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繼的詩有哪些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
張繼
碧瓦朱楹白晝閑,金衣寶扇曉風寒.
摩云觀閣高如許,長對河流出斷山。
>
張繼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
張繼
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
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
>
張繼
彩樓歌館正融融,一騎星飛錦帳空。
老盡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鳥怨東風。
>
張繼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
張繼
流連一日復一日,世事何時是了時。
試向東林問禪伯,遣將心地學琉璃。
>
張繼
紫陽宮女捧丹砂,王母令過漢帝家。
春風不肯停仙馭,卻向蓬萊看杏花。
>
張繼
心事數莖白發,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
>
張繼
遼陽望河縣,白首無由見。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二、張繼的詩有哪些
<<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明德宮>> 張繼碧瓦朱楹白晝閑,金衣寶扇曉風寒. 摩云觀閣高如許,長對河流出斷山。
<<閶門即事>> 張繼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宿白馬寺>> 張繼 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 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
<<金谷園>> 張繼 彩樓歌館正融融,一騎星飛錦帳空。 老盡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鳥怨東風。
<<山家>> 張繼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安公房問法>> 張繼 流連一日復一日,世事何時是了時。 試向東林問禪伯,遣將心地學琉璃。
<<上清詞>> 張繼 紫陽宮女捧丹砂,王母令過漢帝家。 春風不肯停仙馭,卻向蓬萊看杏花。
<<歸山>> 張繼 心事數莖白發,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
<<長相思>> 張繼 遼陽望河縣,白首無由見。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
三、張繼的詩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題為“夜泊”,實際上只寫“夜半”時分的景象與感受。詩的首句,寫了午夜時分三種有密切關連的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時便已沉落下去,整個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樹上的棲烏大約是因為月落前后光線明暗的變化,被驚醒后發出幾聲啼鳴。月落夜深,繁霜暗凝。在幽暗靜謐的環境中,人對夜涼的感覺變得格外銳敏。“霜滿天”的描寫,并不符合自然景觀的實際(霜華在地而不在天),卻完全切合詩人的感受: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使他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氣中正彌漫著滿天霜華。整個一句,月落寫所見,烏啼寫所聞,霜滿天寫所感,層次分明地體現出一個先后承接的時間過程和感覺過程。而這一切,又都和諧地統一于水鄉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運思的細密。
詩的第二句接著描繪“楓橋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朧夜色中,江邊的樹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之所以徑稱“江楓”,也許是因楓橋這個地名引起的一種推想,或者是選用“江楓”這個意象給讀者以秋色秋意和離情羈思的暗示。“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傷春心”,“青楓浦上不勝愁”,這些前人的詩句可以說明“江楓”這個詞語中所沉積的感情內容和它給予人的聯想。透過霧氣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幾處“漁火”,由于周圍昏暗迷蒙背景的襯托,顯得特別引人注目,動人遐想。“江楓”與“漁火”,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江邊,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組合頗見用心。寫到這里,才正面點出泊舟楓橋的旅人。“愁眠”,當指懷著旅愁躺在船上的旅人。“對愁眠”的“對”字包含了“伴”的意蘊,不過不象“伴”字外露。這里確有孤孑的旅人面對霜夜江楓漁火時縈繞的縷縷輕愁,但同時又隱含著對旅途幽美風物的新鮮感受。我們從那個仿佛很客觀的“對”字當中,似乎可以感覺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間一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
