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火把節的詩句有哪些
1、《惜牡丹花二首》
唐代:白居易
翰林院北廳花下作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新昌竇給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2、《蝶戀花·雨霰疏疏經潑火》
宋代:蘇軾
雨霰疏疏經潑火。巷陌秋千,猶未清明過。杏子梢頭香蕾破。淡紅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緒厭厭,渾似年時個。繞遍回廊還獨坐。月籠云暗重門鎖。
3、《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代: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4、《對雪》
唐代:杜甫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5、《京都元夕》
金朝: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二、關于火把節的詩句
醉在火把節相約的日子,火把成夢 夢里的火海 火浪翻滾驚動了笑聲 醒來,陶醉在火花映天的畫卷里。
火在火把上吐紅 紅在臉膛,開放朵朵桃花 火塘外,黃油傘下 狂歡的情侶琴弦言情 風兒繞道,露珠不敢聞 一首首醉人的愛情斷章在書寫。 相約的日子,總是太短太短 迎火、傳火、送火三日一瞬 匆匆地熱盼,盼著像火把一樣燃燒的激情 激情的日子放在時光中奔走 在蕎麥地里耕耘讓造, 醉倒在濃濃烈甘甜的火把節。
都有一種春的萌動與陶醉 在火把節狂歡中品味與回味 哪怕是冰霜蓋頭,也是一份醉意中的知足 日子在火的節日里淺醉翻新 一年一度的火把節,芝麻開花之節節攀升 醉在時間長河里花酒飄香 傳承著情侶絕唱經久韻味。
三、描寫火把節的句子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
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系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征“紅花火樹如炬燃”。當天上出現第一顆星星之際,人們各舞一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一通。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據傳,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
她為了子孫和與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潛入天宮盜來了火種,并以自己的身體當火炬把火種引到了人間,讓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時獲得了火。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帶來火種這天定作祭頌火神節。
節日一大早,人們便在各自的村寨口,栽埋一棵大松樹,象征昂姑咪的化身。樹上掛滿小火把,村中有多少人口,就要在樹上掛系與人口數相符的小火把。
下午用牲禮祭過“化身”后,由村中年歲最高的一老婦人將“化身”點燃。參加活動者,各從“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也在“化身”上將其點燃。
爾后,眾人在老婦人的帶領下,環“化身”跳起鍋莊舞,歌頌昂姑咪獻身傳火的功績。禮贊過“化身”后,各人相約成組,手舞火把,穿舞于村寨、田野、山林間放聲高歌。
祈求火神昂姑咪賜福,庇佑全村人人畜興旺、五谷豐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舞火唱種黃坪鄉是鶴慶縣的一個熱區,物產富庶。據傳,這里的居民是當年孔明和孟獲在此屯軍留下的后代。
這塊沃土是當年孔明與孟獲結盟時共同開墾出來的。并在6月24日晚點火夜戰,首次播下了五谷之種,荒甸從此變成了良田。
為了紀念這一日子,每到這一天,后人就要點火把夜戰播種小春作物。是時,老人和孩子們手舞火把,環田地歌舞助興,青年人在田間播種。
勞動生產與民俗活動融為一體,另有一番風味。 古往今來,每年的火把節之夜各民族都在同一地域慶祝,從山寨到城鎮,從高山到平壩,人人燃起火把,手拉手足跟足圍成圈子載歌載舞。
老人彈著平日積滿灰塵的月琴,小伙子吹著很久沒有摸了的笛子,姑娘們吹彈著掛在胸前的口弦,祈望年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歌唱美好的生活。在月光下一把把火把,一堆堆熊熊燃燒的篝火,像一顆顆天上的繁星落到人間,到處是火的世界,到處是歌舞的海洋。
人們盡興地唱,盡興地跳,火把節之夜的熱鬧場面歷代文人多有描述。 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后就爭先恐后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
