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盧梅坡的梅花古詩
《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宋代: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盧梅坡,南宋詩人,生卒年不詳,“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號為梅坡。
盧梅坡的筆下,雪、梅二者卻為爭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詩的后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
這首詩中,梅花也好,雪花也好,它們都有各自的美麗,也有各自短處。這在為人處事,做人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不能夠自滿自得,要時常以一種謙遜的態度來對待身邊的一切,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彰顯出自己的真正的品格來。
二、盧梅坡的《雪梅》全詩
其一 〔宋〕盧梅坡① 梅雪爭春未肯降②, 騷人③擱筆費評章④。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注釋】 ①盧梅坡,宋詩人。
生卒年不詳。“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號為梅坡。
②降(xiáng),服輸。 ③騷人,文人。
④閣,同“擱”,放下。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譯詩】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 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 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其二 (宋)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并作十分春。賞析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并寫。
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如**《卜算子·詠梅》中就曾寫道:“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雪、梅都成了報春的使者、冬去春來的象征。
但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生了“摩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
詩的后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讀完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真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三、宋朝盧梅坡的詩<雪梅>的含義是什么
雪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平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賞析、解釋] 這是宋代詩人盧梅坡詠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絕句。
詩人通過對“梅”“雪”的評論,在比較中巧妙地寫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 “梅雪爭春未肯降”,這句是寫梅雪在“爭春”上互不相讓。
因為梅花在冬末春初開放,香氣飄散,給人以一種春天不久要來臨的感覺;而白雪幾經降落,也意味著春天不遠了。“未肯降”即不肯認輸。
“騷人擱筆費平章”,這是指詩人要評價梅雪誰是報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筆,好好地權衡一番。“騷人”,即詩人:“擱”,放下:“平章”,評論。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爭春,彼此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認輸,連詩人要評論它們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擱下筆來好好地想一想,煞費一番心思了。 “梅須遜雪三分白”,這句作者從顏色角度來寫,梅不如雪那樣潔白。
“三分”以實寫虛,是“少許”的意思。這是梅的短處,恰是雪的長處。
“遜”,遜色、差一點。 “雪卻輸梅一段香”,這句作者從氣味角度來寫,雪當然不具備梅花的香味。
這是雪的短處,恰是梅的長處。“輸”,這里作“差”講。
三、四句意思:(看來)梅花在白的俏麗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卻要輸給梅花一段了。 一“色”一“香”,一“長”一“短”,堪稱神思巧運:“騷人擱筆費平章”的難題,作者輕輕巧巧一筆即“蓋棺”——其實是既“蓋”又未“蓋”,因為“色”與“香”是兩個不同的角度啊! 對于詠物言志的詩,我們要從物中獲得啟示,聯想到社會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即“由此及彼”)。
讀了這首詩,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個哲理:一個人應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還要看到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
四、雪梅二首 (其二 )南宋 盧梅坡詩句解釋
譯文:只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么精神氣質。如果下雪了卻沒有詩文相合,也會非常的俗氣。當在冬天傍晚夕陽西下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艷麗多姿,生氣蓬勃。
梅與雪以及它們與詩之間的關系。首句寫梅與雪之間的關系,因為梅令人佩服的主要特點是不畏嚴寒,雪越大就越能顯示出梅花的這一特點,相反在風和日麗的情況下,就難以表現梅花的這一特點,所以說“有梅無雪不精神”。
次句寫雪與詩之間的關系。下雪的時候,俗人是很難發現其中的詩意而創作詩歌的;即使是詩人,如果缺乏雅興,同樣也寫不出詩歌,這同俗人也沒有什么差別,所以說“有雪無詩俗了人”。
后兩句寫梅、雪與詩之間的關系,梅花早就開放了,因為沒下雪,所以還缺乏詩意。直到日暮時分,天空中紛紛揚揚地飄起了雪花,梅花在雪花的映襯下變得精神煥發,而雪花有了梅花的點綴,也變得豐富多彩,妙趣橫生。
五、宋朝盧梅坡的詩<雪梅>的含義是什么
雪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平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賞析、解釋] 這是宋代詩人盧梅坡詠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絕句。
詩人通過對“梅”“雪”的評論,在比較中巧妙地寫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 “梅雪爭春未肯降”,這句是寫梅雪在“爭春”上互不相讓。
因為梅花在冬末春初開放,香氣飄散,給人以一種春天不久要來臨的感覺;而白雪幾經降落,也意味著春天不遠了。“未肯降”即不肯認輸。
“騷人擱筆費平章”,這是指詩人要評價梅雪誰是報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筆,好好地權衡一番。“騷人”,即詩人:“擱”,放下:“平章”,評論。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爭春,彼此各不相讓,誰也不肯認輸,連詩人要評論它們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擱下筆來好好地想一想,煞費一番心思了。 “梅須遜雪三分白”,這句作者從顏色角度來寫,梅不如雪那樣潔白。
“三分”以實寫虛,是“少許”的意思。這是梅的短處,恰是雪的長處。
“遜”,遜色、差一點。 “雪卻輸梅一段香”,這句作者從氣味角度來寫,雪當然不具備梅花的香味。
這是雪的短處,恰是梅的長處。“輸”,這里作“差”講。
三、四句意思:(看來)梅花在白的俏麗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卻要輸給梅花一段了。 一“色”一“香”,一“長”一“短”,堪稱神思巧運:“騷人擱筆費平章”的難題,作者輕輕巧巧一筆即“蓋棺”——其實是既“蓋”又未“蓋”,因為“色”與“香”是兩個不同的角度啊! 對于詠物言志的詩,我們要從物中獲得啟示,聯想到社會生活中的類似現象(即“由此及彼”)。
讀了這首詩,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個哲理:一個人應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長處,還要看到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