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后幅卻特別疏朗,兩句詩只寫了一件事:臥聞山寺夜鐘。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征,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別強烈。這樣,“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臥聽疏鐘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里似乎不能忽略“姑蘇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在楓橋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詩 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楓橋的詩意美,有了這所古剎,便帶上了歷史文化的色澤,而顯得更加豐富,動人遐想。因此,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也就仿佛回蕩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而給人以一種古雅莊嚴之感了。詩人之所以用一句詩來點明鐘聲的出處,看來不為無因。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一筆,“楓橋夜泊”之神韻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現,這首詩便不再停留在單純的楓橋秋夜景物畫的水平上,而是創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藝術意境。夜半鐘的風習,雖早在《南史》中即有記載,但把它寫進詩里,成為詩歌意境的點眼,卻是張繼的創造。在張繼同時或以后,雖也有不少詩人描寫過夜半鐘,卻再也沒有達到過張繼的水平,更不用說借以創造出完整的藝術意境了。
四、張繼的詩
楓橋夜泊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閶門即事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安公房問法流連一日復一日,世事何時是了時。
試向東林問禪伯,遣將心地學琉璃。上清詞紫陽宮女捧丹砂,王母令過漢帝家。
春風不肯停仙馭,卻向蓬萊看杏花。寄鄭員外經月愁聞雨,新年苦憶君。
何時共登眺,整屐待晴云。飲李十二宅重門敞春夕,燈燭靄余輝。
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山家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金谷園彩樓歌館正融融,一騎星飛錦帳空。
老盡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鳥怨東風。感懷調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
終年帝城里,不識五侯門。長相思遼陽望河縣,白首無由見。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歸山心事數莖白發,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明德宮碧瓦朱楹白晝閑,金衣寶扇曉風寒。
摩云觀閣高如許,長對河流出斷山。郵亭云淡山橫日欲斜,郵亭下馬對殘花。
自從身逐征西府,每到開時不在家。宿白馬寺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
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華州夜宴庾侍御宅世故他年別,心期此夜同。
千峰孤燭外,片雨一更中。酒客逢山簡,詩人得謝公。
自憐驅匹馬,拂曙向關東。贈章八元相見談經史,江樓坐夜闌。
風聲吹戶響,燈影照人寒。俗薄交游盡,時危出處難。
衰年逢二妙,亦得悶懷寬。春夜皇甫冉宅歡宴流落時相見,悲歡共此情。
興因尊酒洽,愁為故人輕。暗滴花垂露,斜輝月過城。
那知橫吹笛,江外作邊聲。登丹陽樓寒皋那可望,旅客又初還。
迢遞高樓上,蕭疏涼野間。暮晴依遠水,秋興屬連山。
浮客時相見,霜雕朱翠顏。題嚴陵釣臺舊隱人如在,清風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釣石俯春流。鳥向喬枝聚,魚依淺瀨游。
古來芳餌下,誰是不吞鉤。會稽秋晚奉呈于太守寂寂訟庭幽,森森戟戶秋。
山光隱危堞,湖色上高樓。禹穴探書罷,天臺作賦游。
云浮將越客,歲晚共淹留。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
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
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洛陽作洛陽天子縣,金谷石崇鄉。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墻。書成休逐客,賦罷遂為郎。
貧賤非吾事,西游思自強。郢州西樓吟連山盡塞水縈回,山上戍門臨水開。
珠欄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鱗自相向。昔人受險閉層城,今人復愛閑江清。
沙洲楓岸無來客,草綠花開山鳥鳴。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開甕臘酒熟,主人心賞同。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更喜宣城印,朝廷與謝公。
晚次淮陽微涼風葉下,楚俗轉清閑。候館臨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漸近,露濕雁初還。浮客了無定,萍流淮海間。
送竇十九判官使江南游客淹星紀,裁詩煉土風。今看乘傳去,那與問津同。
南郡迎徐子,臨川謁謝公。思歸一惆悵,于越古亭中。
前國子博士竇叔向故交日零落,心賞寄何人。幸與馮唐遇,心同跡復親。
語言未終夕,離別又傷春。結念湓城下,聞猿詩興新。
江上送客游廬山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晚來風信好,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
會稽郡樓雪霽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樓望霽華。夏禹壇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飄紗。
簾櫳向晚寒風度,睥睨初晴落景斜。數處微明銷不盡,湖山清映越人家。
