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觀音菩薩的詩句
1.行道觀音贊 盡聞不住,業識忙忙。
空所空滅,遍界難藏。 特地經行往那方。
2.觀音贊 楊柳枝頭,琉璃瓶里。 一滴渾無,千波競起。
步步金蓮襯足生,何曾踏著自家底。 3.啞子觀音贊 贊者舌禿,畫者口啞。
籃里錦鱗,愈增高價。 4.觀音贊二首 鰲翔海運,地迥天空。
一瓶凈水,五濁惡風。 安得眾生界具證圓通。
5、觀音偈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凈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周塵剎, 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 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做度人舟。
6、《觀音詩》金沙池裊玉蓮馨,殿閣階墀盡水精。 云化路歧通萬國,風飄舟楫濟群生。
座妝珪璧霜猶暗,衣綴珠璣月不明。 若向險途逢八難,只勞心念諷持名。
7、《觀音大士贊》足下青蓮花半敷,倚巖危坐手輪珠。 普門真境難描邈,剛被人傳入畫圖。
8、《觀音大士贊》 過去正法明,現前觀自在。 眼觀諸音聲,耳聽眾妙色。
二義俱寂滅,誰受此說者。 是說亦寂滅,誰為此說者。
能觀及所觀,能聽洎所聽。 返觀觀聽者,是亦無所有。
大哉觀世音,快說如是法。 是法不思議,聽者亦希有。
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 作此如幻言,贊是真實相。
擴展資料:觀世音菩薩,在隨類應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過觀世音菩薩本身的大菩薩相,是大丈夫相。
比如《華嚴經》說:“勇猛丈夫觀自在”。 唐代以前的觀音,以大丈夫相居多,也現女相。
但到后來,特別是妙善公主的傳說流行以來,漢地的觀音形像越來越趨向女性化,如提到的民間流傳的三十三觀音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學者,則直稱觀音為東方的女神。
佛教所說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種內心特性具有類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現為日常行為中即是愛,比如母親對于兒女的愛是深重和無微不至的。 但是佛教認為:世間的愛是私我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是愛的無我擴大。
印順法師認為這是觀世音菩薩被塑造為女性的重要原因。 因為觀世音菩薩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救度一切眾生,如慈母愛自己的兒女一樣。
所以觀世音應現女身,擴大無私的大愛,泛愛廣大眾生成為菩薩的平等慈悲。
二、描寫觀音的詩句
觀音偈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凈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周塵剎, 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 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做度人舟。《西游記》這樣描述:理圓四德,智滿金身。
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云巧迭盤龍髻,繡帶輕飄彩鳳翎。
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絨裙,金落索,瑞氣遮迎。眉如小月,眼似雙星。
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凈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解八難,度群生,大慈憫。
故鎮太山,居南海,救苦尋聲,萬稱萬應,千圣千靈。蘭心欣紫竹,蕙**香藤。
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觀音。
三、描寫觀音的詩句
觀音偈
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凈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周塵剎, 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 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做度人舟。
