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韶山”的詩句有哪些
1、韶山秀拔江清寫,氣象還能出搢紳。——宋·王安石《貴州虞部使君訪及道舊竊有感惻因成小詩》
釋義:韶山清秀挺拔,江水傾瀉而下,氣象萬千,還出現過大官。
2、懸知北海經旬別,須滯韶山半日程。——宋·李之儀《若禔告行再寄二詩》
釋義:預想到在北海分別了十日,又在韶山滯留了半天的路程。
3、暗谷路窮平野闊,回巒石斷亂泉多。——宋·李復《分按洛西諸邑登山出永寧西望晚宿韶山寺》
釋義:山谷陰暗路途平坦山野開闊,山嶺回旋石頭多斷開,泉水比較多。
4、漸有人家松桂叢,韶州山水勝南雄。——宋·楊萬里《過鄭步》
釋義:漸漸地在松桂林中看到了人家,韶州的山水超過了南方的任何一座雄偉額山峰。
5、茅屋一區山四圍,門前蕷圃帶茭池。——宋·蕭澥《韶口山家》
釋義:茅草屋周圍都是山,門前長滿了草本植物。
6、白云不到中峰頂,滿目煙蘿景象殊。——宋·釋義青《第十三韶山是非頌》
釋義:白云還不到中間山峰的頂端,滿眼都是植物呈現出迥異的景象。
7、最好韶山境,煙籠翠色輕。——宋·釋心月《頌古二十一首》
釋義:最好的地方是韶山的地域,煙籠罩著青色的山峰。
8、水流山峙多清氣,鐘出高人自拔萃。——明·劉珝《大韶山水圖》
釋義:水從山中流出,呈現出清秀的樣子,山中出現了很多出類拔萃的人物。
9、韶州西去是衡山,楚客舟從嶺左還。——明·陳獻章《寄鄧俊圭》
釋義:從韶州向西是衡山,楚國人駕著小船用山嶺的左邊回來了。
10、韶州山石奇,英州山石秀。——清·查慎行《雙石》
釋義:韶州山中的石頭是奇峻的,英州山中的石頭是清秀的。
二、到韶山詩詞全文
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譯文: 離別后多少夢境在詛咒歲月的流逝,我的故鄉啊與你一別已過了三十二年。
紅旗漫卷吹動農民的武裝,而敵人卻高高舉起霸主的皮鞭。 因為太多的壯志才會有犧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換一副新顏。
再喜看大片莊稼如浪濤滾滾,盡是農民英雄們在暮色中收工歸來。 《七律·到韶山》通過對韶山人民革命歷史的回顧,以及對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的描繪,贊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斗精神,歌頌了中國人民戰天斗地的風貌,鮮明地體現了**高遠的思想境界。
擴展資料: 1959年6月25日至27日,**巡視全國各地后,在羅瑞卿和周小舟陪同下,從長沙回到闊別32年之久的故鄉。6月25日下午5時許到達后,下榻于盧家灣一號樓(現改為韶山賓館松山一號樓),即與當地干部談糧食、水利等情況,批閱文件至深夜。
翌日黎明即去楠竹坨參拜父母墓地,訪問鄰里、故居,視察韶山學校,并與師生合影留念。下午,訪毛氏宗祠,到滴水洞附近的韶山水庫游泳,岸上圍了許多群眾,**游泳上岸后,還與農民群眾合了影,又沿途視察生產情況。
晚上自費設便宴請親戚、烈屬、老地下黨員、老農協會員與老赤衛隊員50余人敘舊言歡。客人散去,**回到韶山賓館松山住房后,詩思如潮,浮想聯翩,夜深不眠,一會兒來回踱步,一會兒躺下沉思,一會兒憑窗凝望。
據身邊工作人員說,**激動的幾乎通宵未眠。 后來靠在床欄和被子上,用報紙墊底,上面放一張白紙,用鉛筆在上面寫了涂,涂了又寫,嘴里念念有詞,哼來哼去,兩個多小時后,停住筆,抑揚頓挫地吟誦著,吟罷,又拿筆寫了一行字,于是這首《七律·到韶山》問世了。
這首七律,記述了作者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時的真實感受。通過對韶山人民革命歷史的回顧,以及對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的描繪,贊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戰斗精神,歌頌了中國人民戰天斗地的風貌,鮮明地體現了作者高遠的思想境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七律·到韶山。
三、《七律·到韶山》詩句是什么(注拼音)