馮翊西樓城上西樓倚暮天,樓中歸望正凄然。近郭亂山橫古渡,野莊喬木帶新煙。
北風吹雁聲能苦,遠客辭家月再圓。陶令好文常對酒,相招那惜醉為眠。
重經巴丘昔年高接李膺歡,日泛仙舟醉碧瀾。詩句亂隨青草落,酒腸俱逐洞庭寬。
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夢一般。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風回首淚闌干。
九日巴丘楊公臺上宴集凄凄霜日上高臺,水國秋涼客思哀。萬疊銀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鴻來。
誰家搗練孤城暮,何處題衣遠信回。江漢路長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懷開。
游靈巖靈巖有路入煙霞,臺殿高低釋子家。風滿迥廊飄墜葉,水流絕澗泛秋花。
青松閱世風霜古,翠竹題詩歲月賒。誰謂無生真可學,山中亦自有年華。
河間獻王墓漢家宗室獨稱賢,遺事閑中見舊編。偶過河間尋往跡,卻憐荒冢帶寒煙。
頻求千古書連帙,獨對三雍策幾篇。雅樂未興人已逝,雄歌依舊大風傳。
秋日道中齊魯西風草樹秋,川原高下過東州。道邊白鶴來華表,陌上蒼麟臥古丘。
九曲半應非禹跡,三山何處是仙州。徑行俯仰成今古,卻憶當年賦遠游。
華清宮天寶承平奈樂何,華清宮殿郁嵯峨。朝元閣峻臨秦嶺,羯鼓樓高俯渭河。
玉樹長飄云外曲,霓裳閑舞月中歌。只今惟有溫泉水,嗚咽聲中感慨多。
春申君祠春申祠宇空山里,古柏陰陰石泉水。日暮江南無主人,彌令過客思公子。
蕭條寒景傍山村,寂寞誰知楚相尊。當時珠履三千客,趙使懷慚不敢言。
五、張繼的詩句
張繼詩全集(37首)楓橋夜泊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閶門即事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安公房問法流連一日復一日,世事何時是了時。
試向東林問禪伯,遣將心地學琉璃。上清詞紫陽宮女捧丹砂,王母令過漢帝家。
春風不肯停仙馭,卻向蓬萊看杏花。寄鄭員外經月愁聞雨,新年苦憶君。
何時共登眺,整屐待晴云。飲李十二宅重門敞春夕,燈燭靄余輝。
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山家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金谷園彩樓歌館正融融,一騎星飛錦帳空。
老盡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鳥怨東風。感懷調與時人背,心將靜者論。
終年帝城里,不識五侯門。長相思遼陽望河縣,白首無由見。
海上珊瑚枝,年年寄春燕。歸山心事數莖白發,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明德宮碧瓦朱楹白晝閑,金衣寶扇曉風寒。
摩云觀閣高如許,長對河流出斷山。郵亭云淡山橫日欲斜,郵亭下馬對殘花。
自從身逐征西府,每到開時不在家。宿白馬寺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
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華州夜宴庾侍御宅世故他年別,心期此夜同。
千峰孤燭外,片雨一更中。酒客逢山簡,詩人得謝公。
自憐驅匹馬,拂曙向關東。贈章八元相見談經史,江樓坐夜闌。
風聲吹戶響,燈影照人寒。俗薄交游盡,時危出處難。
衰年逢二妙,亦得悶懷寬。春夜皇甫冉宅歡宴流落時相見,悲歡共此情。
興因尊酒洽,愁為故人輕。暗滴花垂露,斜輝月過城。
那知橫吹笛,江外作邊聲。登丹陽樓寒皋那可望,旅客又初還。
迢遞高樓上,蕭疏涼野間。暮晴依遠水,秋興屬連山。
浮客時相見,霜雕朱翠顏。題嚴陵釣臺舊隱人如在,清風亦似秋。
客星沈夜壑,釣石俯春流。鳥向喬枝聚,魚依淺瀨游。
古來芳餌下,誰是不吞鉤。會稽秋晚奉呈于太守寂寂訟庭幽,森森戟戶秋。
山光隱危堞,湖色上高樓。禹穴探書罷,天臺作賦游。
云浮將越客,歲晚共淹留。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
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
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洛陽作洛陽天子縣,金谷石崇鄉。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墻。書成休逐客,賦罷遂為郎。
貧賤非吾事,西游思自強。郢州西樓吟連山盡塞水縈回,山上戍門臨水開。
珠欄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鱗自相向。昔人受險閉層城,今人復愛閑江清。
沙洲楓岸無來客,草綠花開山鳥鳴。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開甕臘酒熟,主人心賞同。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更喜宣城印,朝廷與謝公。
晚次淮陽微涼風葉下,楚俗轉清閑。候館臨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漸近,露濕雁初還。浮客了無定,萍流淮海間。
送竇十九判官使江南游客淹星紀,裁詩煉土風。今看乘傳去,那與問津同。
南郡迎徐子,臨川謁謝公。思歸一惆悵,于越古亭中。
前國子博士竇叔向故交日零落,心賞寄何人。幸與馮唐遇,心同跡復親。
語言未終夕,離別又傷春。結念湓城下,聞猿詩興新。
江上送客游廬山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晚來風信好,并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開瀑布泉。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
會稽郡樓雪霽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樓望霽華。夏禹壇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飄紗。
簾櫳向晚寒風度,睥睨初晴落景斜。數處微明銷不盡,湖山清映越人家。
馮翊西樓城上西樓倚暮天,樓中歸望正凄然。近郭亂山橫古渡,野莊喬木帶新煙。