隨后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游戲。 在改革開放、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的今天,火把節賦予了更新的群眾性、娛樂性、多樣性的內容。
人們不僅繼承和發揚光大其優秀傳統文化的部分,而且溶進了時代的氣息,構成新的景象。例如節日期間,國外游客,省內外游客大量涌來,做買賣的人大量涌來,外來者遠遠超過本地人,火把節成為 火把節 吸引各方人土前來觀光旅游和貿易洽淡的手段和機會。
各種群眾性的文藝體育表演節目也一年比一年更豐富多彩,民間節日也自然成了地區性的節日,從鄉村節日走向了城鄉節日,從單一民族節日成為了多民族共同的節日。真正知道和了解彝族的人不多,但一說“火把節”和'阿西跳月”,人們便不會感到陌生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了解原汁原味的火把節還是在鄉村中,特別是遠離城區的偏僻的村寨才具備民間地道的習俗風情。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們除了唱歌、跳舞、捉迷藏外還做一種叫“老鷹抓小雞”的游戲。
由一人扮做“老鷹”,其余的人排成一條長龍,依次揪住前一人的后衣擺,長龍的第一人扮做“母雞”護后面的“小雞”。“老鷹”拼命抓后面的“小雞”,后面的“小雞”看到“老鷹”來抓時,前面的“母雞”也拼命去抓“老鷹”,如果“老鷹”被“母雞”抓著,就要來充當母雞保衛小雞。
后面的小雞一方面要擺動以躲避老鷹,一方面還要“吱喲”地叫喚。“老鷹抓小雞”游戲前,母雞要張開翅膀護小雞(扮母雞者伸開雙手)并學母雞叫“咕來!咕來!”老鷹才能開始抓小雞。
除了“老鷹抓小雞”外,還有一種規模較小的“狐貍護石子”的游戲。即一人扮做母狐貍,手和腳著地,身下擺上三個石子扮做狐仔,一人扮做老虎去抓“母狐貍”身下的石子,母狐貍用腳踢著老虎,老虎就要來替換母狐貍護衛狐仔。
人們在大敞壩上燒起一堆篝火,做各種游戲時,上下輩之間的拘謹在這節日的氣氛中蕩然無存。俗話說,火把節是玩的節日,過節三天沒玩錯的說法。
就連那些剛接來婆家過第一個火把節的新媳婦(涼山彝人新婚夫婦成家一般都從火把節開始坐鍋。)也用披氈半掩著臉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后看熱鬧來了。
人們狂歡到一彎弦月升上東山時才回家歇息。姑娘們激動得索性不睡,你幫我我幫你地幫著收拾打扮。
準備第二天的穿著打扮,并準備干糧、肉食、水果等東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過節之地。 火把節不僅是每個家庭傳統的節日,也是各家各戶親戚朋友交往歡聚的節日。
四、關于火把節的詩句有哪些
1、《惜牡丹花二首》 唐代:白居易 翰林院北廳花下作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新昌竇給事宅南亭花下作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2、《蝶戀花·雨霰疏疏經潑火》 宋代:蘇軾 雨霰疏疏經潑火。
巷陌秋千,猶未清明過。杏子梢頭香蕾破。
淡紅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
病緒厭厭,渾似年時個。繞遍回廊還獨坐。
月籠云暗重門鎖。 3、《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代: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4、《對雪》 唐代:杜甫 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 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 5、《京都元夕》 金朝: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五、關于“火把節”的詩句有哪些
1.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
晴明落地猶惆悵,何況飄零泥土中。 2.雨霰疏疏經潑火。
巷陌秋千,猶未清明過。杏子梢頭香蕾破。
淡紅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
病緒厭厭,渾似年時個。繞遍回廊還獨坐。
月籠云暗重門鎖。 3.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4.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
數州消息 斷,愁坐正書空。 5.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游人笑語中。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出自宋代詩人蘇軾《蝶戀花·雨霰疏疏經潑火》出自宋代詩人蘇軾《望江南·超然臺作》出自唐代詩人杜甫《對雪》出自金朝詩人元好問《京都元夕》。