《西游記》這樣描述:理圓四德,智滿金身。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云巧迭盤龍髻,繡帶輕飄彩鳳翎。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絨裙,金落索,瑞氣遮迎。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凈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解八難,度群生,大慈憫。故鎮太山,居南海,救苦尋聲,萬稱萬應,千圣千靈。蘭心欣紫竹,蕙**香藤。他是落伽山上慈悲主,潮音洞里活觀音。
四、有關菩薩觀音的詩句都有哪些呢
觀世音菩薩贊 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凈莊嚴累劫修 浩浩紅蓮安足下 灣灣秋月鎖眉頭 瓶中甘露常遍灑 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常作度人舟端坐普陀常入禪,眾生有叩遍垂憐。
欲知感應玄妙義,請看一月印萬川。 余自來天臺,凡經幾萬回。
一身如云水,悠悠任去來。逍遙絕無鬧,忘機隆佛道。
世途岐路心,眾生多煩惱。兀兀沉浪海,漂漂輪三界。
可惜一靈物,無始被境埋。 電光瞥然起,生死紛塵埃。
寒山特相訪,拾得常往來。論心話明月,太虛廓無礙。
法界即無邊,一法普遍該。 本來無一物,亦無塵可拂。
若能了達此,不用坐兀兀。
五、描寫觀音菩薩的詩句
《觀音詩》
年代: 宋 作者: 釋契適
金沙池裊玉蓮馨,殿閣階墀盡水精。
云化路歧通萬國,風飄舟楫濟群生。
座妝珪璧霜猶暗,衣綴珠璣月不明。
若向險途逢八難,只勞心念諷持名。
《觀音大士贊》
年代: 宋 作者: 釋師范
提起數珠呈伎倆,無端弄出孩童相。
何似月明霜滿天,孤猿啼斷千峰上。
《觀音大士贊》
年代: 宋 作者: 釋紹曇
足下青蓮花半敷,倚巖危坐手輪珠。
普門真境難描邈,剛被人傳入畫圖。
《觀音贊》
年代: 宋 作者: 釋如凈
端坐圓通妙微相,眾生眼里堆青嶂。
曉來窗外聽啼禽,春風不在花枝上。
《觀音大士贊》
年代: 宋 作者: 釋宗杲
過去正法明,現前觀自在。
眼觀諸音聲,耳聽眾妙色。
二義俱寂滅,誰受此說者。
是說亦寂滅,誰為此說者。
能觀及所觀,能聽洎所聽。
返觀觀聽者,是亦無所有。
大哉觀世音,快說如是法。
是法不思議,聽者亦希有。
我今以一毛,遍量法界空。
作此如幻言,贊是真實相。
六、描寫觀音的詩句
1,觀音偈 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凈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周塵剎, 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 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做度人舟。
2,品令·更休說
更休說。便是個、住世觀音菩薩。甚今年、容貌八十歲,見底道、才十八。莫獻壽星香燭。莫祝靈龜椿鶴。只消得、把筆輕輕去,十字上、添一撇。
3,偈頌二十三首
半夜劈破太空,太陽正照白書。
掩卻萬象生鐵一團,二俱列下別有商量。
南海觀音菩薩,端坐水月道場。
春山疊亂青,春水漾虛碧。
寥寥天地間,獨立望何極。
七、描寫觀音菩薩的句子
楊柳觀音:手持凈瓶、楊枝的立像。是近現代最常見的圖塑形象。在非正規殿堂與民間,幾乎取代圣觀音而成標準像。《西游記》第六回中,首次對觀音菩薩作了正面的外貌描寫。“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點紅。凈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在這里,與其說觀音被描寫成一位法相莊嚴的女菩薩,還不如說作者是按照人世間美貌女子的形象塑造“她”的。這十分典型的女性形象,符合了唐代以后流傳在民間的觀音傳說。第十二回也有相應的描寫,著重強調了手里托著“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著一枝掃開殘霧垂楊柳”,并指出這就是觀音菩薩的“救苦原身”。
魚籃觀音:手提竹籃,或反手提魚之像。第四十九回寫:觀音菩薩早上扶欄看花時,不見池中金魚出來參拜,掐指一算,知道它在通天河成精,陷害取經人。于是連梳妝打扮都不顧,在林中削篾編籃。作者借孫悟空的眼光介紹她:“┉┉不掛素藍袍,貼身小襖縛。漫腰束錦裙,赤了一雙腳。披肩繡帶無,精光兩臂膊。玉手執鋼刀,正把竹皮削。”因她沒有梳妝,便少了一些神圣的靈光,卻多了一些世俗的人情味,與百姓的距離近了起來。
持蓮觀音:坐蓮葉上,手持蓮花,常為清麗的少女面孔。第四十二回:觀音菩薩令惠岸去李天王處求借天刀三十六把,“菩薩接在手中,拋將去,念個咒語,只見那刀化作一座千葉蓮臺,菩薩縱身上去,端坐在中間”,智擒了紅孩兒。在第七十一回提到的騎觀音和第十四回里“手攙孩兒”的觀音老母形象,寺廟的觀音造像中也時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