北風吹雁聲能苦,遠客辭家月再圓。陶令好文常對酒,相招那惜醉為眠。
重經巴丘昔年高接李膺歡,日泛仙舟醉碧瀾。詩句亂隨青草落,酒腸俱逐洞庭寬。
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夢一般。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風回首淚闌干。
九日巴丘楊公臺上宴集凄凄霜日上高臺,水國秋涼客思哀。萬疊銀山寒浪起,一行斜字早鴻來。
誰家搗練孤城暮,何處題衣遠信回。江漢路長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懷開。
游靈巖靈巖有路入煙霞,臺殿高低釋子家。風滿迥廊飄墜葉,水流絕澗泛秋花。
青松閱世風霜古,翠竹題詩歲月賒。誰謂無生真可學,山中亦自有年華。
河間獻王墓漢家宗室獨稱賢,遺事閑中見舊編。偶過河間尋往跡,卻憐荒冢帶寒煙。
頻求千古書連帙,獨對三雍策幾篇。雅樂未興人已逝,雄歌依舊大風傳。
秋日道中齊魯西風草樹秋,川原高下過東州。道邊白鶴來華表,陌上蒼麟臥古丘。
九曲半應非禹跡,三山何處是仙州。徑行俯仰成今古,卻憶當年賦遠游。
華清宮天寶承平奈樂何,華清宮殿郁嵯峨。朝元閣峻臨秦嶺,羯鼓樓高俯渭河。
玉樹長飄云外曲,霓裳閑舞月中歌。只今惟有溫泉水,嗚咽聲中感慨多。
春申君祠春申祠宇空山里,古柏陰陰石泉水。日暮江南無主人,彌令過客思公子。
蕭條寒景傍山村,寂寞誰知楚相尊。當時珠履三千客,趙使懷慚不敢言。
六、張繼的詩句“《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
這首七絕,是大歷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后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相襯托,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里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尋夢者.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唐詩三集合編》:"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磧砂唐詩》:"'對愁眠'三字為全章關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反側之意自見."《古唐詩合解》:"此詩裝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游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七、【杜甫白居易歐陽修張繼杜牧橋的詩】
杜甫代表作品 《譴懷》《昔游》《卜居》《堂成》《蜀相》《為農》《有客》《狂夫》 《舍》《江村》《野老》《遣興》《南鄰》《恨別》《客至》《江亭》 《可惜》《獨酌》《石鏡》《琴臺》《病柏》《枯棕》《不見》《大雨》 《四松》《歸雁》《去蜀》《除草》《丈人山》《成都府》《石筍行》 《贈花卿》《少年行》《大麥行》《題桃樹》《漫城二詩》《春夜喜雨》 《草堂即事》《絕句二首》《絕句四首》《戲作花卿歌》《望岳四首》 《酬高使君相贈》《春日江村五首》《春水生二絕》《絕句六首》 《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江南逢李龜年》《天末懷李白》 《月夜憶舍弟》《兵車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兗州城樓》 《登樓》《月夜》《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新婚別》 《垂老別》《無家別》《旅夜書懷》《水檻遣心二首》《夢李白二首》 《秋興八首》《又呈吳郎》《登岳陽樓》 白居易經典之作 放言五首(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憶江南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游?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早晚復相逢? 《長相思》《長恨歌》《觀刈麥》《暮江吟》《琵琶行》等 歐陽修作品 蝶戀花(一說馮延巳《踏鵲枝》) 誰道閑情拋棄久, 每到春來, 惆悵還依舊. 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辭鏡里朱顏瘦. 河畔青蕪堤上柳, 為問新愁, 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 平林新月人歸后. 玉樓春 別后不知君遠近, 觸目凄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 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 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欹單枕夢中尋, 夢又不成燈又燼.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 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 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 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去. 踏莎行 候館梅殘, 溪橋柳細, 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 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 盈盈粉淚, 樓高莫近危欄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 且共從容, 垂楊紫陌洛城東, 總是當時攜手處, 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 此恨無窮, 今年花勝去年紅, 可惜明年花更好, 知與誰同. 蝶戀花 幾日行云何處去? 忘了歸來, 不道春將暮. 