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各種習俗的詩句
清明節習俗及詩詞欣賞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重陽節的習俗;
杜甫的七律《登高》
宋代《玉燭寶典》云:“九日食餌,飲菊花酒者,其時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關于端午習俗的。比如陸游的《乙卯重五詩》: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二、含學習字的詩句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勸學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勸學詩》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 章碣《焚書坑》
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 —— 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 歐陽修《畫地學書》
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 劉昚虛《闕題》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 孟郊《勸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 陸游《讀書》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 杜甫《柏學士茅屋》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 王禹偁《清明》
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 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蕭索空宇中,了無一可悅!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 陶淵明《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讀書三十年,腰間無尺組。 —— 王維《偶然作六首》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 黃庭堅《寄黃幾復》
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在仙居。 —— 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三、關于學習的詩句或名言
1. 業精于勤,荒于嬉。
—— 韓愈2.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 —— 列寧3.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論語》4. 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 —— 法朗士5.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 《論語》6. 圣人無常師。
—— 韓愈7. 重復是學習之母。 —— 狄慈根8.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 諸葛亮9. 人皆可以為堯舜。 —— 《孟子》10. 知而好問,然后能才。
—— 《荀子》11.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論語》12. 人類發出的最美妙的聲音。
—— 萊文13.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岳飛14.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 唐代文學家 韓愈15. 多讀多抄,這二者是必須保證的。 —— 吳晗16. 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 華羅庚17. 我的成就,當歸功于精力的思索。 —— 牛頓18. 志當存高遠。
—— 諸葛亮19. 足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 書摘20. 略翻書數則,便不愧三餐。
—— 陳字自21. 落日無邊江不盡,此身此日更須忙。 —— 陳師道22. 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
—— 烏申斯基23. 知識就是力量。 —— 培根24.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 莊子25. 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 —— 奧斯特洛夫斯基26.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孔子28. 光景不待人,須叟發成絲。 —— 李白29. 人生是沒有畢業的學校。
—— 黎凱30.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 —— 魯迅31. 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 —— 普列漢諾夫32.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王之渙33. 讀書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虛。 —— 雪萊34. 生命不能從謊言之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 海涅35.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 孔子36.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 劉彝37. 志不強者智不達。 —— 墨翟38.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 歌德39. 沒有艱苦的學習,就沒有最簡單的科學發明。 —— 諺語40.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
—— 普希金41.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42. 閱讀使人充實,會談使人敏捷,寫作使人精確。
—— 培根43. 讀書是學習,摘抄是整理,寫作是創造。 —— 吳晗44. 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
—— 羅曼羅蘭45.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 三國志46. 學不可以已。
—— 《荀子》47.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 愛迪生48. 倘能生存,我當然仍要學習。
—— 魯迅49. 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 —— 洛克50.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愿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 屠格涅夫51. 學者貴知其當然與所以然,若偶能然,不得謂為學 —— 孫中山52.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唐杜甫53.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 蕭繹54. 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 列賓55. 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 晉葛洪56.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荀況57. 榮譽和財富,若沒有聰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財產。
—— 德謨克里特58.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 —— 愛迪生59. 活著就要學習,學習不是為了活著。
