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贊美石頭的詩詞
《蓮石》
【唐】白居易
青石一兩片,白蓮三四枝.
寄將東洛去,心與物相隨.
石倚風前樹,蓮栽月下池.
遙知安置處,預想發榮時.
領郡來何遠,還鄉去已遲.
莫言千里別,歲晚有心期.
《望夫石》
【唐】王建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山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寄山友長孫棲嶠》
【唐】賈島
此時氣蕭颯,琴院可應關.
鶴似君無事,風吹雨遍山.
松生青石上,泉落白云間.
有徑連高頂,心期相與還.
《望夫石》
【唐】劉禹錫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
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
《東峰亭各賦一物得幽徑石》
【唐】王緯
片石東溪上,陰崖剩阻修.
雨馀青石靄,歲晚綠苔幽.
從來不可轉,今日為人留.
《望夫石》
【宋】王安石
云鬟煙鬢與誰期,一去天邊更不歸.
還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長望舜裳衣.
二、關于石頭的詩句
1、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于謙 《石灰吟》
意為: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2、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 曹雪芹《題自畫石 》
意為:喜愛這一拳石頭,生得自然靈動、七竅玲瓏。
3、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杜甫《八陣圖》
意為:任憑江流沖擊,石頭卻依然如故,千年遺恨,在于劉備失策想吞吳。
4、佳人成古石,蘚駁覆花黃。——劉方平《望夫石》
意為:佳偶良人成了一座座古石,苔蘚除去了又長,花開了又敗。
5、青石一兩片,白蓮三四枝。——白居易《蓮石》
意為:在水中有一座兩座碧綠的石頭,白蓮也開了三四朵。
三、贊美石頭的古詩
1、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2、
唐·白居易《太湖石》
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斷碧云根。
風氣通巖穴,苔文護洞門;
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
3、
題自畫石 曹雪芹
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
溯源應太古,墮世又何年?
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
不求邀眾賞,瀟灑做頑仙。
4、
唐·杜牧《題新定八松院小石》
雨滴珠璣碎,苔生紫翠重。
故關何日到,且看小三峰。
四、贊美竹子和石頭的詩句
竹:題吾友梁鐵君俠者畫竹(清)康有為生挺凌云節,飄搖仍自持。
朔風常凜冽,秋氣不離披。亂葉猶能勁,柔枝不受吹。
只煩文與可,寫照特淋漓。竹詩詞自序周芳純1991年元旦安居三年半,靜坐讀詩篇。
華夏竹文化,源遠數千年。詩詞如潮海,無力仔細看。
瀏覽逾萬卷,選編萬余言。古今詩竹者,常學竹風格。
虛心屬秉性,高節貴終生。狂風竿不彎,暴雨膚更潔。
酷署生清陰,嚴寒葆翠色。竹帛留青史,竹箭射熊羆。
衣食住行用,無不勞此君。貢獻愈卓越,砍伐更加烈。
此風若不止,竹林盡毀滅。我編竹詩詞,奉獻給讀者。
勸君愛惜竹,弘揚竹風格。“水調歌頭·詠竹”錢樟明有節骨乃堅,無心品自端。
幾經狂風驟雨,寧折不易彎。依舊四季翠綠,不與群芳爭艷,揚首望青天默默無聞處,蕭瑟多昂然。
勇破身,樂捐軀,毫無怨。樓臺庭柱,牧笛洞蕭入垂簾。
造福何論早晚?成材勿計后,鱗爪遍人間。生來不為已,只求把身獻。
七律·答友人** 1961年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病中見窗外竹感賦** 1952年3月4日竹葉青青不肯黃,枝條楚楚耐嚴霜。昭蘇萬物春風里,更有筍尖出土忙。
題竹** 1963年彩筆凌云畫溢思,虛心勁節是吾師;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詠竹方志敏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一輪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竹鄧拓階前老老蒼蒼竹,卻喜長年衍萬竿,最是虛心留勁節,久經風雨不知寒。歲寒三友(題畫詩)陶行知萬松嶺上松,鼓蕩天風,震動昆侖第一峰。
千軍萬馬波濤怒;海出山中。竹綠梅花紅,轉戰西東,爭取最后五分鐘,百草千花休閑笑,且待三冬。
《蕭湘竹子詩詞》代序熊文愈 1991年4月華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處處竹相連。
詩詞書畫卷,卷卷有竹篇。多少高雅士,情寄幽篁間。
竹溪六君子,竹林七大賢。東坡有三絕,板橋更超前。
剛直凌云志,虛懷不私偏。郁郁婆娑葉,經冬不凋殘。
迎風更瀟灑,亮節益韌堅。群承竹風格,研竹數十年。
業余集詩畫,選纂萬余言。宏揚竹文化,四海共仰瞻。
我亦愛竹者,相逢慶有緣。聊聊記數語,以電竹詩篇。
