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枯木逢春的詩句
名人名言
枯木逢春名言 經典語錄 名人名言
枯木逢春的名言
枯木逢春,萌芽便發。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這兩句大意是:枯樹遇到春天,便萌芽生葉,又恢復了勃勃生機。人們常用“枯木逢春”比喻瀕臨絕境的人遇到了救星,又有了生路。
清代文學家 魏秀仁 《花月痕》
古樹春風入,陽和力太遲,莫言生意盡,更引萬年枝。 枯木逢春名言
唐·崔道融《古樹》。陽和:指春氣和煦。太遲:極緩。生意:生機,生命力。引:拉長,伸長。這幾句的大意是:春風吹入古樹間,風力極緩,春氣和煦,不要以為古樹的生命力已盡,而今它又舒展開自己那萬年不衰的老枝。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古樹也呈現出勃勃生機。“更引萬年枝”可用來描寫古樹,也可用“枯木逢春”的意境形容某種重新獲得生機的人或事物。
唐末詩人 崔道融 《古樹》
二、枯木逢春的詩句不記得是王維還是白居易的了,是句七言詩,與此對稱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今譯]巴山楚水一片荒遠凄涼,二十三年來,我被朝廷拋棄在那里.回到家鄉戰友都已逝去,只能吟著向秀聞笛時寫的《思舊賦》來懷念他們,而自己也成了神話中那個爛掉了斧頭的人,已無人相識,直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貴們好比千帆競渡,飛馳而過,又如一棵病樹,眼前都是萬木爭春,生機盎然.今天聽到你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憑借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注釋]這首詩是劉禹錫在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歲暮,從和州返回洛陽,途經揚州與白居易相會時所作.酬:酬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巴山楚水:指四川和兩湖一帶.劉禹錫先后被貶到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屬巴國,其它地方大都屬楚國.二十三年: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官,前后共二十三年.棄置:拋棄.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爛柯人:傳說晉人王質進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片刻,童子問王質為何不去,王質才驚悟過來,見斧柄已經腐爛.回到家鄉,已歷百年,無人相識(見《述異記》).劉禹錫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
三、枯木逢春的詩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譯]
巴山楚水一片荒遠凄涼,二十三年來,我被朝廷拋棄在那里。回到家鄉戰友都已逝去,只能吟著向秀聞笛時寫的《思舊賦》來懷念他們,而自己也成了神話中那個爛掉了斧頭的人,已無人相識,直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貴們好比千帆競渡,飛馳而過,又如一棵病樹,眼前都是萬木爭春,生機盎然。今天聽到你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憑借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注釋]
這首詩是劉禹錫在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歲暮,從和州返回洛陽,途經揚州與白居易相會時所作。酬:酬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兩湖一帶。劉禹錫先后被貶到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屬巴國,其它地方大都屬楚國。
二十三年: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官,前后共二十三年。棄置:拋棄。
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爛柯人:傳說晉人王質進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片刻,童子問王質為何不去,王質才驚悟過來,見斧柄已經腐爛。回到家鄉,已歷百年,無人相識(見《述異記》)。劉禹錫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
四、描寫枯木逢春的詩句
名人名言枯木逢春名言 經典語錄 名人名言枯木逢春的名言枯木逢春,萌芽便發。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這兩句大意是:枯樹遇到春天,便萌芽生葉,又恢復了勃勃生機。
人們常用“枯木逢春”比喻瀕臨絕境的人遇到了救星,又有了生路。清代文學家 魏秀仁 《花月痕》古樹春風入,陽和力太遲,莫言生意盡,更引萬年枝。
枯木逢春名言唐·崔道融《古樹》。陽和:指春氣和煦。
太遲:極緩。生意:生機,生命力。
引:拉長,伸長。這幾句的大意是:春風吹入古樹間,風力極緩,春氣和煦,不要以為古樹的生命力已盡,而今它又舒展開自己那萬年不衰的老枝。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古樹也呈現出勃勃生機。“更引萬年枝”可用來描寫古樹,也可用“枯木逢春”的意境形容某種重新獲得生機的人或事物。
唐末詩人 崔道融 《古樹》。
五、描寫“枯木逢春”的詩句有哪些
1. 唐?崔道融 《古樹》
古樹春風入,陽和力太遲。
莫言生意盡,更引萬年枝。
2. 唐?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3. 明末清初?呂留良 《述懷》
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
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