—— 弗培根60. 把語言化為行動,比把行動化為語言困難得多。 —— 高爾基61.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 金櫻62. 愚昧從來沒有給人帶來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識。 —— 左拉63. 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
—— 弗萊格64.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 —— 荀子65. 必須和實際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
—— 魯迅66. 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 —— 艾迪生67. 好動與不滿足是進步的第一必需品。
—— 愛迪生68.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 曹植69. 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 王充70.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 羅大經鶴林玉露71.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佚名72. 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 —— 加菲勞73. 我身上一切優秀的品質都要歸功于書籍。
—— 高爾基74.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 愛迪生75. 人生如同故事。
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長,而是在有多好。 —— 塞涅卡76. 在觀察的領域中,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
—— 巴斯德77. 由智慧養成的習慣,能成為第二天性。 —— 培根78.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 郭沫若79. 我成功是因為我有決心,從不躊躇。 —— 拿破侖80.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 華羅庚81.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82.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曹操83. 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 —— 《省世格言》84.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是有的。
—— 魯迅85.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 《漢書董仲舒傳》86.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 李白87.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 達芬奇88. 學會學習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 米南德89. 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 —— 貝爾納90. 學習必須與實干相結合 —— 泰戈爾91. 當你還不能對自。
四、勸人好好學習的詩句 15條
1.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2.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3.學海,讓我們游泳;書林,讓我們欣賞。
4.你之心,在書林里;我的腦,在學海中。
5.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6.故作軒窗掩蒼翠;要將弦誦答潺湲。
7.天資聰穎慧根尚在;生性懶惰才智枉存。
8.自學好學勤學學而自用;無思厭思廢思思而無功。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10.學如黃鶴習如鵲;勤如羽翼奮如翅。
11.懶惰厭學難成器;勤奮博學出狀元。
12.努力拼搏,今朝汗灑書本;沖刺飛躍,明日笑映容顏。
13.胸中萬卷風雷動,無端直奔筆下來。
14.書到用時方恨少,學富五車不為多。
15.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野馬,易放難收。
16.身體好,學習好,品質更須好;做題難,練字難,用功都不難。
17.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18.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19.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0.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2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讀一書,增一智。
不吃飯則饑,不讀書則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勸君吸取少年時,勸君莫惜金縷衣。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唐·李商隱《韓冬郎既席為詩相送因成二絕》
五、關于勤學的古詩詞大全
1、原文: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出自:宋代·汪洙《勤學》
釋義:學問是需要勤奮才能得來的,就像前人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讀很多書。苦學幾年,“三冬文史足用”,學問也就有了,那時候誰還會笑話你胸無點墨,沒有學問呢?
2、原文: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
出自:宋代·劉過《書院》
釋義:努力學習就像農人努力耕作,是勤勞還是懶惰只有自己會知道。就算書的種類繁多,只要努力終究會有熟讀、理解的那一天。
3、原文:
謫居履在陳,從者有溫見。山荒聊可田,錢镈還易辦。
夷俗多火耕,仿習亦頗便。及茲春未深,數畝猶足佃。
豈徒實口腹,且以理荒宴。遺穗及烏雀,貧寡發余羨。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出自:明代·王守仁《謫居糧絕請學于農將田南山詠言寄懷》
釋義:謫居龍場呵遇到孔子在陳絕糧般的困境,我的隨從們都有不滿的表現。好在這到處的荒坡亦可開荒墾田,農具也還容易籌辦。當地的農人多是刀耕火種,學習模仿也很方便。趁現在春天還沒有過去,趕快種好這幾畝田。難道僅僅是為吃口飽飯,待豐收了還要用它請客設宴。
收割遺下的顆粒就留給烏雀吧,多余下來的糧食散發給窮困人家。明天早晨就的帶著農具去墾荒,山間寒冷易結冰霜莫誤了時光。
4、原文:
白發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出自:魏晉·陶淵明《責子》
釋義:白發覆垂在兩鬢,我身已不再結實。身邊雖有五男兒,總不喜歡紙與筆。阿舒已經十六歲,懶惰無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歲,也是無心去學習。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識六與七。通兒年齡近九歲,只知尋找梨與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飲酒莫論理。
5、原文:
孟郊常貧苦,忽吟不貧句。為喜玉川子,書船歸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樂在稽古。漢公得高科,不足唯墳素。
二年佐棠陰,眼黑怕文簿。躍身入三館,爛目閱四庫。
孟貧昔不貧,孫貧今暴富。暴富亦須防,文高被人妬。
出自:宋代·王禹偁《暴富送孫何入史館》
釋義:孟郊曾經十分貧苦,忽然吟詩說不再貧苦;是因為欣喜詩友盧仝,載滿一船書籍返回洛浦。我于是懂得君子心性,感到快樂的是鉆研古書。漢公得中了科第高名,只是還欠缺古籍基礎。兩年來佐理地方政治,雙眼發黑怕再審閱公文書簿。
現在騰身進入史館,將睜亮眼睛飽讀四庫藏書。我如孟郊一樣生活困窘,精神卻從來不覺貧苦。孫何以前精神不夠豐足,而今一旦如窮人暴富,學問富贍也還需要提防,文才高超恐被他人忌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