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草的詩句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 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早春》唐 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錢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二、描寫草的詩句
詩中草
1.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
夕露沾我衣。
(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12.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李叔同:《送別》)
13.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韋應物:《滁州西澗》)
14.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郎》)
15.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劉禹錫《烏衣巷》)
16.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盧綸《塞下曲》)
17.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烏衣巷》)
三、關于小草的成語和詩句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4.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描寫樹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 《寒食》)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4.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5..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6.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7.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 48.忽如一夜春風來,干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木落秋草黃,登高望戎虜 歲暮百草零,疾風高岡裂 《草》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注解】: 1、離離:歷歷,分明的樣子. 2、遠芳:伸展到遠處的草. 3、萋萋:茂盛的樣子. 【韻譯】: 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 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春風一吹依舊蓬勃生長. 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 春綠草長又送游子遠去,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 【評析】: 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有所指,但喻意并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黃瓜是小草,春風何足嘆. 葛藟縈樛木,兔絲附女蘿;夭夭二小草,洪蔭仰巨柯. 內家新賜密云龍,只到調元六七公;賴有家山供小草,猶堪詩老薦春風. 論卷排成手自刪,多慚小草落人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四、白居易的古詩《草》怎么寫草(唐)白居易
白居易 《賦得古原草送別》又名《草》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韻譯:古原上的野草亂生亂長,每年春來茂盛秋來枯黃.任憑野火焚燒不盡不滅,春風一吹舊蓬勃生長.遠處芳草掩沒古老驛道,延至荒城一片翠綠清朗.春綠草長又送游子遠去,萋萋亂草可比滿腹離傷.評析:這是詠物詩,也可作為寓言詩看.有人認為是譏刺小人的.從全詩看,原上草雖 有所指,但喻意并無確定.“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作為一種“韌勁”而有 口皆碑,成為傳之千古的絕唱.【注釋】本詩又題《草》.賦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詩題例在題目上加“賦得”二字.這種作法起源于“應制詩”,后來廣泛用于科舉“試帖詩”.此詩為作者準備科舉考試而擬題的習作,所以也加了“賦得”二字.“又送”兩句詩意,本自《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 【簡析】這首詩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作品,也是當時傳誦的名篇.全詩結構嚴緊,格調清新,通過對荒原野草的贊頌,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