百草千花寒食路, 香車系在誰家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 雙燕來時, 陌上相逢否? 撩亂春愁如柳絮, 依依夢里無尋處. 玉樓春 樽前擬把歸期說, 未語春容先慘咽. 人生自是有情癡, 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 一曲能教腸寸結. 直須看盡洛陽花, 始共春風容易別. 少年游 闌干十二獨憑春, 晴碧遠連云. 千里萬里, 二月三月, 行色苦愁人. 謝家池上, 江淹浦畔, 吟魄與離魂, 那堪疏雨滴黃昏, 更特地憶王孫. 臨江仙 池外輕雷池上雨, 雨聲滴碎荷聲, 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干倚處, 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 玉鉤垂下簾旌, 涼波不動簟紋平, 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 蝶戀花 面旋落花風蕩漾, 柳重煙深, 雪絮飛來往. 雨后輕寒猶未放, 春愁酒病成惆悵. 枕畔屏山圍碧浪, 翠被花燈, 夜夜空相向. 寂寞起來褰繡幌, 月明正在梨花上. 采桑子 輕舟短棹西湖好, 綠水逶迤, 芳草長堤, 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 不覺船移, 微動漣漪, 驚起沙禽掠岸飛 采桑子 春深雨過西湖好, 百卉爭妍, 蝶亂蜂喧, 晴日催花暖欲然. 蘭橈畫舸悠悠去, 疑是神仙, 返照波間, 水闊風高揚管弦. 采桑子 平生為愛西湖好, 來擁朱輪, 富貴浮云, 俯仰流年二十春. 歸來恰似遼東鶴, 城郭人民, 觸目皆新, 誰識當年舊主人. 阮郎歸 南園春半踏青時, 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 草煙低, 人家簾幕垂, 秋千慵困解羅衣, 畫梁雙燕棲. 南歌子 鳳髻金泥帶, 龍紋玉掌梳, 去來窗下笑相扶, 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 描花試手初, 等閑妨了繡功夫, 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臨江仙 記得金鑾同唱第, 春風上國繁華,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 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 樓高不見君家, 孤城寒日等閑斜, 離愁難盡, 紅樹遠連霞. 鶴沖天 梅謝粉,柳拖金,香滿舊園林. 養花天氣半晴陰,花好卻愁深. 花無數,愁無數,花好卻愁春去. 戴花持酒祝東風,千萬莫匆匆. 長相思 蘋滿溪,柳繞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 煙霏霏,風凄凄, 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 長相思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 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摧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樽前. 訴衷情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朝中措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
八、唐朝詩人張繼落選后的千古名詩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
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
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
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張繼流傳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詩收錄一卷,然僅《楓橋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賜,成為遠近馳名的游覽勝地。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關于張繼(6張)江楓漁火①對愁眠。
姑蘇②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鐘聲到客船。【注釋】①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②姑蘇:今江蘇吳縣。③寒山寺:舊說在姑蘇城西十里楓橋東。
【簡析】這是記敘夜泊楓橋的景象和感受的詩。首句寫所見(月落),所聞(烏啼),所感(霜滿天);二句描繪楓橋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寫客船臥聽古剎鐘聲。
平凡的橋,平凡的樹,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鐘,經過詩人藝術的再創造,就構成了一幅情味雋永幽靜誘人的江南水鄉的夜景圖,成為流傳古今的名作、名勝。此詩自從歐陽修說了“三更不是打鐘時”之后,議論頗多。
其實寒山寺夜半鳴鐘卻是事實,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孫覿的《過楓橋寺》詩:“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
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鐘。”即可為證。
張繼大概也以夜半鳴鐘為異,故有“夜半鐘聲”一句。今人或以為“烏啼”乃寒山寺以西有“烏啼山”,非指“烏鴉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憂愁難眠”。殊不知“烏啼山”與“愁眠山”,卻是因張繼詩而得名。
孫覿的“烏啼月落橋邊寺”句中的“烏啼”,即是明顯指“烏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