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舞獅的句子
1、瞧,那只綠獅子,前腿扒在鐵架上,后腿猛然蹬地,身子一擰,后腿便搭到了上面,緊接著又是一個翻身,獅頭朝上正好頂住彩球,舞獅人一個大力甩球將球拋到地上,只見那獅子騰空一躍,猛扎下去,一下就逮住了彩球,人群一片歡呼。
2、獅臺上一個拿著彩球,另外四個人戴上獅子的頭,有紅色獅子、金色獅子和綠色的,獅頭上的眼睛還會眨巴眨巴,很逼真。舞獅的人要翻跟頭,還要逗獅子。
表演出獅子的人要模仿獅子的動作撲、跳、滾,還要跳上比人還高幾米的臺子和柱子,在柱子上跳,那個舞獅人騎在獅子的背上,你別說我也會,他們可是站在高高的柱子上表演的呀!表演精彩時候觀眾都會給他們熱烈的掌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江西隊,是因為他們的表演很精彩。
3、我最喜歡的要算是舞獅子了。只見一只威武的大獅子圍著一張方桌不停的跳動著,時常做出撓癢癢的動作,時而又顯出一副非常乖順的樣子,舞著舞著只見那只獅子顯出一副好象已經非常辛苦的樣子,趴在地上睡著了,那副憨模樣若得我只笑。
這時候,舞獅的老爺爺著急了,只見他擄起袖子揮著拳頭對著獅子的頭“哈”的大吼一聲,猛擊下去,獅子好象驚醒了似的,趕緊又舞了起來。隨著老爺爺的指揮,獅子越舞越精彩,只見它“嗖”的一聲就跳到了桌子上,它一會兒直立,一會兒倒立,在小小的方桌上一點也不害怕,多驚險呀。
獅子舞的真有趣啊! 4、舞獅開場了。我鉆進擁擠的人群,只見場子中央的獅子搖頭擺尾,翻騰跳躍,舞獅人一會兒手持鐵槍、一會兒手持鋼刀、一會兒又拿出方天畫戟,來逗獅子。
獅子一會兒退,一會兒又向前跳躍,一會兒翻跟頭,不停地與武器較量。人們不滿足一只獅子表演,不停地呼喚“再來一只”,在人們的呼喊聲中,很快又出來了兩只獅子。
舞獅人躍上了搭好的鐵架,向下面的獅子搖晃著彩球引逗獅子上架。 5、引獅人以古代武士裝扮,手握旋轉繡球,配以京鑼、鼓鈸、逗引瑞獅。
獅子在“獅子郎”的引導下,表演騰翻、撲跌、跳躍、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樁、竄桌子、踩滾球等高難度動作。南派獅舞以表演“文獅”為主,表演時講究表情,有搔癢、抖毛、舔毛等動作,惟妙惟肖,逗人喜愛,也有難度較大的吐球等技巧。
拓展資料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來助興、舞獅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廣東的舞獅表演最為有名。
獅子是由彩布條制作而成的。 每頭獅子有兩個人合作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
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裝扮成獅子的樣子,做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在表演過程中,舞獅者要以各種招式來表現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陽剛之氣。
二、急求100字描寫舞獅時的生動場面
五只獅子乖乖地伏在地上,等著點睛的那一筆.當五只筆一齊落下的同時,鼓聲也驟然升了調.領頭的那只獅子隨著鼓點舞了起來,頓挫有力.那時那刻,我的鼻子忽地就酸了.心情很激動,拼命忍住自己的眼淚.那樣的場景,讓人心振奮,仿佛看見了中華民族在大放異彩.五只獅子齊舞,領頭的那只先上了樁.跳躍,翻轉,扭身,甩尾,直走到樁的最高處.隨之第二只也上了樁,在樁的低處和領頭的那只對舞了一番,而后相對地舞到了樁的中部,兩只獅子又一番擺頭弄尾,領頭的再次回到了樁的最高處.此時鼓聲低低的沉,如雨點一般,仿佛在等待著什么.隨著"咔喇"的清脆一聲,鼓聲如雷,兩只獅子突然立了起來--是舞獅頭的小伙子站到了舞獅尾的小伙子的肩頭.兩只獅子就這樣矗立在高高的樁上,向四面八方展現雄威.那一刻,我想舞獅的人自己也是驕傲的,自豪的.下樁時,兩只獅子還玩了些小把戲,把人群詐得陣陣驚呼.好在并不是真的危險,只是虛驚罷了.末了,自然博得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我,也心滿意足地走了.出了來,外面更熱鬧了,大有十里長街的意思,全都是等待游行慶祝的演員們,有中國人,也有很多法國人,穿著古典的戲服.可惜我得趕緊回家,不然一定等到開始.沒想到,等走到了公交車站,我定睛一看,貼了張告示:今日慶祝中國新年,TANG FRERE公司要借用從此地到國家圖書館一段車程,從13點開始直到18點,此段公交暫停.我既驚訝,又有說不出的高興.忽然就覺得中國人的分量原來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高度.。
三、李白的描寫舞獅的詩句
1、鳳舞龍蟠(fèng wǔ lóng pán)釋義:鳳凰飛舞,蛟龍盤曲。
形容相配得當。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四回:“不想這一拜,恰恰的合成一個‘名花并蒂’,儼然是金廂玉琢,鳳舞龍蟠!”造句:街道上的舞獅可真是搭配的鳳舞龍蟠,動作協調,好看極了!2、龍騰虎躍(lóng téng hǔ yuè)釋義:象龍在飛騰,虎在跳躍。
形容跑跳時動作矯健有力。也比喻奮起行動,有所作為。
