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代詩人賈島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詩句是什么
賈島·《題詩后》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這首五絕,是賈島吟成“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二句后加的注詩.意思是,這兩句詩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雙淚長流.知音者應知我吟詩之苦,佳句之難得.懂得我的詩的人如不賞識,我將隱跡故山,以度殘年,再不作詩了.表現了詩人藝術勞動的艱辛、刻苦,也說明好詩佳句得來不易.賈島這種苦吟精神,對后世頗有影響,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盧延讓:“吟安一個字 捻斷數莖須”,均從賈島詩化出.附:《送無可上人》原詩作者:賈島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
.。
二、賈島的“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中的“二句”是不是具體的兩句啊
“二句”是指詩人自己所寫的詩《送無可上人》中的“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全詩是: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唐)賈島
譯文: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藍天空格外新鮮,我們為草堂寺無可上人送行。在蛩鳴的秋天,他帶著麈尾,離開了寺院,暫別了親人。潭水中倒映著他獨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樹邊休息。最終他應煙霞之約,把天臺山作為近鄰。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某一次的應試賈島落第,與無可同住長安西南圭峰之草堂寺,無可將南游廬山,于是賈島作此詩贈別。
這首詩是賈島一時不能踐煙霞之約而送別堂弟南游廬山西林寺的贈別之作。
該詩以優美的言語描寫了詩人在秋雨初晴之際,送別從弟無可禪師時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從弟的贈別之情,同時也用離別凸顯出了詩人自己的孤獨之感。全詩層次分明,語言清新質樸,情真意切。
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達了他對塵世的厭惡和對佛門清靜的向往,以及他對堂弟的留戀之情。 [4] 首聯寫明送別地點、對象及景色,頷聯寫送別情景,以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寫離別,寫氣氛,烘托情感。頸聯突出寫別后詩人孤寂的外部形象和清冷的內在感受,是賈詩本色。
尾聯寫別后相思意。詩層次清晰,寫出送別全過程,語言質樸自然,抒情達意深摯濃郁,確可稱為“平淡”。“獨行”二句雖不一定“三年得”,但刻劃人物心理狀態卻極為真切。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送無可上人
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是形容的哪首詩或是哪一句詩
賈島·《題詩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 歸臥故山秋 這首五絕,是賈島吟成“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二句后加的注詩。
意思是,這兩句詩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雙淚長流。知音者應知我吟詩之苦,佳句之難得。
懂得我的詩的人如不賞識,我將隱跡故山,以度殘年,再不作詩了。表現了詩人藝術勞動的艱辛、刻苦,也說明好詩佳句得來不易。
賈島這種苦吟精神,對后世頗有影響,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盧延讓:“吟安一個字 捻斷數莖須”,均從賈島詩化出。 附:《送無可上人》原詩 作者:賈島 圭峰霽色新, 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 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 數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 天臺作近鄰。麻煩采納,謝謝!。
四、二句三年得 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 歸臥故山秋
賈島·《題詩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 歸臥故山秋 這首五絕,是賈島吟成“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二句后加的注詩。
意思是,這兩句詩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雙淚長流。知音者應知我吟詩之苦,佳句之難得。
懂得我的詩的人如不賞識,我將隱跡故山,以度殘年,再不作詩了。表現了詩人藝術勞動的艱辛、刻苦,也說明好詩佳句得來不易。
賈島這種苦吟精神,對后世頗有影響,如方干:“才吟五字句,又白幾莖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盧延讓:“吟安一個字 捻斷數莖須”,均從賈島詩化出。 附:《送無可上人》原詩 作者:賈島 圭峰霽色新, 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 蛩鳴暫別親。 獨行潭底影, 數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 天臺作近鄰。
五、“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賈島詩風孤峭,氣韻雄健,詞硬句瘦。
蘇軾曾評之為“郊寒島瘦”。試看:“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
“長江風送客,孤館雨留人。”“縣古槐根出,官清馬骨高。”
等等。他作詩非常刻苦,姚合說他作詩時“狂發吟如哭,愁來坐似禪。
”真可謂如醉如癡了。他初到長安時,得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但覺得推字不響亮,力量猶嫌不足,想用敲字,但拿不定主意。便作推敲狀,比劃不已,不覺沖撞了當時已作了吏部權京尹的韓愈,被帶去問訊,賈島告以故。
韓愈在馬上思考良久,認為敲字比推字好。 自此,二人成為好友。
這是傳說。不過賈島作詩苦吟卻是真的。
他自已有詩為證。他有兩句詩:“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這兩句詩如何得來的呢?他自稱“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兩句詩居然寫了三年,實在是太苦了。他還有一詩談自已寫詩: 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
筆硯為轆轤,吟詠作糜綆。 朝來重汲引,依舊得清冷。
書贈同懷人,詞中多苦辛。 賈島的孤獨,更兼生活的錯位。
在唐朝那個濃旖艷麗到無以復加的時代,許多詩人把吟詠作為生活的點綴和消遣。惟有賈島以賦詩為生活,遠離中唐的安逸與松馳,“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
但他的孤獨,是真正詩意的孤獨。“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如若說是苦吟的艱澀,不如說是耽于詩情、安于寂寞、喜極而泣的清幽境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