【拼音】《qī lǜ·dào sháo shān 》 《七律·到韶山》 máo zé dōng ** bié mèng yī xī zhòu shì chuān ,gù yuán sān shíèr nián qián 。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hóng qí juàn qǐ nóng nú jǐ,hēi shǒu gāo xuán bà zhǔ biān 。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wéi yǒu xī shēng duō zhuàng zhì,gǎn jiào rì yuè huàn xīn tiān 。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xǐ kàn dào shū qiān zhòng làng ,biàn dì yīng xióng xià xī yān 。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原文】 《七律·到韶山》** 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譯文】離別后多少夢境在詛咒歲月的流逝,我的故鄉啊與你一別已過了三十二年。
紅旗漫卷 吹動農民的武裝,而敵人卻高高舉起霸主的皮鞭。因為太多的壯志才會有犧牲,但我敢令天地 翻覆換一副新顏。
再喜看大片莊稼如浪濤滾滾,盡是農民英雄們在暮色中收工歸來。 【賞析】這首七律,記述了**回到闊別32年的故鄉時的真實感受。
通過對韶山人民革命歷 史的回顧,以及對人民公社社員通過熱情勞動而喜獲豐收的描繪,贊揚了革命人民艱苦卓絕的 戰斗精神,歌頌了中國人民戰天斗地的風貌,鮮明地體現了**高遠的思想境界。
四、**詩詞 到韶山詩意
〔到韶山〕韶山在湖南省湘潭縣,是作者的故鄉。
一九二七年一月,**在湖南考察農民運動時曾回到韶山。三個月以后,**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隨后五月二十一日湖南軍閥許克祥在長沙襲擊省總工會、省農民協會等革命團體,屠殺革命群眾,這就是馬日事變(舊時用韻目代日期,馬日即二十一日)。
當時韶山成立了農民自衛軍,拿著槍和梭標,準備配合其他農民武裝力量進攻長沙。后來反動軍隊大舉進攻韶山,農民自衛軍在英勇抵抗后失敗。
作者在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重返韶山,離一九二七年一月已經三十二年多。這首詩便是對于三十二年來的斗爭和勝利的概括。
〔別夢依稀咒逝川〕參看《水調歌頭·游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注。久別重歸,又喚起了已依稀如夢的斗爭和失敗的回憶。
〔戟(jǐ己)〕古代的一種刺殺武器。 〔黑手高懸霸主鞭〕黑手,反革命的血腥魔掌。
霸主,指**。本句和頷聯出句,是寫那個時期的階級斗爭。
〔菽〕豆類的總稱。 【題解】 **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三日致胡喬木的信,“‘霸主’指**。
這一聯寫那個時期的階級斗爭。通首寫三十二年的歷史。”
五、戴炯寫韶山的詩詞
清朝舉人戴炯筆下的韶山之境士之奇者不在耳目之中,境之奇者亦出乎耳目之外。
湘之西有韶山,山峻以復,泉潔以長,茂林修竹,云氣往來,中可煙火百家,田疇沃壤。循流而下,至鐵陂,兩山相峙若門然。
毛氏聚族于此,傳十數世,風俗醇厚,儲蓄殷饒,古傳桃源莫過焉。若使在中原貴游之地,其不入道子之畫、柳州之記乎?此境之奇者出乎耳目之外也。
六國時,有毛先生遂者,值趙平原君好客重士,而卒略先生。想其交游淡泊,容貌質樸,無以動人者。
及其數言定縱使趙重于九鼎,然后服毛先生之奇絕非門下數千人所及。此豈士之奇者不在耳目之中乎?余嘗謂,唯奇人雅愛奇境,唯奇境實產奇人。
毛先生自歸趙后,不知復游楚而衍子孫于楚否?何韶山一區有似乎脫穎者為之卜筑也?夫山水秀絕,必生奇才。韶山雖不在中州往來之地,賦客騷人所不到,必將有秉山川之秀,追蹤古先生其人者,為國之華,為邦之望,使人與地俱傳。
(150年之后**誕生)則雖不在耳目之中,而巳非常見及矣。余先君避亂韶山,為外祖瑞芝公之婿。
瑞芝公乏嗣,止誕余母,與外祖母俞夫人教以婦職,慈嚴交盡,余兄弟讀書粗就,實有賴焉。余不及見瑞芝公,余母毛夫人常為炯道瑞芝公及旦卿公之賢,皆有一言九鼎之風,惜其丁亂世而以山林老。
毛氏自二公外不乏魁梧奇杰之士,而家乘闕然,無所征考。今舅氏修葺家譜,屬余為序,余去韶山百里,又以宦游走京師,未暇登山臨水,細領其趣,而譜牒所載亦未能親,序其事獨望有人焉。
覽古慨然,家修廷獻,思有裨于國家,垂名于青史,則韶山雖幽,山若增而高,水若增而深,非獨毛氏之光,推原所自,抑亦予之光也已。