4. 元?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
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5. 唐?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六、枯木逢春的詩句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譯]巴山楚水一片荒遠凄涼,二十三年來,我被朝廷拋棄在那里。
回到家鄉戰友都已逝去,只能吟著向秀聞笛時寫的《思舊賦》來懷念他們,而自己也成了神話中那個爛掉了斧頭的人,已無人相識,直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貴們好比千帆競渡,飛馳而過,又如一棵病樹,眼前都是萬木爭春,生機盎然。
今天聽到你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憑借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注釋]這首詩是劉禹錫在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歲暮,從和州返回洛陽,途經揚州與白居易相會時所作。
酬:酬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兩湖一帶。劉禹錫先后被貶到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屬巴國,其它地方大都屬楚國。
二十三年: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官,前后共二十三年。棄置:拋棄。
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因寫此賦追念他。
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爛柯人:傳說晉人王質進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
片刻,童子問王質為何不去,王質才驚悟過來,見斧柄已經腐爛。回到家鄉,已歷百年,無人相識(見《述異記》)。
劉禹錫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
七、枯木逢春的詩句有哪些
1、《花月痕》清代文學家·魏秀仁 花月痕自古多情空余恨,此處難覓有情天。
情到盡時轉無情,無情更比多情累。 君為我譜無聲曲,此去聞曲如聞君。
未到恨時難知愁,愁起心頭不知恨。 聽風方覺秋雨至,已忘共飲西窗時。
云起天邊殘陽血,一聲傲笑一把淚。 把酒歡歌何時有,人笑我癡我偏癡。
莫道有酒終需醉,酒入愁腸愁更愁。 2、《古樹》唐·崔道融 古樹枝柯少,枯來復幾春。
露根堪系馬,空腹定藏人。 蠹節莓苔老,燒痕霹靂新。
若當江浦上,行客祭為神。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八、描寫“枯木逢春”的詩句有哪些
唐?崔道融 《古樹》 古樹春風入,陽和力太遲。
莫言生意盡,更引萬年枝。唐?劉禹錫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明末清初?呂留良 《述懷》 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
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元?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 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唐?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九、“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的完整詩句是什么
“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 ”完整詩句是: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
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 譯文:清朝風雖然無處不在但是難吹倒我,明朝月亮時刻伴隨照耀著我。
寒冷的冰塊擋不住前進的流水,干枯的樹木還會再次迎來春天。 出處:清代呂留良詩詞《述懷》 擴展資料: 1. 《述懷》賞析 《述懷》這首詩用“清風”“明月”“寒冰流水”“枯木逢春”比喻當時朝廷與自己志向。
“清風雖細難吹我,明月何嘗不照人”。 詩人用“清”比喻清朝,“明”比喻明朝。
表示清人縱然無處不在,無孔不入,但明朝志士及其斗志還時刻伴隨著我,激勵著我,讓我絕不會屈服于他們! “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 詩人用寒冷的冰塊擋不住前進的流水,干枯的樹木還會再次迎來春天,比喻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希望就在眼前。
全詩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斗爭充滿自信,透出一股豪氣。 2. 作者介紹 呂留良,明末清初杰出的學者、思想家、詩人和時文評論家、出版家。
號晚村,別號恥翁、南陽布衣、呂醫山人等。 暮年為僧,名耐可,字不昧,號何求老人。
浙江崇德縣人。 順治十年應試為諸生,后隱居不出。
康熙間拒應滿清的鴻博之征,后削發為僧。 死后,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尸,子孫及門人等或戮尸,或斬首,或流徙為奴,罹難之酷烈,為清代文字獄之首。
呂留良為學尊朱辟王,推明儒學本旨,精治《四書》,詳辨夷夏之別,其著述由門人輯為《四書語錄》、《四書講義》、《呂子評語》等,現存《呂晚村先生文集》、《東莊詩存》。 呂留良自幼推崇朱熹,為文似朱熹,翻瀾不已,善于說理;詩學楊萬里、陳師道,深情苦語,令人感愴。
近人鄧之誠說:“以詩文論,誠宗羲勁敵,唯史學不如。”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_述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