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現民族精神的古詩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1]
轉回頭,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創業非容易,后代無賢總是空。回首漢陵和楚廟,一般瀟灑月明中。
落日西飛滾滾,大江東去滔滔。夜來今日又明朝,驀地青春過了。 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英豪。龍爭虎斗漫劬勞,落得一場談笑。
沁園春 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二、表現民族精神的古詩
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別云間 明·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即事 明·夏完淳
復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示兒
南宋·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三、《草》這首詩中表現小草精神的詩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唐代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
這首詩中表現小草精神的詩句是: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詞語解釋】 1。
離離:繁盛的樣子。 2。
原:原野。 3。
榮:繁盛。 4。
遠芳侵古道:伸向遠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遠芳:牽連一片的草。
5。 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綠色連接著荒城。
6。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這兩句借用《楚辭》“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
王孫:貴族。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
萋萋:草盛的樣子。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應考習作,相傳白居易十六歲時作。
按科舉考試規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詩相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詩的首句“離離原上草”,緊緊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并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歲一枯榮”,進而寫出原上野草秋枯春榮,歲歲循環,生生不已的規律。
第三、四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寫“枯”,一句寫“榮”,是“枯榮”二字意思的發揮。 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畫春草蔓延,綠野廣闊的景象,“古道”“荒城”又點出友人即將經歷的處所。 最后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點明送別的本意。
用綿綿不盡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彌漫原野的惜別之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韻味無窮。 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而又工整,寫景抒情水**融,意境渾成,在“賦得體”中堪稱絕唱。
據宋人尤袤《全唐詩話》記載:白居易十六歲時從江南到長安,帶了詩文謁見當時的大名士顧況。 顧況看了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
但當翻開詩卷,讀到這首詩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兩句時,不禁連聲贊賞說:“有才如此,居亦何難!”連詩壇老前輩也被折服了,可見此詩藝術造詣之高。 【作者簡介】 古代山西詩人中,名氣最大的要數白居易了。
他是繼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詩人,世稱李杜白為唐代三大詩人。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為官,父親為朝奉大夫、襄州別駕、大理少卿,累贈刑部尚書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于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鄭縣東郭宅。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陽,享年75歲。 白居易出生時,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時代需要大詩人,白居易適逢其時。他因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又絕頂聰明,五六歲便學寫詩,9歲便能夠辨別聲韻,加之家庭和社會給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時代讀書特別刻苦。
后來憶及當時讀書情況,他說:“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瘡,手肘成胝。”少年時代又曾經過顛沛流離的避難生活,對社會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這位杰出的詩人。 白居易16歲時,已經寫出不少可以傳世的好詩,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詩《賦得古原草送別》。
據說白居易初到長安,去拜見老詩人顧況。顧況聞他名居易,便開玩笑說:“長安米貴,居恐不易。”
及讀到這首詩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大為贊賞,說有這樣的文筆,居長安不難。這首詩,確見白居易才情非凡。
(參考: 。
四、表現愛國精神的詩句有哪些
1、詩句: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自:唐代·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釋義: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2、詩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出自:先秦·佚名《荊軻歌 / 渡易水歌》
釋義:風蕭蕭地響把易水岸邊吹得很冷,壯士荊軻去了就再也不回來了。
3、詩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出自:清代·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釋義:如果對國家有利,我將不顧生死。難道能因為有禍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嗎?
4、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宋代·文天祥《過零丁洋》
釋義: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5、詩句: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出自:唐代·戴叔倫《塞上曲二首·其二》
釋義:作為子民我愿以此身終生報效國家,大丈夫建功立業何須活著返回家園。
五、表現民族精神的古詩
過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別云間 明·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即事 明·夏完淳
復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雄風清角勁,落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示兒
南宋·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