六、與火把節有關的詩句
醉在火把節 相約的日子,火把成夢 夢里的火海 火浪翻滾驚動了笑聲 醒來,陶醉在火花映天的畫卷里。
火在火把上吐紅 紅在臉膛,開放朵朵桃花 火塘外,黃油傘下 狂歡的情侶琴弦言情 風兒繞道,露珠不敢聞 一首首醉人的愛情斷章在書寫。 相約的日子,總是太短太短 迎火、傳火、送火三日一瞬 匆匆地熱盼,盼著像火把一樣燃燒的激情 激情的日子放在時光中奔走 在蕎麥地里耕耘讓造, 醉倒在濃濃烈甘甜的火把節。
都有一種春的萌動與陶醉 在火把節狂歡中品味與回味 哪怕是冰霜蓋頭,也是一份醉意中的知足 日子在火的節日里淺醉翻新 一年一度的火把節,芝麻開花之節節攀升 醉在時間長河里花酒飄香 傳承著情侶絕唱經久韻味。
七、歌頌火把節的詩歌
醉在火把節 相約的日子,火把成夢 夢里的火海 火浪翻滾驚動了笑聲 醒來,陶醉在火花映天的畫卷里。
火在火把上吐紅 紅在臉膛,開放朵朵桃花 火塘外,黃油傘下 狂歡的情侶琴弦言情 風兒繞道,露珠不敢聞 一首首醉人的愛情斷章在書寫。 相約的日子,總是太短太短 迎火、傳火、送火三日一瞬 匆匆地熱盼,盼著像火把一樣燃燒的激情 激情的日子放在時光中奔走 在蕎麥地里耕耘讓造, 醉倒在濃濃烈甘甜的火把節。
都有一種春的萌動與陶醉 在火把節狂歡中品味與回味 哪怕是冰霜蓋頭,也是一份醉意中的知足 日子在火的節日里淺醉翻新 一年一度的火把節,芝麻開花之節節攀升 醉在時間長河里花酒飄香 傳承著情侶絕唱經久韻味。
八、寫火把節的詩詞
火把節 決非是一個女人 去找一個男人的愛情 舉著火把 向世人展示 一個女人的神圣 吸引無數雙眼睛 爭讀 一個古老而誘人的故事 然而,卻嬴得那么多的心 不分男女老幼 在火熱的夏夜里 縱情地歡度那 苦澀而又甜美的夢 讓一切 在火一般絢麗的舞蹈 火一般情感 火一般歌聲中 敞開天生野性的欲望 大膽地寫下 屬于自己的歌聲 屬于自己的詩文 哪管風雨的偏見 山花爛漫時辰的遺忘 一代傳一代 用一雙雙 鮮紅而堅韌的腳印 在火中展示 一個火的民族 一種火的追求 火里,有秘密 ——在火把節的夜晚,有的村寨舉行跳火把活動,這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的又一種最好方式 火把 高高舉在 姑娘手上 雙眸 不離燃燒的火堆 誰跳過那熊熊篝火 火把 會告訴你秘密 跳過去 從燎人的篝火上 跳過去 鼓起愛的勇氣 莫躲閃 那帶笑飛來的火花 快收起 火花傳遞來的信息 火里 有她無聲的語言 火里 有她甜甜的心意 火里 有她愛的真諦 按傳統她要撒你個夠 愿你接住這火的洗禮 我曾受過她們火的選擇 不過 那是對客人的友誼 打歌 沒有召集 流浪的火把 燃燒遠古洪荒 留下的旋律 手拉著手 圍著熊熊篝火 隆起山巒般脊梁 卷一陣陣粗獷的風 在三弦、月琴聲中 用腳印踏著腳印 書寫 大山的信念 大山的追求 在火中 歌聲追著歌聲 譜出 奔放的進行曲 發出震天的自信 啊,火的旋律 火的歌聲 火的舞姿 托起一個 火的民族 火的前程。
九、關于“火把節”的句子
“火把節”是撒尼人歡快的節日,它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情,表姐曾繪聲繪色地給我講過撒尼人歡慶“火把節”的熱鬧場面。
我渴望去參加撒尼人的“火把節”。彝族過火把節時,一到夜晚,各村寨即點燃火把,炬火散布游動于田野山鄉,頗為壯觀。
如火把節,楊國林總被鄉親們提前半年搶著預訂;平常的日子,楊師傅是大理影視城的特邀嘉賓,他的彈唱仿佛能讓人觸摸白族悠久的歷史,吟味那醇厚的文化。如果說每年七月火紅的火把節是涼山的“第一紅”,那么每年九月,涼山州會理縣漫山遍野,沉甸甸掛在枝頭的火紅石榴,則是涼山當之無愧的“第二紅”。
云南祿勸彝鄉歡慶火把節全城舞火狂歡。弘揚“彝海結盟”光榮傳統,把每年彝族“火把節”當月定為“民族團結宣傳月”。
河流辟開哀牢山脈形成的紅河大峽谷將紅河州切割成南北兩部,此時,兩岸的彝族老少都在為將至的傳統節日火把節躍動著。這時智慧的惹地毫星發動男女老少點燃蒿桿扎成的火把,經過幾天幾夜的激戰,終于燒滅了天蟲,保住了莊稼,這就是火把節的由來。
廣西的彝族按衣飾可分為黑彝、白彝、紅彝三種,其語言、衣飾、習俗與四川涼山、黔西北、云南楚雄和大理等地的彝族相近,如尚黑色,過火把節等。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
一、描寫火把節的詞語
醉在火把節相約的日子,火把成夢 夢里的火海 火浪翻滾驚動了笑聲 醒來,陶醉在火花映天的畫卷里。
火在火把上吐紅 紅在臉膛,開放朵朵桃花 火塘外,黃油傘下 狂歡的情侶琴弦言情 風兒繞道,露珠不敢聞 一首首醉人的愛情斷章在書寫。 相約的日子,總是太短太短 迎火、傳火、送火三日一瞬 匆匆地熱盼,盼著像火把一樣燃燒的激情 激情的日子放在時光中奔走 在蕎麥地里耕耘讓造, 醉倒在濃濃烈甘甜的火把節。
都有一種春的萌動與陶醉 在火把節狂歡中品味與回味 哪怕是冰霜蓋頭,也是一份醉意中的知足 日子在火的節日里淺醉翻新 一年一度的火把節,芝麻開花之節節攀升 醉在時間長河里花酒飄香 傳承著情侶絕唱經久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