出處:唐·嚴從《擬三國名臣贊序》:“圣人受命,賢人受任,龍騰虎躍,風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乎天者也。”造句:他的心情十分敞朗,堅信只要度過這段困難日子,局勢就會好轉,任自己龍騰虎躍。
3、龍盤虎踞(lóng pán hǔ jù)釋義:盤:曲折環繞;踞:蹲、坐。好像盤繞的龍,蹲伏的虎。
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出處:晉·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唐·李白《永王東巡歌》:“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
造句:南京古稱金陵,龍盤虎踞,非常險要。4、張燈結彩(zhāng dēng jié cǎi)釋義:掛上燈籠,系上彩綢。
形容節日或有喜慶事情的景象。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告諭城內居民,盡張燈結彩,慶賞佳節。”
造句:國慶節期間,廣場上張燈結彩,好不熱鬧。5、鑼鼓喧天(luó gǔ xuān tiān)釋義:喧:聲音大。
鑼鼓震天響。原指作戰時敲鑼擊鼓指揮進退。
后多形容喜慶、歡樂的景象。出處: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四折:“早來到北邙前面,猛聽的鑼鼓喧天,那軍不到三千,擁出個將一員,雄糾糾威風武藝顯。”
造句:周庸祐一一回發,賞封五塊銀子,各人稱謝。少時,鑼鼓喧天,笙簫徹耳。
6、龍飛鳳舞(lóng fēi fèng wǔ)釋義: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后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出處:宋·蘇軾《表忠觀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
造句:抬頭看見北墻上掛著四幅大屏,草書得龍飛鳳舞,出色驚人。
四、關于獅子的詩句
以下兩首詞 詞牌名 都為雪獅兒。但與獅子無關。我想古代人 集中在平原地區,見不到非洲的獅子吧,現在貌似也只有在動物園能見到吧。(有一點,我不清楚,為什么有舞獅子)古詩中的意象有老虎,熊之類,但獅子我確實沒見過古代人愛打獵,也沒見過打獅子的啊。武林春早,
乘興試問,
孤山枝南枝北。
見說椒紅,
初破芳苞猶綠。
羅浮夢熟。
記曾有、幽禽同宿。
依稀似、縞衣楚楚,
佳人空谷。
嬌小春意未足。
甚嬌羞,
怕入玉堂金屋。
誤學宮妝,
粉額蜂黃輕撲。
江空歲晚,
最難是、舊交松竹。
忒幽獨。
笛倚畫樓西曲。
斷云低晚,
輕煙帶暝,
風驚羅幕。
數點梅花,
香倚雪窗搖落。
紅爐對謔。
正酒面、瓊酥初削。
云屏暖,
不知門外,
月寒風惡。
迤邐慵云半掠。
笑盈盈、閑弄寶箏弦索。
暖極生春,
已向橫波先覺。
花嬌柳弱。
漸倚醉、要人摟著。
低告讠乇。
早把被香熏卻。
五、關于獅子的詩句
以下兩首詞 詞牌名 都為雪獅兒。
但與獅子無關。我想古代人 集中在平原地區,見不到非洲的獅子吧,現在貌似也只有在動物園能見到吧。
(有一點,我不清楚,為什么有舞獅子)古詩中的意象有老虎,熊之類,但獅子我確實沒見過古代人愛打獵,也沒見過打獅子的啊。武林春早,乘興試問,孤山枝南枝北。
見說椒紅,初破芳苞猶綠。羅浮夢熟。
記曾有、幽禽同宿。依稀似、縞衣楚楚,佳人空谷。
嬌小春意未足。甚嬌羞,怕入玉堂金屋。
誤學宮妝,粉額蜂黃輕撲。江空歲晚,最難是、舊交松竹。
忒幽獨。笛倚畫樓西曲。
斷云低晚,輕煙帶暝,風驚羅幕。數點梅花,香倚雪窗搖落。
紅爐對謔。正酒面、瓊酥初削。
云屏暖,不知門外,月寒風惡。迤邐慵云半掠。
笑盈盈、閑弄寶箏弦索。暖極生春,已向橫波先覺。
花嬌柳弱。漸倚醉、要人摟著。
低告讠乇。早把被香熏卻。
六、描寫舞龍舞獅的句子有什么
1、鏗鏘有力、熱鬧非凡的鑼鼓陣陣響起,一條條錦色長龍在會場上翻騰起舞,帶動了會場的歡騰。
2、他們穿著艷麗的龍裝,手舞長龍、蛟龍出海、穿梭前進、龍游四海,騰飛云霄,不是真龍勝似真龍。 3、鑼愈擊愈緊,鼓愈敲愈密、人愈翻愈險、獅愈跳愈高,觀眾隨表演而起伏,踢跳翻蹬、立臥滾抖、勇猛憨厚、驚險逗趣的北獅表演,贏得滿堂喝彩。
4、在22個高低不等的金黃樁木上,耀武揚威的雄獅在奮力的采青,激揚的鼓樂陣陣響起,雄師見青、喜青、望青、探青、采青、吐青……靜如靈貓伺鼠出穴,動如猛虎擒羊敏捷。 5、獅莊重雍容、保留著唐室皇族氣派,體現著機智靈敏、無畏勇敢、憨厚、貪玩逗趣的形象,擅長在桌凳間施展絕技。
擴展資料 人們在喜慶日子里用舞龍來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舞龍的主要道具是“龍”。
龍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龍的節數以單數為吉利,多見九節龍、十一節龍、十三節龍,多者可達二十九節。 人們在喜慶日子里用舞獅龍來祈禱獅子的保佑。
獅子外形威武,動作剛勁,神態多變,民間有許多不同的傳說,一時變作神話,一時拉上歷史,為舞獅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人們相信獅子是祥瑞之獸,舞獅能夠帶來好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舞龍舞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