詠 竹宋·文同(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故園修竹繞東溪,占水浸沙一萬枝。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應是怪歸遲。
摘自《132名中國國畫家》春江曉景宋·惠崇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筍宋·王元之數里春畦獨自尋。迸犀抽錦亂森森。
田文死去賓朋散。拋擲三個玳瑁簪。
摘自《詠物詩選》謝劉仲行惠筍宋·朱子誰寄寒林新屬筍,開奩喜見白參差。知君調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摘自《詠物詩選》竹唐·李建勛瓊節高吹宿風枝,風流交我立忘歸。最憐瑟瑟斜陽下,花影相和滿客衣。
摘自《詠物詩選》庭竹唐·李中偶自山僧院,移歸傍砌栽。好風終日起,幽鳥有時來。
篩月牽詩興,籠煙伴酒杯。南窗輕睡起,蕭颯風雨聲。
竹唐·鄭谷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時復間松。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巰侵見前峰。
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陽濃。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
竹唐·韋式竹,臨池,似玉。悒露靜,和煙綠。
搶節寧改,貞心自束。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摘自《古今中外21—30期合訂本》從韋續處覓綿竹唐·杜甫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寄題江外草堂唐·杜甫我生性放誕,雅欲逃自然。嗜酒愛風竹,卜居必林泉。
衡陽道中二絕宋·范成大黑羖鉆籬破,花豬突戶開。空山竹瓦屋,猶有燕飛來。
發合江數里,寄楊商卿諸公宋·范成大臨分滿意說離愁,草草無言只淚流。船尾竹林遮縣市,故人猶自立沙頭。
將別巫峽,贈南卿兄襄西果園四十畝唐·杜甫苔竹素所好,萍蓬無定居。遠游長兒子,兒地別林廬。
堂成唐·杜甫背郭堂成蔭白茅,綠江路熟俯青郊。榿林礙日呤風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竹唐·杜甫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翦伐,會見拂云長。
食筍詩唐·白居易此處乃竹鄉,春筍滿山谷;山夫折盈把,把來早市鬻。竹里清·蒲松齡尤愛此君好,搔搔緣拂天,子猷時一至,尤喜主人賢。
摘自《聊齋詩集》詠竹清·吳昌碩客中常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寄罷筼筜當獨惆悵,何時歸去看新篁。
竹石清·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長竹唐·陳陶青嵐帚亞君祖,綠潤高枝憶蔡邕。
長聽南園風雨夜,恐生鱗甲盡為龍。竹石清·鄭板橋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不須日報平安,高節清風曾見。
予告歸里,畫竹別濰縣紳士民清·鄭板橋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詠竹著明·陳良規殷勤問竹箸,甘苦爾先嘗;滋味他人好,爾空來去忙。
摘自《健康報》1989.7.1詠竹宋·黃庭堅竹筍才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試尋野菜炊香飯,便是江南二月天。
詠 竹宋·文同(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故園修竹繞東溪。
五、贊美石頭的古詩有哪些
1、《頌石頭和尚草庵歌》
年代: 宋 作者: 釋印肅
石頭和尚草庵歌,試問參方會世麼。
千萬莫將茅瓦比,離鉤三寸綽清波。
2、《清平樂·石頭虎踞》
年代: 宋 作者: 史浩
石頭虎踞。驕虜何能渡。曾是六朝雄勝處。瑞繞碧江云路。當時霸國多賢。風流只解遺鞭。便好揚舲北伐,舉頭即見長安。
3、《漁家傲·道德文章傳幾世》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道德文章傳幾世。到君合上三臺位。自是君家門戶事。當此際。鬼山正抱西江水。三萬六千排日醉。鬢毛只恁青青地。江里石頭爭獻瑞。分明是。中間有個長生字。
4、《玉樓春》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琵琶亭畔多芳草。時對香爐峰一笑。偶然重傍玉溪東,不是白頭誰覺老。普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頭光了了。看來持獻可無言,長似慈悲顏色好。
5、《水龍吟·露寒煙冷蒹葭老》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露寒煙冷兼葭老,天外征鴻寥唳。銀河秋晚,長門燈悄,一聲初至。應念瀟湘,岸遙人靜,水多菰米。□望極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風驚起。
須信衡陽萬里,有誰家、錦書遙寄。萬重云外,斜行橫陣,才疏又綴。仙掌月明,石頭城下,影搖寒水。念征衣未搗,佳人拂杵,有盈盈淚。
六、5個贊美石頭的詩句
題自畫石 曹雪芹
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
溯源應太古,墮世又何年?
