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杜甫詩的詩為例.談談詩中造境和寫境的認識
時代和獨特而豐富的生活經歷成全了杜甫,加之具有深厚而廣泛的藝術修養,“別裁偽體”、“轉益多師”的對待古代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精益求精的錘煉技巧,這一切使杜甫成為古典詩歌史上承前啟后的集大成者。
元稹《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對此做了高度評價,說:“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
如果說李白是將詩歌的浪漫主義推進到一個高峰,杜甫則是繼承《詩經》、漢樂府的傳統,把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提高到一個自覺的、成熟的階段,使詩歌成為時代的一面鏡子。并直接開啟了中唐新樂府詩的創作。
在藝術上,杜甫掌握運用了當時所有的一切詩體,充分發揮了各種詩體的功能,為各種詩體樹立了典范,同時在語言運用和藝術表現方面也為后人開了無數法門。
二、以杜甫詩的詩為例.談談詩中造境和寫境的認識
時代和獨特而豐富的生活經歷成全了杜甫,加之具有深厚而廣泛的藝術修養,“別裁偽體”、“轉益多師”的對待古代文化遺產的正確態度,“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精益求精的錘煉技巧,這一切使杜甫成為古典詩歌史上承前啟后的集大成者。元稹《唐故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對此做了高度評價,說:“至于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
如果說李白是將詩歌的浪漫主義推進到一個高峰,杜甫則是繼承《詩經》、漢樂府的傳統,把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提高到一個自覺的、成熟的階段,使詩歌成為時代的一面鏡子。并直接開啟了中唐新樂府詩的創作。在藝術上,杜甫掌握運用了當時所有的一切詩體,充分發揮了各種詩體的功能,為各種詩體樹立了典范,同時在語言運用和藝術表現方面也為后人開了無數法門。
三、用數字造境的古詩句
詩中數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無題二首》唐.李商隱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早發白帝城》唐.李白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山行》唐.杜牧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壁》唐.杜牧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唐.孟郊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唐.杜甫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梅花》宋.陸游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與史中郎欽聽黃鶴樓上吹笛》唐.李白
莫怪當歡卻惆悵,全家欲上五湖舟。 ——《碧尋宴上有懷知己》唐.曹鄴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長恨歌》唐.白居易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 ——《桂枝香》宋.王安石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長恨歌》唐.白居易
不似齋堂人靜處,秋聲常在七條弦。 ——《聽劉尊師彈琴》唐.曹鄴
羅幃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 ——《洛陽女兒行》唐.王維
功蓋三分國,名高八陣圖。 ——《八陣圖》唐.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杜甫
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瑤池》唐.李商隱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唐.李白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唐.白居易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和賈舍人早朝》唐.杜甫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將進酒》唐.李白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馀。 ——《伊州歌》唐.王維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劍客》唐.賈島
四、請給我幾句有關“詩意境界”的詩句
你應該看看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主要就是講詩的意境的〔一〕詞以境界為最上。
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
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四〕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關系,互相限制。然其寫之于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系限制之處。
故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寫實家也。〔六〕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七〕“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閑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九〕嚴滄浪《詩話》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
余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十〕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漁家傲》、夏英公之《喜遷鶯》,差足繼武,然氣象已不逮矣。〔十一〕張皋文謂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余謂此四字唯馮正中足以當之。
劉融齋謂“飛卿精艷絕人”,差近之耳。〔十二〕“畫屏金鷓鴣”,飛卿語也,其詞品似之。
“弦上黃鶯語”,端己語也,其詞品亦似之。正中詞品,若欲于其詞句中求之,則“和淚試嚴妝”,殆近之歟。
〔十三〕南唐中主詞“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乃古今獨賞其“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十四〕溫飛卿之詞,句秀也;韋端己之詞,骨秀也;李重光之詞,神秀也。〔十五〕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
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謂顛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十六〕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十七〕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
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十八〕尼采謂一切文學余愛以血書者。
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詞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過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十九〕馮正中詞雖不失五代風格,而堂廡特大,開北宋一代風氣。
與中、后二主詞皆在《花間》范圍之外,宜《花間集》中不登其只字也。〔二十〕正中詞除《鵲踏枝》、《菩薩蠻》十數闋最煊赫外,如《醉花間》之“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余謂韋蘇州之“流螢渡高閣”,孟襄陽之“疏雨滴梧桐”不能過也。
〔二一〕歐九《浣溪沙》詞“綠楊樓外出秋千”,晁補之謂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謂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但歐語尤工耳。
〔二二〕梅圣俞《蘇幕遮》詞:“落盡梨花春事了,滿地斜陽,翠色和煙老。”劉融齋謂少游一生似專學此種。
余謂馮正中《玉樓春》詞:“芳菲次第長相續,自是情多無處足,尊前百計得春歸,莫為傷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專學此種。
〔二三〕人知和靖《點絳唇》、圣俞《蘇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闋為詠春草絕調,不知先有正中“細雨濕流光”五字,皆能攝春草之魂者也。〔二四〕《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意頗近之。但一灑落,一悲壯耳。
〔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詩人之憂生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似之。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詩人之憂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似之。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
五、詞以境界為上
A
試題分析:王國維的所謂“造境”與“寫境”之分,也就是理想派與寫實派之分,他認為寫境并非照搬自然,而必須以自己的審美理想去梳理現實生活,加以提煉和塑造,這體現出人的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①符合。造境也并非胡編亂造,而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根植于客觀世界,這反映了規律的客觀性的原理,即想問題辦事情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②符合。材料沒有涉及創新意識,③無關。“造境”不是人們對自然物景的想象,而是人們對客觀事物能動的反映,④錯誤。本題答案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