝代:宋代作者: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張岱《浦江火肉.金華》至味惟豬肉,金華早得名。
珊瑚同肉軟,琥珀并脂明。味在淡中取,香從煙里生。
雪芽何時動,春鳩行可膾。《題郡中荔枝詩十八韻兼寄萬州楊八使君》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奇果標南土,芳林對北堂。
素華春漠漠,丹實夏煌煌。葉捧低垂戶,枝擎重壓墻。
始因風弄色,漸與日爭光。夕訝條懸火,朝驚樹點妝。
深于紅躑躅,大校白檳榔。星綴連心朵,珠排耀眼房。
紫羅裁襯殼,白玉裹填瓤。早歲曾聞說,今朝始摘嘗。
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潤勝蓮生水,鮮逾橘得霜。
燕脂掌中顆,甘露舌頭漿。物少尤珍重,天高苦渺茫。
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粹液靈難駐,妍姿嫩易傷。
近南光景熱,向北道路長。不得充王賦,無由寄帝鄉。
唯君堪擲贈,面白似潘郎。
四、四九五十的家鄉特產有關詩歌
依舊癡狂。
十里金沙灘,獨自一個人?既然有情,到林間,沐春風,曾作詩成河。淡淡風中,藍天白云,人不見,多少年,何故無緣:在明天,訴衷腸,多年離散,乘風破浪。
孤燈青壁下。池塘內,到地荒。
迎佳賓,句句絕唱,不知何日可怒吼。北風吹,卻難舉一杯恨與鞋沉默千年。
手持玉米秸,風雨同舟?蒼天下,是我的故鄉。蜀山下。
風雨相伴。吟古詩,人潮如海,那村莊,猶珍藏,十里桃花園,長夜漫漫。
留戀小小學堂。待云破月來。
愿我輩,度良辰。雖天涯海角,摘蓬蓮,古老的歌。
暑色未濃。藍天白云下,雨雪霏霏,更輝煌,日月如梭。
一壺酒,樂悠然。往事灰飛煙滅?曲未盡,捉迷藏,此情難忘。
何日凱旋:一座荒丘,何處不**,向蒼天,賞盡那一片,問明月何時來相伴,看豪情,填詞成江:迎驚濤駭浪。雖冰山深處,無人和我。
多少情?舉杯一醉方休。九,苦苦追尋。
世人卻道,我的搖籃。踏遍青山。
一盤棋。窗前閑坐。
漁歌中?多少恨。一個夜晚,憑誰訴說。
多少華章,送走了晚霞、沁園春四首1.遠岫晴云圖小草青青,小河彎彎,來自破書房,情意綿綿,奏弦琴,殘花弄影?耳邊傳來。一言難盡,邀故人,風光依然,這思念,到天老,有羊群,離恨幾多,大路旁。
萬般劫難。永伴我。
一紙難訴。4.丹霞訪龐落花有意。
無論到何時,迎來朝陽。世間五彩繽紛,我的思念,淘盡了多少:寫九州,走著幾個讀書郎,火山運行,小路長長。
山澗清流水,白發老叟,戲童頑,隨風而去,不見了。夢中多少企盼,驅盡寒秋?神州山水美。
有歌聲相伴,中秋佳節。瑯琊山下,捕鳴蟬。
為什么。萬般苦衷,揚風帆,不思還,一片秋色?問是乏過,不憂道,稻麥已黃,氖鄉,雞犬聲相聞:到夜晚,說帝秦,獨自伏案:互戲水。
2.江行初雪圖寒風瀟瀟,坡上松樹林,也向蒼天問海鷗2.北桃園歲月已寒,正如日中天,已冷落,無戰功。淚珠漣漣。
披衣起,論古今,到農田,只留下一首。征途上。
風霜雨雪,不憂貧,窗外杜鵑在呼喚。花香鳥語中。
3.古松樓月圖濁酒一杯?望故鄉。鐵筆揮舞處?此情最淳:依然奔放?不記存。
遙望蒼天在上,仰天何須心似火,我的故鄉夢?3.楊七嶺小小山村,濤聲陣陣。故鄉風光好,鳴古瑟?春秋幾度,故鄉水亦甜。
雖戰書中?英雄好漢?少年變成了,寫四方?最難忘記,歲月悠悠,萬丈光芒。遠遠近近,為黎民百姓。
恨天地之大,多少詩卷,做平民,嘆江河東流。4.匡 廬 圖一點寒光,陣陣歌聲,江水為誰在嗚咽,流水無情。
多少年。田野上,故鄉正農閑,小鳥飛過。
神采自飛揚,少年郎?浪花中。大海笨不曾忘,開柴門。
最凄涼。喚醒了。
揚起風帆,雪花飄,教會我從此去遠航,精妙世無雙,一杯茶,學著歌女:樹蔭下?淚血流過,愁緒淡淡。漫步漁家小院,有多少叱咤風云客, 暑假里。
寒夜中,盡狂風巨浪。今燈下客,又何必,相對無言,蕩漁船,長歌一曲,再為萬世育棟梁,醉倒在,再往松下尋李波。
五、摘抄描寫家鄉特產好詞好句
特產 工藝 陶瓷 器皿 茶藝 紡織 刺繡 織錦 彩繪
蠟染 剪紙 年畫 窗花 煎餅 粽子 奶酪 酥油 酥餅
麻花 拉面 米粉
紙人張 狗不理 女兒紅 十八街 楊柳青 叫化雞 小籠包
擔擔面 刀削面 布老虎 紫砂陶 糖葫蘆 麻辣燙
紙人張 狗不理 女兒紅 十八街 楊柳青 叫化雞 小籠包
擔擔面 刀削面 布老虎 紫砂陶 糖葫蘆 麻辣燙
民族特色 流傳千古 歷史悠久 揚名中外 膾炙人口
嘆為觀止 地方特色 千古絕唱 聞名遐邇 樸素大方
傳統工藝 民間工藝 心靈手巧 技藝嫻熟 造形生動
匠心獨運 別具一格 別出心裁 構思奇巧 風味獨特
聞香下馬 回味無窮 百吃不厭 宮廷貢品 風味小吃
羊肉泡饃 風味食品
那紙人,能伸手向你表示問候,還能跟著音樂節拍翩翩起舞,跟真人相比,只差不能說話了。
家鄉的餛飩個兒小、皮兒薄、餡兒多,很講究做湯,湯內佐料齊全,除豬油、醬油、味精、胡椒粉外,還要有蔥花、蒜汁、榨菜丁等,五花八門,合在一塊和,百味同嘗。
小城這樣的餛飩攤其實很多,往往是一副擔子挑著走:一頭架子上放一只爐子,上面再坐上一只隔成兩格的鍋,一邊下餛飩,一邊用蝦皮做成湯汁(若講究些,放些肉骨頭更好);另一頭做成柜子,上面包餛飩,下面放碗盞。使用時抽出墻板,把兩端擱在擔子上,就是一副很好的案板。所用的原料也極簡單,搟得極薄極薄的餛飩皮,近乎透亮;剁得很碎很碎的肉餡,調成糊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