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
不求邀眾賞,瀟灑做頑仙。
雙石 白居易
蒼然兩片石,厥狀怪且丑。
俗用無所堪,時人嫌不取。
結從胚渾始,得自洞庭口。
萬古遺水濱,一朝入吾手。
擔舁來郡內,洗刷去泥垢。
孔黑煙痕深,罅青苔色厚。
老蛟蟠作足,古劍插為首。
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間有。
一可支吾琴,一可貯吾酒。
峭絕高數尺,坳泓容一斗。
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
洼樽酌未空,玉山頹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
漸恐少年場,不容垂白叟。
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
石雖不能言,許我為三友。
望夫石 王建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上頭日日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太湖石 白居易
遠望老嵯峨,近觀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勢若千萬尋。
嵌空華陽洞,重疊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劍門深。
形質冠今古,氣色通晴陰。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沉沉。
天姿信為異,時用非所在。
磨刀不如礪,搗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萬金。
豈伊造物者,獨能知我心。
過石頭城 張祜
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歸蔓草根。
唯是歲華流盡處,石頭城下水千痕。
七、“贊美石頭”的詩句有哪些
1、《石灰吟》
明代: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操留在人世間。
2、《竹石》
清代: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深深的屹立在青山之中毫不放松,原來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巖石之中。歷經無數的磨難和打擊身骨仍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
3、《太湖石》
唐代: 白居易
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斷碧云根。
風氣通巖穴,苔文護洞門。
三峰具體小,應是華山孫。
譯文:煙和翡翠的三種秋色是古老的波浪痕跡。把它切成藍寶石片,剪斷青云。風吹過洞穴,洞穴的門被苔蘚保護著。這三座山峰很小,應該是華山的太陽。
4、《頌石頭和尚草庵歌.其一》
宋代: 釋印肅
石頭和尚草庵歌,試問參方會世麼。
千萬莫將茅瓦比,離鉤三寸綽清波。
譯文:
石頭,和尚,草堂,歌聲。千萬不要讓毛瓦比從三英寸寬的鉤子上掉下來。
5、《頌石頭和尚草庵歌》
宋代: 釋印肅
吾結草庵無寶貝,日劫相陪誰曉會。
只緣窮子不歸家,未免出頭來捏怪。
譯文:
我在山洞里沒有寶藏,今天被搶的時候誰會陪我呢?只是因為很窮,所以不回家。
八、贊美奇石的詩句
“花能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這是南宋詩人陸游之吟唱。宋代黃庭堅面對色澤碧綠,石質細潤,瑩潔如玉的甘肅洮河硯石,贊不絕口,賦詩贊之:“久聞岷石鴨頭綠,可磨桂溪龍文刀,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試飽霜秋兔毫。”
寧夏賀蘭石用于制硯,被譽于“朔方瑰寶”,**的詩句:“色如端石微深紫,紋似金星細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寶,磨而不磷性相宜。”既道出了賀蘭石的特點,又頌揚了賀蘭石的可貴之處。
廣東肇慶的端石,為著名的制硯名石,詩人稱頌備至,如詩云:“人性至靈乃生雙瞳,石亦有眼巧出天工,星眼朗朗碧暈重重,如珠剖蚌如月麗空。”唐代詩人李賀也有“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的吟詠。
安徽靈碧石為雅石中的上品,因采掘不易,佳品難得,一向非常名貴,以至唐代詩人蘇味道為此吟道:“何當掘靈髓,高枕絕囂氛。”南京雨花石天然的質地、色彩、花紋、形狀,贏得了詩人的傾慕:“非聲非色非香味,別有幽芬來襲人。”
青田石與壽山石同為我國著名的印章、雕刻名石,正如文豪郭沫若寫道:“青田有奇石,壽山足比肩。”唐吳融的“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萬古生幽石,鐵索千尋取得來,奇形怪狀誰得識。”
則生動地描述了太湖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