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滸傳中的詩句,葬花吟中的哪些詩句,苦中作樂的
脂硯齋對黛玉葬花十分欣賞,曾欲請人畫出《葬花圖》,但誓不遇仙筆不寫,過了八年,雖遇到了善于描美人的余集,仍未畫成,最終只能感慨“恨與阿顰結一筆墨緣之難若此”可見黛玉葬花之美麗動人,絕非一般畫家能描繪得出的。
這首詩并非一味哀傷凄惻,其中仍然有著一種抑塞不平之氣。“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就寄有對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憤懣;“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豈不是對長期迫害著她的冷酷無情的現實的控訴?“愿儂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杯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則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頭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這些,才是它的思想價值之所在。
這曾詩的另一價值在于它為我們提供了探索曹雪芹筆下的寶黛悲劇的重要線索。甲戌本有批語說:“余讀《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兩忘,舉筆再四,不能下批。
有客日:‘先生身非寶主,何能下筆?”即字字雙圈,批詞通仙,料難遂顰兒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頭記》來的,散停筆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批語指出:沒有看過“玉兄之后文”是無從對此詩加批的;批書人“停筆以待”的也正是與此詩有關的“后文”。所謂“后文”毫無疑問的當然是指后半部佚稿沖寫黛玉之死的文字。
如果這首詩中僅僅一般地以落花象征紅顏薄命,那也用不著非待后文不可;只有詩中所寫非泛泛之言,而大都與后來黛玉之死情節聲切相關時,才有必要強調指出,在看過后面文字以后,應回頭來再重新加深對此詩的理解。由此可見,《葬花吟》實際上就是林黛玉自作的詩讖。
這一點,我們從作者的同時人、極可能是其友人的明義《題紅樓夢》絕句中得到了證明。詩曰: 傷心一首葬花詞,似讖成真自不如。
安得返魂香一縷,起卿沉痼續紅絲? “似讖成真”,這是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寫黛玉之死的情節的人才能說出來的話。 《葬花吟》的第一節,寫暮春之景。
花兒地凋謝了,經風一吹變成了漫天的花雨,褪盡了嬌艷的紅艷,消逝了醉人的芳香,有誰去憐惜她們呢?柔弱的蛛絲飄蕩在春日的臺榭前,幾時被風吹散呢?還有那飄零的柳絮撲進繡簾,是在乞求閨中人的憐惜么? 自古以來花便是女性的象征,以花喻人,以人喻花,詩詞中常用此手法。《紅樓夢》中的花與人也是對應的,牡丹對應寶釵,芙蓉對應黛玉,海棠對應湘云,杏花對應探春,老梅對應李紈,并蒂花對應香菱,桃花對應襲人,另外晴雯號稱“芙蓉仙子”。
由此詩中的花當指大觀園的女兒們,花兒的凋謝也預示著她們的逝去。世人對待她們的消逝也如同對待花兒一樣,誰會來惜取將殘的紅顏呢?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女性的生命不過曇花一現,花開過后便要迅速飄落,任那些曾欣賞她們的人踐踏,芳魂艷魄都將不存,留下的只是一縷塵香。
“有誰憐”隱含了一段答語,世人春風都不懂得憐惜落花,對她們的逝去都是冷眼旁觀,置之不理,懂得憐惜落花的只有黛玉了,自稱絳洞花主的寶玉也不懂,將殘紅付與無情的流水,豈知流出大觀園后便會被糟蹋,甚至比被人踐踏更為悲慘。 游絲之軟,游絲之弱,不禁讓人聯想到黛玉的身世,出身于詩書之家,幼年喪母,父親死后益發無依無靠,一個孤苦伶仃的女孩像浮萍一樣寄居賈府生命之軟弱,不正如檐下飄蕩游絲么,隨時都有可能被風斬斷。
僅憑賈母的疼愛和寶玉的那份愛情維系著生命,怎經得日日夜夜的風吹雨打。 王國維說“人生只似風前絮,歡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江心點點萍”。
落絮的人生,落絮的命運,天意如此,無可奈何。 “落花”“游絲”“落絮”,同樣的飄零,同樣的憂傷,同樣的命運,同樣的還有那花下的葬花人。
第二節轉而寫人。暮春是個憂傷的季節,彈指間紅顏衰老,百花凋零,無可奈何,惟有惋惜。
黛玉本就多愁善感,加之對寶玉的誤解,更是滿懷憂郁惆悵。許多版本的“無處訴”作“無釋處”或“無著處”,筆者認為不妥。
第三十七回黛玉《詠白海棠》中“嬌羞默默同誰訴”,第三十八回黛玉《詠菊》中“片言誰解訴秋心”,《菊夢》中“醒時幽怨同誰訴”,皆用“訴”而不用“釋”或“著”,此處亦是。最后一句寫黛玉不忍心踐踏落花,同時也暗含其他人卻在落花上走過的意思。
第三節又轉回寫景。柳葉和榆莢只知道炫耀自己的芳菲,卻不管桃花的飄零,李花的紛飛,等到來年春回大地,桃李又含苞吐蕊,只是閨中卻無昔日的葬花人。
讀至這里,不禁萌生對柳絮榆莢的厭惡之情,只是天地不仁,世道無情,我們又何必去怪罪柳絲榆莢呢?在這個世道上,多數人都是只顧自己能夠芳菲百年,哪管別人的死活。王熙鳳說得好“‘坐山觀虎斗----坐收其利’,‘借劍殺人----不露痕跡’,‘引風吹火----費力不多’,‘站干岸兒----不沾事’,‘推倒油瓶子不扶----懶到家了’,都是全掛子的武藝”,錦上添花的不少,雪中送炭的難尋。
此節連用兩層對比,前兩句柳絲榆莢的芳菲與桃花李花的飄零對比,后兩句將人與桃李對比,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另外筆者疑此節為后文埋下伏。
二、《葬花吟》哪些詩句表現了林黛玉極度悲傷地心情
花謝花飛飛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 落絮輕沾撲秀簾 一年三百六十日 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 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 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把花鋤偷灑淚 灑上空枝見血痕 愿儂此日生雙翼 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艷骨 一杯凈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 恰如污淖陷渠溝 爾今思去儂收葬 未卜儂身何日葬 儂今葬花人笑癡 他年葬儂知是誰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試看春殘花漸落 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 花落人亡兩不知 花落人亡兩不知 花落人亡兩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